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吧再撐也不會變好:逃離黑心企業的血淚真實見聞,開除慣老闆,到下一間公司笑著工作
퇴사까지 60일 남았습니다
作者|#金炫奭
譯者|#Loui
類型|#生涯規劃
讀感|
《離職吧!再撐也不會變好》這本書的原名為《퇴사까지 60일 남았습니다 》,翻譯一下大概是離職前的60天,也就是這本書就是作者在敘述他的職場生涯裡,曾經在某一家黑心企業任職60天的心路歷程,並於第60天終於解脫的日記(其實算是被辭退?)。
我覺得人生中很難遇到百分之百熱愛的工作,即使自己是老闆也是會有屬於老闆的煩惱,這讓我想到之前看的一本書#心流 中提到,在生活中、工作上找到成就感便是創造心流,也就是找到一個目標並全力以赴的完成它,那種達成目標的成就感是人真實的快樂來源。
然而,社會上的職場百百種,我常覺得找工作就好像找另一半一樣,遇到契合的對象就可以風調雨順,雖然生活偶有摩擦,但是至少他是你認為的好對象(好工作),但是如果不小心進入黑心企業,就像是結識了恐怖情人,這將會使你的人生變得一塌糊塗,如果不趁早離開,那浪費的就是整個人生。
第30頁的地方,作者提到一間公司不怎麼樣,可謂是黑心企業的理由:
❶強迫加班,但是不提供加班餐費或是津貼。
❷沒有教育訓練,強迫員工自我學習。
❸要求提交改善專案,但漠視人員和組長的意見。
❹強調全體員工一視同仁,但正式員工和派遣人員的待遇,明顯不同。
❺說是雙向溝通,但是永遠都只有單方面的上對下。
❻嘴巴說對員工就像家人一樣,但是所有的員工福利都取消了。
❼貶低員工價值,加重工作量。
❽愛記仇的執行長常在背後刁難員工。
其實除了上述幾點,還有非常多種讓人上班感到痛苦的各種原因,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試想,除了公司本身的問題以外,主角本人有沒有問題?同事間的相處有沒有問題呢?我覺得看書除了吸收內容,反思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離職吧!再撐也不會變好》其實不是一本勸大家離職的書,而是作者很坦然的把自己進到黑心企業的60天鉅細靡遺的寫出來,特地看了很多韓國網友的評語都是覺得心有戚戚焉,很適合現在對於上班感到很焦慮的人看看。
出版日期:2021/08/11
#妮啵閱讀 #妮啵手寫 #妮啵2021 #閱讀 #閱讀筆記 #好書推薦 #書籍推薦 #bookstagram #離職 #黑心企業 #血汗工廠 #開除 #公司 #工作 #職場 #퇴사까지60일남았습니다
#樂金文化 樂金文化.富者樂金
#感謝樂金文化邀約
#妮啵試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恐怖情人 改善 在 陳智菡 Vick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一種人,叫做 #恐怖情人,他們以為自己對對方最好,以愛之名,對被害人進行種種言語暴力、精神綁架。他會說,『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為你想』,實際上只是投射自己的種種想望,他們會拿你過去講的每一句話來質疑,說你變了!你錯了,他們不知道人會成長,或許是因為他們一直回頭,或者還停在原地。
以愛為名,他們當了幕僚就以為自己是操偶師、造王者,沒有他們就不行,以為自己可以隨意把人擺弄,以為真實人生像動漫一樣可以被人設,對!別人都沒有中心思想,就你最有理想。
怎麼會傻到以為我是在說 不能批評前東家,我當然知道離開一定有理由,不愛了就是不愛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理念不合就分道揚鑣,我說的是,若轉職後「本業」是批評前東家,來提升自己的價值,實在不厚道,把人抹黑還要全面撲殺,更沒道德。
