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7/06 ~ 07/12 | XXY +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wEMocqFNQHw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qrzvsvyt6df0976sdt1smt3/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47-JUL. 06 #AK47誕生 / 《#軍火之王》Lord of War
蘇聯軍官 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以二戰末期德軍配備的StG44突擊步槍為參考,設計出一把象徵共產勢力的經典步槍 AK-47。由於AK-47短巧精幹,價格低廉又能夠在惡劣環境中操作,深受許多共產以及開發中國家喜愛,是目前世界最廣泛使用的突擊步槍。
.
▶ 1937-JUL. 07 #七七盧溝橋事變 /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
1937年7月6日,日本在盧溝橋一帶進行演習訓練,藉口尋找失蹤士兵為由,要求國軍讓日軍進入宛平城搜查;駐守宛平城的國軍拒絕,雙方在盧溝橋爆發激烈衝突。7月7日當天清晨,日軍砲轟宛平城;蔣介石則在7月17日發表廬山聲明,中日戰爭正式展開。
.
▶ 1947-JUL. 08 #羅斯威爾事件 / 《#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
1947年7月4日的一場大雷雨讓住在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西北方的農場主人發現,有不明飛行物體爆炸的巨響,隔天他發現有許多特殊的金屬碎片散落在農場內。美軍在日後來到案發現場進行採集和檢驗,並封鎖現場指稱該墜毀物品為氣象氣球,態度閃躲。
.
▶ 1999-JUL. 09 #特殊國與國關係 / 《#幻術》The Shooting of 319
又稱兩國論的「特殊國與國關係」,是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1999年7月9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所提出,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海峽關係現狀主張。他認為,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由台灣人民選出,承認中共在大陸地區的合法性,是「國與國」的特殊關係。
.
▶ 1940-JUL. 10 #不列顛戰役 / 《#大不列顛之戰》The Battle of Britain
二戰爆發後,納粹德國為了打擊只隔了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勢力,開始制定一系列入侵英國本土的「海獅計畫」。英國開始在沿岸建立起雷達群,並大量生產的噴火和颶風式戰鬥機,在來自各同盟國的優秀飛行員支持之下,準備向入侵者展開背水一戰。
.
▶ 1921-JUL. 11 #英愛停火協議 / 《#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愛爾蘭獨立戰爭從1916年「復活節起義」說起,獨立運動持續到1921年7月11日,英愛雙方簽訂《英愛條約》協議停火,卻也另類凸顯了愛爾蘭南北分裂的事實,為接下來的愛爾蘭內戰拉開序幕。長久以來的北愛爾蘭問題,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最佳的解答。
.
▶ 1917-JUL. 12 #張勳復辟失敗 /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1917年5月,黎元洪與段祺瑞因歐戰問題引發激烈政爭;人稱「辮帥」的張勳,以調停為由進入北京,滿清小朝廷密謀復辟,於1917年7月1日協同康有為等三百多位清朝擁護者,擁立溥儀重新登基,宣布將民國六年改為宣統九年,改五色旗為清朝的龍旗。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4) ▶ 1947-JUL. 06 AK-47誕生 / 《軍火之王》Lord of War (00:23:00) ▶ 1937-JUL. 07 七七盧溝橋事變 /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 (00:54:53) ▶...
