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至6月是恙蟲病高峰期,清明、兒童連假將至,疾管署提醒,民眾掃墓祭祖或從事踏青、露營等戶外活動時,容易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建議穿著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若被叮咬,可能會有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紅色斑狀丘疹、恙蟲叮咬處焦痂等重要特徵,民眾要多注意。
恙蟲病紅色斑狀丘疹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門有很多廢棄碉堡、營區,民眾常因誤闖或探險而被恙蟲叮咬,未治療的死亡率可達6成。一位十多歲的學童近日高燒不退,急診驗血發現恙蟲感染數值偏高,超音波發現膽管擴張,且出現黃疸。金門醫院小兒科主任許立航表示,檢查時在背部看到黑色傷口,確定是恙蟲病,對症下藥症狀才改善。
恙蟲病又名叢林性斑疹傷寒,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台灣全年都有恙蟲病病例,以花東跟離島地區最多。傳染的潛伏期為6天到21天,平均9天到12天,恙蟎的動物宿主有囓齒類、哺乳類和鳥類等,以囓齒類鼠類為主,所以滅鼠對於預防恙蟲病也有幫助。
許立航說,恙蟲病臨床上的病症猝發,會有持續性高燒,約有50%到80%的患者會出現無痛性的焦痂,發燒1周後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也可能出現淋巴結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症狀。確定感染恙蟲病後,以四環黴素類抗生素等方案適當治療,康復情況都不錯;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60%。
對恙蟲病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暴露在恙蟎孳生的草叢中,最好穿著長袖衣褲、戴手套防護。衣物及皮膚裸露的部位可使用含DEET或者Picaridin的防蚊藥劑。離開草叢後,建議要盡速沐浴、換洗衣物。住家附近有雜草建議剷除。
許立航提醒說,如果出現症狀或焦痂等疑似恙蟲病的症狀,務必馬上就醫,並告知旅遊史或曾進入草叢的暴露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
恙蟲病紅色斑狀丘疹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TV熱門】野外踏青留意恙蟲! 近4週新增病例達60例
#香蕉巧克力編:踏青要小心啊...
---
疾管署昨(21日)表示,國內近4週共新增6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感染地區主要以花東地區為主、離島次之,其中台東23例、花蓮11例、金門8例、其它縣市18例,截至7月2日為止,全國已經累積176例。
疾管署指出,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叮咬而傳染,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被傳染後,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疾管署提醒民眾,從事野外活動時,務必做好防護措施,避免皮膚裸露,以防恙蟲從草叢中伺機攀附到人的身上,而被叮咬傳染。
#恙蟲 #踏青 #疾管署
---
【訂閱 #台視新聞 關心發燒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