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眼淚]
今天剛追完火神的眼淚,感覺很沈重,沈重的不是裡面的劇情,而是劇情本身反應爐台灣目前很多的現況,管你顏色是什麼都無力改變,過一陣子可能這片得個金鐘獎之類的,隔兩週大家就忘了這個劇情了,一切又回到原樣。
我一直覺得我自己沒什麼資格說我愛台灣,畢竟我對於台灣沒啥貢獻、繳稅也繳沒多少。 說白了,我就是愛我老公愛這邊生活大過於我的故鄉,不然不會洋腸而去~
由這部戲延伸到最近熱門的疫苗話題,我覺得跟火神眼淚探討的很像,制度該怎麼救人。 我沒有想做政治的討論,也無關顏色,單純提供一個影片給你們看,這個最紅的BNT aka 必復泰是怎麼生產的:
https://youtu.be/E3EMZk56pF0
我不是生醫背景的,也沒有最近Ptt哈哈哈哈佛神人的背景還是Sabrina的學歷,所以裡面的用字我聽不太懂,但我知道他們光穿衣服就要穿很久還要內衣褲都要照規定穿、三小時也要休息一次。但是大致可以看到那一桶就是拯救世人的黃金桶,靠著他產出疫苗。
看到這裡,大家自行判斷是不是像政客名嘴說的是大陸分裝生產來的,還是大陸分裝的。
另外,雖然BNT是德國研發生產的,但政府其實之前也沒有規定大家只能打他,甚至之前採購還一度有狀況造成別的國家買的到,結果德國買不到,民怨四起。 現在,打到什麼是什麼一切看你人品,連我大Bayern都想要認證俄羅斯疫苗,就是為了加速疫苗進展,當然沒那麼簡單,所以俄羅斯疫苗到現在都沒被許可。
看到這裡,我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原因造成採購這麼困難,但我想如果當初台灣政府灌錢給BNT現在大家應該都可以有優先權,而且真的Taiwan can help ,可惜沒有~
#有錢屌就大
做不出來又沒投資,就是得乖乖買,不然就是乖乖守、慢慢封。至於,哪個疫苗好?像我說的,德國是都免費打,沒得選,看人品,但起碼有好幾個品牌可以用,政府也不是堅持只買德國國產疫苗,是狂買各種品牌。
當然,我不知道是不是像論壇說的國家機器動的很厲害堅持要用國產疫苗,還是背後有什麼原因跟amuse one 大火一樣。
#我想選舉到了一定又會被解決的
#看好了世界
最後,如果你們還記得,前一陣子我超怒罵了德國政府一番,原因是因為,已經封城近一年了,什麼屁效果都沒有加上政策反覆。後來在民怨四起之下,梅姐道歉、接著各邦規定基本是統一定調了,加上疫苗爆射,還有檢驗7-11政策,最近是壓制下來了!
我家這個Landkreis原本是德國前幾名,在經狂抽猛射連週日都在射的狀態之下,已經確診個位數,連去餐廳吃飯都不用檢驗了。
#我不是網軍
#也不是側翼
#何時才能看到故鄉的海岸呢
#疫苗居然週日也有開
#快篩站好比7-11
#我跟老麥幸運打到了BNT
#平常有燒香
#生產基地在Marburg
#公司在Mainz要狂聘人
「愛在哈佛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閒聊] 愛在哈佛真的好好看喲-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心得] 再次看愛在哈佛!我心經典- 看板KoreaDrama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Re: [問題] 請問愛在哈佛的劇情問題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問卦] 有金泰希的八卦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Re: [討論] 愛在哈佛真的跟實際留學生活差太多嗎 ... - PTT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奧義] 最近我媽在看啥愛在哈佛... - d-grayman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八卦] 哈佛大學開始復活長毛象。...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八卦] 哈佛大學開始復活長毛象。...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討論] 為什麼在台灣哈佛比較有名?? - womental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結婚ptt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討論] 為什麼在台灣哈佛比較有名?? PTT推薦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愛在哈佛線上看- 韓劇- Gimy劇迷 - PttPlay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不动产证就发一本吗【仿证微MSP1681】Ptt - momo購物網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817什麼意思?是在哈佛?年輕人最新流行用語一覽表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Re: [問題] 可否請熟析Boston的人幫我看一下這個行程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2022哈佛延伸教育學院ptt-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新聞] 【假哈佛爭議】頂高學歷光環出道!范瑋琪-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心得]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每天喝挑戰兩周狂降7KG,減脂低卡超營養!【77老大】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閒聊] 大家以前都看哪些韓劇?-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價格比較ptt 評價(五金)哈佛手提工具箱(中) - 世紀對決- udn部落格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看到一則關於哈佛的ptt - 哈佛英文留遊學中心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WomenTalk - [問題] 哈佛大學是怎麼樣的學校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范瑋琪ptt - barbara kurpas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范瑋琪ptt - czTEE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社群媒體與口語傳播 - 第 14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你的傷只有自己懂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愛在哈佛ptt 在 Ichnographia Rustica - 第 2 卷 - 第 186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愛在哈佛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愛在哈佛ptt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注的本事>
華爾街 II- 金錢萬歲 有一個橋段:「Q: 你這樣一直賺錢想賺到多少你才滿意 A: 無止盡 (More) 」
這在經濟學上聽起來理論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極大化預期的效用、產出、快樂程度,再給定的資源條件下。
同時這某方面也很政治正確,鼓勵人們要努力、要變得更好、要進步、要成長、要成功、要考高分、要賺大錢、要有更好的將來。
沒那麼做,還有人會來怪你不努力才會失敗 =3=。
做為臺灣土生土長的寶寶,我也抱持著這個態度。
我記得那時候去問的問題是,我想要把兩堂基本課程換成隔壁經濟系數理計量與經濟組的高等課程,這樣有助於我未來可能可以表現好就申請上哈佛大學。我想要試試自己的極限在哪。
很合理吧?
