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亞特蘭提斯轉世 #外星人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上兩集我們有提到前兩集我們講到類人族外星人, 以及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這兩種。 其實還有另外幾種,只是如果前兩集就提到,怕你們無法吸收。 如果大家還沒看過前兩集, 可以點擊你的右上角先去看了再來看這集...
「感知能力的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Re: [經驗] 超感知能力的啟動- 看板sou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感知、能力、能量之間的關係淺談 - 靈異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感知能力訓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感知能力訓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臺中市南屯親子館- 運動健將-來騎馬吧! | Facebook 的評價
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開口, 全世界都想聽你說》
一直以來, 從我開始做培訓工作開始, 我都將我的教課方式視為理所當然的, 也很少思考是否應該要去做一些改變或是調整. 但是最近幾年, 慢慢的接觸了一些書籍, 以及一些TED演講之後, 開始受到演講者這些在台上辯才無礙, 落落大方的氣質所折服, 再反觀我自己不過就是一個每天躲在教室裡不斷重複同樣教材內容的機器罷了..
雖然過去參加過不少講師訓, 但就是懊惱那些時候並沒有很真切地意識到課程內所提供的所有訊息是多麼重要… 出來混就是要還的, 現在我才開始積極的思考這一方面
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總結了一些他過去準備演講的方式, 技巧, 以及心得. 我覺得這些都是走過實際戰場上, 經歷過槍林彈雨所帶回來的寶貴經驗, 而且馬上可以實際的利用, 可以說對我們而言非常的有價值, 他把演講分成了四個部分:
一. 上台準備篇:
要在台上顯得落落大方而不慌亂, 就必須要有自信. 而自信的第一要訣, 就是必須要相信自己, 自我效能可以無限的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而要做到這一點, 說的不是盲目的自滿, 而是要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 如何把它放大?
在"自信”這一章節裡面, 作者強調了”自欺”的重要性: 讓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人, 讓自己表現的就是一位眾人矚目的巨星, 當你投入在其中時, 就真的可以更加的有活力. 這直接呼應了在TED演講點閱率第一名的”姿勢決定你是誰?” , Amy Cuddy博士所說的”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而之後我也會在寫這一本書的讀書心得 (老高上身) .演講連結: https://youtu.be/3E8L2sDZtOY
而作者提到的四大準備講課的技巧, 我也覺得非常實用:
1. 每天找一段文字, 大聲朗讀出來, 練習咬字, 口齒, 與抑揚頓挫
2. 試著用自己的意思, 將前面那一段文章敘述出來, 看看是否已經消化吸收了
3. 找機會與人分享, 看看實際上說出來的效果如何?
4. 自我檢視: 把自己的演講錄下來檢討 (作者是建議可以對著鏡子練習, 但我認為會受限於鏡子的面積, 有一些走位或是肢體語言沒辦法很到位)
再來, 每一次講課, 會有全神貫注的學生, 也一定會有猛滑手機的同學… 心態就要調整好. 即便所有人都在睡覺, 只要有一個人在專心聽課, 你的授課內容就不能夠打折扣,你就是為了這一個人而講! 這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心理調適, 有時候, 同樣的課程內容, 同樣的笑話, 在一個城市同學反應熱烈, 互動踴躍, 但是到另一個城市卻是冷淡如冰, 甚至會有學生給負評… 當然地域不同, 一些文化會有所差異, 這是講師必須要意識到的一點, 可是就算這一堂課參加者極度不捧場, 我們還是需要全力以赴地完成使命, 不能受到絲毫的影響… 甚至有時候現場會遭遇到一些挑戰.. 因此這也算是一位講師的修行, 我目前也在努力當中
