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寫】#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觀影筆記與其他 // 鄭雋立
.
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解嚴初期台灣為背景,描述阿漢與Birdy兩位大男孩刻骨銘心的戀情,巧妙運用1980年代的文化符碼喚醒許多人的鄉愁,而劇情圍繞著兩人對愛與性別意識的探索、對人生迷惘、對社會屈從,以及年華老去的遺憾。上映後佳評如潮、並獲頒金馬獎「最佳攝影」殊榮,日前票房更衝破新台幣1億,以國片中屬小眾的同志題材、導演首次執導來說是極出色的成績。我們不妨藉此機會回顧本作的相關話題,也分享筆者自己的觀影感觸。
.
■ #台灣影視的精緻化轉型
.
本片由早期以偶像劇起家的「氧氣電影」製作,從初期漫畫改編作品《薔薇之戀》(2003)、《惡作劇之吻》(2005)…到原創劇《我可能不會愛你》(2011)、文學改編劇《#花甲男孩轉大人》(2017),整體風格與製作品質很明顯地日益茁壯,在高雅文化對美感的需索、大眾品味與商業價值間取得了適當的妥協,和日本1990年代迄今的影視類型劇轉變類似,相較於世紀初重視話題性的偶像劇,近年作品更重視演技與內涵,為「#富有質感的大眾文化」豎立了里程碑,表現可圈可點。
.
■ #比浪漫戀情主線更該細看的劇情脈絡
.
榮格(Carl Jung)在〈尤里西斯:一段獨白〉提起年輕時與叔父的對話:「魔鬼在地獄裡讓靈魂 #保持期待 以折磨他們」,這個文脈的「期待」,恰巧也適合套用在阿漢與Birdy的處境:男女合校沒有讓性別不平等消失,而是在男/女校區間架起柵欄、解除髮禁沒有讓成年人的宰制軟化,而是加劇監視、解嚴沒有讓世界開放得能自由戀愛,連告白都要用暗號代替、成年人也只會對青少年不斷開出廉價的 #道德保證支票(考上大學再給你買車)…甚至宗教的制約也阻止了他們像《孽子》那樣拋棄所有逃往「新公園」的情色烏托邦。建構人權觀念的路程,跟尤里西斯的歸途一樣漫長。反覆在對體制的挑釁中尋求希望、也反覆受挫與心碎,如此背景下,兩位男主角為尋求希望而更加相依,對抗著體制促成的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甚至為保護對方奮不顧身、身心都佈滿傷痕,這樣的關係因而顯得更加悲愴動人。
.
我們不妨借用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理論看待這些境況,人之所以在解嚴後仍在社會體制內成為「順從的身體」,正是因為規訓在現代生活如同氣體般的瀰散性(pervasiveness),導致權力的散布(dispersion),由於社會的異樣眼光如監視般無所不在,因此人會被自己規訓。從阿漢的母親回答與父親關係「愛就愛了啊」、Bird後來與班班結婚,最後都證實在那個年代仍不得不屈就於 #異性戀霸權 的框架。
.
故筆者推測,比起宣傳照、預告片大量對青春愛戀的呈現,導演更想闡述的「潛文本」很可能是解嚴初青少年對家父長主義、威權遺毒、宗教信仰等處境(也是規訓的範疇)的控訴,沒能與真愛在「對的時機」走在一起的 #遺憾、對學妹犧牲成全卻有婚無愛的 #罪咎。
.
■ #既有上映版本的剪輯缺點
.
原上映版本的剪輯刪去許多抑鬱的描寫,聚焦於浪漫愛的呈現,雖能減低悲劇衝擊、提升票房,但也導致整體劇情取向「BL化」,削弱同志文本原有的作者性與思辯力度。BL(Boys’Love)來自日本近代文學、現代動漫畫中女性作者描寫男同性戀的文類,與同志文本對應「#他者凝視」(gaze)的關係完全不同,主要由女性視角凝視男同志而獲得審美愉悅(陳盈璇,2018),滿足異性戀的窺探,而非同志探討自身議題,內容也易與同志族群脫節(過度美化或情慾化)而引起爭議。故文學與性別研究通常視為兩種文類看待。
.