但交易員出身的IM深諳此道,直接勸退我做這件事情。他說了他當年跟我念一樣的學程,面對一樣的十字路口。一批一模一樣的學生,做一模一樣的選擇。
他當年選了基本組,最後也還是去了哈佛。反倒是當年選高級組的,沒有人到哈佛,而後續表現也沒有比較好。
他說關鍵在於精通一件事情。如果選高級組,可以精通,那當然很好,但不保證世界上經常有人可以做得到。如果沒有把握,何必淌這趟渾水。
再來,選基本組,精通也夠上哈佛了。按步就班把每一件你要進行的事情有效的做到極致,基本保證了你的成功。
“And my question to you is, are the habits that you have today on par with the dreams you have for tomorrow. That’s something you need to ask yourself every single day. Because whatever you do on a regular basis today will determine where you will be tomorrow.”- Stephen Curry
成功從來都不是越級打怪來的。
總之我再三的確認,一個優秀學生不會因為選基本組而被埋沒才能後,我就也跟隨IM選了普通組,事後回想也意會到這實在太睿智了。
因為,我才意識到,在真實的競賽場上,如果沒有辦法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極致,勝率可以說是0也不為過。
--
如果當初我們在高級組陣亡,那麼就不會有任何後續在這場上的發展了。
選普通組就能夠上哈佛,有沒有滿足自己的目標。有。既然如此,何必承擔不效率的無謂下檔風險。
--
[實際上]
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經常會設定高於最佳選擇的目標,造成不必要的價值損失。
你不難發現,PTT每隔幾年,就有人虧掉500萬以上,依照不同的原因,即便投入只有一點點的本金。
他們可能是當選擇權的賣方、或是交易衍生性商品、又或是承擔超級高風險去賭一些基本會下市的股票。
任何一個不報名牌、正派的部落客/Podcast 理財專家都都也一再強調:任何投資都不要壓身家。
投資理財本來的目的是調整現金流、得到適當報酬,讓自己的總生活變得更好,但經常會看到投資人為了追求多一點點的報酬,卻付出了不成比例的下檔風險。
市場上永遠不缺好的投資的機會,沒有哪一個投資機會值得你壓身家進行的。
如果你沒有辦法活到接下來的機率實現,那麼一切所謂勝率都沒有意義。
--
總結:
不管是投資與運動競賽,
- 成功完成目標的路上,成功者的失敗次數 平均會比 失敗的人的失敗次數還多。因為真實的市場只有常勝。任何球賽、競賽都是相同的,就算是明星球員,勝率也就是50%加一些,不會是100%。
- 勝率的來源之一是對於自己的選定守備範圍的精通與卓越。
- 有勝率,必須要存活到足夠久,勝率才有意義。
- 給定能達成滿意的目標、做極小化風險的選擇,是能夠完成長期目標的原則之一。
最後用一個經典的量化的例子總結,
「你領到這個月月薪15萬元,走出門,有一個賭大小的機會,開大與開小的機率分別是50%。猜中就可以翻倍、猜錯就會歸零。
你是個不愛好風險的人。你可以下注一次,那你最佳的下注金額應該是多少? 」
這期望值等於0,你說不玩也罷。那下一個問題:
「今天有一個非常可靠的內線告訴你,開大的機率有60% ! 那你最佳的下注金額應該是多少? 」
這期望值大於0了! 面對這大好機會該怎麼做呢?