愛爾蘭獨立 電影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二戰時期各國對本土防衛的民防訓練,好好看一下,不要被媒體和其他人人云亦云
大英帝國的堅持 家鄉防衛志願軍
這幾天因為某些政治人物的全民國防與全民皆兵論,在台灣造成熱議,無論對軍事是否了解研究的人都在關心與討論,這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戰爭並不像電影或新聞鼓吹的那麼美好,戰爭無論勝負,造成的是伏屍百萬,流血漂鹵。
先前講過德國在戰爭末期的民兵部隊國民突擊隊,這也算是當時的”全民國防”。
https://reurl.cc/2gQyjr
而德國的對手英國,在1940年於歐陸全面潰敗,也面臨了德國渡海入侵的危機。為抵抗德國登陸,英國在本土也設置了許多防衛計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英國在二戰期間成立的家鄉防衛志願軍,總人數約有160萬人。
家鄉防衛志願軍(Local Defence Volunteers,簡稱LDV),是英國在二戰中成立的武裝民兵組織,負責在德軍登陸英國後,充當拖延德軍速度、替英軍主力部隊爭取時間的防禦部隊。LDV由未滿18歲和超過41歲,以及在非熟練技工、礦工、造船廠工人等”必要職業(Reserved occupation)”的英國人所組成。
除了負責充當肉盾拖延德軍外,LDV也要負擔後方治安任務,比如保護通訊設施、橋梁和工廠等,也要防衛德國傘兵或間諜的突襲。而LDV更重要的任務是在德軍一但登陸後,要負擔維持秩序,避免恐慌在平民中擴散或影響軍隊執行軍務,必要時必須透過強制手段維持士氣跟秩序(意思應該很清楚了)
LDV參考於第一次大戰時期英國在1914年9月建立的”志願兵培訓團(Volunteer Training Corps)”,但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培訓團並不進行實際戰鬥,而是在英國本土培訓年輕士兵,與必須接觸實戰的LDV有根本性的不同。
但LDV的成立並不是像培訓團那樣順遂,反而有些戲劇化,也與政治利益有關。
二戰剛爆發時,一些敏銳的英國政治人物就開始擔心德國登陸,邱吉爾在1939年10月8日寫給樞密院的信中就曾經提到希望組建一支由50萬名40歲以上男子組成的本土警衛隊。但大多數的政府及軍方人士仍充滿樂觀,認為德國沒有登陸英國的實力,因此從未重視過這些議題。
而LDV的構想最早來自於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老兵溫特林漢姆上尉(Tom Wintringham),自西班牙歸國後,他寫了幾本書討論未來戰爭的趨勢,其中就有談到游擊戰以及本土防衛等重要性,但跟邱吉爾一樣,並未受到英國重視。
然而,英軍在歐陸大敗從敦克爾克狼狽逃回後,英國人才開始意識到納粹有可能渡海入侵家園,英國被德國佔領可能成為現實。溫特林漢姆開始推廣加強本土防衛的觀念,並開設了私人學校訓練平民如何應對納粹的入侵。
由於溫特林漢姆本身是個共產黨主義者,英國政府並不信任他,但英國政府確實認同他的想法。於是軍方開始接手溫特林漢姆的訓練模式,並將溫特林漢姆趕出軍隊,禁止他加入本土防衛相關的組織。
英國政府很快就發現自己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英國群眾跟新聞媒體開始要求對不分國籍的”可疑外國人”加以拘禁,並要求英國政府頒發武器許可證,允許百姓攜帶武器以保護自己。
這些輿論嚇壞了英國政府,英國政府十分擔心答應這些要求將導致一批無法控制的私人軍隊,動搖政府的權力。最終英國內政部在5月底發布了新聞稿『與敵方跳傘者打交道是軍隊職責,任何攜帶武器並向敵軍開火的平民都有可能違反戰時法律被處決。』
儘管如此,許多地區並不理會英國政府的命令,英國各地都成立了私人防衛隊,用來保護工廠或重要的設施,這讓英國政府非常尷尬,因為這些不受軍方控制的私人部隊已經變成國內的政治問題了。
最終英國和高級軍事官員迅速評估了各種方案,最終決定將這些不受控的私人部隊都統一在政府的管轄之下,而政府會提供必要的軍需武器等物資。戰爭英雄沃爾特.柯克(Walter Kirke)將軍被政府指定成為該計畫的負責人。
