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文】最近媒體識讀事件的感想:網路資訊很多,幾可亂真,各懷鬼胎,要小心使用這項資源
。
舉一件購物台賣東西的例子他們賣有效減肥的某某素,聲稱可以在腸道凝聚油脂,然後上大號排掉披著白袍的人員現場實驗,在燒瓶的水中倒一大匙沙拉油,代表過胖的人的腸道過油接著放入某某素攪拌,果真吸附了沙拉油分子,在瓶中凝結成一大球(像個小麵團)。主持人嘖嘖稱奇,說這真是神奇,太有效了,接著舉出頭城無先生、恆春甲小姐的成功案例...
,
部分事實:那個東西在實驗燒瓶中真的會吸附油穿鑿附會:將此實驗擴大解釋,這就是某某素在人體腸道中的作用譬喻
。
一、社會心理的觀察與建議:為何大眾易騙難教
。
1.大眾喜歡事情有簡單的解釋,單一成因與結果,以及一針見效的方法。
這就是認知捷思,意思是,不太需要思考就能瞭解的事。EX:吃這牌子的減肥藥,就對了抱歉,只要是單一等式的結論,通常都是錯的、無效的、反效果的。因為事實是多重原因互相影響、組合而成的。這也表示能解釋你狀況的資訊,不一定能解釋另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個別情況與環境都不同。
。
2.資訊的提供者是誰?他得到什麼?
有些資訊並不是免費的,提供者多少都想要獲得什麼,有形的是賣東西賺錢,無形的是流量與名聲資訊背後總有等價交換,這倒是無妨,但是「思考誰提供資訊,有什麼企圖、動機」能有助我們提高警覺
。
3.你為什麼需要此資訊?
你的焦慮與需求(情緒)會影響(認知)判斷,如急病亂投醫。先冷靜下來,為自己的需求設定一個時程,慢一點也沒關係,總是會有辦法的。
。
4.簡易區分法
涉及「單純的事」的,EX衣服收納術,這類資訊可信度較高但若涉及「人體、人際和利益」的,EX某種排毒法、某種交友秘笈、某種內線交易,一定要花時間去廣集線索再判斷困難的點在於:有人在前期會利用單純的事贏取信任,後期再談利益,這比較難判斷
。
5.越重要的資訊,越需要多方查證
同一件事多看不同人的說法,別急著下定論。先從找到共通的關鍵開始但這裡有個認知偏差,對於不重要的他人八卦,我們很容易傾向不查證就相信,但是會怪別人為何不查證就誣賴我們...
。
二、試著思考多重成因,才能從別的切口調整原來的困局
幾乎沒有一招打天下的東西,眾多成因才會助成一件事請反過來正面思考,也表示一件壞事要發生也不容易,不用那麼快沮喪,還有希望的
。
三、瞭解網路世界資訊的客觀面
資訊本身沒有問題,有客觀存在的部分,是有心人士操弄了
。
1.瞭解資訊的來源與介面
GOOGLE是一家公司,提供了搜尋介面,那麼「它賺什麼?」若能瞭解此系統的演算法也會勾引閱聽者,提高比例去讀某些特定資訊,就能讓自己對搜尋結果有些警覺
。
2.瞭解資訊的細節性、完整性及時間性
舉例:「嗚嗚(哭)~媽~哥哥剛剛打我~」,身為父母的你,會馬上處罰哥哥嗎?細節性:詢問事情怎麼發生的過程,人事時地物時間性: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即因果關係(事情不會無端發生)完整性:格局內所有相關人的責任與動機。如資訊是如何被呈現的?發言人可能僅部分事實,卻遮掩了自己事前挑釁的責任哥哥可能本身語言表達就欠佳,一旦被說又心急說不上來,造成了整體看來,確實是哥哥胡亂打人的單一結論
。
人類判斷資訊時,
一部分是科學(認知面),特性是容易捨棄複雜,採取簡單結論
一部份是信仰(價值觀),特性是很難意識到潛藏的價值觀,如「本來就該這樣」的想法
一部份是需求(情緒面),特性是滿足就好,衝動就做決定
恆等式例子 在 投資新手輕鬆看懂財報名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資產負債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Balance Sheet)
可以想成是企業的健康檢查數據報告,用以了解一個企業體健不健康
接下來簡單說說這張表的表達方式。
資產=負債+權益
上面這個式子為會計恆等式,而資產負債表就是表達在報導日(每季的最後一日、每半年的最後一日以及每年的最後一日)那天企業的財務狀況。
等號左邊是企業在報導日所擁有的資源,而等號右邊則是表達這些資源從何而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
柴柴拿一百萬現金出來成立一家公司,又跟銀行借了一百萬,然後拿其中一百萬去買了一間工廠。
