呢篇引戰文真係正到無倫,拿我要強調唔係我寫架,班FAN屎要插唔該搵啱插頭……
//有評論者認為這「超譯」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解讀,甚至有人認為並沒有弊大於利,因為實際上他們的影響力並沒那麼大;更何況,這類書還榮登許多暢銷書排行榜,在購入閱讀還可以糾正原先的錯誤理解。
然而,這些偽知識比毒品的惡害更加深劇,因為用毒者知道自己在用毒卻深不可拔,但偽知識卻穿上了真理的外衣,也讓這些途中的求知者走向了陷阱。//
//如同布迪厄在《論電視》中指出:電視上的偽知識份子、偽科學家,這些人對什麼事情都能談天話地,尤其因為媒體所具有的娛樂框架讓這些內容更加吸引人,但為什麼能獲得共鳴?為什麼這些受歡迎?理由正在於,這些人所說的是正是所有人早已接受的觀念,而在電視訊息的傳播與觀眾之間並沒有真正的「溝通」,也就是沒有實質的交流。
一個人說到你心坎裡而讓你澎湃,只不過是他讓你知道他也跟你有同樣的想法,而你如此就翩翩了。真正的知識卻因此可能被滯留在離我們人類試圖接近的遠方。
許多人對於知識的追求並不真切,他們所追求的是一種「以為有知識」的感覺,就像是公民參與,並不是靜坐在現場就瞭解了行動的意義而達致了公民德性,很多時候只不過是被動員的其中一人,而動員只需要情緒催生就足夠充分。
這些被帶領的人以為走出了柏拉圖的洞窟,他們以為看見了囚徒被綁在牆上看見火光以為是真實的無知,就認為自己已經比他人懂更多,甚至面臨到返回洞窟的知者還會嗤之以鼻,弄個不巧還處死這個異言者。這似乎已經不是寓言,而是現實。
福賽爾在《惡俗》中舉出了所謂惡俗(BAD)的例子總讓我覺得貼切,他說一個生鏽的水龍頭是壞的(bad)、是很糟糕的,而一個生鏽的水龍頭還要鍍金,這就是惡俗的(BAD)了。
而某些超譯性質的書或影片,其問題並不是他們是生鏽的水龍頭,而是鑲上了一層黃金,讓你以為這些是知識,包上了這層皮卻讓千萬人買單,結果活在了知識的幻覺,因為對於世界的理解並沒有任何前進,反而讓受眾以為自己獲得了什麼,就可以懈怠、休息,更甚至滿足,更甚者拿這來與人爭執。//
https://plainlaw.me/2021/01/29/%E8%B6%85%E8%AD%AF%E6%80%8E%E9%BA%BC%E7%9C%8B%EF%BC%9A%E9%8C%AF%E8%AA%A4%E7%9A%84%E7%9F%A5%E8%AD%98%E5%8F%AF%E8%83%BD%E6%AF%94%E6%AF%92%E5%93%81%E6%9B%B4%E5%8F%AF%E6%80%95%EF%BD%9C%E6%9B%BE%E5%8F%8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其為罪人,亦為第七個繩結。 在異端之地尋求救贖,將成為惡魔的收穫。 ——純潔的少女下達指示,下個犧牲者將會是誰? 身高/體重:152cm・44kg 出典:史實 地區:北美・麻瑟諸塞 屬性:混沌・惡 性別:女性 金髪碧眼的12歲少女。 17世紀末。 發生於清教徒開拓村,賽勒姆的「魔...
