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挑對「思考框架」 做最佳決策
思考框架出了問題,就可能帶來災難。關於這點,讓我們以專家和決策者過去兩次如何面對流行病疫情為例,解釋挑對框架有多重要。
2020 年初,許多國家的公衛部門開始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警訊,但全球還不知道自己是面對哪種疾病的挑戰。當時已知有七種冠狀病毒會影響人類健康,感染率和致死率大不相同,有些冠狀病毒只會引發普通感冒,但也有像是 SARS(2002 年至 2004 年爆發於亞洲)和 MERS(2012年爆發於中東)的病毒,引起的症狀更嚴重、潛伏期更長,致死率分別高達 10% 和 35%。然而,全球過去就經歷過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而且也像伊波拉病毒一樣,最終得到抑制。
或許正因如此,雖然發現了 SARS-CoV-2 這種病毒,也瞭解它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這項疾病,各國卻不知道究竟要採取多激烈的應對措施。中國將武漢封城,這幾乎是只有極權政體才會做、才能做的手段。義大利則是根本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發現病例爆增。有一段時間,倫巴底的醫院已經完全不堪負荷,醫師不得不流著淚,為老年病人施打鎮靜劑,讓他們可以走得比較安寧,也能節省有限的醫療資源,保留給年輕的病人。
這次也像是 2014 年世衛組織和無國界醫師的情形,所有國家都取得同樣的資料數據,但因為對新冠肺炎的思考框架不同,就會定出不同選項、採取不同行動,而這就影響了危機爆發後的結果。以英國與紐西蘭為例,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思考框架會帶來怎樣不同的結果。
紐西蘭將新冠肺炎視同 SARS,採取的是加以「掃除」的態度。雖然紐西蘭並未經歷 SARS,但是該國衛生官員定期與臺灣及南韓等受害地區的官員聯繫,發展出健全的疾病監控系統與政策。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紐西蘭衛生官員立刻進入災難應變狀態。紐西蘭總理阿爾登認為,反應過度總比反應不足來得好。她在 3 月向紐西蘭國民表示:「我們現在只有 102 例,但義大利也曾經只有 102 例。」於是,紐西蘭鎖國、關閉邊界,並且全力追蹤所有案例的接觸史。
與此同時,英國所採用的思考框架是認定新冠病毒類似於季節性流感,採取的是予以「減緩」的策略。英國衛生官員認為,新冠病毒總有一天會傳遍全國,最後達到群體免疫。於是,英國很早就放棄了做檢測與病例追蹤,也比歐盟會員國更晚讓學校停課、更晚禁止大型集會。一直要等到流行病學模型顯示,新冠病毒會造成英國的國民保健體系崩潰,官員才終於決定全國封城。到了 6 月初,阿爾登總理宣布紐西蘭已無新冠肺炎病人,但英國因新冠肺炎而喪命的人數達到五萬人,是全球前幾高。
兩個國家,同樣的資料,卻因為不同的思考框架,而有了不同的行動。而結果也全然不同。
思考框架能協助我們前往想抵達的地方,但我們得先選定方向。這一方面令人放心,知道自己仍然有所掌控,但同時也令人想來害怕。思考框架雖然好用又強大,價值非凡、必不可少,但到頭來,還是得由我們來做出選擇。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24)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要跟各位談一談,這個對一般人陌生,但又日日使用的大腦能力。說「思考框架」是一種「能力」,好像不夠精確,因為這個概念應用甚廣,而且影響巨大。
「有時,答案其實一直存在。但我們困在自己打造的思維框架之中,所以才看不到。」
這本書需要花點時間看,但能看懂,又能應用,我們的心理世界就能更加寬闊自由。
祝願您,能抗拒無效的思考框架,騰出心理的餘裕!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性心理發展潛伏期 在 許藍方博士 Dr. Grac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rgracieofficial
可樂研究社製作人轉發了以下影片給我,以下為我的回覆:
⛔️小孩喜歡飛高高?
—》📌寶寶喜歡的是「輕輕搖晃感」(像搖籃那種,不是往上丟又掉下來):
寶寶在媽媽子宮羊水中,隨著媽媽的移動會產生搖晃的刺激,整個孕期便一直處於搖晃狀態,出生後,接受搖晃的刺激信號突然消失,自然就會産生再次被搖晃的需求,希望可以繼續這種狀態,藉此得到安撫及安全感,也是對母體的依附感。
—》📌搖晃感:
1。滿足寶寶心理上的滿足外,也有催眠及穩定情緒的作用。
2。會刺激到內耳中的前庭部位,這是腦部最早發育的系統,它接受外來環境的刺激傳到腦中,透過反射來維持平衡,以調整姿勢和位置,可以促進寶寶腦部發育。
—》📌大人的誤用:飛高高
這種稱為嬰兒搖晃症候群,三歲以前的小孩不適合這種劇烈搖晃,對腦部頸部會造成有不可逆的傷害。
⛔️坐海盜船會心癢癢、肚子癢癢、下體癢癢?
