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teller:【比比書屋:生活,最純粹的況味】
夏日炎炎,天空中沒有一絲雲,炙烤著大地。誰知,天邊滾來了團團烏雲,瞬間滂沱大雨,沒多久,雨停了,空氣清新了。我們慢悠悠地駛進大江埔,然後沿著蜿蜒的鄉村小路,走過歐羅農場以及素苗農舍,撥開葳蕤茂盛的野花,「比比書屋」指示牌進入我們眼簾。
踏進書屋,宛如走進一間歐洲森林小木屋,屋子裡放滿書籍,每一個小擺設也別具心思。除下鞋子,肥嘟嘟的貓咪「咖喱」率先從書屋走出,「你們來了!」書屋的老闆蔡文元(Ringo)和老闆娘李秀麗(Teresa)掛著如外面放晴般的笑容揚聲,然後向我們介紹著書屋的每一隅。
足下踏著木製的地板,走進木屋中的小書室,原本寧靜的環境更為靜謐。Ringo 和 Teresa 連忙以茶招待,為我們沏上一壺「糯米普洱茶」;我微呷幾口,吃了幾口茶點,好像領悟到蘇軾於《試院煎茶》的那一句:「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只要有一甌好茶,吃飽睡足就好了,世間的紛擾頓覺全然消解。隨後,Ringo 和 Teresa 娓娓道來打造「比比書屋」的緣由,「我們兩個也曾是社工,約六年前我們就想開一間書店,隔壁就有農場,認識不同志同道合的朋友。」Teresa 莞爾微笑說。夫婦兩人花近六年時間,將一片荒蕪之地綻放出繁茂之花,坦言至今仍在不停修補、設計、裝潢中。
Ringo 和 Teresa 以小狗「比比」命名書屋,「比」的諧音為「畀」,帶有「給予」的意思,正如在他們眼中,開書店從來也不是一門生意,而是期盼與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們分享以及交流,付諸於「施比受更有福」、「天涯若比鄰」的寓意。「我們認為『書』是一種媒介,能夠讓我們認識多些朋友,本著善意,分享彼此擅長的東西並傳揚出去。香港往往太過重視第一名成功人士,第二名、第三名則並沒有太多人在意,但其實亦能抱有謙虛的心去教導別人,大家產生共鳴。」Ringo 泰然自若說道。
城市生活總是匆匆忙忙,Ringo 和 Teresa 則放慢腳步,細味生活,深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著重人際互動的關係,於是在書屋中舉辦藍染、銅鑼、冥想、製作手工麵包、跑步讀書會等等;更有一系列的「以書換菜」、「菜田農家飯共食」等活動。
眼看,烏雲散去,陽光透過樹葉在木地板上留下斑斑駁駁的樹影,Ringo 引領我們走到「活地樂園」,訴說著如何樸門耕種,鼓勵綠色生活。猶記得,樂園裡地板所繪製的明陣(Labyrinth)——這是基督教古老靈修傳統,當慢步行走時,但當沉靜心神,釐清思緒,眼前看似迂迴曲折的道路便會驀然清澈明朗起來,入口同時亦是出口。
讀一本好書,無疑會感悟到作者的真切;與 Ringo 和 Teresa 共處半日閒,彷如明瞭到生活最純粹的依歸是什麼。下午五時多,我走回書屋,翻到梭羅《湖濱散記》,裡面寫到:「我願意深深地紮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這時,太陽從玻璃門徐徐斟入,麈埃在光浪中閃動,時間宛如停歇下來。
生活該是這麼簡單。
Storyteller:比比書屋 & Jane Cheuk @giraffefilm
Illustrator:東駿 Dung-Jiun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比比書屋 #beibeibookhouse2016 #JaneCheuk #giraffefilm #東駿 #DungJiun #dungjiunstudio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北老屋三生事」介紹 訪問作者:水瓶子 內容簡介: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 新的不好嗎?因為故事, 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 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繼《台北慢步》之後又一老屋...