1940年5月13日,政府官員、英軍高層與柯克將軍完成擬定本土防衛計畫,並在14日晚上由戰爭大臣安東尼.伊登(Anthony Eden)透過廣播向全國公佈,LDV正式成軍。
英國政府開宗明義的表示LDV是不支薪的服務職,這點在戰爭大臣的廣播中有提到「您不會獲得軍餉,但您能穿上制服並且擁有武器(You will not be paid, but you will receive a uniform and will be armed)」
報名參加LDV的人卻意外的很多,在法令頒布的頭一週內,就有25萬名英國人前往各地的警察局報名,過了兩個月,報名數已經累積到150萬人。連英國女性也十分投入,但因為法律規定女性不得加入LDV,因此英國女性自行成立了”亞馬遜女戰士防衛團(Amazon Defence Corps)”以及”女子本土防衛團(Women's Home Defence)”等非官方組織,負擔後勤以及急救等任務,必要時也接受武器訓練。
由於特殊的成立背景,LDV的調度是由英軍總參謀長與英國各郡的民政區域專員共同協調,並受戰爭部所指揮,編制上也照樣分成營、連、排等作戰單位。
但LDV計畫制定過於倉促,加上報名人數超出政府預期,導致許多行政以及後勤問題,比如武裝如何配發、新兵如何訓練以及如何招募等等問題。
因為軍服生產不足,LDV的成員沒有制服只能穿著自己的平民服裝,並配發一只印有LDV字樣的袖套(跟德國末期的國民突擊隊類似),他們被要求配戴臂章以證明他們是作戰人員,否則會被視為游擊隊人員,不受戰爭法的保障,不得享有俘虜的人道待遇。缺乏制服的問題直到1941年以後才逐漸克服,LDV才逐漸配發到制式的軍服。
LDV也缺乏武器,在訓練時不得不以木槍進行訓練,許多單位在巡邏時,甚至只能配備農民用的草叉等冷兵器。但這也沒辦法,因為連英軍自己本身都缺乏武器,大多數的裝備都丟失在敦克爾克了。
退役軍官被政府請回來當LDV的指揮官,但這些老屁股通常自視甚高,反而讓LDV的問題更為嚴重,這些退役軍官因為在上層社交圈有一些人脈,總是希望透過這些影響力來讓自己的單位優先獲得更好的武器,加深了各單位之間的隔閡,也跟軍方造成了對立。對軍方來說,把好的武器提供給這些鄉民根本就是浪費。
政府曾向LDV保證,會提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庫存步槍,但其實英國政府已經將這批步槍(約30萬)提供給預計擴編的122個步兵營。取而代之的是,戰爭部要求LDV自行製作大量的燃燒瓶等土製武器,並配給他們更為舊式且難用的羅斯步槍,反正LDV的任務說白了就是爭取時間用的砲灰。
上述種種狀況都導致了LDV士氣降低,而且訓練也不統一確實,時常發生意外,甚至有LDV成員在家裡保養槍枝時走火打死了自己妻兒的狀況發生。
英軍對LDV沒有報以任何信心,認為LDV缺乏武器跟訓練,不過就只是拖延用的餌食,了不起能幫忙通報德軍的動向,並無戰力。然而LDV的指揮官卻認為,LDV最適合的工作是追捕德國特工、傘兵以及突擊隊,嚇阻德軍特種部隊的騷擾。雙方發生了嚴重的爭吵。
最終,英國首相邱吉爾介入了此事進行協調,讓英軍跟LDV達成了共識,政府在1940年6月底重新定義了LDV的職能:包含拖延和阻礙德軍的一切行動,並針對軍情五處(MI5)提供的可疑名單約1000人進行監視,必要時可以將其進行逮捕。
同時,邱吉爾也認為”家鄉防衛志願軍”這個名稱太過平庸會影響士氣,於是建議將其更名為”國土警備隊(Home Guard)”,但LDV表示反對,因為已經印製了超過100萬個LDV的袖套,要重新印製的成本過高。
但在邱吉爾的堅持下,家鄉防衛志願軍還是在1940年7月22日正式更名為國土警備隊,但仍時常被稱為LDV,而LDV的袖套也照樣配發至單位,本文為方便閱讀,之後仍以LDV稱之。
1940年8月開始,英國獲得美國的物資支持,英國政府購買500000把M1917恩菲爾德步槍以及25000把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BAR)給LDV使用,很大程度改善了LDV武器不足的問題,但防空以及反裝甲的武器依舊缺乏。
到了1940年底,LDV的規模已經達到經過訓練的1200個步兵營、5000個連以及25000個排,具備最基本的射擊與軍事訓練。但總數約160萬人的LDV只有84萬把步槍、47000散彈槍跟49000挺舊機槍,仍有約74萬人沒人武器。因此邱吉爾寫信給戰爭部說道:「每個人都必須擁有某種武器,無論是狼牙棒還是長矛!」