這套險計目前在票房上看來是成功的,但筆者也常耳聞好友認為本片明顯地「剪掉很多預告出現的部分」、「歐神父跟班班的戲份太少」。這些文脈刪減造成的缺憾應該能在台北電影節限定版、Netflix加長版補足,但只怕會讓人在既有的悲情下更加心痛。這些批評通常也伴隨著認為阿漢的嘶吼「演得太用力」,但筆者反而持相反意見,相信 #解嚴前 出生的世代會很有感觸,青少年的生活基本上是被規訓噤聲。當情緒的壓抑達到極限時,這種(沒有台詞但暗藏千言萬語的)嘶吼其實相當合理。
.
■ #為什麼平權後的同志文本還需要悲情敘事
.
無論華人或西洋,古代的悲劇戀情文本都有著「#以情反理」的敘事傳統,莎翁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崑曲《牡丹亭》都是經典範例。悲劇能凝聚巨大的 #情感動員 力量,促使觀者淨化情緒,引亞里斯多德語,就是『滌罪』作用(Karthasis),悲痛欲絕後更會深思何以上天允許各種不公不義折磨人。悲情敘事的存在,正是暗暗地告訴世人,即便在同性婚姻專法通過的現在,仍有太多舊時代留下的遺憾無從解決、需要被言說。
.
■ #情慾表現也可以是痛徹心脾的
.
阿漢與Birdy在學校浴室的情慾戲可說是本片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種讚許並不是因為帥哥演出肌膚之親,而是這場戲本身暗藏的情緒極為複雜且豐沛,外顯情感的 #防衛機制 藏不住生理反應,證明了「在乎、愛、慾求」這些複雜的情緒一直是並存在兩人身上。Birdy嘴上說著「對不起…對不起」,但 #潛台詞 是「是的我也愛你,但這種愛有罪,我不想拖你下地獄」。任誰也沒想到如此青春的劇情裡,也能在短短幾分鐘用表面是情欲呈現,骨子裡是羞恥與掙扎的一幕,讓戲劇張力飆升到高峰。
.
■ #驚艷的配角表現與視覺符號
.
本片在配角方面也被刪剪掉不少頗具可觀的部分:歐神父其實是深櫃同志、在信仰與保護學生的理念間掙扎、班班淪為主角戀情的犧牲者、瘦瘦學弟正視性向、出櫃卻飽受霸凌,可說是三個亮眼的映襯、對照關係,構成了文本內重要的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
這裡不得不提本片兩個視覺極美的橋段,阿漢跟神父一起倒在沙發上偷抽菸,望著滿牆的聖母與基督畫像、桌上放著帶有虛空靜物畫(Vanitas)意味的經書與水果,明顯可見的葡萄通常被美術史解讀為靈糧、 #基督寶血 的象徵(宮下規久朗,2015),學弟瘦瘦(童星出身,《星空》男主角)向阿漢坦言性向時背景是畫著白鴿的彩繪玻璃,白鴿在基督宗教圖像是 #聖靈 象徵、神祕主義中代表靈魂,但四周卻降下訓誡異味濃厚的聖火。
.
這兩組視覺上極美、充滿宗教色彩的表現使得本作對宗教的詮釋有著極端的兩面特質,信仰同時默許學生假借輔導之名向神父尋求安慰,但又相反的在性別意識上形成另一個壓迫,使得神父與學弟在實質上分別有著 #罪人與殉道者的身分隱喻。
.
最後,希望大家看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能藉機關注台灣的性別運動史,以及仍在進行中的各種人權議題,那麼,『#晚安』。
.
■ #延伸閱讀
.
★以下為「偽學術」目前所有與本篇有關的議題,含氧氣電影前作《花甲男孩轉大人》、性別研究、家庭形式、階級與文化符碼、美術史等跨領域相關議題…幫你旁徵博引,知識量大增!
.
◆李長潔:
.