慢步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京都迷訪談計畫(12)-就這樣在京都讀書工作13年了。優雅低調的台灣女孩
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無法返京所訂下的京都迷訪談計畫,就這樣一路延宕發表,到這一篇,終於到了最終篇了,其實這系列的訪談文字,大部分在三月就都全部完成了,但是因為發懶,到了五月台灣疫情大爆發,天慌地亂的,就這樣都已經進入處暑過的九月了,終於要發表最後一篇,上次就曾經提過了,最後兩篇訪談,我會留給目前住在京都的台灣朋友,上次分享的是對日本傳統與藝術非常專研的厭世京都,最後一位,則是一位已經在京都13年,唸完碩博士論文,也在京都生活工作的低調美女haiyo。
認識haiyo也是因為粉絲團的關係,當時看到她讀的是京都的龍谷大學,不知道有沒有跟我一樣,馬上就想到了京都雙壁的作家-萬城目學所寫的小說-鴨川荷爾摩,裡面四個進行荷爾摩比賽的京都大學,其中朱雀組,就是龍谷大學,後來,那陣子還到另一位台灣朋友,她說她準備要去立命館大學念博士,有沒有這麼巧呀,剛好都是鴨川荷爾摩的大學與隊伍,哈!
雖然和haiyo只是網路聯繫的朋友,但是感覺她是位很謙虛低調的女孩,她的博士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感覺很專業,在她的文字裡,更能感受到她是個喜歡享受慢步調的人,真的好適合在京都,她有一年的時間,願意騎上40分鐘的腳踏車去上學,真是令人佩服不已。文章裡的許多問題,她也回答的非常詳盡,果然是做研究的高材生,介紹了很多京都的好店家與散步的地方,還有真正與京都人相處的事,透過haiyo在京都生活的眼光與推薦,或許大家可以進入更悠閒更緩慢的京都,她提到她的夢想是在京都買一間有緣側的老屋(誰不想呢,哈哈),非常期待,也祝她夢想成真,還是非常謝謝haiyo願意參加這個計畫,也期待日後能帶家人在京都與她相聚。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嗎?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您好,我叫haiyo,來到京都已經邁入第13年了。在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京都留學。在大學時學的是日文,但因為認為語言僅是一種溝通工具,使我想要利用這個工具再擁有屬於自己的專業。我在日本的碩博班念的是社會學,主要研究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報紙,社會學系在日本不算太冷門的科系,主要分一般社會學以及社會福祉兩種。而我念的新聞學也是包含一般社會學之內,與台灣的社會學系印象有很大的差異。在漫長的留學期間,一開始在日式餐廳打工,後來開始接觸口譯翻譯以及教學等工作。目前為日企正社員從事翻譯工作。
2.談談您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何時在京都生活的?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工作)的原因是甚麼?
其實我認識京都是透過一位曾來京都交換留學的大學同學,我記得她結束交換留學時,一邊拿著相機的照片,一邊跟我述說關於京都的美好,讓我對於這座古都有很好的印象。同學當初也笑笑地跟我說,以我這樣慢步調的個性,可能不適合東京大阪那種大城市,京都可能最適合我。沒想到因為這句話,我就待了13年。
311東日本大震災的時候吧!那時候家人也希望我回台灣,但是剛好同時博班也錄取了!雖然掙扎但還是想繼續學業。在外國生活的確會遇到很多挫折或是困難,比起求學上的困難,我覺得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比較多。
例如,租房子的時候仍是有不少房東不想租給外國人,要不然就是要日本國籍的連帶保證人,對於保證人還有許多職業年收等等的條件。除了保證人還要繳納預付房租,禮金押金以及火災保險等等,在日本搬一次家就需要花上25~30萬日幣。這個是比辛苦的地方。
3.可以談談您在京都一天的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嗎?
起床洗漱後開始泡咖啡做早餐。是的!日本沒有美而美也沒有永和豆漿那種早餐店,基本上早上都是自己煮。像我這樣慢步調的人,還是無法像一般日本人選擇不吃或是在便利商店抓個麵包飯糰果腹。目前即使已經成為社會人,我還是寧願早起兩小時慢慢地吃早餐享受早晨。
4.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一個你和京都的故事?
