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我爸爸前幾天不是還能跟我聊天說笑,怎麼現在語無倫次,還被綁起來了,怎麼辦!是不是病情加重了』您心中一定常有這些疑問,這種情形就叫做是『加護病房症候群』[1]。
《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 , ICU症候群)比你想得更常見、更危險》:新冠肺炎不止要關注患者身體狀況,身心情緒也要留意,台北慈濟醫院就驚傳染疫者全裸跑出病房,但自己卻渾然不知,對這種患者本身無意識但舉止脫序的行徑,醫學稱之「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且在臨床上並不算罕見。
■加護病房症候群發生率不低
據台北慈濟醫院新聞稿表示,近日有一名出現呼吸喘促、咳嗽帶痰的患者到急診篩檢,當時發現他血氧量偏低,且肺部X光片顯示已有浸潤情形,隔天安排入住加護病房插管治療,接著再轉往專責病房。期間,病患卻出現脫光衣物、奔出病房的狀況,且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過這件事。
對此,「台北慈濟醫院急重症管理中心」吳燿光主任指出,患者經身心科醫師確診後,為加護病房症候群,而事實上有這類型相似症狀的病人,在專責病房裡就有好幾個。也就是說在臨床上並不算特殊情況,但也會增加原本就繁忙的醫護,所需要付出的心力。
■太多不確定性,患者易恐慌
新冠肺炎不僅會造成肺部急性的病變及身體損傷,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疫情期間,染疫者一旦確診後,多需要在短時間內立刻進行隔離。
根據「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的說法,隔離就是與外界斷連的狀態,無法與人面對面溝通、資訊取得也不容易,患者面臨的未必只有病情的不確定性,還包括生活習慣、人際連結的劇變。
此外,有些患者需要住進陌生的環境,如症狀較重的患者會被安排住進加護病房,但無法自由活動、封閉的空間,以及時間感的淡忘,都加深了病患的無助感,也是「加護病房症候群」發生的原因之一。
當患者的身心壓力無法承受或藥物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引起「譫妄」和「記憶斷片」等問題。陳益乾主任表示,「譫妄症」會促使大腦功能急速失調,因而有混亂、無意識的反應,且導致患者的病況不穩定。
■「加護病房症候群」也會有死亡風險,協助認知重建、關心是額外解方:有研究指出,加護病房患者發生「譫妄」的機率約22.4%至81.7%,而有接上呼吸器的患者更高達8成,多數為年紀65歲以上的年長者。譫妄症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會延長病患治療的時間,甚至是死亡的風險[2]。
■「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ICU症候群」是什麼?醫:身心健康的人也會發生;急性精神混亂又稱為ICU症候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明,由於住進加護病房通常已是嚴重疾病,如肺炎、腦部外科術後等,因為單調且封閉的環境,加上可能服用止痛藥物、心理壓力、術後感染、大量失血、電解質失衡等,都會造成心理及行為異常。
這類急性譫妄症狀,患者會對人、事、時、地、物產生混亂,或是意識不清、出現幻覺、幻聽、妄想、定向感偏差等,楊聰財醫師指出,若患者年紀大於65歲,本身有慢性疾病、服用多種藥物或是身心狀況不穩者、失智者,出現的機率更大。有時候常會表示看到不存在的人、胡言亂語,讓家屬反而誤會是否迴光返照。
楊聰財醫師同時也表示,身心健康者一旦長時間被迫待在單調的環境且無法下床,也可能會出現ICU症候群[3]。
■『ICU(加護病房)症候群』會有什麼症狀呢
1.焦慮:焦慮反應若處理不當,會轉變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2.憂鬱:反應降低、拒食、不合作、拔除治療器械等,甚至想自殺。
3.否定作用:拒絕治療或要求自動出院及十分依賴像小孩一般,甚至出現攻擊性
行為及不合作的舉動。
4.瞻妄症:這是一種特別在晚上會更加的嚴重的症狀,可能有不安、易怒、睡眠
障礙、躁動、語無倫次、視幻覺等的症狀[1]。
■疾病好轉後多半可緩解,三點避免ICU症候群
ICU症候群通常都是短暫現象,疾病好轉後轉往普通病房多半可以緩解,若情緒躁動無法安撫時,醫師也會視情形給予精神安定藥物。楊聰財醫師指出,若要避免ICU症候群,可以做到三點:
▪ 首先:就是穩定患者病況並改善。
▪ 第二:是布置簡單安全的環境,允許的話可以放些音樂。
▪ 第三:是在患者身邊放置一些熟悉的事物、人物照片,以降低不安全感[3]。
■家屬您該如何幫助病人避免『加護病房症候群』的發生?
