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愛情(下)
上集:https://bit.ly/3dPlom4
就好似我咁,作為琳琳追求者中最好條件嘅一個,我就順理成章地做到琳琳嘅男朋友。
但係,我個心始終有啲奇怪嘅感覺,又講唔出點樣奇怪法。
其實呢個星期裡面,我都有搵過琳琳㗎,但我同佢講任何嘢,佢都會問:「有咩可以幫到你?」搞到我唔知點答我。
終於,琳琳主動搵我,帶住完整嘅結婚計劃。
計劃中寫晒婚禮嘅細節,仲畀埋選擇我,每個選擇都列明Pros and cons,如果琳琳係我嘅下屬,我應該讚佢。
但佢係我嘅女朋友……其實都無咩唔好丫,我以前成日都怨,女人好麻煩,要估嚟估去;
依加所有嘢一目了然,咩都可以理性商討,我應該好滿足至啱。
我就抱住呢種「好滿足」嘅心態,同琳琳結咗婚。
無錯,咁快就結咗婚。
自從取消愛情之後,結婚率高咗好多,大家都用最理性嘅態度,去尋找最適合嘅伴侶,就好似招聘一樣。
我同夢寐以求嘅琳琳結咗婚,但我唔開心,我又講唔出有咩唔開心。
有一日,琳琳問我:「你呢排好似有情緒問題,我有咩幫到你?」
我望住琳琳對眼,忽然覺得好陌生。
一句說話衝口而出:「我點解要娶你?」
講完之後,我有啲後悔,但又有幾分快意。
無錯,我點解要娶琳琳呢?論條件,我可以娶到更優秀嘅女人。
我會娶佢,只係因為我之前被愛情沖昏頭腦,啱啱取消愛情後,我都未反應過嚟,以為自己仲好渴望娶佢。
依加我慢慢思考,愈諗愈唔抵。
琳琳沉默咗一陣,然後話:「我明白你嘅意思,你嘅條件的確比我優秀,為咗彌補你嘅損失,你有無諗過出軌?」
「吓?」我呆一呆。
琳琳好認真咁講:「我無辦法喺短時間內提高我嘅條件,只可以降低我嘅待遇,嚟達至平衡。
夫妻關係嘅默認設定,係對彼此忠誠,我可以放棄你對我嘅忠誠。」
我忍唔住問:「你唔會唔開心咩?」
琳琳答:「就好似揀婚紗咁,你可以用一千幾百,買一條質量唔高嘅婚紗,獨自擁有。
你要更靚更好嘅婚紗,又唔夠錢買,就只可以租用,難免要同其他人分享。」
琳琳冷靜嘅神情,就好似同上司討論緊,公司要唔要請多個人。
我好不忿,我當晚就去咗酒吧,搭上咗一個陌生女人,影咗幾張頭貼頭嘅親密合照,展示畀琳琳睇。
估唔到,琳琳好冷靜咁掃咗一眼,過兩日,就擬定咗一份協議。
協議嘅大意,既然我已經開始出軌,我可以給予出軌對象幾多資源,要將幾多資源留喺家庭中,以保障琳琳嘅權利。
我頓時無晒癮,我無再搵酒吧個女人,亦無同琳琳分開。
因為我終於認命,我意識到,無論我同邊個一齊,我都唔會獲得太多嘅快樂。
愛情有甜有苦,有喜有悲,喜同悲相輔相成。
當你唔再感受到愛情中嘅不快,當你唔再介意對方嘅一舉一動,同時就意味住,愛情無法再為你帶來快樂。
痛苦終將過去,哪怕眼前人唔珍惜你,
你都要珍惜,仲可以感受愛情嘅自己。
-完-
將專頁設定為「搶先看」/ "See first",最新故仔馬上睇!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https://goo.gl/Fx2CUJ
我係外星公主:http://bit.do/eUwgU
#短故 #短篇 #小說 #陳美濤 #廣東話 #粵語 #tomatochan #取消愛情
怨女大意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夜讀筆記】張愛玲的秧歌
