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青哥》,李珉貞,蓋亞文化 #每天碎念一本書
會發現這本書,真是一段偶然的機遇。純粹就是在找一篇談論笑話的組成文章時,發現了大衛.米契爾在 OKAPI 談論小說的結構,原本只是想懷念一下《雲圖》
接著,就搜到他對這本《柏青哥》的推薦。
怎麼說呢?我覺得是蠻不容易的事情,在自己的守備範圍內可以推薦其他作者的小說,要嘛不是兩人感情很好,要嘛就是這本小說,確實有可觀之處。
看了看書介,作者的起心動念其實有點哀傷,是一個新聞,在日朝鮮人小孩被霸凌到自殺的新聞。後來,更進一步去搜一下這本小說在紐約時報書評版的評論!不簡單,被選入月份讀書俱樂部當中。
四百八十頁,以四代家族史的時間長度來說,其實算很簡鍊了,想到老舍的《四世同堂》可是整整三大冊。讀歷史小說最討厭的就是為了陳述背景,塞進去很多無聊的歷史資料作為細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柏青哥竟然做到人物的生命比時代背景更立體,彷彿可以聞到影島的海風,捕魚整日換洗衣物的臭味,市場的吵嚷以及海潮聲。
要說稍微有點難以接受的一個點,大概是滿滿的聖經人物名字,不過宗教信仰呢,又十分密切地綁著主要人物的命運。
大概開頭過了五到十頁左右的場景與人物設定描述,小說就開始起飛了,不得不說被日本殖民、跨海飄盪的移民、窮苦的貧民生活、壓榨的中間掮客......許多細節太有即視感,甚至不誇張的說,我想在台灣一定也存在過一樣的家族歷史故事。
在第三部的開章提詞,作者巧妙地引用了《想像的共同體》,最後一句「上百萬人願意為這有限的想像殺戮,更願意為其犧牲」讓我深思,在日朝鮮人作為一個族群,坦白說是自己過去經驗之外,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族群。但這本歷史小說,對台灣讀者來說,或許格外有照鏡比較的意義。有著共同的殖民經歷,那些移民如何在時間與殖民社會中的夾縫,努力地生存。
作為書名的柏青哥,這一特殊的行業,遊走在黑白的模糊地帶,是許多人逃避揮霍的地方,也是寂寞無路痛苦的人尋求慰藉之處。而這樣的特質,得以容許必須隱藏自己出身的異鄉人。
小鋼珠滾動隨針碰撞移動的畫面,用來比擬隨著不同時局間飄盪移動的移民家族故事,生動又貼合。
適合花上週五夜加週末兩天一讀的小說!
--
by 餵鹿吃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想像的 共同體 書評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柏青哥》,李珉貞,蓋亞文化 #每天碎念一本書
會發現這本書,真是一段偶然的機遇。純粹就是在找一篇談論笑話的組成文章時,發現了大衛.米契爾在 OKAPI 談論小說的結構,原本只是想懷念一下《雲圖》
接著,就搜到他對這本《柏青哥》的推薦。
怎麼說呢?我覺得是蠻不容易的事情,在自己的守備範圍內可以推薦其他作者的小說,要嘛不是兩人感情很好,要嘛就是這本小說,確實有可觀之處。
看了看書介,作者的起心動念其實有點哀傷,是一個新聞,在日朝鮮人小孩被霸凌到自殺的新聞。後來,更進一步去搜一下這本小說在紐約時報書評版的評論!不簡單,被選入月份讀書俱樂部當中。
四百八十頁,以四代家族史的時間長度來說,其實算很簡鍊了,想到老舍的《四世同堂》可是整整三大冊。讀歷史小說最討厭的就是為了陳述背景,塞進去很多無聊的歷史資料作為細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柏青哥竟然做到人物的生命比時代背景更立體,彷彿可以聞到影島的海風,捕魚整日換洗衣物的臭味,市場的吵嚷以及海潮聲。
要說稍微有點難以接受的一個點,大概是滿滿的聖經人物名字,不過宗教信仰呢,又十分密切地綁著主要人物的命運。
大概開頭過了五到十頁左右的場景與人物設定描述,小說就開始起飛了,不得不說被日本殖民、跨海飄盪的移民、窮苦的貧民生活、壓榨的中間掮客......許多細節太有即視感,甚至不誇張的說,我想在台灣一定也存在過一樣的家族歷史故事。
在第三部的開章提詞,作者巧妙地引用了《想像的共同體》,最後一句「上百萬人願意為這有限的想像殺戮,更願意為其犧牲」讓我深思,在日朝鮮人作為一個族群,坦白說是自己過去經驗之外,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族群。但這本歷史小說,對台灣讀者來說,或許格外有照鏡比較的意義。有著共同的殖民經歷,那些移民如何在時間與殖民社會中的夾縫,努力地生存。
作為書名的柏青哥,這一特殊的行業,遊走在黑白的模糊地帶,是許多人逃避揮霍的地方,也是寂寞無路痛苦的人尋求慰藉之處。而這樣的特質,得以容許必須隱藏自己出身的異鄉人。
小鋼珠滾動隨針碰撞移動的畫面,用來比擬隨著不同時局間飄盪移動的移民家族故事,生動又貼合。
適合花上週五夜加週末兩天一讀的小說!