1.建議您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病人過去面對壓力、焦慮的能力、藥物使用等資料,提供照護參考。
2.探視時多仔細傾聽病人的困擾疑問,協助協助安撫病人情緒。
3.多與病人討論他所感興趣的話題,並可攜帶病人熟悉的物品,如:照片、喜愛的音樂、書本、報章雜誌等。
4.您可以與護理人員討論,在不影響治療活動下,提供彈性的會客時間,因為家屬的陪伴可降低加護病房症候群的發生。
5.在環境周圍提供看得見的大型鐘、月曆,可以協助病人維持對時間的定向能力,並定時清楚的告知正確的人、時、地。
6.充足的睡眠,夜間睡眠時可為病人戴上耳罩或眼罩,以減少外在的刺激[1]。
■醫療單位該如何避免「加護病房症候群」呢?
除穩定病人病理狀況,我們可從改善加護病房的環境著手,例如:
1. 依晝夜調整室內燈光。
2. 適當地安排訪客與探病時間。
3. 探病時應克制悲傷及不安等負面情緒。
4. 保持安靜,避免噪音。
5. 設置屏風或布簾,讓患者保有隱私的安全感。
6. 儘量固定醫護人員,減少患者的適應問題。
7. 在病況允許下儘量讓患者自由活動。
「加護病房症候群」是因為病人之生理及心理壓力所導致的疾病,所以常常只是短暫現象,許多患者在轉往普通病房之後便能緩解。但我們對「加護病房症候群」應該適當的認知,適時地給予家人或朋友陪伴及鼓勵,如此才能避免病人患上加護病房症候群[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門診中心 )「認識加護病房症候群」:http://www.cych.org.tw/ndsec/health_education/V021%E8%AA%8D%E8%AD%98%E5%8A%A0%E8%AD%B7%E7%97%85%E6%88%BF%E7%97%87%E5%80%99%E7%BE%A4.pdf
[2]( 早安健康 )「新冠確診者裸身奔出病房!ICU症候群比你想得更常見、更危險」:https://www.edh.tw/article/27440
[3]( NOWnews 今日新聞 )「ICU症候群是什麼? 醫:身心健康的人也會發生」:https://www.nownews.com/news/5287798
[4]( 國軍高雄總醫院 )「談加護病房症候群」:https://802.mnd.gov.tw/ListP0003102.ShowItemListState.do?StateEvent=InitEvent&QueryRecord.ArticleId=2015-11-03%2013:41:13
➤➤照片
∎Hospitals struggle to address terrifying and long-lasting‘ICU delirium’:https://www.statnews.com/2016/10/14/icu-delirium-hospitals/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加護病房症候群 #ICU Syndrome #ICU症候群 #譫妄症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4的網紅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國首創科技行動智能救護車。 全國首創高階救護機動支援隊(EMTP+)。 全國最多高級救護技術員(526人)。 全國佔地最大、設備最新進緊急救護訓練中心。 全面100%救護車配置高階救護設備(生理監視器、自動心肺復甦機) 。 #科技行動急診救護車 功能強大,除車內配備各式急救設備,其核心內涵EPCR...
急診自動出院 在 尹俐 Jul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劇推薦:機智醫生生活
一直都很喜歡跟醫學相關的職人劇,之前愛的是浪漫醫生金師傅,每一集都開刀實在太嗨了,這一部也是以急診室為背景,但是更為溫暖的劇集,不劇透,自己去看吧!
今天幫大家整理一組比較大的,跟急診室相關的字,小孩們快快跟上!