這時這家公司的資產為:現金一百萬和帳面價值一百萬的工廠。
負債和權益為:負債一百萬(跟銀行借的錢)+股本一百萬(自己拿出來的錢)
以上為對資產負債表概念的簡單介紹,大家可以利用前一篇文中介紹的方法,找幾家有興趣的公司,看一下資產負債表長什麼樣子~
附圖(註)為台泥(1101)民國107年的簡明資產負債表(合併資產負債表太大張,放上來字會很小><),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到公開資訊觀測站看。
註:附圖擷取自公開資訊觀測站
恆等式例子 在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把拔!印表機沒墨水了」女兒在書房大叫。我聽到後,不禁長嘆一聲,又要買墨水匣了。想想二年前買的這台HP Desk Jet D2000印表機,當時是用1,280元購得。其耗材墨水匣中,黑色的要價490元,彩色的則要價620元。我算過,這二年下來,單單是買墨水匣就超過1萬2,000元,已是印表機原來售價的十倍之多。此時,我不禁要佩服HP商業模式的成功。連帶地,這也讓我想到最近讀到的「流量收入」和「存量收入」的概念,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流量收入」與「存量收入」 一次賣斷的東西稱之為「流量收入」(一時收入),可以持續收入的東西則稱之為「存量收入」(固定收入)。就字面上來說,流量是「流動的」,存量是「儲備的」。例如,蓋房子來賣就是「流量收入」,出租房子給別人,就是「存量收入」。「流量收入」雖然能在短時間賺錢,但是不穩定。另一方面,「存量收入」雖然回收資金較慢,但是就長期來說,經營上是穩定的,比較能夠預測未來。在一家公司的營業額中,若存量收入越多,就越能保證每個月的收入是穩定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中華電信」是大家公認的「定存股」,正因為中華電信每月均可收取市話費用、手機通話費用、網路費用等,其現金流的「進帳」不僅穩定而且十分可靠。 同樣的道理,為什麼手機廠商常用「免費」來大做廣告,因為「免費」給人的印象是非常強烈(不拿白不拿,不要白不要,是人性!),所以在銷售行動電話時,常會用「零元手機」來促銷。但是話機再怎麼便宜,也要成本啊,不可能真正免費送給消費者。提供免費手機的廠商,就是用「存量收入」的方式,以每月收取通話費,把這筆費用給「要」了回來。印表機與墨水匣的商業模式,也是用這種「存量收入」的概念,鞏固源源不絕的持續性收入。行筆至此,我猛然發現到,現實商業社會中,「流量收入」與「存量收入」的例子,不勝枚舉,特舉例如下: 流量收入:賣電視機的廠商,好幾年才做你一次的生意。 存量收入:第四台業者,每半年收取你的第四台費用。 流量收入:宏達電、三星、蘋果等手機廠商,久久才賺你一次更換手機的費用。 存量收入: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等電信業者,每個月都可賺取你的通話費與上網費。 流量收入:投資客找機會賣房子,賺取價差。 存量收入:房東每月穩定地收取房租。 流量收入:名嘴演講,每次收取2萬元演講收入。 存量收入:作家「九把刀」寫書,年年均可收取版稅。 流量收入:演員參與演出,賺取一次性的酬勞。 存量收入:影片商老闆,年年收取影片播放權利金。 流量收入:一般老師每上一節課,賺取一節的鐘點費用。 存量收入:補教名師把上課情形拍成影帶,以賺取教學影帶版權的持續性收入。 看到這裡,你說那一種商業模式,比較聰明呢? 當然是「細水長流」式的「存量收入」才好。這也是我們在理財上所常聽到的「被動式收入」的概念。「主動式」收入就是「有做才有錢」,如上班、打工等,「被動式」收入就是像收取房租、股票股息、債券配息等,這種收入,連躺著睡覺都能賺。當一個人的「被動式」收入,大於「支出」時,就可以達到財富自由。(因為此時,「主動式」收入的上班薪水,就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 「流量」與「存量」對投資理財的意義 在看過這麼多「流量收入」與「存量收入」的例子後,以後在看待商業模式時,我們就能輕易地區分其中的差異,並了解其中的奧妙之處。接下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流量」與「存量」的定義。所謂「流量」(flow),指的是一定時間內的增加或減少的數量,而「存量」(stock)指的則是一個時間點下擁有的數量(或稱餘額)。