林前發言人一直在講「動物之家緩建」,批柯說一套做一套,事實上動物之家長年陳舊老廢,為了改善流浪動物收容環境,才在柯任內規劃推動改建,先興建中繼之家,明年還編列預算採購更優質的欄舍,希望提供收容貓犬更好居住品質。
北市因為嚴格執行 #零撲殺政策,收容犬貓爆量,但動保處不只把貓貓狗狗關在欄舍、盡人事,而是編列預算 #聘用動物行為訓練師,希望流浪動物在 矯正行為後,可以 #重新拾回對人類的信任, #外聘獸醫師、助理、清潔人員、遛狗頻率提高,提升收容品質與尊嚴,臺北市 #落實街頭TNR絕育有成,小貓小狗進到臺北市動物之家已明顯下降,我們還推 #多元認養,異業結盟,提高民眾增加看到看到動物的機會與認養率 。
動物之家之所以緩建,是因為預算不斷追加,從三億到五億到八億,幾度將計畫重新檢視後,發現除了設計變更,近年來營建費用飆漲,光垃圾處理費就要兩億,柯文哲希望把每塊錢都用在動物的福利上,幾經評估才忍痛決定緩建。昨天柯文哲在記者會上已經清楚說明。至少,柯文哲敢於為自己的政策辯護,他拍版他承擔,至少, #柯文哲知道不要為了搏政治紅利與名聲去揮霍了民脂民膏。
這一點,大概就是民進黨很多人做不到的事,疫苗、紓困、振興,貴黨推出的政策很多,與廣大民意背道而馳時,怎不見副秘出來大力辯護澄清,該不會你的核心業務,就是罵柯文哲?該不會你只是忍著藏著,為了下一次跳槽來鋪排下一個秀場?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但對於選擇永遠站在執政者那邊的專業政治從業者來說,似乎沒有這件事。拜託恐怖情人「們」,不愛了就不愛了,變心了要跟富二代走就不要在那邊臨去秋波,除了批評柯文哲,請善用各位的行政資源,不要只會操弄網軍、顛倒是非、愧對民主,也請相信沒有你們,柯文哲會過得更好。
恐怖情人 改善 在 Wyehh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清楚一個男人的最好方式:談錢》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隨著年紀增長,才更發現確實如此。
的確,生活中,無論是柴米油鹽的瑣碎俗事,家人孩子的日常開銷,還是投桃報李的人情往來,這些都需要金錢來維繫。
錢雖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不談錢的感情_不會長久
很多人認為,愛情是純粹的,談錢,就覺得傷感情。
其實,再純粹的感情,最後還是會落實到吃、喝、穿、住......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面去。
這時你會發現,沒有錢的感情,就像建在沙堆上的房子,只要生活的一點風吹雨打,就會立刻倒塌。
朋友夏天和我訴苦她的不幸婚姻。
她和丈夫兩個人自從認識直到兩個孩子出生,已經快十年了。
丈夫的收入,明明可以保證一家人過上小康生活,可是他偏偏整天吃喝玩樂。
凡是燒錢的愛好,每樣都有,但是很少會花在老婆孩子身上。
夏天一個人操心家裡的大小開銷,還要應付周遭各種應酬,這種日子真的很難熬。
就像夏天的遭遇,生活中的幸與不幸,其實都與金錢有關。
在面臨很多現實的問題後,你會發現:一段感情要想長久,一定要談錢。
畢竟過日子不能靠喝水充飢,而是需要用錢來支撐,需要建立在物質基礎上。
所以愛情如果不能落實在穿衣、吃飯、數錢這些小事上,是不能長久的。
錢是感情的根基,是物質的基礎,不談錢的感情,脆弱得不堪一擊,同時也經不起任何考驗。
#錢_是檢驗感情的試金石。
都說愛情、婚姻都不是以面子去維持,再好的感情、婚姻,也需要金錢來維持。
是啊,愛情,是從風花雪月走到柴米油鹽,少不了花前月下的浪漫,更少不了銀行戶頭裡的數字。
因此,如果一個男人嘴上說愛你勝過一切,卻在金錢上錙銖必較,那麼,其實他並沒有那麼愛你。
看過一個婚姻類的節目,對其中一期的節目印象頗深:
有一對戀愛了4年的情侶正在商量結婚的事,因為女方提出了30萬的禮金,雙方就為此事鬧的很不愉快。
女方說:4年了,我什麼都沒跟你要過,現在要結婚了,家裡要這禮金也只是一個習俗,為什麼不能接受呢?
