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大賽精選 #手機組 光之舞
攝影:宋忠義 拍攝工具:OPPO
【#2019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
#徵件中 報名優惠至8/31止
▲徵件類別:人物、地方、自然、手機組
▲手機組另增設「想像創作獎」(以OPPO系列手機拍攝投稿即可參與該項目)
#2019NGPC #讓你的視界脫穎而出
#OPPOReno #想像更近一點
#columbiasportsweartw #eneloop #澎澄飯店DiscoveryHotel #長榮航空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畫符」介紹 訪問作者: 李秉樞 內容簡介: 李秉樞成長於臺南將軍區的漚汪,自幼在古厝、宮廟旁玩耍,他對「文字」的想像,起始於「畫符」。從小學習書法,鑽研符籙,摹擬字形與筆跡,畫下無數道符。開篇〈破體字〉寫道:「人生識字憂患始」,點破全書關於「文字」的命題,進而梳理成長的記...
想像創作獎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用影像說故事
用說故事的力量改變世界
#讓你的視界脫穎而出
#2019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 徵件優惠即將截止
立即參賽:http://bit.ly/2RxEgM9
▲徵件類別:人物、地方、自然、圖片故事
▲手機組另增設「想像創作獎」
#2019NGPC
#OPPOReno #想像更近一點
#columbiasportsweartw
#eneloop
#澎澄飯店DiscoveryHotel
#長榮航空
想像創作獎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你的視界脫穎而出
#2019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 徵件優惠即將截止
#攝影大賽精選 法雅英雄 攝影:左懷源
#徵件中 即日起 至 9月16日12:00 止
▲徵件類別:人物、地方、自然、圖片故事
▲手機組另增設「想像創作獎」
#2019NGPC #地方組
#OPPOReno #想像更近一點
#columbiasportsweartw #eneloop #澎澄飯店DiscoveryHotel #長榮航空
想像創作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畫符」介紹
訪問作者: 李秉樞
內容簡介:
李秉樞成長於臺南將軍區的漚汪,自幼在古厝、宮廟旁玩耍,他對「文字」的想像,起始於「畫符」。從小學習書法,鑽研符籙,摹擬字形與筆跡,畫下無數道符。開篇〈破體字〉寫道:「人生識字憂患始」,點破全書關於「文字」的命題,進而梳理成長的記憶,並描寫自身如何認識文學、歷史,乃至於世界。
字是人存在的痕跡。作者由鄉村移居城市進入學術殿堂,〈書痕〉藉由知識分子憂鬱的文學史,探問書本(或書寫)是危險事物嗎?〈神在〉中的祖父曾是宋江陣成員,作者摹想在廟埕中表演的阿公而演練起降魔武術,卻驅不散死神陰影,最終熱愛讀書寫字的祖父病後失語,散佚成支離破碎的〈卮言〉。
一封信,一對賀聯,一首籤詩,一頁日記,一篇祭文……由「字」延伸出長大、遊戲、知識、家鄉、親師、信仰、時間、醫病、死亡等主題。李秉樞寫童年友伴關係中的孤獨與惆悵,面對故鄉與親人凋零的虧欠,是銘記鄉土物事隨著歲月斑駁的哀歌,也是悼亡傷逝、撫慰人心的安魂曲。行文優美節制,既古典又新潮。
作者簡介:李秉樞