怠金性質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美國經濟還是很不錯,但是就業市場成長就相對緩慢,美國消費類股的表現很不錯,最近半年的表現還大幅勝過科技類股。」
中國武漢肺炎Delta變種病毒導致美國疫情反撲,許多人憂心會影響經濟復甦,美國地方衛生官員擔憂若再度祭出防疫限制,將影響經濟復甦成長,因此改採強化疫苗接種應對。但經濟學家認為,其實防疫限制對經濟干擾有限,因為在評估經濟成長前景時,重點不在病例數,而是通膨的穩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經濟學家Oren Klachkin表示,Delta的確是經濟衰退的重大風險,但這種風險已被強勁的基本面抵銷,在經歷18個月的居家防疫後,消費者已存有大量現金,也急著大肆消費抒發在家悶壞的心情,並認為目前疫苗應該能夠將病例的高峰維持在相當低的水平。
牛津經濟研究院並未改變對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預測,該機構先前估美國第三季GDP成長近9%,延續今年上半年刺激措施推動經濟成長的動能,另一間預測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表示,通膨才會導致經濟成長放緩,而Delta的病例數不會,分析師Paul Ashworth說:「除非Delta造成的疫情完全失控,否則我不認為會有什麼很大的負面影響。」
美國各地並非各州疫情都升溫,只有在疫苗覆蓋率較低的州才出現較嚴重的情形。此外這次的疫情復燃並未實施如去年春季的大範圍封鎖、裁員、商業活動限制等措施,不過密西根大學的經濟預測專家Donald Grimes表示,儘管Delta變種病毒對經濟影響不大,但政府應對該病毒採取的應對措施可能導致復甦沒有原先強勁,例如大學、私人場所與體育館新的防疫限制,可能減少當地的經濟活動、一些企業也可能不會選擇重新開放公司辦公,影響汽油、交通運輸等秋季消費成長。
此外,經濟學家也預估,職缺招聘也將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成長,職缺數將創下歷史新高,而企業裁員趨勢將有所下降,不過田納西大學經濟學家Marianne Wanamaker表示,儘管如此,Delta病毒還是影響勞動力重返工作職場的時間,就業市場要重振就會更加困難,雖然美國今年6月就業機會迅速增加,但整體就業機會仍比2020年2月少680萬個職缺,Delta變種病毒仍會持續影響股市,今年9、10月對股市來說或許會很艱難,投資者需密切留意。美國勞工部表示,截至7月17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經季節性調整後為41.9萬人,意外上升。
疫情似乎給全球經濟僵局帶來解藥。2020年美國疫情最嚴峻期間上千萬人頓時失業,但一年後,經濟重新開放的美國卻出現奇怪現象,即數百萬勞工趕著辭職,今年6月辭去工作失業的人數達疫情以來新高,導致多行業缺工,專家預期勞工短缺現象至少會持續一兩年時間,繼4月400萬人辭職創20年來最高數字後,5月又有360萬人辭職。一項調查發現,約95%的人正在考慮換工作,92%受訪者表示會換產業尋找新工作,企業心理學家Anthony Klotz博士稱之為「大辭職潮」。美國總統Biden表示,「我們的經濟實力正幫助我們改變劇本。雇主不是為了稀缺的工作相互競爭,而是為了吸引勞工相互競爭。」
到底美國人辭職的原因是什麼?《Business Insider》訪問Howard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總結三個原因,第一是嬰兒潮一代退休,約有260萬疫情前工作的人已退休且沒有找工作。55歲以上勞工失業率50年來首次高於年輕群體,有些人是在疫情期間得到足夠財務支持,讓本來就準備退休而猶豫不決的人決定今年退休,或其他因素如失業、減薪或疾病被迫提早退休。
第二個原因是,從事低薪工作的人看到新機會。如可能放棄休閒和酒店工作,雖然這行最近薪資成長,但仍遠低於許多職業,即使物流業薪水都較高。專家認為,這並不是說勞工獲得新權力,只是因為其他部門在擴張,所以機會更多,第三個原因是勞工願意等待更好的工作機會。專家認為,現在美國不斷擴大的新機會網路破壞低薪工作的「俘虜性質」,讓勞工的眼睛和錢包看到更廣泛的機會網路,但也有可能產生職缺需求與勞工技能落差,導致長期失業,這在富裕國家特別容易發生。
想在這個時間點離職的原因主要還是倦怠,職業倦怠是95%勞工現在考慮辭職的主要因素,雖然人們以前可能也想辭職,但經濟讓他們有信心說不,讓美國勞工敢離職還是因美國政府大灑錢政策。現在美國有超過900萬個職缺,雖有創紀錄的職位空缺數量,美國人不急著填補,只有約10%求職者積極找新工作,首要原因是擔心疫情,其次就是財務緩衝,為他們提供找工作的時間禮物,到底何時才會積極開始找呢?