同時, 要先預想到所有最壞的打算.. 設備故障怎麼辦? 有人衝上台怎麼辦? 自己狀況不佳怎麼辦? 事情永遠不可能100%照我們預期的發展, 特別是假如我們有可能到一個完全沒去過的地方講課, 可以預測得到的意外最好都要先做好對應方案, 畢竟台下的同學是期望著我們最完美的演出
再來, “說故事”: 在”誰會說故事, 誰就是贏家” 這一本書內, 作者強調了說故事的重要性, 會說故事, 可以在溝通交流時無往不利. 而故事要打動人心, 首先要可以感動自己. 也就是說出來的每一個故事要真誠, 必須出自內心. 情感是有渲染力的, 你的故事有足夠真實的情感, 才可以牢牢地抓住聽眾的心. 因此故事的選擇, 敘述的方法非常重要, 而且, 絕不能加油添醋, 反而會使人感到過度的矯情
二. 台上功夫篇
當你站在台上時, 除了說故事以外, 另一項要訣就是要說笑話. 而笑話要真的能夠引爆笑點, 就必須要出乎意料, 或是有兩面的意涵, 甚至要提前埋梗. 因此演講者的日常笑話儲備就非常重要, 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選取不同的笑話, 同時可以適度地做更改. 過多的笑話會讓人覺得演講缺乏深度, 但是適度的笑話則可以引發專注, 甚至是使人省思
在台上的肢體語言, 眼神接觸, 走位, 以及道具利用等等, 都是可以吸引觀眾焦點的關鍵技巧. 文中提到了一點, 我很同意. 我們常常會習慣使用ppt, 因為可以利用文字或是圖片來強化演講的一先內容, 但是, ppt也會成為講師的鎖鏈… 整場的教課有可能都圍繞的ppt走, 甚至單純的就成為了講師的提詞機. 因此, ppt在一次演講時的出現比例, 製作的技巧, 也會對於聽眾的感受有著直接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 身為演講者, 需要對這一點有明確的感知
接下來, 雖然作者把這點放在上台篇, 但是我認為應該可以放在準備篇, 就是減少自己不自覺的”嗯…. 這個… 然後…. 對… 那個啥…” 的贅詞. 我自己都有這一個毛病. 絕大多數當我們使用這些贅詞時就代表我們在想下一句要說什麼… 偶一出現還好, 但是過度頻繁就會使人不悅. 所以這一點應該再檢視自己演講技巧時就要改進, 畢竟到了台上, 根本沒時間提醒自己不要不斷地重複無意義的這些語助詞
三. 走下舞台篇:
也就是互動. 我們是否可以與聽講者製造最大的連結, 就是靠互動. 而互動有現場的提問, 課後的答疑, 甚至是一些遊戲環節的安排, 都能有效地把台上與台下連結起來. 作者提到了一點我認為是一個極好的想法: 他會在每一次的演講觀眾當中安排一兩個暗樁, 事先給了他們問題. 假如這一次反應很冷淡, 就由這幾位暗樁負責提問, 也可以讓場面不會太尷尬; 另外一個用處是假如這一次的演講時間太短, 沒辦法把想說的都說完, 那麼暗樁的問題就等於是幫助你延長了點演說時間, 可以更加完整的把你想要表達的說完
另外一點, 就是承認自己的不懂. 有的時候, 某個主題, 台下可能有人比你更了解; 也許有的時候同學提出的問題超出了本身的專業, 這個時候回應”不知道” 並不是一種示弱, 而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而且, 不要盲目的追求100分的表現, 每一次演講, 會有人喜歡, 也一定會有人討厭. 至少我們要知道他們不滿意的點在哪裡? 而且不會因為少數人的反應就否定自己的表現. 也就是說, 講師的心理素質要夠強韌, 不會自我感覺良好, 也不會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四. 成為專業講者篇:
一個演講者, 需要有舞台, 與其一直苦等賞識你的伯樂, 不如主動出擊去製造機會. 我覺得作者積極的態度與不屈不能的精神非常值得敬佩! 為了自身的理想, 他不像一般人只會抱怨懷才不遇, 反而不斷向人毛遂自薦, 並且把握每一次的上台機會. 就算賺不到金錢, 但也要賺到曝光率與知名度, 特別是對一位新手而言
而且我完全同意他說的”寫作可以提升演講技巧, 演講可以提升寫作能力”!