一九九三年生,臺南將軍人。臺大中文系、臺大臺文所碩士班畢業,現就讀臺大臺文所博士班。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大文學獎、紅樓現代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臺南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想要一直讀書寫字。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想像創作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闇曖之光-藝術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 柯幸彤 (柯卉珊)
闇曖之光
「面對陽光,陰影就在背後。」她嘗試透過創作訴說,恐懼並不是來自於缺陷與外在的困境,而是心的方向。能正向面對的人便能超越自己,前往無限的世界。
柯幸彤以創作自敘 經歷黑暗之後必達光明
在創作者柯幸彤的記憶中,小時候她就極度害怕一個人處在於一個黑暗的空間裡,不管父母親怎麼安慰哄勸,當他們一認為柯幸彤睡著了,從起身到關起房間電燈的那刻起,她必定馬上驚嚇醒來,立刻衝去將房門口的電燈開關開起,接著就是不斷地來回抗戰到她真感疲憊而陷入熟睡時,才結束一整晚的黑暗恐懼症。
柯幸彤成長背景較特殊,從小身處在傳統民間宗教家庭裡,因為面對各種法會、道場場景等等所產生的恐懼與不好回憶,進而造成她對於睡覺這件事有極大壓力,並不是睡不著,而是不敢睡,她深怕一睡著,那些看不見的,只存在闇曖世界的魅影,會出現在柯幸彤周圍。因此代表休息的「安靜房間」,卻讓她產生了矛盾、想像、恐懼的心理反應。
透過宗教尋找心之所向
年幼時在鋼琴老師的介紹之下,柯幸彤開始接觸到基督教的世界,在與生長環境完全不同的信仰中,認識了不同於以往的宗教氣氛,並看見存在於黑暗中的光,讓她對黑暗燃起了想克服的勇氣,卻總因為自己的信心不足,導致時常在面對恐懼前便失去了勇氣。
柯幸彤在創作上以「闇曖之光」為題,「闇」字有遮掩的意思,形容詞上則同暗字,因此關燈的房間,就是一個「闇室」,一個遮蔽、淹沒光亮的地方。而「曖」字則有「昏暗、不明」的意思,是她對於一個關上門的房間,從進門到入睡過程中的心情。而白光、明光從來就是黑暗的敵人,一道光就可以劃破黑暗的邊界,照亮幽暗。因此光是她的信心、意志,也是在闇曖世界中尋找的那道劃破黑暗的力量。因此柯幸彤藉由此創作,去跟最不想去面對的恐懼面對面,透過不斷的創作與之對談,讓心中對於光的信仰將不再時而強大,時而薄弱,而是永遠劃破黑暗。
以不同層次的媒材構圖表現內心的變化
以版畫為主要媒材創作,由製版、套色與重複疊印去印刷等過程製造出來,運用紙板為底版或木版所表現的刻紋,並使用不同肌理紋路的現成物、石膏、批土、膠帶、白膠等等媒材,來增加創作上媒材實驗的可能性與效果。製版階段大多以直覺性的在版面上刷或製造出肌理紋路,來完成製版。以凹版裡的版畫調子,表現柯幸彤內心當下最深沉的恐懼心理,再以凸版運用滾筒於紙板或任何版面,進行上墨,再透過壓印機的印製,遮蓋等技法與上述的製作過程,重複多次的來回創作,充分表現柯幸彤出當下,對於恐懼的層層混亂與矛盾的心理狀態。
作品畫面多以滿版的「抽象」造形構成,因無邊框而使滿版有無限延伸的感覺,主要呈現柯幸彤在面對恐懼時,不斷蔓延的焦慮與惶恐不安,相同方式也應用在她一直再追尋的那道劃破黑暗,無邊無際的光。在色彩表現上,一開始色彩風格較為黑暗,是屬於觀看時會感受到一種壓迫恐懼感的色彩,用了大片黑與範圍性的紅色,表達出她的內心,已陷入龐大的焦慮恐慌中。也因為要表現黑暗中的渾沌與微弱的光,作品畫面的配色較為混濁、混亂甚至曖昧不清,到後期系列作品才逐漸慢慢走向較為光亮,用對比強烈的色彩呈現在暗裡的光,傳達她在心境上對於黑暗恐懼的轉變。
透過各種的肌理紋路,例如石膏、紋路紙、寒冷紗等特殊媒材的應用之下,與刀刻後所產生的刀痕,製作出許多不同的獨特肌理版,來表現柯幸彤在每個面對恐懼當下的心理情緒,例如使用寒冷紗來製作肌理紋路,產生出如同紗窗的樣貌,代表此心理情緒從窗而來,而刀痕則代表情緒發洩轉移後的自我療癒過程,並透過凹凸等不同版種,重複套印或者相互併用,以作品來表現出心理上的層次。
由藝術療癒自己 也期盼能鼓勵他人
藝術創作是傳達生活及自我的一種途徑,柯幸彤經由版畫創作不同版種的相互應用,期許其創作能更觸動人心。她以直覺地的版畫創作方式,在紙凹版與木版畫的製版及印製過程剖析自我,在創作進行自我的療程,將自己對於恐懼的情感轉移至創作中,與自我重新對話,得到一個新的療癒契機與成長。也因為創作的能量,將柯幸彤的內心指引到最美好的一面——即是不再害怕的自己,她藉由創作克服恐懼的心理障礙,並在其中找尋、發現那隱藏在當中的光明與重生的自己。
