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的孩子是特殊生
要一個家長,承認自己的孩子是特殊生,是怎麼樣的煎熬?
當自己從小到大,都是一路資優的身份上來,全家人都是那麼優秀的時候,特殊的孩子,又該如何自處?
「老師,我弟會在你的班喔!」
又接任導師的我,聽到學生這樣和我說。那是個很聰明優秀的孩子,除了總是佔據校排前幾名,還是班上的意見領袖,很受到同學們的重視與欣賞。
「沒問題啊!他也和你一樣這麼優秀吧!」
孩子露出了一個複雜的笑容。
如果不是因為哥哥這樣說,我大概無法想像他們是兩兄弟。
因為弟弟不僅時常忘記東西,難以遵守上課秩序,
身為導師,當面告誡弟弟的時候,我常覺得面前的這個孩子「有體無魂」。
【發現狀況,親師間如何溝通】
「這孩子有些狀況!」我在心裡生起這樣的念頭。但我並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告訴媽媽,而是持續觀察,也找了輔導老師討論。
但孩子的狀況就在臨界值上。說是特殊生,好像又沒有那麼明顯;但要說沒有狀況,又不能忽略每個任課老師的抱怨連連。
每次和爸媽溝通的時候,都感覺到爸媽是如此用心在孩子的教育上。
孩子有常規上的狀況,或是造成同學受傷,爸媽都會帶著孩子一一去道歉,告誡道理及規矩。
孩子定不下心念書,甚至於把孩子的課業全都念完,再慢慢教導孩子。
「老師,我的孩子真的不是壞。他雖然常常搗蛋,讓我們疲於奔命。但是到了晚上,他還是會來抱抱我們,和我們說晚安。這樣的孩子,你要怎麼說他是個壞孩子呢?」
雖然我心中很清楚,爸媽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特殊生。但在我一年多的觀察下,孩子確實蠻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介入。
終於,我決定試著說服爸媽,讓孩子參加鑑定流程。
「小魚媽媽,因為對孩子來說,如果我們現在都看到他有這些狀況了,卻未有明確的處理,孩子將來進入高中,必須有更多生活自理能力的時候,恐怕會遭到更多的打擊,甚至可能會出現霸凌事件。所以為他申請鑑定,並不是要為他貼標籤,而是希望能夠為孩子爭取更多的資源。」
【要成為特殊生,繁複的鑑定流程】
特殊生的鑑定流程頗為繁瑣。首先,父母必須簽定同意鑑定書,還得帶孩子多次至兒童身心科進行檢查。學校老師的部分,除了導師必須填寫許多孩子的行為量表,特教組的老師還必須進行許多訪談,收集各任課老師與同學們的意見。
孩子本身也必須和心理師進行多次的諮商。最後再參加鑑定會議,決議身份是否通過。
當然也關乎到孩子的安置與升學,自然必須要有嚴謹的審核過程。
「老師,孩子這次的鑑定好像通過的機率不大,要不要
這對父母來說,恐怕是無比的煎熬。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更適合他的資源,另一方面,又多麼希望鑑定出來的結果,孩子並沒有什麼問題。
就這樣抱著忐忑的心情,我們來到了鑑定會議現場。
【特殊孩子所遭受的壓力,超過我們的想像】
當鑑定的教授說出「確認」那刻,我看著他們五味雜陳的表情,心中
「這個孩子到了國中才被鑑定出來特殊身份,想必之前應該吃了不少苦。」
想想孩子一直以來在學校的處境,不守規矩,愛玩,被認為是個調皮鬼。上課不認真抄筆記,不好好交作業。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責備過這個孩子,認為他懶惰、貪玩,連我也不例外。
在家裡,自律甚嚴的父母和哥哥,更是費盡心思要拉著這個孩子。有時甚至忍不住氣急敗壞,破口大罵:「為什麼哥哥那麼自動,你怎麼就是不行呢?」
走出會議室的我,看著小魚爸爸泛紅著眼眶,顫抖的雙手抱著小魚。嘴中一直說著「對不起,我錯怪你了。」
孩子眼神中流露著不捨,只吐出了一句:「對不起,我不是那麼好。」
看著情緒激動的父親,在一旁默默拭淚的母親。一年多來,我們為孩子的狀況想盡了方法,最終找出原來是閱讀與認知理解上的障礙。所以孩子說不出,大人們也疲於奔命。在那一刻,我們都得到了答案,也都能夠為孩子和彼此的關係,走出新的路。
正因為感同身受,翻騰的情緒再也抑止不住,讓我的視線也為之模糊。
在孩子的特殊身份確定後,更多的特教資源進駐。以往小魚在課堂上,根本無法理解同年紀程度的課程,但自從有適合他的內容後,小魚竟然在日記裡寫下:「我最近覺得很開心,因為上課的內容我都聽懂了。」
不僅如此,當孩子建立起信心後,在日常的表現行為上,例如寫功課、準備作業、幫忙家務上,竟然也積極了起來。
以往「習得無助感」籠罩的孩子,對所有的事都提不起勁。但現在,他的生活常規也在自我肯定下一步步地建立起來
「達文西,愛迪生背不出字母表,畢卡索不理解數字「7」,迪士尼不識字,所以致力於畫漫畫,阿加莎.克里斯蒂不會讀也不會寫,卻是世界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心中的小星星》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一面,但我們常常以均一的標準看待。像這樣沒法跟上步伐的孩子,常常受到許多的責難。
「特殊生」的標籤,有時不僅貼在孩子身上,更是家長不想面對的桎梏。但小魚的爸媽克服了這點,為小魚迎來了更適合他的道路。
看著總是連袂出席會議的爸媽,感受到他們對孩子滿滿的用心。
「老師,你真的是孩子的貴人。」
「我沒有做什麼,你們的關懷與包容,才是孩子這一生最幸福的事。」
#特殊生 #特殊教育 #特殊鑑定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鑑定流程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有過動兒到底該不該申請特殊教育學生身分?