Indeed調查發現,除非看到更多工作機會、更多疫苗接種和秋季開學,才會積極找工作。孩子在家也是阻礙,約18.4%失業者表示,照顧責任使他們無法現在開始找工作,美國現在到處都缺工人,隨著秋季開學,美國失業救濟金逐步停發,未來幾個月失業的美國人可能會加快求職步伐,但就業市場不會很快填補,專家認為現在缺工至少會持續一到兩年。
https://technews.tw/2021/07/08/why-americans-quit-their-job/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13009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delta%E4%BD%BF%E7%BE%8E%E5%9C%8B%E7%96%AB%E6%83%85%E5%BE%A9%E7%87%83-%E5%B0%88%E5%AE%B6%E4%BB%8D%E7%9C%8B%E5%A5%BD%E4%B8%8B%E5%8D%8A%E5%B9%B4%E7%B6%93%E6%BF%9F%E6%88%90%E9%95%B7-045343576.html
怠金性質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好要做前線醫療人員的最強後盾,為何卻連津貼獎勵都充滿亂象?」
疫情期間,政府為了鼓勵及感謝第一線的醫事人員,公佈了相關獎勵要點,醫檢師等檢驗人員每執行一件公費檢驗,就有 1000 元的獎勵金。
然而,這樣的政策,卻因為缺乏完整的配套措施,導致許多亂象,有基層醫檢師至今仍拿不到這些所謂的獎勵金,也有醫院傳出竟然把這些獎金來去苛扣其他成本,或是因為沒有註記清楚,導致一線醫檢師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拿到獎金,甚至還可能因此被平白多扣所得稅!
今天我和 邱顯智 、 立法委員 陳椒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 理事長郭蕢瑩護理師、屏基工會理事長詹智鈞醫師、時代力量發言人吳佩芸藥師,共同召開記者會,希望能讓這些前線抗疫的醫事人員被大家聽見,呼籲政府儘速解決防疫津貼獎勵規範不明、亂象叢生的問題,才不會讓政府原先的一番美意大打折扣。
🔺 說好要給醫檢師的檢驗獎金,為什麼醫檢師拿不到?
有些醫院會將檢驗獎金分配給非醫檢師,或是分配給醫檢師的比例也不相同,有些醫療院所醫檢師只拿到 50%、甚至 30%,更有許多檢驗人員根本沒有拿到獎勵金,或是被醫院方以 N95 口罩、檢驗試劑等器材成本的名目苛扣,但這些基本成本理應由政府和醫院支出,為何會挪用第一線人員的獎勵金呢?
除此之外,這些獎勵金依法來說,應該是案件計算,而且沒有設總額上限,但是,南部卻傳出有醫學中心竟然私設醫檢師請領獎勵的內部上限,最多只能請領 5 萬元;根據疾管署公告,該地區檢驗量能每天平均約 420 件,以此推估,衛福部每月發放約 1200 萬的獎勵金,但該醫學中心卻預計只發放每月最多 5 萬元給醫檢師,完全違反了獎勵金感謝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初衷!
🔺獎金資訊不透明,有沒有拿到根本不知道,還可能被多扣所得稅?
許多醫事人員坦言,由於院方把薪水和這些津貼並在同一個項目中發放,導致醫事人員根本沒辦法知道自己有沒有拿到津貼,或是津貼的金額究竟是多少。
依照《防疫條例》規定,這些津貼獎勵免納所得稅,醫療院所也不必申報,但是,若醫院把醫事人員的薪資併同這些津貼獎勵一起發給和申報,恐怕會導致財政部誤將相關津貼獎勵認列為所得,讓醫事人員平白被多扣繳所得稅!