藝術家簡介:柯幸彤
學歷:
2017 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2013 畢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學系
獲獎:
2018 金車美展入選
2017 第35屆桃源美展,版畫類,第三名
2016 中華民國第32屆版印年畫-推薦展出
2016 第22屆第22屆國際藏書票比賽-優選
2014 第2屆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 版畫類- 佳作

想像創作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無相」詩集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吳俊霖 (崎雲)
內容簡介:
沉寂八年,活成一則困厄的寓言。
困厄所帶來的苦難接近於美,困厄有時就像是個孩子,
有其真,有其單純,
有其安然生長的歲月而與詩人相遇。
《無相》是崎雲的第二本詩集,
亦是三十歲前對於既往的反省與整理。
八年來,有人說詩人外表的淡漠與孤獨,以及在寬慰他人苦難時的心境圓通,都只不過是獨自活在美麗的畫卷裡。 畫卷美麗,但皆死寂;畫卷演繹人間世情與羅天諸相,但皆假非真,並非究竟 。有人說,詩人後來走出了畫卷,再次歷經現實之中因人情所帶來的種種不堪,但這次他選擇留在現實,有時是帶著狼群應世的羅漢,是西方七斗之中的奎星 ,有時則是三途河邊的擺渡人。有人讚其善於忍辱,但詩人說那是因為理解,以及因理解所帶來的不捨。
他相信每一個人,都有 其值得體諒的委屈。
詩人知道自己滿身缺陷,謂自己是「根性比較鈍的滿月」,故不欲多言、不好爭論、不諳人情,心中往往眾音俱寂,常懷愧疚,是故他的謙下,有時其實是自卑。詩人是自私的,總在等一劫將至,卻又為一切能夠預見的結局早早做了安排,有人為此流淚,詩人只是微笑以對。詩人看世間盡是透明的靈場,眾因聚集,各自有其源流與去向;看諸相非相,愛非愛、恨非恨、怨非怨,我們都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旁人也不是我們臆測中的模樣,眾生有諸相, 諸相沒有真假,如遍地苦果,引來蚊蚋汲取酸澀的汁液,然苦果亦曾藏甘,只因 時間造作,蚊蚋亦是眾生的喻依。
喻依有時,亦為喻體。懺言有時,則成讖言。
《無相》分為三輯,輯一所收十二首詩,書寫至今仍被留在苦難之中的遺憾。輯二的十四首詩,則是一些日常的挫敗與感情的懺言。輯三所收一百零七首短詩,為詩人2015年獲國藝會創作補助計畫之《銀葉側身》中的一小部分。此外,詩人並未為此書作序,而以二十篇的日記短文〈浮光〉代序,由近而遠,與所收錄之詩作正好形成往返回環的時間線。我們邀請讀者一起,看詩人是如何在物我之間尋找靈應的鏈結,在日常的歡愉中落淚,在苦難的失落中笑;看詩人是如何嘗試探觸世間諸相的本質,又於其後再造諸相,讓世間碎片,都放送他的光。
作者簡介:崎雲
本名吳俊霖,一九八八年生,台南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碩士,現就讀於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班。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創世紀詩社六十周年紀念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x19全球華文詩獎以及各地方文學獎等,寫詩,也寫少量散文。現為創世紀詩社同仁,經營網路媒體《安安,你好Date With Writer》,並著有詩集《回來》(角立,2009年)。詩集《銀葉側身》則獲國藝會創作計畫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