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群前幾天在討論粉專議題方向時才講到,我們粉專的讀者群體中有不少是醫療人員,還很狐疑怎麼醫生群體會對我們討論的話題有興趣。
稍早L小編跟幾位醫生朋友聚餐,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這位「長○戰神」(補充:有一說表示她是「戰戰神」)的無端人身攻擊,
才讓一些(正牌的)醫生們「聞風而至」,#感受到我們與他們的親近感。
「#原來法界和醫界問題是如此的接近啊!」
當然接近,因為醫生們會遇到的瘋狂客戶,其實就是司法的日常。
附上大家提供的PTT截圖和連結,讓我們一起為本粉專被這種咖纏上默哀: https://bit.ly/35aMd1n
(圖片中的馬賽克是小編打的,因為這看了真是讓人尷尬)
所以說,各位讀者和「潛水粉」不用介懷、發訊息通知我們。
司法負擔沉重,我們才懶得為這種咖的誹謗和公然侮辱言論耗費司法資源。
「封鎖」是一種很好用的功能,可以避免眼睛和大腦重傷。
醫界的問題,跑來法界亂了,醫生都在笑。
偏偏法界還有少數大律師、大法師(?)搞不清楚,跟著一起亂。
哀傷。
對了,這咖會一直瘋狂人身攻擊我們版主,源自於她自己的誤會,她好像以為「 司法流言終結者」的這篇文章<我國採真實惡意原則?兼談「中醫演講老師」遭指密醫敗訴案> https://bit.ly/358bTeY 是我們版主寫的......(???)
小編只能唱:我問天...
法界還有人要跟著發瘋嗎?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
感受到我們與他們的親近感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感受到我們與他們的親近感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感受到我們與他們的親近感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您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常常會遇到一些事情,你在理性上知道不應該這麼做;比如說亂發脾氣呀,或者是過度的控制在,不然就是過分的不在乎!
然而呢,我們常常面對這種狀況的時候,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就好像是遇到緊張壓力,我們的行為彷彿退化成孩子一般,不管是任何的任性啊、妥協啊,或者是無法克制的上癮,好像都是這些狀況!
這樣的情形,我們常常會說自己可能是意志力不夠;然而呢,如果你花時間去學習,怎麼強化意志力,似乎又是一個辛苦。
而且通常沒有效果的過程,你會在自己的反反覆覆當中,覺得自己總在跌同一個坑,而感覺到非常的挫折。
關於這樣的一個狀況,在心理學有很多方面的討論,而我最近讀到一個,分別是克里希.那南達,跟阿曼娜他們的一個說法;他們用一個比喻叫做「情緒小孩」。
就是讓我們遇到壓力、挫折,或者是事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樣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彷彿是一個小孩,而且是一個情緒化的小孩。
情緒化的小孩通,常會有三大類的表現,分別是「自動化」、「反應過度」跟「習慣性」。
我們首先來看哦,情緒化小孩的反應是「自動化」的;就像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可能告訴自己無數次,媽媽打電話來的時候不要大小聲。
可是一旦我們看到來話顯示,通常的第一句話的口氣都不會太好!你會發現,它是一個「自動化」的反應。
而且在這樣的自動化底下,當你掛上電話,你就會感覺到非常、非常的挫折…這讓你想到了什麼?
好多人哦,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可能在理性上知道,他不需要這麼的緊張,其實沒有那麼多人這麼在乎他的一言一行。
可是呢,把它擺到人群裡的時候,這一切的緊張、焦慮、手足無措,都成為了自動化的反應!
而且「自動化反應」的另外一種呈現,就是一種「上癮」的狀態,而上癮用一個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叫做他需要「立即滿足」!
這樣的情況,最容易發生在親近的人際關係裡;如果你覺得寂寞,你就要立即要你的伴侶來陪伴你。
如果你覺得緊張,你就讓你的伴侶立即幫你解決問題;然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就算他是你的親密伴侶,他也沒辦法做到立即!
可是你會發現這一切,你在理性上都知道什麼叫做「合理」;可是你的行為上卻完全不是如此,這就是情緒化小孩的自動化反應!
而情緒小孩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會「反應過度」。剛剛說的是「自動化反應」,而這裡談的是「過度反應」;也就是你的反應,超過了正常的合理限度。
在一般的情況底下,你要面對一群人,多多少少有點緊張;可是你太緊張,而這個太緊張,導致你可能過分的想要表現,或者是過分的退縮,這些都是「反應過度」!
就像剛剛說的,如果你孤單、寂寞、覺得冷,你想要你的伴侶陪伴你,什麼叫做「合理」的反應?
「合理的反應」叫做,把你的想法跟需求告訴對方,讓對方有所選擇;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陪伴你,你們慢慢的找到彼此舒服的相處之道!
