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的散文小集-5】是否要讓品酒感受,被周遭因素左右?
品酒必須避免受到「自我暗示」(autosuggestion)影響。品飲是人與酒的相遇,但是更準確地說,是人與酒在特定時空裡的相遇,說得簡單一點兒,就是你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品嘗一款酒,當然包括你的身心狀態與預期心理,都將影響你對這款酒的感受與判斷。
其中最有意思的例子之一,大概就是視覺對味覺的作用。應用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他們讓受試者在黃色、紅色、藍色等環境裡喝相同的酒,統計結果發現,受試者覺得在藍色的環境裡所喝的那一杯酒最美味。這個結論很清楚地告訴酒吧業主:「趕快把你的酒吧牆壁漆成藍色,燈光也換成藍色!」或許,僱用一些臨時演員在你的酒吧門口大排長龍,也會有類似的效果……這些無非都是心理作用。
我還想跟大家分享在《葡萄酒的風味》一書中提到的另外兩個例子。其中一個實驗叫做「標籤的味道」,另一個是「顏色的味道」。這兩個實驗證明,同樣的一款葡萄酒,在不同的心態下品嘗,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把一款酒標示成「普通餐酒」,或者煞有其事地告知這是一款「級數酒」,他們的喜好與評價便會不同;第二個實驗則發現,把白酒染成紅酒的色澤外觀,品飲者的描述文字,竟然會與形容紅酒的詞彙接近。如此看來,視覺真的影響味覺了!或者說,視覺首先影響心理,在心理作用之下,味覺的判斷遭到扭曲。
古老的智慧已經深諳視覺影響味覺的機制,「望梅止渴」與「望鹹魚,配白飯」不都是類似的道理?但是這個心理機制與品酒又有何關係呢?其實這正是在提醒各位,進行客觀品評的時候,請試著讓自己避免受到視覺的影響,如果行有餘力,也請避免受到其他外在環境條件的干擾,因為這些都會影響你做出準確的判斷。我曾經在酒類競賽中,碰過同桌(沒有經驗的)評審頻頻發出嘆息或讚嘆,就算其他同桌評審不被左右,也難說有什麼好的影響。
如果你不是為了工作而品酒,那麼,何妨試著讓自己被「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帶著走,讓平庸的葡萄酒喝來更美味?你可以用晶瑩剔透的水晶杯引導自己的視覺與心理,你可以找合適的夥伴對飲,留下美好的飲酒經驗,你也可以在喝的時候,刻意忽略一瓶酒可能出現的所有風味缺陷……畢竟,在喝下這一口的同時,你得到了快感,這是最重要的;你花了錢買一瓶酒,開瓶飲酒的快感,沒有人有權利把它奪走。不像我,在工作時必須犧牲一些個人感官快感,換取可靠的感官資訊,滿足求知、好奇與智能上的快感。不過,這已經是另一個故事了。
感官品評統計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王鵬的散文小集-5】是否要讓品酒感受,被周遭因素左右?
品酒必須避免受到「自我暗示」(autosuggestion)影響。品飲是人與酒的相遇,但是更準確地說,是人與酒在特定時空裡的相遇,說得簡單一點兒,就是你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品嘗一款酒,當然包括你的身心狀態與預期心理,都將影響你對這款酒的感受與判斷。
其中最有意思的例子之一,大概就是視覺對味覺的作用。應用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他們讓受試者在黃色、紅色、藍色等環境裡喝相同的酒,統計結果發現,受試者覺得在藍色的環境裡所喝的那一杯酒最美味。這個結論很清楚地告訴酒吧業主:「趕快把你的酒吧牆壁漆成藍色,燈光也換成藍色!」或許,僱用一些臨時演員在你的酒吧門口大排長龍,也會有類似的效果……這些無非都是心理作用。
我還想跟大家分享在《葡萄酒的風味》一書中提到的另外兩個例子。其中一個實驗叫做「標籤的味道」,另一個是「顏色的味道」。這兩個實驗證明,同樣的一款葡萄酒,在不同的心態下品嘗,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把一款酒標示成「普通餐酒」,或者煞有其事地告知這是一款「級數酒」,他們的喜好與評價便會不同;第二個實驗則發現,把白酒染成紅酒的色澤外觀,品飲者的描述文字,竟然會與形容紅酒的詞彙接近。如此看來,視覺真的影響味覺了!或者說,視覺首先影響心理,在心理作用之下,味覺的判斷遭到扭曲。
