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個值得觀察的焦點,是經由網路闖入台灣,進行洗版、出征、攻佔等不同程度「溝通交流」的中國年輕網友們。他們的言論意見,以及這些意見背後反映的情緒心態,是目前的台灣社會必須更加審慎地思考、應對的嚴肅課題。
中國網友對台灣的看法
最近,在中國論壇「知乎」上,有一篇題為「20年內,最好別去真的統一台灣」的文章,被轉載到台灣的PTT上,引起不少討論。這篇文章之所以受到注意,是因為他有別於情緒反應比較直接、激動的中國人。後者的特色是,只要一看到台灣獨立相關的字眼,或是有關中國負面形象的報導,就難以忍受。他們對於蔡英文上台一事,多半抱持一種主觀期待,認為民進黨必然立刻實現台獨,進而提供中國以武力統一台灣的藉口,因此兩岸統一的時程在民進黨上台之後,反而變相加速了。
但這篇文章的作者卻提出不同觀點。他呼籲他的中國同胞們應該克制這種急著統一台灣的衝動,理由是,目前的台灣還不夠慘,台灣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變得更慘;如果此刻統一,台灣只會把帳算到中國頭上,不會有絲毫感激之情;他強調,只有當台灣慘到不行,不得不回頭來跪求中國接納時,才是中國統一台灣最好的時間點。
另一篇投書到台灣BuzzOrange上的文章「台灣嘲笑中國上 FB 要翻牆?陸生回擊:台灣人根本目光如鼠」,則是針對台灣人攻擊中國網友必須翻牆才能上臉書一事,進行反擊。作者以為,台灣自己根本沒有任何網路產業,只能成為美國網路企業的殖民地。至於中國的網路防火牆,一來既阻擋不了中國網友翻牆上臉書,二來它確保了中國本土網路產業的崛起。他強調唯有中國網路產業崛起,才能避免淪為被美帝剝削的附庸。總之,他認為相較於中國從被列強欺凌的局面,一路發展至今;相較之下,台灣人根本沒有對中國說三道四、任意批評的資格。
中國網友言論反映的情緒心態
不管是準備看台灣跪求祖國統一也好,反諷台灣沒有網路產業也罷,這些論述本身的實質內容當然有不少破綻。有些是引述事實根據的破綻,有些則是因果邏輯的謬誤,對此台灣網友也展開激烈反駁,雙方唇槍舌劍,頗令人目不暇給。然而,本文更關心的一點,不是實質內容的對錯,而是這些中國網友言論的背後,反映出來的某種情緒心態。簡言之,這是一種「被虐妄想症」和「媳婦熬成婆」兩者混合而成的心理結構。
有些留言中,還有中國網友刻意貼上一張某中國城市高樓大廈的照片,然後說「還敢我說們連茶葉蛋都吃不起了嗎?」這與前述那種強烈認定台灣目前還不夠慘,因此希望台灣變得很慘、更慘、非常慘的心理,其實是相似的。他們都預設了某種曾經遭到嚴重歧視、瞧不起的情境(被虐妄想),再輔以此刻主客逆轉的情勢(媳婦出頭),然後以某種帶有刻薄、惡意或類似台灣俗稱「酸民」的方式,詛咒(或期待)他者早日墮入悲慘的境地。
可想而知這種言論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應,多數台灣人大概都無法忍受這種冷嘲熱諷、乃至極盡羞辱式的言語攻擊。但是,由此產生的謾罵、反批評,同樣也是太過單純直接的反應,更糟的是,這有可能產生出悖離台灣尋求自主之路的結果。這是我們應該預先深思、並加以避免的。
爭取中國年輕世代的心
如何深思?又要避免什麼?說實話,此刻我們最應避免的,就是這群成長於中國崛起環境下的中國年輕世代,對台灣逐漸升高的敵意。這群年輕世代,他們既未經歷台灣比中國更富裕的年代,卻又繼承了中國曾被台灣輕視、虐待的感受。他們不願意理解台灣多元、複雜的被殖民史所造成的傷痛,卻憎恨台灣人不能想像他們曾受列強欺侮的恥辱。時空錯置的敵意,經由教育、媒體有組織有系統地複製,使得中國年輕世代成了中共統戰中最大的利器。
本文以為,台灣如欲尋求獨立自主的道路,最主要的障礙在於中國共產黨,而非中國一般人民。中國一般人民,特別是年輕的世代,不應成為主要的敵人,而應是台灣爭取獨立自主道路時,必須主動拉攏、鞏固的群體。唯有籠絡中國年輕世代的心,影響他們的意志,使他們認識並逐步認同台灣不屬於中國的現實,才有可能藉中國社會之力,行壓迫中國共產黨之實。這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並非毫無可能。
如能確立此一戰略,將拉攏中國年輕世代,作為借力使力以達成目標的手段,則台灣未來應可思考以下幾點:第一,給予中國在台留學生和定居人士差別待遇。對於學生,應儘量給予較高待遇,甚至不惜讓利;就此來說,陸生納保一事,不應從納稅公平角度評論,而應從拉攏戰略思之。然對於有意定居者,則應採取積極嚴格的資格審核。特別是針對中國女性有組織地利用與榮民通婚的方式,取得台灣住房、健保、退休金等權利,應有控管之道。
第二,發展以台灣為本位的中國研究。中國為了實現統戰,對台灣政治、經濟、歷史做了大量研究,目的自然是為了有效投放資源,實現統戰目的。反之,台灣如欲實現自主道路,實應避免「只管自己,不顧中國」的心態。台灣獨立自主的關鍵,除美國以外,中共的意志與影響至為關鍵。如不能深入理解中國歷史、不能掌握中國現狀,或者無法針對中國本位的台灣論述,建立一套台灣本位的中國論述的話,則無以從根本處與之抗衡。建立一套台灣本位的中國論述,包含現實的、政治的、經濟的、歷史的論述,將是能否成功拉攏中國年輕世代的前提。
第三,發展以歷史文化為主體的經濟。從以往電子業,到新政府的五大產業,皆是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尋求特定的分工位置。此種方式優點在於只要定位成功,即可確保利潤;缺點在於目前台灣的分工位置,缺乏明顯比較優勢。與此相對,歷史文化是鑲嵌於特定社會中的產物,其發展可自內而生,不假外求;如能通過建立歷史論述、恢復歷史建築,發展文化經濟的手段,則對內可凝聚社會共識,建立相對平和穩定的自信心;對外除發展深度觀光經濟外,更可結合拉攏中國學生之措施,使其在受到台灣歷史文化吸引薰陶的過程中,逐步降低其被建構的敵意、增加肯認台灣自主地位之感情。
當中國針對台灣事務,採取蠻橫霸道姿態時,台灣應該思考的,不是論證對方的蠻橫如何沒道理,而是如何才能不被激怒,如何才能不隨之起舞,如何才能不陷入相互嘲諷、攻訐的惡性循環。台灣應該將之視為一種手段,甚至是冷靜思考下刻意採取的政治手段。只要夠冷靜,就可以進一步分析,瞭解到建立台灣本位的中國論述,進而爭取中國年輕世代的心,將是決定台灣未來地位的重要關鍵。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