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選檢討長文
#三千字喔
#寫完蔡英文已經817萬票了
前言-
原文 (https://reurl.cc/D1rLK6 )寫於2020/01/11的晚間十點,作為一個國民黨籍的市議員,除了向選民負責、監督市政、爭取建設之外,對於自己所處的政黨,我自認為也有義務對他過去種種提出批判建議,並積極參與政黨未來的路線及運作。
在這邊,先謝謝所有支持者,也希望我們能爭取更多的支持者!
摘要-
總統大選結果說明,國民黨雖固守既有選票,但失去開拓選票的能力,需徹底改革。重點有三:第一是中華民國主權,第二是世代交替及政黨內造化,第三是不分區立委的同意權制度。同時也呼籲,吳敦義就退出吧,不要再上演慰留戲碼,另外也呼籲韓市長及韓粉朋友回歸市政,給市民一個交代。
----
寫這篇文的同時,蔡英文得票正式突破馬英九門檻,TVBS的報票已來到787萬,超過馬英九的765.9萬票。
寫完的時候,蔡英文817萬票,遠比上次的689萬多了約128萬票,得票率約成長1%;韓國瑜的得票,雖然也約略等於上次朱立倫加上宋楚瑜,拿到552萬票,且得票成長7%,但從票數上,蔡英文除了固守之外,更是成功催出了先前沒投票的人,也投給她。
民主政治最可貴的就是,民選出來的總統是一張票,任何一個年滿20歲的年輕人也是一張票,每張選票背後代表一個人的意志,集合起來成為眾人的意志,而2020年蔡英文總統的勝選,就是用選票傳達出,台灣絕對多數的民眾肯定蔡英文的施政,也期待蔡英文未來四年繼續擔任總統一職。
輸了就要認,我們是政治組織,不是宗教團體。
我們要調整自己的論述,讓多數民眾能夠認同、接受,不是死守歷史,然後向民眾宣教,民眾不接受就說國家要毀了。
不會,國家不會毀了,因為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政權也是民意賦予的。我們國民黨要接受這個結果,然後真的啟動改革。
也不要怪別人入侵校園、怪別人買媒體、怪別人使用網軍。
因為他們可以,我們也可以,這些都只是技術問題,關鍵是,我們要怎麼做好這些事?怎麼讓民眾接受?
一、首先,我要先檢討自己。
選前不管怎麼估算、怎麼感覺,我的確都沒有估過蔡英文這麼高票;以台中來說,真的怎麼樣也沒想到顏寬恒會落選,所以同溫層太厚的不是其他人,就是我自己。
作為一個民意代表,最忌諱的就是同溫層太厚,因為這表示我沒聽到/沒接受民眾真實的聲音。但選前兩周,我曾在某個輔選的談話中提到,我覺得沈智慧有點危險,應加強輔選力道,今天開票到一半,也與當天的一位前輩在電話中表達上述的反思,倒是對方安慰我,至少還有警覺到,其他選區是因為感受不到,各區都很震撼。
二、再來談大環境。
就如同許多人的認知,以及我在選前一天寫過,主權保衛戰可以說是這次總統大選的主軸,儘管這個招數用了至少20年,但不可否認主權及伴隨而來的兩岸關係,在大選中都是選戰的關鍵。
我要再次強調,中華民國擁有主權,今日香港也不會是明日台灣,意圖把香港跟台灣畫上等號的人,才是真的出賣主權。
所以兩岸關係上,我們要講清楚自己的定位。
現在再責怪馬英九的課綱問題、再責怪九二共識被曲解,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民眾對現狀的認知就是我們看到、感覺到的這樣-我們跟中共是不同的政權(或國家)。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長期教育反共思想,當時還有大中國的意識,但隨著政權更迭,我們早已放棄爭取「中國」代表權,中國與中共現在成為同一個詞,且政治實力及現實上,中共也確實代理了中國的概念,而整個台灣社會對反中共的慣性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的確很難說清楚,要怎麼樣一邊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一邊與中共友善的互動。
簡單來講,九二共識已經被混淆的今天,再談九二共識就不是共識了,且1992年的兩岸實力及國際關係,與2020年的世界局勢,就是不一樣。