意外事件主題字
1. abdominal pain (n.) 腹痛
2. abnormal (a.) 不正常的
3. acute (a.) 急性的
4. chronic (a.) 慢性的
5. admit (v.) 入院 discharge (n.) 出院
6. AE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7. ambulance (n.) 救護車
8. anesthetic (n.) 麻醉
9. assessment (n.) 評估
10. bleeding (n.) 流血
11. cardiac arrest (n.) 心臟驟停
12. casualty (n.) 死傷(多為複數casualties)
13. collusion (n.) 碰撞
14. concussion (n.) 腦震盪
15. CPR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肺復甦術
16. diagnosis (n.) 診斷
17. dramatically (adv.) 戲劇性地
18. emergency (n.) 急診室
19. immobilize (v.) 無法行動
20. life-threatening (a.) 危及生命的
21. operating room (n.) 開刀房
22. painkiller (n.) 止痛藥
23. panic (n.) 驚慌
24. pulse (n.) 脈搏
25. respiration (n.) 呼吸
26. severe (a.) 嚴重的
27. sprain (v.) 扭傷
28. sterilize (v.) 消毒
29. stitch (n.) 縫線
30. stretcher (n.) 擔架
31. trauma (n.) 外傷
32. vital sign 生命跡象
#尹小俐看電視
#看影集學英文
#台大明明暑期課堂堂精采
#宅在家也可以超前部署
急診自動出院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87例本土 、21例死亡;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疫苗今抵台;陳時中:台灣接種疫苗死亡率在各國中間值;指揮中心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行政院正式授權鴻海、台積電買BNT疫苗】
台灣今(18)日新增18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21例死亡案例。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疫苗今抵台;指揮中心強調台灣疫苗接種死亡率與國際數據比較為中間值,接種疫苗後死亡25人多有慢性病史;指揮中心已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 ,並將俯臥通氣治療、HFNCOT納入健保給付;行政院將發函給鴻海、台積電,正式授權購買德國BNT疫苗。
■新增187例本土確診、21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187例COVID-19本土病例,為83例男性、10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29日至6月1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7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71例,苗栗縣26例,桃園市6例,基隆市4例,台中市2例,花蓮縣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0例中,38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今日另新增1名境外移入案例。
陳時中說明,今日新增21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2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6月13日,確診日介於5月19日至6月15日,死亡日介於6月10日至6月16日。
死亡案例中有1例(案13279)為到院前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該名80多歲女性是護理之家的住民,長期洗腎,曾接觸過確診者,住院多次檢驗為陰性,5月底出院返回機構後出現發燒症狀,急診送醫到院前死亡,死後驗出陽性。
■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今下午抵台
台灣向美國莫德納藥廠洽購505萬劑疫苗,繼5月底到貨15萬劑之後,指揮中心證實,今日下午還會有第二批、24萬劑送來。這批疫苗已於歐洲時間6月17日下午6時自盧森堡啟運,今日下午4點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這批疫苗效期到今年12月15日。
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存放於攝氏-20度可保存6個月,於攝氏2至8度使用期限為30天,第三批疫苗會盡快來。至於是否會開放給孕婦施打莫德納疫苗?他說,仍要等劑量較充足之後,很快就能開放。
■台灣接種疫苗死亡率比南韓低,指揮中心:仍建議年長者接種
高齡者開放接種AZ疫苗後,傳出多起接種後猝死案例,雖尚未確定是否與疫苗有相關,但仍引發民眾接種疑慮。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各國接種COVID-19疫苗死亡情形比較,每百萬人次中,台灣接種AZ有19.6人死亡;英國接種AZ和輝瑞BNT各有24.2人和20.7人死亡;美國接種輝瑞BNT和嬌生各有10人和7.5人死亡。
陳時中表示,台灣接種疫苗後的死亡率跟各國比較並不算高,是在中間值。若比較75歲以上接種人次和通報死亡案例來看,台灣每萬人次約0.87人,比南韓的1.42人還低。他仍建議年長者接種疫苗,因為高齡族群有慢性病,染疫死亡、重症率高,家庭親密傳染也可能增加風險,打疫苗好處還是比較多。