**
趁著張愛玲百年紀念,顏擇雅日前在臉書上推薦了她的《秧歌》。顏擇雅的推薦一向極具說服力,我也經常依賴她的推薦,來拓展自己過於窄狹的閱讀邊界,每次都獲益良多,這次也不例外。
讀較多的是張愛玲的散文,十分喜歡,張的小說反而沒怎麼讀。不只張愛玲的小說,我近10年來少讀小說,是因為「讀不懂」;總覺得如果只停留在純然敘事樂趣的「反射性閱讀」,對自己所剩不多的光陰是一種浪費。
《秧歌》篇幅不長,抱著所費不多的節吝心態讀了一遍,陰錯陽差,略有所感。
《秧歌》的許多背景段落取自我熟讀的〈異鄉記〉,以致乍讀之下有很強烈的「拼貼感」,不免覺得粗糙。〈異鄉記〉是張愛玲1946年從上海南下溫州旅行所見所聞的雜記,各式細膩生動的場景,成為她日後創作《秧歌》、《怨女》的重要素材。
這點發現,讓我想到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所提及的:寫作者平時就要蒐集各種有趣的生活片斷,分門別類地放在「抽屜」裡,必要時就可以拿出來用。(大意)原來,寫作某種程度而言也是組合樂高積木,也如建築一般,關鍵在設計藍圖,而用的木料磚瓦也許大多是手邊就有的。
在《秧歌》裡,張愛玲神奇地借魂還屍,把〈異鄉記〉許多段落安置其中。但也留下些許的破綻。譬如,多次透過主人翁「金根嫂」的眼睛所描繪的景致,就依然是張愛玲南下探訪愛人胡蘭成的悠然與詩意,並不全然合乎鄉下人「金根嫂」在極度窮困中掙扎求生的心情與心態。
胡適說《秧歌》寫的主題是「飢餓」,顏擇雅說是「批判中共的煽動仇恨」;的確,《秧歌》今天依然值得一讀,部分正是因為故事依然有著明顯的對象性與強烈的現實感。今天任何關注中國現況的人,必然也能或多或少感受到,一個自由人在極權統治下的悲涼無告。
但我想張愛玲《秧歌》要表達的,依然是她一貫念茲在茲的「普通人的人情」,也就是人性吧。張愛玲在多篇散文中已明確表達對大歷史敘述的興致缺缺,說「人生的生趣全不在此」。
《秧歌》的結尾,飢餓的「金根嫂」一家,在村官逼迫下拿出僅有的積蓄,為春節勞軍做年糕。在製作完指定份量的年糕後,「金根嫂」將剩下用於染印的胭脂水,塗抹在自己和女兒「阿招」的臉上,「在燈光下看,似乎喜氣洋洋的。倒的確是一種新年的景象」。
在這𥚃,張愛玲再度運用她慣常的反諷修辭手法。於是,那暗夜裡光彩異常的艷紅,彷若風中殘燭的微光,又生之渴望的吶喊,留給讀者無限的悲涼與惆悵。
怨女大意 在 自毀影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此片最好笑,金燕玲話"你送我入老人院啦"(大意),余文樂死都唔肯,要自我犧牲做孝子~
你老母憎到你入骨,死摞有咩用? 咪送佢一程囉。唔識保持可敬距離,人際必趨向災難。
只能解讀,余金二人不過互相折磨。
方晧文提老人院三個字,余文樂就打爆張玻璃台,太多仇恨,由始至終佢都係精神病戀母狂。
故佢同曾志偉的仇恨,又豈能三言兩語講清? 導演唔進入二人的陰暗面,唔認罪,左膠式各有難處, 又何來救贖? 入唔到困獸局,何来解脫?
海報見到的板間房,窗明几淨,鄰里和睦,粵語長片一樣,其實毫不真實:
依我私人體會,睡在碌架床上,不會耳聞鄰房純真男童細讀童話故事,只會聽到痴男怨女忘情扑野,hehe鞋鞋㗎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