文字跟語言一項是一體的兩面. 有的時候由於說話速度快, 我們常常會忽略了一些遣詞用句, 或是演說內容過度跳躍; 而寫作可以反覆思量與修改, 一再的將詞句美化與潤飾. 反過來說, 假如我們有機會先將想要表達的內容寫下來, 日後當我們講到這個主題的事後會更加的流暢! 這一點我本人有非常大的共鳴. 至於要不要寫書還在計劃之中, 但我已經有明確的感受到這兩者相互協助所帶來的好處!
這是一個人人的有機會當講師的年代, 但是可以講課, 不代表會講課. 我真的認為除了專業知識之外, 身為講師, 必須要不斷的持續精進自己的教學與演講技巧. 多去觀摩, 練習, 與檢討. 這才是成長的不二法門
最後, 我要趁這個機會跟以前所有曾經我課程的同學說: 如果你們喜歡我的課程, 我由衷表示感激, 這是我的榮幸. 如果你們不喜歡我的課程, 非常抱歉, 我會盡力的修正我的缺點, 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讓我彌補曾經犯過的錯誤!
謝謝大家~
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亞特蘭提斯 #亞特蘭提斯轉世 #外星人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上兩集我們有提到前兩集我們講到類人族外星人,
以及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這兩種。
其實還有另外幾種,只是如果前兩集就提到,怕你們無法吸收。
如果大家還沒看過前兩集,
可以點擊你的右上角先去看了再來看這集
今天我們將會提到「半人族外星人」與「透明人」,
完整的名稱為「半透明類人族外星人」。
首先,我們回顧有哪些種族,以及對應的天體。
人族—地球人
類人族外星人—金星人、火星人、太陽人、昴宿星人、大角星人、
天琴星人、天狼星人、仙女星人
爬蟲族外星人—獵戶星人、天龍星人、澤塔星人、月球人
接著,我們講「半人族外星人」。
這個就會把大家帶入歐洲神話與中國神話的世界了。
在中國神話裡,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以下這些神話人物:
女媧—女媧是類人族的上半身,以及大蛇(蟒蛇)的下半身。
她就是其中一個「半人族外星人」。
女媧造人、女媧補天,這些都是有關她的神話故事。
上一集提過,地球、金星、火星是星球;
昴宿星、大角星、天琴星、天狼星則是星團;
仙女星則是星系,是最大的天體。
而仙女星人處於7~9次元的狀態。
雖然上一集講到仙女星人是「類人族外星人」,
但是仙女星系這麼龐大,其實也居住著不少「半人族外星人」。
其中,女媧就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關於造人,天琴星人是最擅長以超高科技基因工程
「創造」人族的光明勢力外星人。
然而女媧所居住的仙女星系,這些光明勢力外星人
一樣能使用超高科技基因工程「創造」中國遠古時代的人族,
當時的地球人有8成是處於4次元的狀態,有2成是處於5次元的狀態。
這裡留個伏筆,其實當時的中國遠古時代的人族,
是「雷姆利亞文明」當中,雷姆利亞人的後代。
Lemuria 雷姆利亞 Lemuria意思是:
他們來自火星,昴宿星和天狼星,是傳說中的史前超文明大陸,
雷姆利亞也稱之為Mo,就是motherland的mo,
據說是人類的起源地,島上充滿美麗的現在已絕種的動植物。
那為何一夜之間消失呢?