■25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多有慢性病史,家屬同意解剖補助30萬元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17日為止,國內接種AZ疫苗共計127萬3,121人次,其中22萬9,566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
莊人祥表示,目前共有25例通報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其中多為高齡、有慢性病者。25人中,20人為75歲以上,3人為65至75歲,65歲以下僅有2人。25人中,有22人有慢性病史,另3位調查中。目前已經有3人解剖完成且知道結果,2人為心血管疾病,另1名90多歲男性則為主動脈剝離。
陳時中指出,台灣民情普遍不希望解剖大體,但解剖對於釐清死因有幫助。針對接種疫苗死亡後的案例,家屬若同意解剖,會有30萬元的補助。
■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俯臥通氣治療、HFNCOT納健保給付
為利醫療院所照護重症個案、降低死亡率,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將成立「COVID-19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諮詢小組」,由胸腔重症專業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擔任召集人,邀集全國22位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擔任諮詢委員,建立COVID-19重症個案處置線上諮詢平台,每日由3至5位諮詢委員,提供各醫療院所臨床重症個案處置意見。
張上淳表示,為降低重症個案死亡率,臨床上可以將病患轉成俯臥姿勢,增加患者吸進肺部的氧氣,但此方式需要很多人力協助翻身,也沒有健保給付。因此,指揮中心今天將「俯臥通氣治療」(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 therapy),以及另一種降低死亡率的儀器「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OT),兩樣納入COVID-19確診個案公費給付項目,並回溯自5月1日起適用。
■郭台銘控技術性拖延,行政院:正式授權鴻海、台積電買疫苗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表態爭取購買BNT疫苗,但仍未有具體進展。郭台銘今日早上發出聲明,指6月1日送件給衛福部後,遲遲未得到正式回應。民進黨不同派系有不同意見,「各種看不見力量開始對本案產生技術性拖延」。郭台銘建議,政府公開表示接受永齡基金會捐贈、正式授權,並希望會見蔡英文總統,當面得到回覆與承諾。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應,蔡英文樂意與郭台銘見面,將進行後續安排,政府立場不變,會盡力促成計畫,並期待郭台銘不要受未經證實的傳聞影響。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隨後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積電和鴻海各提出要捐贈500萬劑疫苗,政府表達感謝,也經專家審查後,同意附條件專案核准輸入,並強調「沒有技術性拖延(民間購買疫苗)」。但疫苗並非一般採購,BNT在6月16日也跟郭台銘說只會賣疫苗給政府,代表民間購買疫苗確實有難度。
羅秉成指出,從郭台銘的聲明可以看出,「(民間採購)看起來碰到困難」,政府現在表明態度,會正式發函緊急授權台積電與永齡基金會,請他們直接與原廠洽談,幫忙政府購買疫苗。
羅秉成並在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 台積電不是政府鼓勵出來買疫苗,是台積電自動自發願意的;此外,台積電沒有附任何的條件,也沒有要求保留多少的份額,也沒說指定施打對象,就是500萬劑無條件、無保留地捐贈給政府,讓政府來統籌運用。
陳時中則表示,政府期待公部門、私部門一起合作買疫苗,也希望BNT疫苗能從德國生產,也從德國送來,國人比較有信心。不管台積電或是鴻海,只要取得德國原廠BNT疫苗就一定進得來。
(文/林雨佑;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黃適敏;攝影/林彥廷、許𦱀倩、余志偉)
#延伸閱讀
【停止校正回歸、以快篩減輕採檢量能後,確診通報塞車問題解決了嗎?】https://bit.ly/35MkIvP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死亡率 #AZ #莫德納 #BNT #鴻海 #台積電
急診自動出院 在 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全國首創科技行動智能救護車。
全國首創高階救護機動支援隊(EMTP+)。
全國最多高級救護技術員(526人)。
全國佔地最大、設備最新進緊急救護訓練中心。
全面100%救護車配置高階救護設備(生理監視器、自動心肺復甦機) 。
#科技行動急診救護車 功能強大,除車內配備各式急救設備,其核心內涵EPCR,智慧雲端動態救護系統,可透過雲端系統整合平台,連結現場端、醫院端、指導醫師端及品管端,使消防局線上所有100台救護車,都可在現場即時將患者心電圖、血壓、血氧、照片、影像等資訊傳遞,讓入院後急救程序大幅縮短,在四大重症的現場處置全面發揮功能,像是腦中風患者,第一線救護人員可將現場辛辛那提初評結果及最後正常時間等關鍵數據傳給醫院,由醫院動脈取栓團隊預做準備,或是心臟急症患者由指導醫師線上指導給藥(BRILINTA,提供抗血小板凝結藥物),可大幅改善患者預後,升格至今已累計成功救回康復出院1,743人。
影片由 #新北市消防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