而「過度反應」就是,一旦你空虛、寂寞、覺得冷,你就要他馬上、立即,而且是按照你的方法來配合你。
更可怕的是,就算他完全按照你的方法,你還是永遠可以從裡面雞蛋裡挑骨頭,這個就是「反應過度」!
其實就像小孩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階段叫做「自我中心」,小孩在這個階段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世界。
所以呢,你會發現嬰幼兒在自己的需要,沒辦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往往會用放聲大哭的方法,來面對這個世界;而不是像成人一樣,知道它是怎麼發生的,然後我可以試著怎麼去解決。
而情緒化小孩的第三個特點,就是「習慣性」。也就是說如果你對於某個狀態,在長的時間軸裡面,重復不斷的發生,它很有可能就是情緒化小孩在影響你。
比如說,你遇到其他人對你有要求的時候,不管那個要求合理、還是不合理;你就有一種習慣性的反應,覺得自己必須配合。
再不然有些人就會習慣性的覺得,別人在佔自己的便宜,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到底要求的是什麼?
他到底何時、何地、如何的要求?我們可能都沒有想過這些細節,我們就直覺的覺得自己一定要幫忙,或者是自己一定是被別人欺負了!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情緒化小孩」,好像不管你是不是個小孩,都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尤其是面對那些人際啊、壓力啊,我們就很容易不假思索的自然發生!
而且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似乎不是靠我們的意識層面,或意志力能夠解決的;因為通常它的反應,都是很快速、立即,而且無法控制。
就像前面說的「自動化的、反應過度的」,跟「習慣性的」!尤其是我們面對到人際關係,跟他人連結的時候更是如此。
比如說,你今天要跟你的大老闆開會,不管你事前演練的如何的完整,當大老闆在你面前,親切的問你,你有什麼意見跟想法的時候,你可能依然是緊張到說不出口啊!
那你說,我們面對到這樣的處境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幫助自己呢?
其實你如果花了很多的時間跟力氣,試過了很多意識層面的、理性的、工具化的方法,都沒有長期,而且具體化的幫助的話。
那麼你不妨深入自己的內在,在潛意識的層面好好的陪伴自己,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化小孩,讓這個小孩有長大的空間。
在這方面,很多朋友可能知道的是我是個心理學家,然而可能不知道的部分,就是我也受過催眠的訓練。
所以在我的實務工作裡,我發現意識層面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我們通常深入潛意識,就可以找到幫助一個人更前進的動力。
而「潛意識工作」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不像意識工作,它是明確的告訴你問題、答案、問題、答案,你遇到了什麼困難,然後給你一個解決的方案。
它比較像是一個全方位的、有一點模糊的,但是你感受到它的溫暖,它的溫度,它的細膩的一種陪伴!
就像是我們醃漬食物一樣,醃漬一個食物要能夠入味,它一定是完整的浸泡;它並不是你把白菜放到醬汁裡沾一下,它就變泡菜,沒有這種事情!
所以呢,我也一直在思考,有沒有辦法把這樣子學習陪伴的資源,來提供給所有的朋友?
在這裡呢,我就很開心的跟你分享,我們在7月6號,上線了一門新的線上課程,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推出的【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在這一門課裡,不同於過往的學習!
在這門課裡,哈克他會用最溫暖、溫柔的聲音,陪伴你深入自己的潛意識,運用催眠冥想、潛意識工作的引導,來陪伴你面對人際之間的緊張焦慮的時候,你可以怎麼樣一步一步的照顧好你自己的心。
以一份被照顧好的心,去好好的對待任何你在乎的人,【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加入了,你加入了嗎?
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絕對是你很特別的學習經驗,試著去感受一下好好的被陪伴、被連結是什麼樣的感覺?
讓溫暖的心,從自己的內在自然的透出來,溫暖其他人;期盼你的加入,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盼你的加入,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感受到我們與他們的親近感 在 以為很熟悉,卻走不進對方的心?你可能遇上了「情感超脫者」 的相關結果
你感到難以和他建立深刻的關係; 他極少和你分享自己的情緒或感受; 在他身上你會感受到強烈的疏離感; 他從未對你們之間的關係做出承諾 ... ... <看更多>
感受到我們與他們的親近感 在 親近感 - 信望愛 的相關結果
有很多人把「親近」直接聯想到夫妻間肉體的接觸。當然沒有任何一個親近的感覺,可以比夫妻間裸裎相對,接觸對方的皮膚、頭髮、撫摸手臂或乳房或者雙唇 ... ... <看更多>
感受到我們與他們的親近感 在 [親密關係]「我知道他們很愛我,但其實我感覺不到...」越親近 ... 的相關結果
喜歡跟他們相處做朋友甚至交往,但久了又會有種無法跨越的距離感,越是想接近他們就把彼此推得越遠。 其實對他們來說「不知道怎麼去回應別人的愛,是一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