英國公務員也發揮英國特有的幽默,從飛機製造部門訂購了25萬把"長矛",真的就是中世紀印象中的那種長矛。當第一批長矛送到LDV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這種長矛根據研究,應該並沒有實際上配發到LDV中使用,因為真的太搞笑了。
1941年,為讓LDV享有軍事身份,軍階制度被引入部隊中,制服也開始小量的配發,讓LDV看起來”更像軍隊”。這也是為了讓LDV接手常規部隊的任務,比如防空炮以及沿海的岸防火炮。
LDV也負責在英國各地築起防禦工事,英國期望LDV能堅守這些防禦工事,達到有效拖延德軍攻擊的速度。防禦工事包含拒馬、鐵絲網、壕溝、防空壕、石頭或混泥土堡壘等,幾乎每一個英國市鎮都有設立這樣的防禦工事。
LDV的戰術訓練借鑒了西班牙內戰時西班牙共和軍以及英國軍隊在愛爾蘭平亂的經驗,其重點是將德軍引入市區進行近距離戰鬥,這是因為LDV的火力太虛弱而且缺乏重武器跟通訊設備,在近距離才能有效的進行作戰並隔絕敵軍的火砲射擊,同時英國市鎮的狹窄曲折的街道也能有效阻止德軍戰車的運作。
沒有配發到武器的LDV成員,必須攜帶自己的散彈槍或獵槍充數。而且LDV被要求盡可能的殺死德國人,而且不接受任何德國俘虜,也就是說,投降的德軍也都必須被殺死。
除此之外,LDV也設置了許多隱密的藏身所,這些藏身所供那些一旦與主力部隊失聯的LDV成員所使用,這些據點儲存有狙擊步槍以及炸藥,供LDV成員在後方進行破壞活動,在1940年底,這類型的隱蔽所大約被設置了600個。
雖然最終德軍並沒有發起登陸英國的作戰計畫,但LDV仍有其貢獻,英倫空戰期間LDV負擔起搜索未爆彈跟疏散平民的任務(約有1200名LDV成員在處理未爆彈時死亡)。而LDV在戰爭期間操作的防空炮以及岸防火炮,都有實際進行交戰,並擊落過敵機甚至是V-1火箭(1944年的紀錄),除此之外,LDV也曾經和愛爾蘭共和軍(IRA,北愛爾蘭獨立份子)發生過戰鬥。
1943年開始,納粹德國的勢力開始衰退,德軍已經不可能再橫渡英國海峽,LDV的重要性才逐漸降低。儘管如此,英國仍擔心德國會以突擊隊騷擾沿岸。到了1944年諾曼地登陸後,這些疑慮才逐漸消除。
LDV一直進行軍事與輔助任務直到戰爭結束,並在1945年12月31日解散。
愛爾蘭獨立 電影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只要他們英國人 say YES ,
我們愛爾蘭人就 say NO!
“拒絕"-是我們唯一的武器!
「永遠的愛爾蘭」
800年來爭獨立建國血淚~
“為什麼我們要使愛爾蘭比現在更本土化,為什麼我們要全然抵制英國化。"
由「亂世浮生」導演尼爾喬丹根據愛爾蘭獨立建國這段歷史拍成的"愛獨份子"-麥可‧柯林斯為主角的「豪情本色」,曾在1996年得到威尼斯金獅獎。
1609年,英格蘭完全佔領愛爾蘭。1801年,英格蘭正式把愛爾蘭併入聯合王國。
十九世紀中,由於英國對愛爾蘭的大飢荒袖手旁觀,加上英國新教與愛爾蘭天主教之宗教衝突,再度引發數百年來愛爾蘭人的反英仇恨,此後愛爾蘭人不斷試圖起事,但都遭到鎮壓。
1914年,英國國會通過「自主法」,准許愛爾蘭成立自己的憲法。不過同年第一次大戰爆發,愛爾蘭自治又遭到擱置。
1916年,趁著英國人在歐陸上焦頭爛額,愛獨份子發動了「復活節起義」(Éirí Amach na Cásca),雖然英國調動大軍弭平暴動,但是從此愛爾蘭人轉入游擊戰。
1916年都柏林的復活節起義由派屈克•皮爾斯(Patrick Pearse)領導的愛爾蘭志願軍以及詹姆斯•康諾利(James Connolly)領導的愛爾蘭國民軍占領都柏林的重要據點,於郵政總局宣讀「愛爾蘭共和宣言」(The Proclamation of the Irish Republic),並宣布愛爾蘭共和國成立。6天後起義即遭到鎮壓,起義領袖被送軍事法庭處死,但殘酷鎮壓卻使人民追求獨立的意志更堅定。
電影「豪情本色」(Michael Collins)講的是二十世紀初愛爾蘭建國革命英雄麥可‧柯林斯生命最後七年與英國政府軍對抗的事蹟。故事也從1916年都柏林的復活節起義(Éirí Amach na Cásca)失敗開始,愛爾蘭的革命軍被殺的殺、抓的抓。
