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破處》Leaving Virginia | ★★★
水能夠孕育生命,也能讓腦袋失靈
.
「破處」電影片名取得直白、直接,描述了兩位高中生對性的探索,以及一場從男孩轉變為「男人」的過程(好像也沒變得多成熟?);利用「水」的意象,象徵著生命的成長歷程有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但也亦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電影整體雖是以荒謬喜劇作為包裝,實際上也嘗試利用結合手繪塗鴉與帶點迷幻、異色的風格,代表著尚未「開苞」前,人們對於「性」的想像;一旦粉紅泡泡幻滅,接踵而來的麻煩、痛苦、掙扎,才是成長帶來的代價。
.
不得不說,電影的出發點是好:劇本透過「水」、「海」、「流體」的概念也相當特別;但廉價的表演方式與破碎感強烈的剪輯,以及飄忽不定的手搖式鏡頭,讓人看得坐立不安、冷汗直流;或許不斷搖晃、不知道腳架兩個字怎麼寫的攝影方式,隱喻著青少年飄忽不定、處於躁動不安的心理狀態,但缺乏連貫性的節奏與強烈、明確的核心概念,電影始終在一種高冷的調性中進行,無法讓我感受到代入感;說穿了,一道隱形的高牆阻隔在觀眾席和銀幕中的影像空間。又或者是說,很抱歉,縱使這些年輕演員們演得賣力、叫得多大聲、多麼不計形象,我的高中生活真的就是沒有經歷過這種記憶。
.
是呀!要說過去也有不少描述青少年對性探索的故事,也有不少針對性大開玩笑的喜劇電影,我又何必對《破處》乍看之下有雙重標準呢?但說到那些成功的青少年成長主題的電影,核心價值仍離不開「轉變」或是「成長」兩大主題。能不能讓觀眾們體會到劇中單一角色的個性變化、群戲角色之間的關係變化、場景轉換之間的象徵意義,都是觀眾們檢視這部作品的關鍵。很可惜,《破處》除了劇情生硬,許多超出現實生活的不合理場景,推動著時間;冷硬的角色塑造,也讓人對片中角色的個性、來歷、角色關係摸不著頭緒;性愛場景更是遮遮掩掩,精蟲衝腦般地射後不理;而讓我越來越硬的,也只有拳頭和逐漸崩潰的心情。
.
同樣是兩個角色跌入水中,為什麼我們會對《水底情深》的女孩和怪物投射出蛻變的淒美感?因為我們看到了女孩在怪物身上找到的救贖,也在怪物身上找到了學習犧牲奉獻與對人類和人性的希望;同樣是描述青少年胡鬧的電影,為什麼我們會對《A+瞎妹》的兩位主角一同進入追求瘋狂夜晚的旅程?因為我們看到了兩個女孩之間的革命情感,也在兩個女孩之間看到了他們失去與得到的東西。又或者同樣是棄屍的公路旅程,為何韓國電影《卡車》,簡單利用一個卡車場景,就能夠讓我們體會到男主角的轉變?那是因為電影在前半段就讓我們用幾個設計妥當的橋段,切入重點,讓我們對主角投以共鳴。
.
而《破處》的最後從喜劇轉變成為悲劇,但仔細想想,他們有因此從性的面向獲得什麼?獲得了教訓?獲得了成長?還是草草了事,沒有逞罰?沒有人說在岸上等著的警察有沒有開單,也沒人說坐上火車返回城市的神器會怎麼面對自己的女友,又或者是跌入海中的三人(?),最終下場如何。電影可以留白,給予觀眾自行填空,留下充滿韻味的想像空間,但如果你給了一個只印有單字的白紙,那就另當別論了。
.
《破處》用了許多非常不真實的敘事手法,來描述著成長必須面對的痛苦與掙扎;萬德蓮的屍體、直播上遇到的胖妹、破處後的動物感傷,或是每次都能夠從危險中全身而退的兩人,都呈現了青少年的「混亂」,終究在成長蛻變後需要面對的惱人、麻煩、殘酷又現實的問題。但與現實脫鉤太多的場景設計,總是讓人傻眼和錯愕:誰會在晚上淨灘呢?又有哪個警察會輕易在臨檢時嘻笑呢?要說過去瘋狂喜劇不也玩過這樣的荒謬情節,但《破處》所呈現的橋段對於故事或是角色有什麼樣的幫助呢?能夠透過這些橋段對角色更加認識嗎?能夠透過這些情節,發現角色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而讓觀眾產生同情嗎?這些橋段似乎也只淪為推動劇情的橋段,讓我們知道棄屍也不容易,角色們很衰小而已。
.