1992年的台灣,還有許多人認同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無論是文化上的、或政治上的,但2020年的當下,這句話無論是文化上或政治上,已經很難成為主流社會的認同。
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就目前來說,我期許能做到幾個點:
1.政治上堅決捍衛中華民國主權。
2.文化上傳承中華(國)文化,比如說我們現有的各項節慶淵源、宗教信仰、歷史古蹟,講一個比較好理解的概念,就像是美國或許多歐陸國家,政權各異,歷史上也相互征戰,但共同傳承了基督教的節慶、文化。
3.別再提九二共識,而是要基於現狀提出國人能接收的現實觀點;畢竟九二共識也是基於1992年的現實,這條路不好走了,總要嘗試開啟新路。至於新的路是什麼,我書讀得少,但我認為要以維護上述兩點為基礎來談。
三、在黨內改革上,不用說了,就是世代交替,徹徹底底的世代交替。
尤其是改革中常會及黨內決策機制。
現行的國民黨體制,基本上還是源自於國民黨還擁有廣大大陸領土的時候所設計,現在繼續沿用。中華民國憲法尚修憲了七次,省政府也都虛級化了,國民黨沒理由死守成規。
改革的重點一個在世代,一個在民意。
中常會上,應保障1/3席次為45歲以下的各界青年;1/3席次保障全國各地具有民意代表身分的從政同志;僅留1/3依現行制度選出中常委代表各類黨員。
基本上我國現行所有重要的公職,都必須透過直接民選來產生,每四年一次中央大選,每四年一次地方大選,帳面上每兩年就會有選舉,而恰恰好,中常委改選就是每兩年一次。
我們只問一句,現在,每個禮拜固定跟主席開會的中常會上,各位中常委,總共32席,有幾席是經過選戰真實且無情洗禮的民意代表?還是多數是對黨主席、黨中央歌功頌德居多的黨內大老?這樣的每周開會的組成結構,不僅形成厚重的同溫層之外,也完全無能力了解各地的真實民意,更可怕的是,中常會是國民黨日常最高的權力機構。
另外,雖然輸掉總統大選,但國民黨目前尚有15席執政縣市,我認為除了必須按往例,將其列為指定中常委列席中常會之外,也該將這些縣市首長列入黨中央的聯席決策機制當中。
以往國民黨真就是黨主席說了算,但在民選為王的政治體制,國民黨這種列寧式政黨的黨主席權力及能力真的有限,應思考中央執政及在野時,換軌不同的決策機制,才能真正的在地化及扁平化。
而世代交替更是國民黨必須改革的重中之重。
最簡單也殘忍的道理,70歲的人,對於當代發生的事情和觀念要重新學習,重新理解,又未必能接受。社會主流願意付出長照成本,但不可能停下來等你學習、理解、接受,社會只會一直往前走。
而舉自己為例,31歲的我,辦公室也有60歲的主任,他的人生歷練和人脈,也能經常有效地幫我度過各種難關,但我不會拜託他每天幫我刷社群;我也常常搞不懂我21歲和25歲的助理在想什麼,但他們卻經常能幫我把事情處理好,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成長和處理模式。
把黨內高層全部換掉,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製造樣板,而是在於青壯世代本來就活在當代,活在社會的主流當中,所以在思想、認同甚至溝通能力上,才能與社會共鳴;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重新詮釋國民黨的價值,扮演好一個政黨、一個在野黨應該有的樣子。
四、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同意權制度,更是荒謬到不改不行的地步。
現行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同意權制度,比較像是不同意權:被提名人的不同意票數,要超過出席中央委員的半數,才會被撤換。這個荒謬的制度,導致國民黨最後推出吳斯懷名單,一定程度上也重創了全國各地的區域立委選情。