男主情緒明顯激動很多,他說:「禮金怎麼要那麼多,我們結個婚要負那麼多的債,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啊!
再說給出去的禮金還能要回來嗎?你真的愛我就和你父母說少要一點。」
我看了之後真替女方感到不值,覺得男方或許並沒有那麼愛她。
後來才知道,女方家長也知道這年頭年輕人不容易,早就幫她暗地裏準備了一間小套房,本來打算讓兩人婚後搬進去安頓,後來也落得一場空。
現實生活中,很多女人也有同樣的遭遇,遇到以感情好為藉口、一談錢就翻臉的男人,在一段空有其表的感情裡苦不堪言。
事實上,只有不夠愛你的男人,才生怕你多花他一分錢。
真正愛你的男人,傾其所有仍然覺得不夠,因為他知道你比錢重要。
雖說錢不是檢驗真愛的唯一標準,但是它可以測量彼此之間感情的深厚。
的確,女人在乎的不是金錢。 而是,金錢裡承載的那份心意,雖然談的是錢,看的卻是真心。
所以,談錢傷感情,但是不談錢沒感情。
兩個人在一起,談錢並不是傷感情的事,真正傷感情的事是不談錢和只談錢。
如果一個男人拒絕和你談錢,也不願給你花錢,那他一定給不了你安全感,更給不了你一個踏實的未來。
#好的感情_一定要談錢
之前加拿大第二大的多倫多道明銀行,對於1902位戀愛中成年人,進行了一個關於伴侶與金錢的追蹤研究。
這項研究發現:
「談錢」的婚姻更有幸福感,每週至少談一次錢的伴侶中,78%都感到幸福。
而幾個月才談一次錢的伴侶中,感到幸福的只有50%。
我想,之所以談錢的感情更幸福,是因為兩個人彼此信任,不僅在物質上能相扶相持,精神上也能同頻共振,共同努力。
畢竟,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是很現實的一件事,而生活就像碎鈔機,到處都需要錢。
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或物質條件,那麼生活將變得舉步維艱。
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
錢在一段關係裡是把照妖鏡,把真的假的,全都照得現出原形。
所以,身處一段感情,一定要學會談錢,勇敢談錢。
我負責任的給個建議:「無論是婚姻中的夫妻,還是戀愛中準備結婚的情侶,我都衷心希望彼此能夠好好談一談錢,而不是各自站在大家庭立場上打小盤算。」
婚姻的本質是價值交換。
交換愛、交換性,交換物質、交換幫助、交換安全感。
兩個人談錢,才是真正的務實。
好的感情,一定是建立在彼此都不迴避談錢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健康、長久。
記得,在感情裡,男人敢於談錢,並且積極努力賺錢,和他過日子一定不會差到哪裡。
反觀,那個不願意和你談錢、也不願意為了改善生活而努力的男人,還是趁早看清。
金錢是最能檢驗人心的,尤其是在感情當中。
一個男人對你究竟是虛情假意,還是真心實意,和他談錢就可以知道答案。
女人也要擁有自己的經濟能力,共同努力,共同談錢,才能一起規劃未來。
萬莫靠著男人的錢,而允許自己變成逐漸失去生存能力的女人,或者成為限制對方財務自由的恐怖情人。
我們都已經過了耳聽承諾的年紀,比起轟轟烈烈,更嚮往一份細水長流。
在追求愛情的路上,願妳一帆風順。
文章转自FB 王翊龍
恐怖情人 改善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一個人願意改變,往往來自於兩個核心動力,第一個叫做「追求快樂」,而第二個叫做「逃避痛苦」。這兩個都很容易理解,如果套用在一些真實的例子的話,我們來看看,通常在實際的生命裡,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以「戒煙」作為例子,比如說你跟一個癮君子說,如果你戒了煙,你會有多健康,你會有多麼好的生活品質。我相信你已經猜到結果了,就是一點效用都沒有。
可是反過來,如果我讓他逃避痛苦呢,就有效嗎?比如說我恐嚇他、我告訴他,如果你繼續吸煙的話,你最壞的狀況會怎麼樣?你可能會得肺癌、肺氣腫,然後會有三高的問題,糖尿病、高血壓,都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那你回想一下,你身旁的那些癮君子,你在嚇唬他的過程當中,有得到任何積極、正面,促成他改變的行為引導嗎?我相信也一樣沒有啊!