有些父母礙於擔心孩子被貼上標籤,或孩子本身抗拒,因此對於如此的資格敬謝不敏。
在此,先說明,有醫療診斷並不等同於有特教診斷(取得特殊教育學生身分)。但取得特教診斷,往往都有醫療診斷(一般在申請鑑定時,會要求檢附相關醫檢資料)。
在特殊教育法裡,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被歸在情緒行為障礙的類別之一。
關於孩子是否需要申請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分鑑定,在我的實務經驗中,主要的考量在於孩子是否存在:特殊教育需求。
當然,孩子是否能夠順利通過鑑定,取得特殊教育的身分,也不是家長單方面說了算。這部份,各縣市都有一套完整、周延與嚴謹的鑑定流程。細節部分,在申請時,一般承辦該項業務的資源班老師或特教組長會向家長說明。
回到一開始,父母與孩子本身擔心被貼上標籤一事。如此的擔慮,在心理上很自然。但想法上是否合理、偏頗或存在誤解,這裡暫時保留。因為,需要先確認你所謂的「標籤」是什麼?「特殊生」讓你聯想到什麼?
先不論孩子是否能夠取得特教資格。其實,當孩子在教室裡,出現上課干擾、脫序、衝動、衝突,或坐不住的狀況。說真的,這時「調皮搗蛋」「講不聽」「不乖的孩子」或「麻煩製造者」等負面印象,早就如同三秒膠,快速地在老師與同學的心目中留下難以撕去的偏見。
而這些非便利貼(Post-it Note)般輕易可撕下的標籤,反而讓周圍的人,無法看見過動兒在校園裡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說真的,與其強調孩子的特殊性,我反而傾向於聚焦在孩子的需求性。
強調「特殊性」,總是容易拉大過動兒與一般同儕的距離。同時,師生對於如何與過動兒的相處也無所適從。相對地,從「需求性」切入,反而比較容易讓師生接納過動兒的特質,及其所衍生的狀況。同時,也比較清楚與了解該如何與當事人互動。
至於特殊需求是什麼?這部份,因人而異。有些孩子著重於學科補救,有些期待情緒管理的提升,或社交技巧的加強。有些則需要專業團隊的介入,例如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
當孩子經過特教鑑定,取得「情緒行為障礙」身分。這時,在後續相關學習權利上,將可受到特殊教育法的支持與保障。以《特殊教育法》第19條為例:
特殊教育之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應保持彈性,適合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特性及需求;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這時,親師生之間,關於孩子在學期內的相關介入與協助,至少有法源上的依據。
因此,面對「特殊教育學生」這身分。我們選擇如何解釋、是否合理看待,往往也決定了自己的接受度。當然,連帶也會牽引著孩子的態度,及看待自己的方式。
並非每個接受醫療診斷,受困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困擾的孩子都需要成為特殊教育學生。實務上,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如此。除非,你的孩子實際存在特殊教育的需求。
特殊生,不沈重。如果你接納孩子的所有。
§延伸閱讀:
《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
博客來:
http://goo.gl/gXHGRa
金石堂:
http://goo.gl/yRB6Gv
博客來(王意中所有作品):http://goo.gl/zvbGM0
金石堂網路書店 寶瓶文化親子教養展 單書79折,三書75折(王意中作品):
http://goo.gl/PIFpl2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鑑定流程 在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教學及輔導策略(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主題為「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的教學及輔導策略」,講師為盧東煒臨床心理師,內容包含認識 情緒行為障礙 的類型、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精神疾病相關症狀 ... ... <看更多>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鑑定流程 在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教學及輔導策略(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主題為「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的教學及輔導策略」,講師為盧東煒臨床心理師,內容包含認識 情緒行為障礙 的類型、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精神疾病相關症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