禰豆子的八重齒 | 為什麼牙齒亂才「萌」(規訓實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45727662281519
.
「家」的各種可能形式:日劇《房仲女王2》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078219682365656
.
改名換「性」:《裝扮遊戲》的性別操演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208554915998808/626632984190997
.
◆黃柏凱:
.
花甲男孩轉大人──由離別展開的蛻變之旅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389341314586833/742789805908647
.
《Me Before You》當言情小說文本中的階級和文化符碼遇到一路玩到掛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389341314586833/561309330723363
.
◆鄭雋立:
.
誰規定粉紅色等於女生?憲法還是地球聯邦法?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39174366270184
|
■ #參考文獻
.
榮格(Carl Jung)著,馮川、蘇克譯(2014)《心理學與文學》,南京市:譯林出版社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苗栗縣:桂冠圖書出版
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編譯(2001)《詩學》,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宮下規久朗著,楊明綺譯(2015)《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盈璇(2018)〈台灣網劇新型態 BL劇崛起〉《喀報》第298期,2018.10.2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00的網紅咪卡Mik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人看過惡作劇之吻嗎~ 我小時候很愛看偶像劇(๑¯∀¯๑) ------------------------------------------------------------------------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 可以按下訂閱~ 請幫我按個 👍喜歡👍 大家若有任何想法或建議 還請各位不吝指...
「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的推薦目錄: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咪卡Mik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心得] 1996年---惡作劇之吻- 看板Jap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惡作劇之吻2~Love in TOKYO - 第1集(繁體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惡作劇之吻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惡作劇之吻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惡作劇之吻Miss In Kiss - Posts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日劇《惡作劇之吻2013》三十天推劇挑戰Day5 - 戲劇綜藝板 的評價
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改元特別企劃:卡爬的平成日劇30選】
一轉眼,平成時代僅僅剩下一個禮拜,緊接而來的令和時代註定會帶來另一種全新的風氣並在影視及娛樂文化上創造屬於那個時代的標竿,誠如當年從昭和手上接過接力棒的平成一般。
對我而言,平成時代不僅與出生、成長的軌跡緊密貼合,更是邂逅了「日本影視」這個文化載體的魔幻時刻。現在回頭想想,到底是哪一時刻、那一部作品,讓我一頭跌進了這個漩渦之中,恐怕也說不清,但記憶之中很清楚的一件事,是我對於日本影視文化啟蒙,那個關鍵字恐怕是「堂本剛」,細究原因,大概就是那時的衛視中文台連續播出了他所主演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系列,以及《重返少年時》、《未成年都市》。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日劇」這個文化載體,當然後來隨著衛視中文台、緯來日本台等電視台的腳步,一步一步地踏入了這個萬劫不復的深淵。(笑
即將告別平成時代。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30年間,有上千部的影視作品降生於世,題材從以戀愛為本位,到百花齊放,呈現出各式日本社會現況與趨勢;而支撐這個時代的,也從出生於昭和,到現在一個又一個誕生於平成年代的年輕演員們,從前輩們的手上接過這項責任,並用演技與前輩們扛起日本影視文化的招牌,昂首闊步的走向令和。
我確信每個觀者,都曾在過去的某一個時刻,遇上了某一個作品或是演員,然後我們因此能夠比肩同行。《用鉛筆寫日劇》也是因此而得以降生於世,並與各位相遇,感謝並且榮幸。
在平成的最後時刻,很假掰的弄了這個名為【卡爬的平成日劇30選】企劃,從平成年間超過千部的日劇作品中,挑選了30部,我認為足以銘記平成時代的日劇。大河劇、晨間劇、深夜劇、網路劇等戲劇模式全部不列入,僅著眼於黃金檔時段的作品,這沒有任何公正客觀的依據,純粹以個人的私心為出發。但是即便如此,仍希望在此時此刻,能跟各位一起回首這風起雲湧的30年,這些影視作品究竟在我們的記憶中刻下了些什麼?而當我們在不久的未來,跨過令和之後,又會怎麼定義這個名為平成時代?