-\-\
by 餵鹿吃書
想像的 共同體 書評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百人說書 #盛浩偉 #閱讀 #說書
💁🏻:閱讀對於你寫作之路有何影響?
👨💼:讀建中的時候加入校刊社,那時學長們都會開大批的書單,我就是在那個時候才開始比較有體系地接觸文藝,其實說起來也沒有太自然而然啦。
-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看了羅智成的〈光之書〉,第一次被震撼到,原來現代詩可以這麼厲害!〈光之書〉的內容主要是在談誕生、與世界連結,開頭就把「出生」這件事情寫得讓人很有感官衝擊,原來詩也可以有這麼豐富意象的技巧,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
💁🏻:最喜歡的作家?
👨💼:我沒有什麼「最」喜歡的作者,但最近在看小說家張亦絢的作品,應該可以用她來回答這一題。我覺得她非常厲害聰明,所以我自己還蠻喜歡的,不過通常睡前不能看她的書啦,因為會一直想要往下翻,就沒辦法好好睡覺。
-
💁🏻:在出版社工作的收穫?
👨💼:對我來說每本書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書是沒價值的。身為主編除了要訓練自己想像書的樣貌之外,還要去想像讀者會是什麼人,出版社考量的是要如何把書送到適合的人手中。
-
💁🏻:對國文課選讀的文學有什麼看法?
👨💼:很多現代文學的篇章,雖然現在我們看會覺得寫得很粗淺,但編課綱的人所選用的內容,其實對那個時代是有歷史意義的,像是胡適、徐志摩這些人在民國初年的時候,提倡所謂現代的語言,要寫現代的詩、現代的文學,在文學史的面相上這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也代表了歷史的轉折,但是,把這樣的內容放在國中的教材,國中生其實也很難理解,而大多數的老師也教不了太多。
-
我認為國文課並沒有教會我們閱讀的方法,大部分國文老師也只會叫我們死背,但其實文本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讀出文本背後的東西,這才是我理想中的國文課。
-
文學是想像的共同體,文學力量就是可以讓讀者創造出共同記憶,可是當我們回想起國文課本的文章時,大概就是〈雅量〉、〈背影〉等等,這樣的內容變成我們的共同記憶,其實是有點可惜的,因為其實有更多更深刻的文學,值得成為我們的共同記憶,我覺得這是國文課本該有的使命感。
-
👨💼受訪者: 盛浩偉,一九八八年生,台大日文系、台大台文所碩士畢業,著有《名為我之物》,合著有《華麗島軼聞:鍵》、《終戰那一天》、《百年降生:1900-2000台灣文學故事》等。曾獲時報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等,並曾參與編輯電子書評雜誌《秘密讀者》,現為衛城出版之主編。
-
購入盛浩偉的《名為我之物》☞http://bit.ly/2V0tWwo
百人說書IG👉🏼http://www.instagram.com/people_x_sobooks
想像的 共同體 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面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邀請你想像一個情境哦,下個月你有個很重要的升遷考試,如果考過了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機,對你的未來會很有幫助;可是如果你考不過的話,之後的機會可能就大大的減少。
雖然你不想要現在就開始杞人憂天,但是如果真的失敗了,那你想想看,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這樣的沮喪會持續多久呢?