它可能是發生某種天災(例如海嘯)或是地塊變動而淹沒了,
或是分散到整個太平洋區,其中可能就是復活島,大溪地,
夏威夷和薩摩亞等等的島嶼。
但是很多考古學家堅信它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是和亞特蘭提斯有很多類似的超文明。
簡單來說,現在的亞洲人,
有9成就是雷姆利亞人轉世的,當然也有1成例外。
相對的,現在的歐洲人、美洲人、澳洲人,
有9成就是亞特蘭提斯人轉世的。
所以你們可以看見,東方人的長相、輪廓、外觀、性格、習性,
與西方人的長相、輪廓、外觀、性格、習性,兩者相差很大;
其實就是因為兩方人前前世來自不同的古文明,在不同的文明大陸上生存。
伏羲—伏羲是類人族的上半身,以及大蛇(蟒蛇)的下半身。
華人世界常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在中國古書《尚書·序》、《帝王世紀》裡
記載著5000年以前,三皇五帝開創了中國的最初文明
(被歷史書籍歸類為夏朝之前的『傳說時代』)
伏羲、神農與黃帝,就是三皇,各自在中國不同地帶,
建立了不同文化和文明。
在中國古書中,記載著,伏羲是女媧的哥哥,他倆是兄妹關係。
所以,伏羲跟女媧一樣,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神農—神農是類人族外星人,
特別的是,他能「透視」自己的「身體各器官」。
這就是他擁有的「超感知能力」(超能力)。
他以這個特異功能,嚐了百草,所以對各種藥草、植物,
非常熟悉它們的功能、用處、五行屬性與副作用。
不僅如此,由於熟悉各種植物,他帶領著人們開始了「農耕」的文明。
神農也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黃帝—黃帝是類人族外星人,
他與炎帝一同斬殺了蚩尤,開創了華夏文明。
蚩尤是「半人族外星人」,上半身是人族,雙腳是牛蹄;
特別的是,牠有四隻眼睛、六雙手臂、八根手指。
因此,黃帝也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屬於光明勢力。
而蚩尤則是處於7次元的狀態,屬於黑暗勢力。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在其他國家的傳說中,
都有出現過牛頭牛身的怪物呢?例如好像在希臘神話裡面的,
或是更早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也有出現過。
大家有沒有看過三眼神童這本漫畫嗎?
裡面有個很大膽的假設,就是遠古的神話裡面出現的都是外星人,
在很多神話裡面的神,都有三隻眼睛或多只眼睛,
其實只要是擁有三隻眼睛或更多眼睛的「遠古外星人」,
都是100萬年前,「根達那文明」的後代或轉世的。
「根達那文明」是100萬年前存在於地球上的古文明;
當時根達那大陸的國王,非常有智慧,花了1000年的時間,
終於將「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原動力」提取出來,變成令全國各地,
通通都佈滿了「藤蔓」樣式的「遠古超高科技」,
這些「藤蔓」能將「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原動力」
變成類似「亞特蘭提斯水晶的效力」一般,
能夠令超高科技遍佈全國各地各戶。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當時的科技,
比「亞特蘭提斯文明」的科技還要先進相當多。
根達那文明的男性,每一個人都擁有三隻眼;
每個族群的男性,具有的「超感知能力」都各不相同。
例如,有的族群擅於用第三隻眼「透視」,
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預知未來」,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醫療」
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射出雷射」(擅於戰鬥),
有的族群擅於用第三隻眼「設立結界和防護罩」(擅於防禦)……。
下一集我們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的介紹。
是不是看到很過癮呢?如果大家喜歡這些主題,
記得訂閱賢賢的奇異世界,
我們下一個亞特蘭提斯重啟檔案裡面尋找答案,Bye Bye
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臺北老屋三生事」介紹
訪問作者:水瓶子
內容簡介: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
新的不好嗎?因為故事,
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
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繼《台北慢步》之後又一老屋力作。
水瓶子說,我的日子,盡在追尋這些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這次,他不只帶大家漫步,更要鑽進老屋的老故事裡,
看看這屋子是誰起造的?曾經住過什麼人?
房子為何建成這樣?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功能需求?