這題蠻難的。如果要說的話就是來京都的第一年,什麼都不太知道,聽留學生的學長姐說京都都是用腳踏車代步的。所以我就騎了一年腳踏車上學,單程就要40分鐘,至今想想真的十分青春。但也因如此,我比很多人知道京都的小路,沒有紅燈就可以一路向北或向南的捷徑。往往這種道路是樸實卻很有味道的。
以前有很長的時間在圖書館,常常都是唸到關門。有一次身心俱疲出了圖書館要騎車回家,停車場滿地的黃色銀杏葉,像是絨毛地毯一樣,非常的美。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流出淚來,可能是身心太累,突然看到這樣的美景,內心突然非常感動。現在想想真的蠻浮誇的。
5.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您來說,特別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
我覺得是京都人的性格吧!我想大家都有聽過京都人很難相處,講話也不好好說,總是拐彎抹角的。我覺得這蠻真實的,也真真切切感覺到。因為在京都的時間長,同時期的留學生朋友也各自發展,目前我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以在地京都人為主。
這樣說吧!老京都人是無意識覺得優越於其他地區的人。這種與生俱來的優雅以及自信到現在還能感受到的。我與熟識的老京都人朋友曾聊過這個話題,我也蠻直接問說為什麼你們京都人這麼難相處?他笑著說,是啊!他也這麼覺得!他接著說,他從小被奶奶教導絕對不能給人帶來困惑以及麻煩。所以,即使是多年的鄰居,掃門前的地時也是絕對不能越界。這樣的教育之下,對於還不熟悉的友人更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不失禮儀的作法。
這樣的想法是深植老京都人的生活,所以衍生出許多場面話。常見的例子如:京都人覺得你說話太過冗長,會說你這錶真好真漂亮。實際意思是請你注意時間。或是你在京都人家作客,京都人問你要不要吃茶泡飯?其實是想要讓你回家等等。
有人會說京都人陰陽怪氣,話都吞在肚子,不好好說。依我看來,這是他們慣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吧!其實在熟識之後,京都人也是會付出真心來交往的。只是他們真的很慢熱很慢熱,到他們真心認同你的時候,這份友情也會長長久久。
6.您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為什麼呢?
櫻花跟楓葉的季節。比起其他城市,京都的櫻花與楓葉更有一種雅致。即使在京都多年,看過的櫻花楓葉太多太多,但還是在這兩個季節裡,讓我有一種「京都にいて良かった!(身在京都真好!)」的深刻感受。
7.您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騎腳踏車吧!京都市真的不大,若真的有時間我會建議可以租借電動腳踏車慢慢自己探險。京都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你會看到什麼風景。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街景,也會讓你感受到京都的美好。
8.您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我喜歡兩個區域,一是目前居住的四條烏丸區域。一是四條大宮周圍。烏丸區域大部分的人認為是銀行與辦公大樓的集中地,但其實也是祇園祭舉辦地點。周圍也有很多傳統產業的店鋪,可以享受在都會中感覺傳統的優雅。另一個區域是四條大宮,以前阪急電鐵還沒有烏丸跟河原町站時,四條大宮便是最終站,所以附近聚集了很多很道地的店家。很多都是觀光客比較難知道的在地店家,這個區域算是京都市中心的下町,所以其實對外國人都是蠻和善的。直到今天還是很常到這一帶與朋友聚餐。這裡很京都,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京都,而是很容易親近的京都。
訪談文章一樣非常長,haiyo因為回答的都很詳盡,也介紹很多好店與好地方,所以這裡就不全文貼出了,歡迎想看的朋友,繼續點留言的訪談文章詳讀喔!照片用了大家最想念的京都銀杏地毯,我想很多人都曾經被不經意遇見的銀杏與楓葉地毯打動過吧!