—》當人處於極端緊張害怕的狀態時,有可能是身體分泌的腎上腺素或者反射性的增強交感神經的感受,因此我們會出現感覺異常的情形,其中包含了癢或麻的反應。
⛔️小孩的性啟蒙:
根據佛洛依德性心理分為5個階段:
🔍口腔期(出生- 1歲)
🔍肛門期(1歲 - 3歲):訓練大小便時間
—》📍大小便發生在副交感神經啟動時,也就是我們「放鬆」的時候,因此父母在訓練小孩大小便時,切記不要用「催、趕、脅迫、謾罵」等等的方式,以免造成小孩在人格發育上的影響。
🔍性器期(3歲 - 6歲): #性啟蒙最佳時期
—》📍對身體器官產生興趣,有意無意觸摸、摩擦,以獲得快感:藉由 #分散注意力轉移動作 即可,請同理小孩此時觸碰私處的舒服感,並藉此告知這需要在隱密的地方執行( #教導隱私),切記不可以讓小孩覺得做錯事。
—》📍男女生理性別:藉此教導男女器官不同,並且可提到「碰觸他人」必須接受對方同意( #教導尊重);同時,告知小孩自己也有拒絕別人碰觸意見身體任何部位的權利,即使對象是父母親戚或老師。
🔍潛伏期(6歲 - 11歲)
🔍兩性生殖期(12歲之後)
結論:根據以上說明,基本上「飛高高」和「性啟蒙」沒有關係。😂達康.come漫才屋
G. Hsu
#我已經盡我可能用白話簡化所有學術的東西
#希望能夠為大家釋疑
#知識內容均為研究文獻或生理上的推測整理並非我個人發明憑空捏造
#有不懂的再提出討論分享
#準備酸人或謾罵的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性心理發展時是否有受到阻礙請尋求專業幫助
性心理發展潛伏期 在 孕媽咪寶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制止寶寶吃手,竟會使寶寶遲鈍、變笨、甚至引發暴力因數?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寶寶吃手,大概是家長最常見到的一種現象了,之前有育兒文章提到過,為了防止可以用安撫奶嘴替代,有不少寶媽也表示贊同,但其實這種理念大錯特錯!
幾天前,在一篇較為火爆的親子文章裡,看到作者說為了防止嬰兒吃手可以給個安撫奶嘴替代,讓我大吃一驚。養大女兒時,我曾看了不少育兒書,都提倡尊重孩子,讓孩子吃手吃個夠。這個觀點根深蒂固,現在有了二寶,我也儘量照著做。但總想不起來這樣做是不是真的有理論依據或者研究成果,於是趕緊去找找答案。 目前,嬰兒吃手有兩種理論解釋。
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口欲期,也叫口腔期、口唇期。這個術語表示佛洛德的性學發展心理五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
(其他四個階段分別是肛欲期、性蕾期、潛伏期、生殖期)。
嬰兒出生後0到12個月,會專注於嘴裡的事物。例如以吸取母乳、吃手、吃可以夠到的任何東西來滿足口唇的快感;此理論認為吃手可以消除嬰兒的不安、煩躁、緊張,具有鎮靜作用。如果強制寶寶停止吃手,會使得寶寶產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陰影。當他長大後將更容易形成具有攻擊力的性格,比如男孩的暴力傾向,女孩的愛說閒話,諷刺挖苦人等等。
另一個則是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在發展心理學中提到第一個階段,名為感知運動階段
(其他階段為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0-2歲期間,兒童發展自己的感知能力,是通過嘴和手開始的。在最初的幾個月中,嬰兒的大部分行動都是以天生的吸吮、觀看、抓握和推等動作來感知世界學習知識的。 具體來說,兩三個月大的嬰兒,隨著大腦的發育。
開始觀察、吮吸自己的手指。吃手就是一種學習和玩耍。從笨拙地吮吸整隻手,發展到靈巧地吮吸某一個手指,說明嬰兒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提高。吮吸手指動作,促使嬰兒手眼協調,為學會準確抓握打下基礎。通常情況下,隨著嬰兒動作迅速發展,他們逐步學會坐、爬、站等,手指的動作也愈加精細,當長到能單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吮吸手指的現象就會減少甚至消失。
孩子爸爸戲言,吃手就是用嘴巴解鎖自己的手,手指被解鎖後再用手去解鎖其他的,一級級就慢慢通關啦,我覺得有一定道理。當她明白手可以做很多事情之後就停止了這種行為。現在七歲了,牙齒沒有受到吃手影響而變形。所以小女兒,我還是讓她也盡情吃手吧。 當然,也一定要注意衛生。如,從外面回來一定要給洗手,成人撫摸過後一定給洗手。
吃手伴隨著口水,要注意隨時擦拭,保持乾燥;也要勤抹護膚霜,預防口水疹。 另外,為了滿足口唇期發育以及感知運動發展,除了吃手,也要預備合適孩子探索的環境,準備各種可以啃咬的東西,幫助孩子盡情感知這個世界。
(來源:網路圖文)
性心理發展潛伏期 在 性心理發展的「這個階段」不能獲得滿足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階段一:口腔期(0-1歲) · 階段二:肛門期(1-3歲) · 階段三:性蕾期(3-6歲) · 階段四:潛伏期(6-12歲) · 階段五:兩性期(12-18歲). ... <看更多>
性心理發展潛伏期 在 心理治療師手記- 《口腔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口腔期》 根據現代心理學之父、精神分析學派的始祖佛洛伊德的心性發展學說內所描述,人類在出生後,會經歷由口腔期、肛門期、性蕾期(前生殖器期)、潛伏期、 ... ... <看更多>
性心理發展潛伏期 在 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 弗洛伊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性心理發展 的五個階段|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 性心理发展 理论认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历五个关键阶段。我们的性欲,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