麥可‧柯林斯一生為愛爾蘭獨立運動奮鬥,不但與同志一手創立了愛爾蘭共和軍(IRA),而且藉著靈活的調度與強大的火力,幾乎控制了北愛情勢,讓英軍頭痛萬分。
柯林斯出獄後,與好友哈林及因美裔身份而沒有被槍殺的領導人瓦列拉(Eamon de Valera ,1882~1975)繼續對抗英軍。
柯林斯組織了一支堅強的祕密志願軍,他們神出鬼沒的攻擊英國的軍隊和警察;同時,瓦列拉帶著哈林赴美國尋求支援。留下來的柯林斯 領導志願軍以游擊戰鬥的方式與英軍對抗,他並且組了一個暗殺部隊。
1920年11月21日,柯林斯的暗殺小隊在都柏林的不同地區幹掉了18個英國特工(人稱「開羅幫」)。英國為報復,預備隊乘卡車開到正在舉行足球比賽的科羅克公園(都柏林的GAA足球和愛爾蘭曲棍球場),胡亂向人群射擊。14名手無寸鐵的民眾被槍殺,65人受傷。當天晚些時候兩名共和派犯人和一名無關但被一同逮捕的友人莫須有地「在越獄時被擊斃」(事實上是處決)在都柏林城堡。這一天成為了眾所周知的血腥星期天。今天克羅克公園內的一座看臺被命名為霍根看臺,以紀念一名在攻擊中被殺害的蒂珀雷里郡球員。
麥可‧柯林斯的游擊戰奇才,對英國人與「愛奸」而言是一場惡夢;但對他的同胞而言,他讓夢想成真。
瓦列拉回國後,收回志願軍的指揮權。1922年倫敦傳來和解的訊息,瓦列拉堅決指派柯林斯代表赴倫敦談判。柯林斯說︰「我是一個游擊隊戰士,不是一個政治談判家。」但 柯林斯因反對不成而前往倫敦。可是柯林斯帶回來的結果卻造成革命軍的分裂︰愛爾蘭可以成立一個完全自由的自治政府,允許愛爾蘭成立「愛爾蘭自由邦」(Free State)但仍須向英皇宣誓效忠,另外,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仍屬英國管轄 。
在國會與公投都贊成的情況下,瓦列拉和哈林反對談判的結果,兩人另組反抗軍與柯林斯對立而爆發內戰。柯林斯在前往和瓦列拉談判的路程中,被一名狂熱的反對戰士狙擊身亡,結束了愛獨份子柯林斯傳奇的一生,時年三十一。而愛爾蘭(北愛爾蘭仍由英國控制)直到1939年才正式脫離英國成為一 個真正的獨立國家。
儘管愛爾蘭共和國已經獨立,但是許多愛爾蘭人還是對「北邊六郡的兄弟」未能加入念念不忘,愛爾蘭共和國憲法中也繼續主張北愛爾蘭是其領土。因此,IRA繼續在北愛爾蘭與英國發動恐怖攻擊。
1922年,經過八世紀的奮鬥,愛爾蘭終於從英國手中爭取到政治上的獨立。但是,愛爾蘭的經濟仍然依附於英國。其出口的九十%(大多為農產品及廉價勞工製品)輸往英國。
1939年,為了彰顯其政治獨立,愛爾蘭總統瓦列拉(Eamon De Valera)決定愛爾蘭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英國則以經濟封鎖作為報復。這對當時愛爾蘭的經濟影響至鉅。但是沒有一個愛爾蘭人主張重併於英國之下。相反的,愛爾蘭政府推動了深奧雄心的經濟開發計劃。從農業機動化和多項工業化開始,二次大戰後更積極發展觀光業。
為了強調對愛爾蘭獨特文化的認同,學校開始教授蓋爾(Gaelic)語(即愛爾蘭語)。在這幾年中,愛爾蘭人咬緊牙根,全面「去英國化」耐心的等到改革計劃開始見效。
1950年每人(per capita)平均的GDP比1939年高出八十四%。而北愛爾蘭在雙方廝殺多年,到1998年才正式簽訂條約,愛爾蘭放棄對北愛的領土主張。 不過,即使北愛爾蘭共和軍尚未真正繳械,但是願意走向和平的舉動,已使得內部發生分裂,一個更為激進的「真正愛爾蘭共和軍」(或譯正統愛爾蘭共和軍 Real IRA)於焉產生。
獨立後的愛爾蘭經過一陣經濟蕭條後,現國民年所得已超過英國。今天愛爾蘭被稱作「凱爾特之虎」(Celtic Tiger),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30000歐元(1歐元 = 1.4708 美元2007統計GDP 58883美元)),比台灣高很多很多。有多重發展的工業,高效能的教育系統,強烈的國家意識,同時亦是歐盟及聯合國的一員。
愛爾蘭旁有個虎視眈眈的大國。愛爾蘭從中世紀起就飽受英國佔領與欺凌,八百年來,愛爾蘭時時發生反抗暴動,都被英軍殘暴鎮壓而失敗,走近都柏林近郊的監獄,似乎仍然陰森森地流著遭槍決抗英義士血跡。