在解讀財務報表數字時,一定要先弄清楚數字代表的是「流量」,還是「存量」。舉例而言,一個人在101年底的總資產為300萬元,這是「存量」的概念;而他在101年的那一年存款有12萬元,這就是「流量」的概念。若以水缸注水,來區分「流量」與「存量」的話。在某一特定時點時的水量多寡,就是「存量」;在某一段時間內流入的水量,就是「流量」。我們若說某人「很會賺錢」,指的就是「流量」,但說某人「很有錢」,則指的是「存量」。會賺錢,代表他在特定時間內的收入多寡,是流量的概念,在財務報表「現金流量表」呈現的就是「流量」。但若把賺到的錢,透過儲蓄的累積、或投資的增值,就會成為「存量」,而「存量」則要列入「資產負債表」。(註:十二年國教排富門檻,為家戶年總所得148萬,就是「流量」的概念,它在乎的是年收入的現金「流量」。但是,若將排富門檻訂在「房屋不動產,在二間以上」,用的則是「存量」的概念。) 每當我看到媒體說某人的身價有數十億云云,我就感到好笑。因為「身價」談的就是「存量」的概念,也就是資產負債表的內容。「會計恆等式」告訴我們,資產(Asset) =負債(Liability)+業主權益(Owner’s equity)。也就是說,「業主權益」等於「資產」減去「負債」。記者怎麼可以用「資產」來代表「身價」呢?真正的身價的計算方式,是要將「資產」減去「負債」得出「淨值」,才能代表真實的「身價」,這才是貼近事實、符合實情的算法。另外,新聞媒體在報導業績衰退的企業或破產企業時,通常會從「資產負債表」中刻意選擇「負債總額三十億元」等,給人負面觀感的數字。相對的,在闡述優良企業的狀況時,則會從「資產負債表」挑選帶給人們正面觀感的項目,如資產達二百五十億元。或從「現金流量表」中,選用總銷售金額二十六億元、月營收八仟萬元等正面的數字。用相同的邏輯,媒體在報導名人消息時,若要讓閱聽人產生正面的觀感,就會從身價、年所得、房地產等資產去報導。若要讓閱聽人對這位名人產生負面的觀感,則會從負債、積欠的債務等角度去描述(或可稱為「醜化」!)。其實任何一家企業,包括個人在內,都必定同時擁有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若只報導單一面向的數字,其實是過於簡化,容易失之偏頗,不足為取。 「理財」指的是「理一生之財」,是對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好好地管理,包含運用個人與金錢資源所做的投資與收入,及規畫個人與家庭生活所需的支出與保障。「投資」是指管理已有的錢財(存量),使其產生所期望的收益,在可接受的風險下達成理財目標。「積極性投資」注重的是,短期投資績效(流量)的快速成長,但「保守穩健的投資」則在著重,長期資產(存量)能穩定的增加。你要選擇「流量」的成長? 還是「存量」的增加呢? 值得您好好考慮一下。 撰文者:林宗祁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樂推薦: 林大這篇文章啟示了我們要好好弄清楚現金[流量]與[存量]的差別!努力打造不餘匱乏的現金流!
http://allenslifestyle.com/archives/10405
恆等式例子 在 中二數學- 恆等式(Identities) 的相關結果
2 恆等式 (Identities). 2.1 恒等式的義意. 等式左方與右方經運算後有完全相同的項(terms)。 例: 證明 (x + 1) (x + 4) = (x + 2) (x + 3) - 2 是恆等式. ... <看更多>
恆等式例子 在 恆等式 - 中文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y=f(x)與y=g(x)相等,顯然f(x)=g(x)是定義域上的恆等式;若f(x)=g(x)是恆等式,那么y=f(x)與y=g(x)相等嗎?看下面的例子。 1.若. 是恆等式,則f(x)=與g(x)=. ... <看更多>
恆等式例子 在 恆等式是無論其變數如何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給定兩個解析式,如果對於它們的定義域(見函式)的公共部分(或公共部分的子集)的任一數或數組,都有相等的值,就稱這兩個解析式是恆等的。例如x^2-y^2與(x+y)(x-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