如果醫事人員有疑義想向財政部反映時,又會因為醫院當初根本沒有提供相關資訊,將導致醫事人員求助無門,難以捍衛自己的權益。
►►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們呼籲衛福部,應該儘速訂定統一明確的分配及認定原則,並且主動查核各醫療院所,是否依規定發放獎勵,落實監督,查處未依法辦理的單位,並建置可供醫事人員提出檢舉的平台或窗口,讓分配的灰色地帶徹底消失!
除此之外,政府也應該要求各醫院在發放相關補助獎勵津貼時,應秉持公開透明原則,註記匯款的項目性質,讓醫事人員得以瞭解應領金額及入帳時間,以解決實務面上之亂象。
請衛福部別再繼續消極怠惰,不僅讓政府原先的一番美意大打折扣,更讓基層醫療人員感到失望;確實負起責任,解決目前醫療人員津貼獎勵的亂象,確保醫院高層有將相關的津貼確實匯到醫療人員的帳戶,才能真正成為醫療人員的後盾!
怠金性質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其為罪人,亦為第七個繩結。
在異端之地尋求救贖,將成為惡魔的收穫。
——純潔的少女下達指示,下個犧牲者將會是誰?
身高/體重:152cm・44kg
出典:史實
地區:北美・麻瑟諸塞
屬性:混沌・惡 性別:女性
金髪碧眼的12歲少女。
17世紀末。
發生於清教徒開拓村,賽勒姆的「魔女審判事件」。
最初顯現出被惡魔附身的徵兆的其中一人,就是少女阿比蓋爾・威廉姆斯。
因惡魔附身而發生的異常症狀也開始傳播到其他少女身上,在此後約一年的時間裡,許多村人被她們告發。
結果便招致了200人遭逮捕,其中19人遭到絞刑,2人死於獄中,1人死於拷問的慘劇。
少女們的真意以及觸發事件的要因,現今仍有許多謎團未解。
『光殼滿布的虛樹』
等級:EX 種別:對人寶具
Qlipha Rhizome。
打開通往與人類不相容,異質的世界之『門』,
令對象的精神及肉體產生嚴重的扭曲及影響,也是附生於邪惡的逆卡巴拉樹的地下莖。
效果對象會受到身為『鑰匙』本身的阿比蓋爾個人的認識所束縛。因此才是對人寶具。
本質上應為對界寶具,擁有無界限的性質。
魔女審判:A+
本人不自覺的引起猜忌的衝動,引發不幸的連鎖反應,正因其純真才造成威脅。
理智喪失:B
寄宿於少女之中的邪神散發出的瘋狂,能令人類脆弱的道德心與常識十分輕易的崩潰。
信仰:C
清教徒們重視清貧與日常祈禱的信條。
身為清教徒信徒的阿比蓋爾,是個對神獻上尊敬、感謝的祈禱都毫不懈怠的純潔少女。
她只不過是個正值善感,不懂猜疑的年紀的女孩。
以清貧為信條的清教徒們,
從陳腐於權威的教會的壓迫中逃脫,
度過大海,來到了新世界。
但是他們終究是被教會追了過來,並被逼入困境。
他們抗議的矛頭,指向了身邊的鄰居們。
在頹廢和壓抑的世道才正該有「英雄」奮起――
原本用以律己的潔白信條,竟淪為監視他人的道具,在戰亂與掠奪不斷的殖民地上不平靜的生活,孕育了猜疑心與利己之心。
――他們最終打從心底開始尋求著瘋狂,尋求著「魔女」的存在。
我們的這份不幸與苦楚,若不是惡魔所為,還能有誰呢。
於是賽勒姆終於出現魔女,並打開了淒慘的魔女審判之門。
如同「鑰匙孔」般無法阻止的狀況。反映了人們的欲望並成為「鑰匙」的少女。
若是兩者都不可或缺的話,那麼,哪邊才是有罪的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z05XHHGD3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