古老的智慧已經深諳視覺影響味覺的機制,「望梅止渴」與「望鹹魚,配白飯」不都是類似的道理?但是這個心理機制與品酒又有何關係呢?其實這正是在提醒各位,進行客觀品評的時候,請試著讓自己避免受到視覺的影響,如果行有餘力,也請避免受到其他外在環境條件的干擾,因為這些都會影響你做出準確的判斷。我曾經在酒類競賽中,碰過同桌(沒有經驗的)評審頻頻發出嘆息或讚嘆,就算其他同桌評審不被左右,也難說有什麼好的影響。
如果你不是為了工作而品酒,那麼,何妨試著讓自己被「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帶著走,讓平庸的葡萄酒喝來更美味?你可以用晶瑩剔透的水晶杯引導自己的視覺與心理,你可以找合適的夥伴對飲,留下美好的飲酒經驗,你也可以在喝的時候,刻意忽略一瓶酒可能出現的所有風味缺陷……畢竟,在喝下這一口的同時,你得到了快感,這是最重要的;你花了錢買一瓶酒,開瓶飲酒的快感,沒有人有權利把它奪走。不像我,在工作時必須犧牲一些個人感官快感,換取可靠的感官資訊,滿足求知、好奇與智能上的快感。不過,這已經是另一個故事了。
感官品評統計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環太平洋,出任務!】
任務第六站:美國工藝釀造研討會(Craft Brewers Conference)
又來西方取經了。當完評審當學生,既是學生也是唐僧!
美國工藝釀造研討會,與美國啤酒大展(BrewExpo America)是世界啤酒盃(World Beer Cup)評審結束之後,頒獎典禮之前的重頭戲之一。今年,我將聚焦於七場釀造科技項目,並將研討會內容重點即時分享給大家。這七堂課將包括:
〈第一堂課:易飲型啤酒在釀造時的風味與平衡問題〉
〈第二堂課:酒廠裡的酵母管理、擴培、回收、處理與保存〉
〈第三堂課:啤酒風味穩定與品質風險管理〉
〈第四堂課:乾投酒花與啤酒風味的穩定〉
〈第五堂課:萜烯與果酯——運用辛香草蔬與水果釀造各式IPA〉
〈第六堂課:破除謠言與迷思——煮沸鍋添酸的科學分析〉
〈第七堂課:麥芽風味地圖——從大麥品種、種植地區到感官分析方法〉
* * * * * * * *
〈第七堂課:麥芽風味地圖——從大麥品種、種植地區到感官分析方法〉
這堂課是由三個講者共同主持。Cassie POIRIER任職於麥芽廠技術部門,專攻感官品評;Andrea STANLEY是另一座麥芽廠的製麥師;Lindsay BARR是一座啤酒廠的感官品評顧問。這三個人物在2014-2015年間,展開一項「替麥芽原物料品評創造描述詞彙」的計畫,今天這堂課,就是說明整個計畫歷程與成果——〈基礎麥芽風味地圖〉。
三位講者分別從自己的背景,談論麥芽品評的意義。對於製麥者來說,建立麥芽品評的共通語言,可以建立麥芽生產商與啤酒釀造者之間的溝通橋樑,而且也可以針對顧客需求,創造品質穩定的特製麥芽。此外,當麥芽生產者能夠準確描述不同品種大麥與大麥種植區的風味差異,便能夠創造需求,扶持在地農民。至於啤酒生產者,則可以藉由這項研究成果,作為麥芽品質控管、產品研發,甚至行銷的工具。
從這場演講當中,我發現,創造麥芽品評語彙的過程,也反映了後現代跨界思維的重要性。跨領域的合作、跨學科的整合,是創新能量的泉源。麥芽生產者與啤酒釀造者合作,啤酒品飲專業與麥芽品評彼此借鏡,篩選品評語彙、建立語彙系統,全都需要語言學與統計學專業。
如果對「基礎麥芽風味地圖」(Base Malt Flavor Map)有興趣,可以參考:
https://store.draughtlab.com/collections/flavor-maps/products/malt-flavor-map
如果對王鵬獨創的後現代品飲學有興趣,別轉台,我下次會再來詳談。
感官品評統計 在 食品-實-食化-D-02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食品群【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主題D.食品 感官品評 。 學習內容:D-b 感官品評 應用操作-試驗分析型試驗法。 ... <看更多>
感官品評統計 在 咖啡的感官品評與統計分析-咖啡匙高階課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咖啡的感官品評與統計分析-產品杯測與門市品評制度與統計分析建立] 消費者的好喝如何被定義? 品質的一致如何被分析? 咖啡人不能錯的一堂課,非認證課程,綜合SCAA高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