A. 借錢投資,賭好賭滿、善用內線優勢
B. 有點風險我就不愛、依然不玩
C. 分散風險、下注一半薪水好了
D. 富貴險中求、下注全部薪水
E. 以上答案我都不喜歡,我覺得正確選擇是下注 ___ % 薪水
※留言告訴我們答案或Tag 你的朋友來解題,不用抽直接送 我們年度作品 [漫步華爾街:有關投資最重要的七個科學基礎] 第一章電子檔,內有此科學基礎完整詳解與說明。
愛在哈佛ptt 在 [心得] 再次看愛在哈佛!我心經典- 看板KoreaDrama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沒有在追on劇,連假四天閒得發慌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心血來潮、靈機一動把愛在哈佛在部05年的韓劇拿出來從來到尾再看了一次看了之後好滿足或許是當時對韓國、韓文化 ... ... <看更多>
愛在哈佛ptt 在 Re: [問題] 請問愛在哈佛的劇情問題 - PTT 娛樂區 的推薦與評價
就是在賢宇要協助尹尚浩律師處理環境汙染案件要去的那家醫院, 而那家醫院就是書仁回國後幫助院長一些醫院的事的那家醫院, 因為這層工作的關係兩人重逢的那段. ... <看更多>
愛在哈佛ptt 在 [閒聊] 愛在哈佛真的好好看喲- 看板Kore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又拿起手邊的愛在哈佛dvd重看
再看一次還是覺得超好看
前面男主角誤會女主角的梗真的太有趣了 XD
不過賢宇的誤會其實也合情合理啦
因為以東方人較為保守的文化來說
爸爸會公主抱女兒進旅館房間
這實在不是很常見的狀況 XD
之後又誤闖吳教授的辦公室
剛好看到書仁在幫吳教授檢查身體 吳教授上半身脫光
這...真的是太會讓人誤會的情況
不過書仁也很故意 XD
知道賢宇誤會 還故意要跟他玩
在圖書館看到他 故意走過去跟他說
要跟我共度浪漫夜晚的人臨時被送去醫院
所以來找替代品 要跟我出去嗎?
賢宇當然非常生氣 為什麼連妓女還可以進來
被他視為神聖殿堂的哈佛圖書館
然後 賢宇跑去書仁打工的啤酒屋
這場戲真的太經典了
賢宇居然摸書仁的屁股 然後拿出100塊美金
說這樣夠了吧
書仁收下錢說 既然你給了錢我就不跟你計較
之後湊到賢宇耳邊說
再加100塊美金就讓你全壘打
這真的是 XDDDD
其實賢宇就是個熱血 很認真 真誠又可愛的人
他沒有辦法接受韓國女生在這邊當妓女
甚至還侵入他認為神聖的哈佛校園吧
基本上他應該覺得書仁如果真的是妓女
根本是給韓國蒙羞吧
所以才叫書仁不要在外面說自己是韓國人
而且劇中賢宇跟書仁很多對白都很精彩
其實以往很多偶像劇 尤其是台灣偶像劇
女主角都是走傻傻 天真 求愛小白癡路線
跟男主角的地位相比明顯較弱
可是書仁完全不是這樣的女主角
她善良 聰明又美麗 還是哈佛醫學院的高材生
在條件上她完全不輸男主角
所以書仁甚至幾次吐嘈賢宇
我覺得你是我所認識的法學院學生中最笨的耶
笨沒關係 要懂得察言觀色
我覺得你這樣可能很難在這邊混下去喔
賢宇問她說 哈佛醫學院的學生怎麼可能有時間打工
書仁回 我是不得不做才做的
像你這樣還要另外請家教才能念書的人 絕對不能了解我的狀況
結果賢宇說 其實我也蠻聰明的 你是IQ多高阿 一直說我笨
哈哈 XDDD
兩個人氣勢相當的對話真的很有趣
我覺得書仁後來會選擇賢宇而不是政民
其實政民也很好
我想是因為賢宇有一份很積極 又很真誠的心吧
當教授誤會他時 他努力去解開教授對他的心結
後來書仁遇難 他更是不顧一切也要幫助書仁
感覺什麼事情他都是以很正向 認真
不怕挫折的態度去面對
而且真的很喜歡劇中他們在橄欖球場奔跑追逐的戲
真的好青春好夢幻呀
搭配劇中好聽的主題曲 so in Love
真的會完全讓人沉浸在兩人的甜蜜世界中
還有後來的經典橋段 touch down kiss
現在重看突然發現 感覺這根本是表演特技呀
因為以賢宇跑的速度
到書仁面前時感覺根本很難煞住
還要輕輕的擦過她的嘴唇
感覺比較容易的狀況就是他會煞不住
然後撞到書仁的鼻子 甚至把她整個人撞倒 XDDD
呀...我要繼續去看了 後面的再上來寫心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141.173.240
※ 編輯: lovekimbum 來自: 223.141.173.240 (10/30 23: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