我對歷史負責,吳斯懷和吳敦義,我是投下反對票的,但是因為那個荒謬的同意權制度,即便吳斯懷的反對票高於同意票,且沒有意思要自己退出,他還是被國民黨提名了。
五、選後的黨主席之爭
可喜可賀的是,吳敦義等人,終於宣布要請辭了。我先呼籲、也拜託,你各位中常委,千萬不要上演什麼大慰留的戲碼,真的。
但吳敦義實在是,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他很會拆自己的炸彈,從不分區的名次,再到這次辭主席,他都避開自己被狂轟的風險。
對於隨之而來黨主席改選,我要甘冒大不諱的講一件事。
做為個人,我真心覺得韓國瑜市長是一個有趣、有義氣的朋友。
但是,這次總統選舉的結果只說明一件事,絕大多數的民眾,不希望韓市長成為我們的領導人,或是說,不希望在還沒看到具體成果之前,再給他成為領導人。
換位思考一下,就像2018年輸掉縣市長的林佳龍、陳其邁、蘇貞昌,卻在2019年高升中央部會首長,多數民眾也難以接受。只是這個情緒在這次選舉中被其他事情蓋過去。
所以,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之下,我希望韓市長本人,以及韓粉朋友,不要再起心動念競選黨主席了,好好回歸市政,如果能夠順利挺過罷免難關,我們期許韓市長在高雄市政上,能拿出真的讓人讚嘆的成績。
六、最後,國民黨還有救嗎?
很多年輕的選民都會問我,甚至有一次學弟妹來市議會參訪也問過,國民黨現在這麼爛,為什麼你還留在國民黨,我其實都會反問他們一句,那你覺得我爛嗎?我是個爛人嗎?那我不是爛人,如果國民黨裡都是我這種人,或我們講最遠的,有一天我當了國民黨主席,你還覺得國民黨爛嗎?
任何組織都不會自己變爛或變好,行文至末,在選票上成長到817萬票的民進黨,在2007年曾經是一個被選民唾棄、爛到底的貪污政黨。
所以,該退黨的,是那些把局面搞爛的人,不是我,好嗎?
註:
配圖為在市議會質詢時的情景。
憲法固定性意思 在 黃健豪-北屯漸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敗選檢討長文
#三千字喔
#寫完蔡英文已經817萬票了
前言-
原文 (https://reurl.cc/D1rLK6 )寫於2020/01/11的晚間十點,作為一個國民黨籍的市議員,除了向選民負責、監督市政、爭取建設之外,對於自己所處的政黨,我自認為也有義務對他過去種種提出批判建議,並積極參與政黨未來的路線及運作。
在這邊,先謝謝所有支持者,也希望我們能爭取更多的支持者!
摘要-
總統大選結果說明,國民黨雖固守既有選票,但失去開拓選票的能力,需徹底改革。重點有三:第一是中華民國主權,第二是世代交替及政黨內造化,第三是不分區立委的同意權制度。同時也呼籲,吳敦義就退出吧,不要再上演慰留戲碼,另外也呼籲韓市長及韓粉朋友回歸市政,給市民一個交代。
----
寫這篇文的同時,蔡英文得票正式突破馬英九門檻,TVBS的報票已來到787萬,超過馬英九的765.9萬票。
寫完的時候,蔡英文817萬票,遠比上次的689萬多了約128萬票,得票率約成長1%;韓國瑜的得票,雖然也約略等於上次朱立倫加上宋楚瑜,拿到552萬票,且得票成長7%,但從票數上,蔡英文除了固守之外,更是成功催出了先前沒投票的人,也投給她。
民主政治最可貴的就是,民選出來的總統是一張票,任何一個年滿20歲的年輕人也是一張票,每張選票背後代表一個人的意志,集合起來成為眾人的意志,而2020年蔡英文總統的勝選,就是用選票傳達出,台灣絕對多數的民眾肯定蔡英文的施政,也期待蔡英文未來四年繼續擔任總統一職。
輸了就要認,我們是政治組織,不是宗教團體。
我們要調整自己的論述,讓多數民眾能夠認同、接受,不是死守歷史,然後向民眾宣教,民眾不接受就說國家要毀了。
不會,國家不會毀了,因為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政權也是民意賦予的。我們國民黨要接受這個結果,然後真的啟動改革。
也不要怪別人入侵校園、怪別人買媒體、怪別人使用網軍。
因為他們可以,我們也可以,這些都只是技術問題,關鍵是,我們要怎麼做好這些事?怎麼讓民眾接受?