獨立後的愛爾蘭打破小國必遭鄰近大國剝削的迷思。愛爾蘭奮力衝刺,掙脫邊緣化夢魘,走出自我富足之路,仍然能給台灣很多啟示。那些懦弱的台灣政客應該從愛爾蘭人追求文化自主、經濟開發的成功史吸取教訓。愛爾蘭的成功係建築於開發本身的優點,而不是依賴野心勃勃,不懷好意的鄰居。
台灣人民應該向愛爾蘭人學習以建立自己的國家為榮!
麥可‧柯林斯 Michael Collins
戰士之歌(愛爾蘭語: Amhrán na bhFiann)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國歌。
"命運的戰士
把生命獻給愛爾蘭
一些戰士自波浪以外之土地來
發誓為了自由,我們的古老國道不會庇護暴君或奴隸
今晚我們把守 危險的空隙
為愛爾蘭不顧一切
在大砲的吼聲和槍聲之間,我們將歌頌戰士之歌。"
Sinne Fianna Fáil
Atá faoi gheall ag Éirinn,
Buíon dár slua
Thar toinn do ráinig chughainn,
Faoi mhóid bheith saor.
Sean-tír ár sinsear feasta
Ní fhágfar faoin tiorán ná faoin tráill
Anocht a théam sa bhearna baoil,
Le gean ar Ghaeil chun báis nó saoil
Le gunna scréach faoi lámhach na bpiléar
Seo libh canaig Amhrán na bhFiann.
愛爾蘭革命之歌- Michael Collin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KMbWUieQE4
data from website.
愛爾蘭獨立 電影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4) ▶ 1947-JUL. 06 AK-47誕生 / 《軍火之王》Lord of War
(00:23:00) ▶ 1937-JUL. 07 七七盧溝橋事變 /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
(00:54:53) ▶ 1947-JUL. 08 羅斯威爾事件 / 《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
(01:10:56) ▶ 1999-JUL. 09 特殊國與國關係 / 《幻術》The Shooting of 319
(01:36:43) ▶ 1940-JUL. 10 不列顛戰役 / 《大不列顛之戰》The Battle of Britain
(01:49:12) ▶ 1921-JUL. 11 英愛停火協議 / 《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02:11:09) ▶ 1917-JUL. 12 張勳復辟失敗 /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02:40:24) 結語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7/06 ~ 07/12 | XXY +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wEMocqFNQHw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qrzvsvyt6df0976sdt1smt3/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47-JUL. 06 AK-47誕生 / 《軍火之王》Lord of War
蘇聯軍官 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以二戰末期德軍配備的StG44突擊步槍為參考,設計出一把象徵共產勢力的經典步槍 AK-47。由於AK-47短巧精幹,價格低廉又能夠在惡劣環境中操作,深受許多共產以及開發中國家喜愛,是目前世界最廣泛使用的突擊步槍。
.