從清代、日治到戰後,老屋的主人更替,
或安穩地代代傳承,或歷盡滄桑而數度易主。
循著這些故事,便來到了那古老的台北城。
本書作者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這些老屋大多數都已開放參觀,本書並邀請插畫家橘枳為每一幢老屋繪製精美水彩插圖;加上作者拍攝的老屋現況,編輯團隊繪製的老屋地圖,很適合循著書本的引導,在大台北地區安排幾次老屋之旅,一一探訪。
作者簡介: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水瓶子是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無盡地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
迷上了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想更了解背後的故事。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的慾望,有更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
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個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與美好時光。
著有《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咖啡時光》、《我的書店時光》等。
作者粉絲頁: 水瓶子
出版社:典藏文創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们眼中的物质世界越来越梦幻、荒诞,现在就连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有了那么一点点人为操控或者说被人为重置的痕迹,所以如果我的大脑真的被清空,然后再录入一段全新的记忆,那么我将是一个全新的人…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经过十几天的折腾,处理了普吉岛的事物又辗转飞到曼谷找中国大使馆认可的医院,排期做核酸检测,被插喉咙插鼻孔。几天之后拿到健康报告,一家三口全副武装凌晨1点登机飞回到广州,落地之后提取行李、入关再排2个多小时的队提交泰国核酸检测、填写健康码表格、领取中国版核酸检测试剂一看哎呀…这两根比泰国的粗啊!检测后排队上车开到一个分流点又等1个多小时,我跟寺姐倒还好只是比较心疼小小壮,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全世界的东西都不能碰,一路口罩面罩又闷又困又不能揉眼睛。很早之前用洗手液还觉得搓搓好玩!现在一天要洗几十次就很烦。终于登上大巴一路看着日出来到广州某酒店进行长达14天的隔离。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房间。2020大转折那一期,跟大家说我们通过各种正在发生的实事结合那些预言家、未来人留下的只言片语,几乎能够明确的判断出这个我们熟悉的世界在以急转弯的方式迅速改变,这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的,它甚至不会给我们喘息适应的时间。我们就像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席卷,你无法预计风何时能停、人落在何处。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已经感受到,这种急剧的变化已经渗透到自己生活中的每一条缝隙?我看到最明显的就是在普吉岛关系最好的一家马来西亚的朋友,做中高端旅游原本收入很好,结果从今年年初就眼睁睁看着自己每一块业务的收入归零,整整大半年的时间就在家里干耗,不亲身经历是无法理解那种焦虑、烦躁…在他们眼睛里是有这个城市明显的繁荣和冷清的对比,他说大海啸那一年都没这么惨淡,他们看到周围来自各个地方做着各个行业的朋友清空家当返回老家另谋生路,那种内心的荒凉感,甚至让人对未来的生活失去希望。但是在我眼中这个改变不仅仅是未来的事情脱离我们设想的轨迹,最让人迷惑恐惧的是,怎么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开始在我们的意识中变得模糊了…
身在此刻的我回头看看这两年发生的事儿,一下子在上海、一下子又到了深圳、马来西亚吉隆坡关丹、泰国清迈普吉岛,回想起来都是跳空的、一幕一幕的片段,就是有些时候你会觉得那些经历过的事情有点失真,或者感觉自己深陷到一场虚幻的梦境!梦境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过程!1-2月疫情刚刚爆发,转眼间7月中下了,这年还没过就又要过年了!这时间真的已经快到让人来不及感受生活中的细节…5月底突然传来澳门赌王离世的消息,我彻底蒙圈,诶!我分明记得这件事在几年前发生过了,当时还有各房太太争产的新闻啊!怎么又来了一遍?这一集我们就综合讲一讲时间变快、记忆失真、世界荒诞,人类怎么了?总之就是跟之前的感知不一样了?我们先说时间!越来越快,而且在不断的加速…我其实一直也在判断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然后就分别去问身边的朋友,有没有感觉时间流动的速度在加快,绝大部分的回应是不假思索的先肯定再疑问。就是:有,但为什么呢?于是就分别跟几个朋友形成了几种不同视角的讨论…有人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就是会有时间变快的错觉!大概的意思是如果每一个人都既定了一个年龄比方说100岁,这个人经历的第一年,他对时间的感受是1除以他接下来所剩的人生长度也就是99。以此类推分子1不变,分母逐年递减98、97得出速度。也就是说到一个人50岁的时候,他对时间速度的感知加快一倍,75岁再翻一倍。嗯,有道理!但是我说的不仅仅是感知,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有没有在加速。