一、首先,我要先檢討自己。
選前不管怎麼估算、怎麼感覺,我的確都沒有估過蔡英文這麼高票;以台中來說,真的怎麼樣也沒想到顏寬恒會落選,所以同溫層太厚的不是其他人,就是我自己。
作為一個民意代表,最忌諱的就是同溫層太厚,因為這表示我沒聽到/沒接受民眾真實的聲音。但選前兩周,我曾在某個輔選的談話中提到,我覺得沈智慧有點危險,應加強輔選力道,今天開票到一半,也與當天的一位前輩在電話中表達上述的反思,倒是對方安慰我,至少還有警覺到,其他選區是因為感受不到,各區都很震撼。
二、再來談大環境。
就如同許多人的認知,以及我在選前一天寫過,主權保衛戰可以說是這次總統大選的主軸,儘管這個招數用了至少20年,但不可否認主權及伴隨而來的兩岸關係,在大選中都是選戰的關鍵。
我要再次強調,中華民國擁有主權,今日香港也不會是明日台灣,意圖把香港跟台灣畫上等號的人,才是真的出賣主權。
所以兩岸關係上,我們要講清楚自己的定位。
現在再責怪馬英九的課綱問題、再責怪九二共識被曲解,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民眾對現狀的認知就是我們看到、感覺到的這樣-我們跟中共是不同的政權(或國家)。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長期教育反共思想,當時還有大中國的意識,但隨著政權更迭,我們早已放棄爭取「中國」代表權,中國與中共現在成為同一個詞,且政治實力及現實上,中共也確實代理了中國的概念,而整個台灣社會對反中共的慣性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的確很難說清楚,要怎麼樣一邊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一邊與中共友善的互動。
簡單來講,九二共識已經被混淆的今天,再談九二共識就不是共識了,且1992年的兩岸實力及國際關係,與2020年的世界局勢,就是不一樣。
1992年的台灣,還有許多人認同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無論是文化上的、或政治上的,但2020年的當下,這句話無論是文化上或政治上,已經很難成為主流社會的認同。
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就目前來說,我期許能做到幾個點:
1.政治上堅決捍衛中華民國主權。
2.文化上傳承中華(國)文化,比如說我們現有的各項節慶淵源、宗教信仰、歷史古蹟,講一個比較好理解的概念,就像是美國或許多歐陸國家,政權各異,歷史上也相互征戰,但共同傳承了基督教的節慶、文化。
3.別再提九二共識,而是要基於現狀提出國人能接收的現實觀點;畢竟九二共識也是基於1992年的現實,這條路不好走了,總要嘗試開啟新路。至於新的路是什麼,我書讀得少,但我認為要以維護上述兩點為基礎來談。
三、在黨內改革上,不用說了,就是世代交替,徹徹底底的世代交替。
尤其是改革中常會及黨內決策機制。
現行的國民黨體制,基本上還是源自於國民黨還擁有廣大大陸領土的時候所設計,現在繼續沿用。中華民國憲法尚修憲了七次,省政府也都虛級化了,國民黨沒理由死守成規。
改革的重點一個在世代,一個在民意。
中常會上,應保障1/3席次為45歲以下的各界青年;1/3席次保障全國各地具有民意代表身分的從政同志;僅留1/3依現行制度選出中常委代表各類黨員。
基本上我國現行所有重要的公職,都必須透過直接民選來產生,每四年一次中央大選,每四年一次地方大選,帳面上每兩年就會有選舉,而恰恰好,中常委改選就是每兩年一次。