慢步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什麼就做什麼吧 |#宅居生活Day7
下午教哥哥練習畫基本圖形,學起來~對喜歡繪畫的他,會更得心應手。#各種事情都能變課程的🤣
因為是他感興趣的事物,練習時,特別認真。
老公泡了咖啡在旁邊練吉他,看著我們母子兩人專注的做課題,他順手拍了幾張照片,還錄了一小段錄像。
這練習本有好幾系列,有畫圖案的,有算數學邏輯的,是我在網路書店瀏覽時,覺得不錯~訂了幾本,當作哥哥週末放假時,若逢雨天在家的備案。
沒想到,就恰好派上用場~😆😆
·
#那個爸媽很忙的年代
在我成長與求學過程中,爸媽都在打拼工作。
記得,上小學一年級前的夏天,媽媽擔心沒唸完幼稚園的我(好像有說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會跟不上其他同學,到書局買了幾本教材,在悶熱午後~聽著電風扇嗡嗡嗡的運轉聲,一遍一遍陪我寫字、不厭其煩地將錯誤擦掉,重來。
那種感覺像極了今天的下午。
·
在沒有什麼教育門派,沒有太多資訊的年代。
跟著工作上的父母,我學到很多跟課業無關,但很實用的事情。
我有一個同學,媽媽是裁縫~我媽偶爾會帶我送衣服去她家修改衣服。看到店頭櫃子上總是有改不完、補不完的一堆服飾等著。
「忙都忙死啦!」同學媽媽總埋首在成堆衣服中,腳不停踩著裁縫車的踏板,拉著線車著布~吩咐我那位同學「去幫妳同學的媽媽找衣服。」
同學就會幫忙招呼我們,從掛滿的衣桿上,找出我媽改好的衣服。到國中時,我這個同學習得媽媽的好手藝,家政做的呱呱叫~頗有職業水準。
·
我媽阿瀾是職業婦女,但又是那種~不是很放得下家庭的媽媽。
她選了一個離家超級近(就在我家對面。)的工廠,每當午休音樂響,她就會趕緊回家,把握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洗菜煮飯~跟著我們這群小孩吃完飯,又匆匆忙忙回去上班。
為了節省時間,我媽會讓我和我妹幫忙簡單的洗菜啊,還有飯後收拾洗碗,每天看著她煮菜,看到有點概念。大學在外,我在宿舍開伙煮食,我爸媽來看我,還嚇著說「妳什麼時候會煮飯了?」
🤣「就跟妳學的啊⋯。」我自己也清楚,小孩只要給他機會學,久了是學得來的。
·
其實,每當我寫述跟孩子之間正面的互動,好友們若稱讚說我教的好。
老實說,我完全沒特別如何的教小孩。(所以獲得稱讚很不好意思⋯)🤣
問我媽要怎麼教小孩?我媽說「用心跟他相處就是了。」好抽象喔!哇哈哈哈。
·
疫情這段期間,應該是自媒體與電商品牌,合作工商服務最忙碌的時間,我收到比平常更多的工作邀約,但都先婉拒了~
「沒把握孩子在旁邊蹦蹦跳跳,還能聚精會神的規劃工作。」而且,哥哥都很期待,每天、明天、明天的明天~媽媽會想出什麼新點子,跟他一起做。
終日在家相處的這一週以來,換個心態看來也蠻不錯的,跟著孩子的慢步調,少了一些緊繃~~睡得很飽🤣 也追了幾部卡通
·
哥哥握著鉛筆,每完成一個題目~就興高采烈的與我分享他的進步。
#桌墊有張滿滿愛心的圖 是之前學會畫的,他早上畫滿一張,送給我「媽媽,我畫了很多愛心~因為呢,我愛妳!」
#爸爸喝咖啡差點沒有噴出來 #我就說兒子比爸爸更撩對吧🤣🤣
·
順應自己的心,自然地表達情感,就是「用心和他相處」之道吧。(笑)
#每天找事做 #家長兼撞鐘 #生活過得有趣就不無聊 #明天要做什麼好呢
慢步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臺北老屋三生事」介紹
訪問作者:水瓶子
內容簡介: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
新的不好嗎?因為故事,
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
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繼《台北慢步》之後又一老屋力作。
水瓶子說,我的日子,盡在追尋這些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這次,他不只帶大家漫步,更要鑽進老屋的老故事裡,
看看這屋子是誰起造的?曾經住過什麼人?
房子為何建成這樣?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功能需求?