甚至於他會吐槽你說,我阿公抽了一輩子的煙活到80歲,說不定我身上還有同樣的抗癌基因誒!所以你會發現喔,要說服一個人,通常讓他是「逃避痛苦」的力量,會比「追求快樂」來得大一些。
可是又很令人挫折的是,如果你真的使用了恐怖訴求,那對方反而很容易進入一個耍賴,甚至於是完完全全的逃避問題,這樣的狀態。如果是這樣,那麼到底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有效的去引導一個人的改變呢?
我在這邊跟你分享一個,我讀到關於荷蘭的研究團隊,他們怎麼樣有效的引導一些,有低血糖症的人進行改變。其實如果一個人處在低血糖狀況,它會導致器官衰竭、痙攣,或者是抑鬱症這些後遺症。
那麼這個荷蘭的研究團隊,他們使用的方法就是,剛開始是「恐怖訴求」的,也就讓這些低血糖症的人知道,你繼續這樣下去,可能會對你生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可是這些人又被告知,有個工作坊可以幫助他們改善飲食,進而減少這個疾病對他們的威脅。這些人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都會去進一步的去查詢關於這個工作坊的資料。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比起那些跟他們一樣有低血糖的症狀,但是得到的警告比較輕微的人,那些被強烈警告的人,參加這個工作坊的人數高出了4倍。
這是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工作坊能夠幫助他們回到健康的狀態,所以當他們被嚴重警告之後,他們一樣會焦慮,他們一樣有可能逃避否認這個問題,可是當後面有一個他能夠「做得到」,他也能夠「做得了」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他就會勇敢的去做它。
這個荷蘭的研究團隊給我們的啓示,就是你可以用「恐怖訴求」去恐嚇一個人,但是你在恐怖訴求完之後,你是不是能夠提出一個具體,至少讓當事人覺得「可以做」,而且「做得到」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沒有這個配套的話,那麼你的恐怖訴求到最後,只會引起這一個被你恐嚇的人,他的反抗、他的抗拒,他甚至於就是爛給你看。
如果回到更貼近我們生活的例子,我遇到很多為人父母的朋友,他總是在恐嚇他的孩子,如果不好好讀書會「怎麼樣」!可是不管他怎麼樣恐嚇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一樣就是「不讀書」給他看、一樣擺爛給他看,那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父母親,只是一昧的在恐嚇他的孩子,如果不閱讀會發生什麼事!可是他的孩子,見到了這些父母親的身上,也沒有在閱讀啊!
所以父母親不管講任何方法,其實在孩子的理解當中,都是不成立的,因為你「只是說」,我在你身上並沒有看到你「這麼做」。然而談到這邊,我心中還想到了一些父母親,他本身就有閱讀的習慣,他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其實也不需要有任何人恐嚇他們,不需要有任何的恐怖訴求,他們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所以說到底,你可以用「恐怖訴求」逼一個人改變,但請你提出後續具體,讓他覺得「他可以做」的方法。然而一個更根本、更政釜底抽薪的引導別人改變的方法,就是你自己「活出」那個你想要的改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能夠有效的幫助你,怎麼樣化解你跟他人之間的衝突,或者是差異,進而達成有價值的共識。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P_AfdhUN9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