我們只問一句,現在,每個禮拜固定跟主席開會的中常會上,各位中常委,總共32席,有幾席是經過選戰真實且無情洗禮的民意代表?還是多數是對黨主席、黨中央歌功頌德居多的黨內大老?這樣的每周開會的組成結構,不僅形成厚重的同溫層之外,也完全無能力了解各地的真實民意,更可怕的是,中常會是國民黨日常最高的權力機構。
另外,雖然輸掉總統大選,但國民黨目前尚有15席執政縣市,我認為除了必須按往例,將其列為指定中常委列席中常會之外,也該將這些縣市首長列入黨中央的聯席決策機制當中。
以往國民黨真就是黨主席說了算,但在民選為王的政治體制,國民黨這種列寧式政黨的黨主席權力及能力真的有限,應思考中央執政及在野時,換軌不同的決策機制,才能真正的在地化及扁平化。
而世代交替更是國民黨必須改革的重中之重。
最簡單也殘忍的道理,70歲的人,對於當代發生的事情和觀念要重新學習,重新理解,又未必能接受。社會主流願意付出長照成本,但不可能停下來等你學習、理解、接受,社會只會一直往前走。
而舉自己為例,31歲的我,辦公室也有60歲的主任,他的人生歷練和人脈,也能經常有效地幫我度過各種難關,但我不會拜託他每天幫我刷社群;我也常常搞不懂我21歲和25歲的助理在想什麼,但他們卻經常能幫我把事情處理好,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成長和處理模式。
把黨內高層全部換掉,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製造樣板,而是在於青壯世代本來就活在當代,活在社會的主流當中,所以在思想、認同甚至溝通能力上,才能與社會共鳴;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重新詮釋國民黨的價值,扮演好一個政黨、一個在野黨應該有的樣子。
四、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同意權制度,更是荒謬到不改不行的地步。
現行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同意權制度,比較像是不同意權:被提名人的不同意票數,要超過出席中央委員的半數,才會被撤換。這個荒謬的制度,導致國民黨最後推出吳斯懷名單,一定程度上也重創了全國各地的區域立委選情。
我對歷史負責,吳斯懷和吳敦義,我是投下反對票的,但是因為那個荒謬的同意權制度,即便吳斯懷的反對票高於同意票,且沒有意思要自己退出,他還是被國民黨提名了。
五、選後的黨主席之爭
可喜可賀的是,吳敦義等人,終於宣布要請辭了。我先呼籲、也拜託,你各位中常委,千萬不要上演什麼大慰留的戲碼,真的。
但吳敦義實在是,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他很會拆自己的炸彈,從不分區的名次,再到這次辭主席,他都避開自己被狂轟的風險。
對於隨之而來黨主席改選,我要甘冒大不諱的講一件事。
做為個人,我真心覺得韓國瑜市長是一個有趣、有義氣的朋友。
但是,這次總統選舉的結果只說明一件事,絕大多數的民眾,不希望韓市長成為我們的領導人,或是說,不希望在還沒看到具體成果之前,再給他成為領導人。
換位思考一下,就像2018年輸掉縣市長的林佳龍、陳其邁、蘇貞昌,卻在2019年高升中央部會首長,多數民眾也難以接受。只是這個情緒在這次選舉中被其他事情蓋過去。
所以,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之下,我希望韓市長本人,以及韓粉朋友,不要再起心動念競選黨主席了,好好回歸市政,如果能夠順利挺過罷免難關,我們期許韓市長在高雄市政上,能拿出真的讓人讚嘆的成績。
六、最後,國民黨還有救嗎?