從清代、日治到戰後,老屋的主人更替,
或安穩地代代傳承,或歷盡滄桑而數度易主。
循著這些故事,便來到了那古老的台北城。
本書作者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這些老屋大多數都已開放參觀,本書並邀請插畫家橘枳為每一幢老屋繪製精美水彩插圖;加上作者拍攝的老屋現況,編輯團隊繪製的老屋地圖,很適合循著書本的引導,在大台北地區安排幾次老屋之旅,一一探訪。
作者簡介: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水瓶子是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無盡地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
迷上了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想更了解背後的故事。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的慾望,有更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
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個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與美好時光。
著有《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咖啡時光》、《我的書店時光》等。
作者粉絲頁: 水瓶子
出版社:典藏文創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87RFaTmX7E/hqdefault.jpg)
慢步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旅繪台灣:用畫筆,記錄這座島嶼最感動的風景」介紹
訪問作者:林致維 (1/2藝術蝦)
內容簡介:
用閱讀,帶著我們旅行。
二〇一八年,林致維在台南的大街小巷穿梭,留下一幅幅引人入勝的「小風景」,然而,卻有半年時間,一直都沒有新的創作靈感。然後,他遇上了佐藤春夫的《殖民地之旅》。
一九二〇年,佐藤春夫受朋友邀請,來到這座熱帶島嶼排解東京生活的苦悶,找尋心靈的自由。最後,他為這段旅程訴諸文字,我們得以窺見日本時代台灣豐沛的人文風景。
林致維決定效法佐藤春夫的精神,勇敢邁出腳步、讓靈感帶著他走,期待下一場相遇,給予他創作的能量。這些地方,或許是家門外的小巷弄、不熟悉的社區、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一角,甚至是一望無際的山稜,從熟悉到陌生,透過慢步與漫談,譜出他旅行的旋律。
慢慢來,其實你看到的更多
旅行的意義,不在當下的覽勝、買賣、吃喝,而是記憶的積累與反芻。當我們改變自己的節奏,調整觀看的視角,慢慢看見簡單風景裡複雜的歷史一層又一層。
以畫家的步伐,從北到南,林致維走訪了台灣最不為人知的景緻。他要告訴我們,不須擔心錯過了大眾的景點,真正烙印在心頭的,其實都是那些不經意的人事物,而這些卻最能治癒我們生活的疲憊。畫筆,就是一扇心靈的窗,他以自己的「慢」,一筆一筆訴說旅行的故事,跟我們分享許多教人回味再三的地方人、地方事。
現在,以「心」去踏查, 用畫,成為認識台灣的新方式。
作者簡介:林致維 (1/2藝術蝦)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畢,科技公司工程師、業餘畫家與作家
作者粉絲頁: 藝術蝦 Artshrimp
出版社粉絲頁: 馬可孛羅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85kJXRAtIc/hqdefault.jpg)
慢步意思 在 EVAL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義大利麵控!!!!!紅醬我還沒有煮得很好,但最近有看雙層公寓佩佩的做法,加點辣椒感覺好吃很多!!今年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做到固定更新影片,就從二月開始慢慢步上軌道吧!
▋訂閱eva !!! http://bit.ly/2m7ZqUn
▋繼續看前一部影片
懶人煮飯系列 http://bit.ly/2pXcYoT
懶得煮飯系列 http://bit.ly/2onncOV
▋今天的小家電
TATUNG大同4公升電火鍋 http://bit.ly/36GJI6B
▋今天的食譜
我自己會把南瓜、麵、鮮奶油做2:1:1的比例
換算成一人份的話,大概是
南瓜100g
麵50g
鮮奶油50g(我覺得可以依照喜好調整)
洋蔥1/4顆
秀珍菇 40g 約一個拳頭
培根 48g 約兩條
其他鹽、胡椒、水、羅勒、油、奶油適量
*當然可以換成自己喜歡的任何蔬菜、肉
▋看完影片後想跟我分享你的生活可以留言在下方,或是在instagram上tag @evalin555 or #showevalin 我就會看到囉
▋follow更多eva的日常跟最新消息
日常依法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evalin555/
最新依法 FB : https://www.facebook.com/kellywitheva
文字依法 BLOG: http://kellyeva.pixnet.net/blog
snapchat : EVALIN555
商業合作 Business Inquiries:[email protected]
▋現在開始~我的影片可以上字幕囉,
希望來自各方的上字幕好友、達人可以幫我的影片上字幕
讓影片可以讓更多國家、更多人了解到台灣的文化
請先到[email protected] 來信預約字幕及語言[email protected] ,確定後會為你開啟字幕編輯功能,另外我會準備小禮物送給你們!
p.s. 每支影片的每種語言只需要一個人唷,如果重複到會害你們做白工這樣就很不好意思了 謝謝你們!
▋影片工具
攝影 canon M50/ iPhone 7plus
剪輯 FCPX
-
♫ MUSIC TODAY♬
Music by Mikayla Geier - Deja You - https://thmatc.co/?l=6206EAD7
FTC: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YIHx0Xr_n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