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加速!因为如果真的有一个力量可以站在时空之外操控时间,让全世界的一切突然停止,那无论中间隔了多久当我们再被启动时,没有人会知道我们曾经静止过,加速也是一样。然后就有人提出了相对论,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时间在宇宙中本来就不是恒定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时间相对越慢,比如黑洞与光速周围的时间就会很慢。那根据这样的逻辑如果我们真的明显感觉到时间在变快,最大的可能性是整个太阳系甚至银河系的能量、质量、速度都越过了峰值期开始同时衰减…通俗来讲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各自的能量场在逐年减弱,星球的大小质量越来越小、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时间也就相对越来越快!再跟着这个逻辑猜想,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人类的内心越来越躁动不安,因为他潜意识感受到了,来自本星系能量场正在衰减的信号,内心就不自知的因即将到来的匮乏感而产生恐慌情绪,于是无意识的、更加贪婪的想要争夺占有!甚至让我们错误的以为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其实不是,是我们这个星系中的一切在同比例缩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个星球之间相对的质量、距离、速度都在衰减,所以导致了很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当然这是另外一种猜想啊。
也有人提到2012说人类真的经历了世界末日。有更高等的智慧生命为了研究人类文明,将全体人类的意识储存到一个虚拟世界。所以才会在2012年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感觉,现在的生活没有以前那么真实自然,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常荒诞,就是假到什么程度?比如:大家知道辛普森预言,就是精准预言了众多“世界大事件”的动画片,它比预言家更牛的地方是它有画面。所以有的时候精准到人物、服装、位置都是一摸一样的。白老虎袭击驯兽师、爱疯的诞生、2014年世界杯球员尼玛受伤,甚至篮球巨星科比坠机。但是这里面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一段,预言美国总统川普也就算了…这张纸板掉在地上的画面真的是太邪门!如果不是创作者曾经经历过这一幕,你甚至觉得那就是反过来,高等智慧生命在看了辛普森预言的动画片之后,把世界塑造成这般搞笑的模样…不但我们眼中的物质世界越来越梦幻、荒诞,现在就连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有了那么一点点人为操控或者说被人为重置的痕迹。就像我在本片开头提到赌王离世的消息,所以如果我的大脑真的被清空,然后再录入一段全新的记忆,那么我将是一个全新的人…那我在回忆过往经历的时候,确实很容易丢失细节和过程,这也就不奇怪人有的时候会突然感觉,此情此景好像曾经发生过!人们把这种集体性的记忆失真称为曼德拉效应。2010年一位超能力研究者“菲安娜布梅”,突然发现诶“曼德拉”怎么还活着?跟我看赌王的感觉一模一样,不是在80年代就死在监狱了吗?当时这是一个很轰动的大新闻啊,还在电视上看到曼德拉的遗孀哭泣的画面,然后他就赶紧打电话问朋友,朋友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你肯定看错了,曼德拉早就离世啦!然后他就给这个朋友看曼德拉近期的新闻,朋友也是一愣!也跟她描述当年看到新闻的播报…于是呢,他们两个就决定在网络上发布这个疑问,吸引了好多人都声称自己记得非常清楚,曼德拉是80年代死在监狱的。结果到了2013年曼德拉才真的离世,后来大家、又觉得他离世的时间很蹊跷距离玛雅预言世界末日时间整整一年。所以有很多人把曼德拉效应和那一次世界末日联系在一起,说很有可能由于80年代曼德拉的离世,导致一连串的事件发生最终引起世界末日,结果就有第三方的力量介入抹去人类部分记忆之后将时间重置。
我们这一代人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赶上了一个剧烈震荡的时代。未来震荡也就算了,现在连我经历的过去也在震荡,要我们如何面对呢?一切都在当下,多陪伴家人、不做委屈的事、多吃自己爱吃的,挣钱没那么重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无上限的增强在任何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感知、能力、能量之間的關係淺談 - 靈異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本靈很弱,家族麻瓜,通常就沒有特殊能力 但是感知是生物與生俱來的能力(也就是佛教所說的神通) 感知跟能力與心性又劃上了等號,因為沒有一定的 ... ... <看更多>
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感知能力訓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感知能力訓練」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PDF] 音乐训练对4~5 岁幼儿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能力的影响*乐训练和训练时间长短对幼儿声调范畴感知能力提升 ... ... <看更多>
感知能力的意思 在 Re: [經驗] 超感知能力的啟動- 看板sou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airstation (自製的唇蜜跟攻唇相似100)》之銘言:
: 以下開啟超能力的步驟..是我的心得..