▶ 1937-JUL. 07 七七盧溝橋事變 /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
1937年7月6日,日本在盧溝橋一帶進行演習訓練,藉口尋找失蹤士兵為由,要求國軍讓日軍進入宛平城搜查;駐守宛平城的國軍拒絕,雙方在盧溝橋爆發激烈衝突。7月7日當天清晨,日軍砲轟宛平城;蔣介石則在7月17日發表廬山聲明,中日戰爭正式展開。
.
▶ 1947-JUL. 08 羅斯威爾事件 / 《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
1947年7月4日的一場大雷雨讓住在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西北方的農場主人發現,有不明飛行物體爆炸的巨響,隔天他發現有許多特殊的金屬碎片散落在農場內。美軍在日後來到案發現場進行採集和檢驗,並封鎖現場指稱該墜毀物品為氣象氣球,態度閃躲。
.
▶ 1999-JUL. 09 特殊國與國關係 / 《幻術》The Shooting of 319
又稱兩國論的「特殊國與國關係」,是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1999年7月9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所提出,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海峽關係現狀主張。他認為,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由台灣人民選出,承認中共在大陸地區的合法性,是「國與國」的特殊關係。
.
▶ 1940-JUL. 10 不列顛戰役 / 《大不列顛之戰》The Battle of Britain
二戰爆發後,納粹德國為了打擊只隔了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勢力,開始制定一系列入侵英國本土的「海獅計畫」。英國開始在沿岸建立起雷達群,並大量生產的噴火和颶風式戰鬥機,在來自各同盟國的優秀飛行員支持之下,準備向入侵者展開背水一戰。
.
▶ 1921-JUL. 11 英愛停火協議 / 《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愛爾蘭獨立戰爭從1916年「復活節起義」說起,獨立運動持續到1921年7月11日,英愛雙方簽訂《英愛條約》協議停火,卻也另類凸顯了愛爾蘭南北分裂的事實,為接下來的愛爾蘭內戰拉開序幕。長久以來的北愛爾蘭問題,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最佳的解答。
.
▶ 1917-JUL. 12 張勳復辟失敗 /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1917年5月,黎元洪與段祺瑞因歐戰問題引發激烈政爭;人稱「辮帥」的張勳,以調停為由進入北京,滿清小朝廷密謀復辟,於1917年7月1日協同康有為等三百多位清朝擁護者,擁立溥儀重新登基,宣布將民國六年改為宣統九年,改五色旗為清朝的龍旗。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愛爾蘭獨立 電影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英國是四個構成國組成的聯合王國。每逢奧運,英國都派出一隊 Team GB 聯合軍做代表,但一轉戰歐國盃、世界盃等國際足球比賽,英國四個民族國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又會自行派隊,何解時而聯手時而分裂?皆因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早期的國際賽事僅是英國四族的內戰,後來國際足協(FIFA)成立並接棒主持國際賽事,為尊重賽事傳統,就沿襲舊例讓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獨立組隊。
雖然四地公民都手持英國護照,但大都討厭被稱作英國人。四個民族國家之間恩怨不絕,尤其英格蘭與蘇格蘭長年累月勢成水火,最為人知的蘇格蘭電影 Trainspotting 亦有透露蘇英之間的憎惡,狠批英格蘭人是廢柴殖民者,競技以外,四地國家隊背負了民族情仇恩怨,故四地足球總會一直硬頸地維護自身的參賽權。加上四地足總歷史源遠流長,屬足球界的長老,負責制定球例的國際足球總會理事會,四地足總已佔去半數席位,FIFA 知道要調和四隻老狐狸屬不可能任務,遂不了了之。
至於奧運場上,國際奧委會視英國為一個國家,英國作為後來參賽者就按規矩合縱成 Team GB 參賽。奧運足球賽方面,70 年代以前,英國寧願組織業餘球員繞過四地足總參賽,業餘對專業,自然輸得無癮,70 年代後英國決意不再參與奧運足球。直至去屆英國作為主辦國,唯有硬著頭皮與出名難對付的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足總協調組隊,結果被拒之千里,最後奧運足球隊只由英格蘭同威爾斯球員代表。
延伸專題:
【誰有份建立英國人身份?】
https://goo.gl/Oki8sB
【圖說英倫史】
https://goo.gl/467Lk2
【獲頒奧運獎牌及諾貝爾獎的英國男爵】
https://goo.gl/TyFF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