現在的問題就是,你幫自己預估一下你會沮喪的時間,如果跟你很不幸的,真的沒有考過,實際沮喪會花的時間相比,你覺得哪一個時間會比較長呢?
你覺得是自己預估的沮喪時間會比較長,也就是說,你會以為自己難過很久,但事實上沒有那麼久;還是你的預估跟實際的沮喪時間,是一樣長的?
又或者是你實際會沮喪的時間,會更長一些,也就是哦,原本你覺得你自己不會沮喪那麼久,但事實上你會沮喪很久很久?
你的選項是哪一個呢?你可以想一下哦,即使人在遭逢失敗,我們都會有在主觀感受上,受到打擊的感覺。
但事實上,一個遭逢失敗的人,並不會像自己所想的那樣,沮喪得這麼久,而且你心情平復的速度,也會比想像中快得多。
這樣的心理傾向,無論是面對考試考差的學生,還是因為車禍導致身體殘疾的人,都是一樣的。
事實上呢,當事人並不會如自己一開始所想的,會痛苦的那麼久,這樣的心理現象稱為「心理免疫系統」。
「心理免疫系統」給了我們對於面對痛苦經驗的耐受性,去補償我們負面的感受,像這種心理上的屏障,對我們面對不確定,而且無情的現實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實不光是面對沮喪的負面情緒是這樣,其實當你面對到成功,或者是一雪前恥的經驗也是一樣的。
有這種一雪前恥念頭的人都會覺得「如果我能夠感覺雪恥,感覺一定會非常的痛快」;但事實上,當你真的揚眉吐氣之後,成就感並不會像你原本想的這麼樣的強烈。
同樣的,經過心理學的實驗告訴我們,不只是一雪前恥,包含我們在比賽當中贏得獎金、告白成功…,這些感動跟快樂的程度,其實都沒有你原本以為的這麼強烈,或者是能夠持續這麼久!
所以呢,「心理免疫系統」對我們來說,它可以說是一個調和的系統,你會難過,但不會難過這麼久;你會開心,但也不會開心的這麼誇張。
然而為什麼我們當一切都還沒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自己經過了某些打擊,一定站不起來?
或者是自己達成了某些里程碑,人生就從此不會有任何的煩惱跟遺憾?這樣的想法,其實都是一種影響力的偏誤!
我們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很容易放大它們發生之後,可能對我們造成的情緒影響,那麼我為什麼要跟你分享這個呢?
我想我們都是生命共同體,我們面對的是同樣的時局,我們面對疫情這麼不確定的狀態底下,我們常常會覺得那個黑暗似乎沒有盡頭。
甚至於如果你的產業、你的工作,受到這次的疫情很大很大的影響,你都會覺得可能經過這一次你再也爬不起來,你再也沒有辦法翻身了!
我想或許在你主觀世界裡的真實,真的是如此!可是如果我們放長時間的維度,我們放大生命的眼光,你想一切真的無法度過嗎?
或許當我們回觀人生當中的很多困境,在那個當下,你也覺得這一關一定過不了;但是你不也活到了現在,聽到了這一段分享啊!
在這我就想到我很喜歡的一句話,那就是「老天爺不會給你,超過你能力的挑戰」;然而呢,尼采也有相對應的說法,叫做「凡殺不死你的,都會讓你變得更堅強」!
我想我不會假裝我真的懂你的困境,或者懂你現在的辛苦,然而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或許我們都不是你。
但是你必須要相信,你可以度過這一切,如同你在過往的歲月當中,所遭逢的挑戰,你不也走到了今天嗎?
所以談到這裡,我要發自內心的跟你說一聲,加油!我們一起挺過去,或許對於現在的你來說,當有人告訴你保持「平常心」,你會覺得這是一句幹話。
但事實上,如果回到人的心裡,你我都有心理的免疫力,「平常心」並不是一句幹話,也不是不痛不癢的安慰;而是你本來就有的東西,。
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以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
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希望你能夠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線上課程是【自信表達力】,這一門課程集合了我多年在表達上面的經驗和實作。
無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眾,特別在這個時代裡面,我們可能都需要透過遠端的工具,讓別人能夠知道我們想傳遞的。
然而也因為如此,少了面對面的豐富,跟多元的訊息交流,所以他就非常考驗我們是否有足夠好的表達能力。
【自信表達力】這一門課,從推出到現在,已經受到很多朋友的歡迎,而且也有很多朋友跟我回饋,給他們很大的幫助,你加入了嗎?