就我個人而言,電影從開頭的兩人落入泳池開始,「水」的意象拍得唯美,也試著以「水」作為貫穿全劇的元素,是值得讚賞和鼓勵的地方。但缺乏強烈的記憶點,或是將意像的概念具象化,是本片在傳達概念上一個非常重大的致命傷。縱使男主角射出的「精液」代表著孕育生命的「水」;淨灘時,領隊說著「海洋」是孕育生命的元素;又或者是萬德蓮在床上挑逗男主角時,無意間說出的「你不是說要帶我去看大海深深的藍」,到最後阿烈與胖妹跌入海中的魔幻時刻。開放式的結局,到底萬德蓮是真的游走?還是想像?阿烈是溺水還是獲得救贖?電影問題又回到留白上面,顯得有些草率。嗯,我得檢查一下我的腦袋是否進水了。
.
而電影兜了那麼一大圈,一個破處、轉大人的晚上,三個人折騰了一整夜;我們看到了創作者對於性的詮釋,對於人類成長的觀察,又或者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但摸了半天,卻感受不到角色或是劇情的成長,亦或是觀眾對性的反思,是相當可惜的地方。
.
.
.
《破處》Leaving Virginia
台灣上映日期:2020-07-03
.
.
.
#電影 #影評 #破處 #林立書 #台北電影節 #吳肇軒 #楊懿軒 #郭文頤
#movie #review #filmcrtics #leavingvirginia
#XXY
感受大海的時刻影評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片無雷短評
《我願意》 Adrift
活下去證明我愛你
.
汪洋漂流題材的電影相當多,《我願意》在八月院線檔期、大型娛樂電影環伺之下相對失色許多。但《我願意》的原文片名直接取名為「漂浮」,我認為相當有趣。它毫不避諱地說明這就是一部描寫如何在海上漂流求生的故事,同時也描述了一位為了愛情而停止漂泊人生的獨立女性,如何在面對災難巨變之際,勇敢面對恐懼、努力活下去的過程。
《我願意》的故事題材雖稱不上新穎,但利用今昔交錯的手法,完整交代整起海難發生的過程、男女主角的來歷、個性、形象都相當有條理。電影的節奏在不斷交錯的時間線發展下有所變化;男女主角兩人間的關係,也在極具層次感的編排之下,產生出純真又有趣的火花。整部電影的整體表現來說相當特別且新鮮,氣氛雖顯沉重,但讓人感動;調性雖讓人感到絕望,但也讓人重新反省、檢視自我。它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也讓我們看到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災變時是多麼地無助,多麼渺小。
從這位冰島導演巴塔薩科馬庫,過去的導演作品來看,《我願意》的格局雖然小但卻精美聚焦收斂,彷彿看到了他在《聖母峰》中描寫真實事件的精準觀點、《兩槍斃命》中的寫實鏡頭、以及《禁運品》中的巧妙剪輯。《我願意》如此的編排跳脫了海上漂流主題電影往往落入「枯燥」或「缺乏變化」的死胡同,又能夠透過今昔對比的劇情,巧妙襯托出女主角在面對汪洋大海時的絕望感。劇中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和驚濤駭浪的暴風雨場景兩者對比之下,鋪陳地相當有層次感,除了讓人對這段愛情有所共鳴,也讓人在最後的劇情轉折時留下無限惆悵,我想是本片讓我相當喜愛的最大原因。
整部電影的角色人物不多,主要聚焦在男女主角兩人身上。畫面場景也在大量的自然風景下,讓角色在本片中顯得特別無助,如同冰島導演血液中流著一股崇敬大自然的態度,以海難漂泊的主題作為整部電影的包裝,實際上骨子裡是透過女主角的主視角,傳達了人類僅是地球的過客般地渺小。
我們看到由雪琳伍德利所飾演的女主角塔利,四海為家、局無定所的生活,切合了電影不斷呈現「漂泊」的主題。「漂泊」除了是實際上帆船在大海漂流的狀態,同時也描寫了男女主角兩人的內心在相遇前,尚未停歇的心境。我們看到了兩人的心境不斷變化,尋找填補心中不足的缺憾,也對比到他們即將回歸這個什麼都講求效率的現實社會時,所面臨的焦慮、面對這趟即將回歸現實的旅程,那種透過鏡頭所呈現的不安氣氛,在男女主角相遇後決定為彼此停歇的時刻,都讓人感動。