以下,是《用鉛筆寫日劇》的卡爬,為平成寫下的30個定義:
《101次求婚》1991
《東京愛情故事》1991
《一個屋簷下》1993
《無家可歸的小孩》1994
《惡作劇之吻》1996
《海灘男孩》1997
《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1998
《麻辣教師GTO》1998
《孩子們的戰爭》1998
《魔女的條件》1999
《大和拜金女》2000
《圈套》2000
《美麗人生》2000
《池袋西口公園》2000
《HERO》2001
《水男孩》2003
《白色巨塔》2003
《在世界中心呼喊愛》2004
《流星花園》2005
《女王的教室》2005
《交響情人夢》2006
《CHANGE》2008
《沒有薔薇的花店》2008
《仁醫》2009
《BORDER》2014
《約會大作戰》2015
《寬鬆世代又怎樣》2016
《家族的形式》2016
《四重奏》2017
《Unnatural》2018
那麼你們呢?各位的平成又是怎麼樣的面貌呢?在下面一起聊聊吧。
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改元特別企劃:卡爬的平成日劇30選】
一轉眼,平成時代僅僅剩下一個禮拜,緊接而來的令和時代註定會帶來另一種全新的風氣並在影視及娛樂文化上創造屬於那個時代的標竿,誠如當年從昭和手上接過接力棒的平成一般。
對我而言,平成時代不僅與出生、成長的軌跡緊密貼合,更是邂逅了「日本影視」這個文化載體的魔幻時刻。現在回頭想想,到底是哪一時刻、那一部作品,讓我一頭跌進了這個漩渦之中,恐怕也說不清,但記憶之中很清楚的一件事,是我對於日本影視文化啟蒙,那個關鍵字恐怕是「堂本剛」,細究原因,大概就是那時的衛視中文台連續播出了他所主演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系列,以及《重返少年時》、《未成年都市》。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日劇」這個文化載體,當然後來隨著衛視中文台、緯來日本台等電視台的腳步,一步一步地踏入了這個萬劫不復的深淵。(笑
即將告別平成時代。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30年間,有上千部的影視作品降生於世,題材從以戀愛為本位,到百花齊放,呈現出各式日本社會現況與趨勢;而支撐這個時代的,也從出生於昭和,到現在一個又一個誕生於平成年代的年輕演員們,從前輩們的手上接過這項責任,並用演技與前輩們扛起日本影視文化的招牌,昂首闊步的走向令和。
我確信每個觀者,都曾在過去的某一個時刻,遇上了某一個作品或是演員,然後我們因此能夠比肩同行。《用鉛筆寫日劇》也是因此而得以降生於世,並與各位相遇,感謝並且榮幸。
在平成的最後時刻,很假掰的弄了這個名為【卡爬的平成日劇30選】企劃,從平成年間超過千部的日劇作品中,挑選了30部,我認為足以銘記平成時代的日劇。大河劇、晨間劇、深夜劇、網路劇等戲劇模式全部不列入,僅著眼於黃金檔時段的作品,這沒有任何公正客觀的依據,純粹以個人的私心為出發。但是即便如此,仍希望在此時此刻,能跟各位一起回首這風起雲湧的30年,這些影視作品究竟在我們的記憶中刻下了些什麼?而當我們在不久的未來,跨過令和之後,又會怎麼定義這個名為平成時代?