希望你能夠一起加入、一起學習,也希望你在面對這個時代,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都需要保持距離的狀況底下,把自己說清楚,讓別人能夠懂你。
詳細的課程資料,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那麼今天就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gnTthBrQhc/hqdefault.jpg)
想像的 共同體 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雖然我自己從事「人際關係」的教學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呢,踏入我的教室的朋友都會知道喔,我對於傳統的人際關係的很多觀點,常常提出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那「不一樣的看法」是客氣的說法喔,事實上我會提出一些批判。比如說,「你為什麼一定要跟每個人都能聊得來?」、「你為什麼想要讓大家都喜歡你?」
那事實上呢,我每一次在談到這個觀念的時候,我都看到台下的學生,可能有一些人會閃過,一閃而逝的不可置信。
他想說我踏進教室要學的,不就是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不就是要讓我能夠讓所有人都喜歡我?
那當然了,後來我一定會花一點力氣,去調整這樣的一個觀念;讓每一個人能夠活出自己生命當中的自在。
不然說實在一點哦,我開的課程應該不是跟人際關係,或者是心理有關的;我應該是要開一個「交際花培訓班」,不是嗎?
那當然了,我從這樣的一個出發點,除了在心理學的專業書籍以外,在其他的論述當中,要找到相呼應的資料是相對少的。
一直到啊,我最近讀到一本書,這一本書,書名叫做《朋友這種幻想》。他的副書名是「社會學家教你不被人際關係困擾的8堂課」。它他從社會學的角度談「人際關係」,從我一個心理學家讀起來,我覺得非常有呼應。
它裡面就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它說喔,每個人都渴望跟他人變得親近,並且希望在人際關係裡感受到幸福;所以我們會追求跟他們的聯繫,這是人性當中的一個本質。
這一點在心理學裡面也是一樣的,然而話鋒一轉;它說在現代的社會當中,追求親近關係這種行為,卻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或者是讓他人感受到壓力。
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很多人依然固守著「村落社會」這個時代的傳統觀念。他們使用舊的方法,去追求親近關係,不知道應該要隨時代做調整。
那「村落社會」這四個字,你可以回想,我們過往的「農業時代」的那樣的一個社會關係,跟社會網絡。
其實會固守著「村落社會」,或者是固守著「舊時代」的這樣的人際關係的觀念,它不僅是會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會保留著這些觀念。
甚至於這一本書的作者說喔,年輕人把這舊時代的觀念,奉為圭臬的程度,可能反而比老年人更加的嚴重。
其實當我們累積過一定的社會經驗,我們大概都會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說白話文就是,我們會學到一些關於不重要的事情,就是適時的敷衍過去,做做表面功夫這些技巧。
雖然聽起來好像不是那麼的高尚,但是事實上,這也是讓我們能夠過好日子,或者是快樂過生活,當中的一個必要的能力哦。
但是呢,年輕人因為他的社會經驗不足,他會很容易的,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太認真;就好像是在校園生活裡面的學長、學弟制一樣。
其實歸根就底,大家就只差一、兩歲,但是卻建立起相當嚴格的尊卑關係,這會讓我們造成心裡很大的負擔;甚至於,會因此發生嚴重的衝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出社會混一陣子之後,對於那種差一、兩歲,甚至於差五、六歲,這種因為「歲數」造成的階級,或者是優劣的心理投射;它其實會隨著你出社會越久,它越模糊。
你會發現,你認定或評價一個人的關鍵點,根本不是在於他幾歲,或者是他差你幾歲?而是這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做事的方法跟態度。
可是這個部分,在相對比較年輕的人身上,事實上是還沒有長好的。所以呢,我在職場上,就常常會看到一些有趣的例子。
一個沒經驗的人,畢恭畢敬的去問一個,其實在本質上,也不算是有經驗的人的意見;因為這一個人,可能只比他早出社會一年,或者是,比他早進這個公司半年而已。
其實會有這樣的心理投射,它就是「村落社會」的一個具體呈現。因為「村落社會」它的環境太固定、它的變化太少。
所以哪怕是一個人,比你早一天踏進這個村落,他在裡面形成的社會網絡、關係程度,和熟悉程度,自然一定會比你高;而且他就一定會有參考性,因為變因太少。
可是現在的時代不是這樣子,「變因」已經太多了;所以當我們不假思索的,去依循「村落社會」的人際關係的觀念,我們自然就會活得非常的辛苦。
然而過去的觀念,它不是沒有優點,它的優點是在於,它會讓我們得到一些溫暖,跟情感上的投射。可能當我被認定是某個團體的人,這個時候我的很多狀況,就可以得到無條件的接納。
所以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社會支持系統」,我們不能否定它的價值,它是很有存在的必要;可是這種「共同體」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每一個人的職業跟生活形態,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前提。