女主角雪琳伍德利的表現相當出色,除了看到她純真又活潑、樂天、可愛又迷人的一面,也讓人感受到她投入這個角色所展現出的魅力,以及她賣力演出的表現,令人敬佩。而劇情以愛情作為主旋律,呈現了眾多人生在世總總無法掌握之事,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要如何留下無限的價值,正是本片重要的理念。
男女主角的相遇是緣份?是逃避現實的生活插曲?還是命中注定?在冥冥之中似乎有所安排,卻也讓兩人遇上船難,彷彿命運開了兩人一個大玩笑。我們透過開場女主角在船艙內從昏迷醒來到慌亂走上甲板的過程,漸漸跟著鏡頭進入了兩人這段夢幻卻又殘酷的遭遇:深刻且讓人充滿無限惆悵的劇情,導演透過他細膩又充滿情感的敘事手法,為這個淒美的故事做了相當出色的註解。
劇本的故事編排都是自然而然逐漸發酵、升溫的過程,猶如許多浪漫電影一般,觀眾們能夠漸漸深入男女主角的世界,也為兩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不論是男女之間的愛情,還是大海上逐漸生成的暴風雨,一切都是那麼地自然而且勢不可擋。我認為,《我願意》除了帶給大家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之外,人們對自然間的關係,心存敬畏,為自己的生命注入正面、樂觀的善念,把握自己身邊所愛的人,正是本片最想要傳達的核心價值,也是留個觀眾反思的議題。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我願意》我給 ★★★★ 4顆星
雪琳伍德利成功展現了她的銀幕魅力,大量獨角戲足以證明了她極具女主角擔當的潛力。男女主角的銀幕火花也相當迷人,透過今昔剪輯的編排,玩出了海上漂流電影的新鮮感,值得一看!
.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41634
【SOSreader】文章傳送門:
https://sosreader.com/n/@XXY2018/5b8e48fdfd8978000151aff0
.
.
.
#我願意
#adrift
#CATCHPLAY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感受大海的時刻影評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片無雷影評
《獨帆之聲》 The Mercy
當你真心想要追求某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反對你
《獨帆之聲》描述1968年由英國週日泰晤士報舉辦的金球帆船大賽,參賽者必須挑戰獨自駕駛帆船且不靠岸完成環球航行,最快完成這項壯舉的人,將會獲得高額獎金。柯林佛斯則演出片中男主角:唐諾克羅佛斯特,是這項大賽的其中一名挑戰者,也是所有挑戰者裡的唯一業餘駕帆選手。故事從他自營航海儀器公司,到為了夢想完成壯舉而尋求贊助、花錢造船,再到開始比賽,在海上獨自與大海搏鬥。完整呈現了當年參賽者渴望獲得認同,並嘗試挑戰夢想的心境世界:非常細膩的英式敘事風格,優雅而帶有一絲淒美的氣氛,是本片迷人之處。
我必須說,電影的故事取材並非我們認知的典型英雄。而且這個故事的歷史事實就擺在眼前,那就是男主角唐諾在這場比賽的行為是無法獲得直接證實。但重點在於一位業餘的帆船駕駛,為何堅持傾全力希望完成如此壯舉?為何拋下舒適圈而嘗試挑戰?為什麼明明有很愛的老婆、孩子,卻還是要進入那隨時都有可能讓人喪命的大海?《獨帆之聲》所想要傳達的理念很簡單,一個偉大的夢想除了熱情、堅持理想的那份執著,以及付諸實行的行動力,有時候還是需要考量到現實和運氣。殘酷的是,現實往往都是不斷阻礙這條通往夢想的路,而且是接二連三、想也想不到的狗屁到灶的鳥事。