以下,是《用鉛筆寫日劇》的卡爬,為平成寫下的30個定義:
《101次求婚》1991
《東京愛情故事》1991
《一個屋簷下》1993
《無家可歸的小孩》1994
《惡作劇之吻》1996
《海灘男孩》1997
《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1998
《麻辣教師GTO》1998
《孩子們的戰爭》1998
《魔女的條件》1999
《大和拜金女》2000
《圈套》2000
《美麗人生》2000
《池袋西口公園》2000
《HERO》2001
《水男孩》2003
《白色巨塔》2003
《在世界中心呼喊愛》2004
《流星花園》2005
《女王的教室》2005
《交響情人夢》2006
《CHANGE》2008
《沒有薔薇的花店》2008
《仁醫》2009
《BORDER》2014
《約會大作戰》2015
《寬鬆世代又怎樣》2016
《家族的形式》2016
《四重奏》2017
《Unnatural》2018
那麼你們呢?各位的平成又是怎麼樣的面貌呢?在下面一起聊聊吧。
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咪卡Mik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人看過惡作劇之吻嗎~
我小時候很愛看偶像劇(๑¯∀¯๑)
------------------------------------------------------------------------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 可以按下訂閱~
請幫我按個 👍喜歡👍
大家若有任何想法或建議 還請各位不吝指教 💕留言💕給我哦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yoko4720/
E-mail:mia31017@gmail.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yoko4720
Fans page:https://www.facebook.com/Mika158/
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惡作劇之吻2~Love in TOKYO - 第1集(繁體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的朋友可以在KKTV上觀看《惡作劇之吻2~Love in TOKYO》喔!https://bit.ly/2Pf597e6年的單 ... ... <看更多>
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惡作劇之吻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惡作劇之吻日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惡作劇之吻線上看、惡作劇之吻日本柏原崇線上看、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 ... ... <看更多>
惡作劇之吻日本2017 在 [心得] 1996年---惡作劇之吻- 看板Jap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次在日劇版發文 好緊張!
上個禮拜看完日本經典電影「情書」之後,這兩天把柏原崇主演的惡作劇之吻補完
被那時的主角群們深深吸引住了啊!
1996年第一次翻拍成電視劇的惡作劇之吻,在20多年來各國翻拍了無數,但在我心中96年
版的各個角色都是一時之選,形象非常符合角色。
這幾版看下來,我還是覺得柏原崇最符合直樹的形象,又聰明又帥又冷酷的,把青春期的
徬徨演的不錯。
柏原崇演技真的蠻好,花絮他看起來滿愛笑的,但演起直樹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啊,
而在白線流裡就是一個很乖的學生,反差還蠻好的。
而初版琴子則是一個我看過最有活力的琴子,因為劇長的關係,琴子在劇中就是一路先前
衝,比較沒有轉折的細節,為了直樹笑,為了直樹哭,但也可以馬上就淡忘悲傷,又往前
奔向直樹,有時看劇時,會覺得她轉折太快,然後剪片剪到有點跳,而佐藤藍子演到後面
真的是狂吼,比林依晨還用力地嘶吼,這邊真的滿令人厭煩的,不過看著她可愛的詮釋方
法,卻討厭不起她來。
麗子的部分,她好不像那時候的人啊,很漂亮很有氣質,非常符合麗子的角色,我忘記台
版的麗子是否也那麼壞了,但是初版的麗子真的蠻心機的,一直想控制直樹,與天真的琴
子相比,陳府很深的麗子雖然很漂亮,但越到後面越沒好感啊。
劇情
許多人認為這部戲看不出直樹對琴子的喜歡,而我卻覺得編劇不太想著重在愛情,而是整
個他們青春的高中生活。琴子以直樹的目標為目標,直樹的凡人化。比起整個愛情故事,
琴子的努力是最令我感動的。她想做某件事,目標最終都會達成,或許,這也是編劇想講
的內容。而只有9集,要把愛情、學業、親情、和未來塞進故事裡,是滿難的,但在我看
來,故事沒有特別偏向那邊,反而蠻清楚到描述了直樹和琴子兩人的走向的。而看完有股
琴子的力量湧上心頭,想要努力追逐夢想的念頭啊!
結論,這部戲是個很輕鬆又不太虐人的劇情很適合配飯吃,但看著當年的主角們,在螢幕
前演著戲,但心想著這是20年前,真的會覺得時間真的好快啊,真是五味雜陳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118.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drama/M.1490197321.A.16B.html
制媽媽
※ 編輯: Changyaya (101.9.164.211), 03/23/2017 11:33:31
※ 編輯: Changyaya (219.85.118.7), 03/23/2017 14:09: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