: 並非每個人都如此..
我也有類似的心得,也來跟著閒聊一下好了
: 1.轉變心境..吸收知識
: 有人問我~~要怎麼才能有超感知能力~
: 我居然回答他~把中國歷代哲學看完就差不多了...
: 我很愛看哲學..甚至愛不釋手..
: 因為裡面說到很多做人處世的道理..而且慢慢尋味..
: 你會發現..其實生活週遭都是可以學習的事物...
: 我們不必去一定得信仰某個宗教...但是一定要知道他們的精髓在哪...
: 我推薦每個宗教的哲學都必須要看...
: 因為裡面深藏了很多的意義...
其實我覺得這就是要有正知正見的意思,想要有這種能力的目的要正確
不然就是還人害己了,不管哪種「技術」,總是脫不了「修心」的
像我就在修習慈悲心和發菩提心
: 2.學習大自然..將周邊的事物當成自己的老師..
: 有人會問..
: 阿樹就是樹..山就是山...河流就是河流..
: 有什麼好理解的??
: 要學什麼??光合作用嗎?
: 大自然的每個現象每個階段都是直得學習的...
: 太陽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星辰又帶給你什麼樣的啟發..
: 這是很重要的...
: 樹木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你能體會他給你的智慧嗎?
: 天體現象又帶給人什麼樣的聯想...
: 你得想辦法了解身邊的事情...才能進而啟動超感知能力
: 因為超感知能力跟大自然宇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我也很贊成,像我就很喜歡去爬山,靜靜地在山裡頭去感受那份氣氛
如果有五行的觀念,這樣慢慢去體會山川日月,真的很有意思喔^^
爬山看海,「大塊假我以文章」啊~~
: 3.對美術直覺敏感
: 基本上..我是一個很愛很愛藝術作品的人...每個顏色每個勾勒都會讓我有所感受..
: 想啟動超能力..必定要注意到生活中微乎其微的細節..才能構思出大概的結論..
: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訓練你的感受能力...
: 看看藝術品或者自己繪圖...會提高你的敏銳感以及...生活週遭發生了一點點那樣的
: 不合理現象...
: 光影的佈局...一點點顏色的變化....都可能直接納入你基本的反應之中
: 所以請愛上藝術作品吧...
這點我就沒感覺了,不過我覺得隨時學習觀察細微處是很重要的
我是喜歡看「人」,不同的面相不同的覺受
: 4. 使用水晶
: 水晶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棒的禮物...
: 他在自然界中..花了幾年的時間形成結晶...裡面蘊藏了許多大自然的智慧...
: 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知識..
: 選擇一個跟自己契合的水晶..讓他成為你的導師....
好巧,這我也有用上,因緣際會下,幾年來一直用著紫水晶
一點一滴累積,會信心漸增說
另外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要能靜的下來
這樣身體的覺受力才會提高,只要學會身體作主,不要不由自主
我是覺得說這種能力本來就有了,不必外求
但回復的多或少不重要,這是果不是因,用功修行才是正途
修行的目的,才是重點所在
================================
人皆畏炎熱,我愛夏日長
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
--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濤盡英雄 . .
是非成敗轉頭空 . .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 .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
一壺濁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19.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