我非常強烈建議在觀影之前切記不要去查這個故事的資料,要不然觀影的過程,可能在片中的重大轉折處失去那麼一些樂趣。(因為...我就是那個查了資料的人...)但我想,光看到柯林佛斯和瑞秋懷茲兩人內斂又深情的演出,詮釋了一個父親為了夢想而挑戰自己、一個母親守護家庭而無怨無悔支持丈夫的心境,就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不論故事的結局如何,現實的唐諾克羅佛斯特是否跟電影中的柯林佛斯吻合,其實電影透露了媒體和社會輿論嗜血又殘忍的一面,沒有先天資源的情況下,無奈又不甘的壓抑感受,是本片觀賞的一大重點。
其實電影所要講的議題相當多,在101分鐘恰當的片長裡,塞滿了有關親情、夢想、社會壓力等元素,確實有點兒小混亂。過於平鋪直敘或諸多細節的描述,讓電影的步調稍嫌平緩,但不失優雅。我個人認為,電影花了相當大的篇幅,描述主角在賽前準備,以及私人的家庭生活,反而在比賽這漫長的十個月裡,稍嫌乏味的比重配置有些可惜。但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在觀點的設計上,不直接講大家期待知道的比賽內容,反而讓人看到了參賽者不為人知且最煩心的一面,仿佛告訴了觀眾:「嘿!我知道你就是想看帆船賽!我就是知道你只想知道男主角最後怎麼了!但我就是想告訴你,拋下那些天真浪漫的想法,殘酷的事實就是這樣!」
是呀!他扭轉了我們對這場比賽的浪漫觀點,正如同當年媒體和社會輿論,賦予唐諾克羅佛斯特的壓力一樣。每個人雖然口口聲聲說加油、要勇敢,卻沒人真的在乎唐諾怎麼想。當唐諾想要放棄,卻只有不斷地威脅:「我們有合約在喔!想清楚喔!」或是「你要想想看棄賽的後果喔!」而沒有給予關心和真正的支持。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當你成功就是會被大家捧為英雄、失敗就被當作白痴狗熊。一翻兩瞪眼,就是這麼簡單。
原文片名的「慈悲」,我想就是我們每個人希望在這個現實社會中,獲得一點點不奢侈的渴求。要是每個人都能夠對他人付出慈悲之心,或許這部電影的氣氛將會完全不一樣。(至於中文片名明顯想要吃同樣柯林佛斯主演的《王者之聲:宣戰時刻》豆腐,我就懶得再批了XDD)
整體來說,《獨帆之聲》是一部優雅中帶有一絲淒美的英國電影、惆悵中反思人生的意義。劇情後段透過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的切換影像,是我個人相當感動的地方。如果你也是追求夢想,想要有所作為而渴望獲得認同的人,這部電影會非常有感覺。
P.S. 看到片中提到的「馬緯度無風帶」和「馬尾藻海域」,讓我喚起大一的海洋物理的記憶XDDDD
「馬緯度無風帶」指的是行星風系統在緯度大約30度左右的副熱帶地區:由於赤道的熱空氣以及極圈的冷空氣在此交會,空氣冷卻收縮的狀態下沉,形成高壓地帶。高壓地區溫度會是炎熱且無風,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船艦來到此處會經歷沒有速度、緩慢前進而消耗糧食的囧境。航海人常常為了節省食物,會把船上的馬匹丟下海,因此稱呼這個緯度為「馬緯度」。
至於片中有段藻類繁盛的區域,則是位於南美洲北部海域,三個洋流在交會形成一個不斷迴旋的封閉洋流區域。此處不僅為「馬緯度無風帶」的緯度,還是封閉洋流系統,無動力的情況下漂流只會在原地打轉,適合這種被稱為「馬尾藻」的大型藻類滋長,因此被稱作「馬尾藻海」。
.
XXY的推薦指數:★★★★★ 五顆星為滿分
《獨帆之聲》 我給 ★★★☆ 3.5顆星(不錯小品)
.
#獨帆之聲
#themercy
#采昌國際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寂寞超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