但是就像剛剛說的,現在的生活環境,已經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方法已經沒有辦法,讓我們跟他人維持一個好的親近關係,也讓我們自己內在能夠得到平衡。
其實我們看看現在的生活,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甚至於是我們隔壁的鄰居,或者是鄰座的同學或同事。
我們彼此之間,都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跟價值觀;它的差異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所以呢,過去那種「村落式」的做法,在各個方面已經不再符合我們的需求。
所以無論是我,還是這一本書的作者,都提出喔,我們別再受限於過去那一套「同類相聚」為前提的做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我們應該先把那個「村落式」那一套緊密、親近的一個假設,或者是想像、投設;先拋諸於腦後,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在現代的這個時代裡,什麼叫做適當的距離?
還有啊,應該要長出什麼樣的能力跟模式,跟那種顯然跟自己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
所以透過這樣子,這裡就提出兩個很重要的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適當的距離」。
如果你跟他人在現代的時代裡,你們的差異就會非常、非常的大,哪怕是你覺得,你跟他是同一個同溫層的人,你們只是在某個議題是同溫層啊;出了那個議題之後,搞不好你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也會是完全相反的。
那如果是這樣,那你為什麼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又或者是,你為什麼要勉強自己,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如果聊不來,保持適當、有禮貌,彼此舒服的距離,它為什麼不能是一個更好的選項呢?
而且進一步來看,如果你把你的力氣,都放在你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那有沒有可能,當你真的遇到那些值得你好好相處的,或者是你需要跟他好好相處的,反正你沒有力氣跟他好好的相處了?
因為你把力氣都用在,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那種跟你價值觀差太遠的人,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你花那麼大的力氣,要讓他喜歡你,這是何苦來哉呢?
再來第二個觀點,就是既然現在的時代,大家的差異就是會這麼大,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要「說服對方」,或者是把對方拉向自己的立場。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叫做「理解你,但是不等於要認同你」;也就是說喔,你能夠或者是你願意去懂,那個跟你不一樣的人,到底是怎麼想事情?
但是你懂了之後,跟你需要跟他一樣,或者是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要去認同他,不管在情感上還是實質上,這是可以切割開來的;理解不等於認同。
因為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在需要的狀況底下,你仍然可以開啟對話;但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必要性的話,你也不用把你的能量,消耗在好像你自己「必須是一個好人」、好像你必須要「跟任何人都能處得來」。
當你面對人際是這麼的疲憊、這麼樣的無法放鬆跟自在,那你的人際關係怎麼可能好呢?
所以就如同在人生裡面的吊詭,當你想要滿足所有人,那麼你永遠達不到這個目標,而且你會讓自己變得很不快樂;因為你最需要滿足的是你自己,然而你卻忽略了他。
所以或許我今天跟你分享的,並不是提供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常常說喔:「問對問題,會比找到答案來得更為重要。」
我們有沒有在面對人生當中,這個你很在乎的人際關係,先「問對問題」,叫做「我為什麼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或許建立起一種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的能力跟態度,你會過得更自在;你的人際關係反而會更好、更能滋養你的生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你,怎麼樣透過看懂、聽懂對方;注意哦!就像今天所談的「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
透過真正的理解對方,並且搭配適當的問句,讓你跟自己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這一門課,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
然而10月15號,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也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課程;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gId6xs7uD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