很多年輕的選民都會問我,甚至有一次學弟妹來市議會參訪也問過,國民黨現在這麼爛,為什麼你還留在國民黨,我其實都會反問他們一句,那你覺得我爛嗎?我是個爛人嗎?那我不是爛人,如果國民黨裡都是我這種人,或我們講最遠的,有一天我當了國民黨主席,你還覺得國民黨爛嗎?
任何組織都不會自己變爛或變好,行文至末,在選票上成長到817萬票的民進黨,在2007年曾經是一個被選民唾棄、爛到底的貪污政黨。
所以,該退黨的,是那些把局面搞爛的人,不是我,好嗎?
註:
配圖為在市議會質詢時的情景。
憲法固定性意思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再見韓國瑜,再見蔣經國】
2020-01-06 | 江昺崙
#分享
🔗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0/01/06/010602
#韓國瑜的暴起暴落
韓國瑜人生最巔峰的時刻,是在2019年3月29日,他到中國公開會見澳門及香港中聯辦、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回台之後,被隨扈們高高抬起,在機場接受支持者熱烈歡迎,很像明日即將登上總統大位一般,意氣風發。
當時他應該無法預料,會見中聯辦主任及林鄭月娥帶來「一國兩制」的後續效應,是造成了他在2019年由盛轉衰的遠因,仿若被隨扈高舉之後,又重摔下來。
隨著香港在六月爆發反修例抗爭,台灣人對於一國兩制的恐懼加深;更因為2019年元旦新年,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將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劃上等號,導致蘇起傳授給韓國瑜的「九二共識」盾牌也發揮不了作用。
從此,韓國瑜雖然不斷以激烈言行召喚支持者的向心力,但他的支持者圈子越縮越小,言行的偏激化也越來越與主流脫節,因而失去了中間選民的支持,固守剩下三成上下的基本盤。
#蔣經國的遺產
隨著韓國瑜的氣勢由盛轉衰,非泛綠的政治人物開始搶奪所謂「蔣經國的遺產」。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
蔣經國在晚年臨終之前,重臣們為在他身邊,想問他屬意誰當接班人?結果蔣經國嘆了一口氣,說:「你等會兒…。」
不久就過世了。眾人以為蔣經國說的是「李登輝」,於是李就接班了。
當然真實歷史不是這樣,這只是在講獨裁者過世之後,因為沒有內定繼承人,所以造成一個各派系大老之間的真空,而李登輝就趁著這個矛盾,扶搖直上,在1990年的二月政爭之後,正式成為國民黨的領導人。
然而李登輝也是在蔣經國體制下,是以本省籍優秀技術官僚的身份脫穎而出,所以日後李登輝的憲政改革,都是非常小心翼翼的,確保與保守派能達到平衡的方式來進行。所以說李登輝雖然是有本土派的格局,但他始終無法真正進行「革命」,只能說他擾動且破壞了國民黨的獨裁專政的系統。
不過李也留下了後遺症,就是他養大了地方的本土派國民黨,例如王金平、張榮味及曾振農等人,這些本土派系在外省精英衰敗之後,成為了國民黨的真正骨幹,就連韓國瑜事實上也是寄居於雲林張榮味底下,因張家提拔他到北農任職,才有了舞台。不過這講遠了,地方派系並非本文重點。
重點是,李登輝並沒有完全接收蔣經國的遺產,但也沒有革命——完全改寫蔣經國的歷史,只進行了溫和的憲政改革。因此蔣經國的遺產,就像傳說中海賊王的秘寶一樣,大家都想要爭奪,搶到的人就可以成為總統一樣。
#後蔣經國時代
筆者曾經寫過一文,蔣經國的影響力之所以對後世如此強大,是因為1970年代他執政之後,台灣經濟因為美國因素而逐漸轉型,多數出生於戰後嬰兒潮、並成長於這個年代的台灣人,對於這一段突飛猛進的歲月都有著非常美好的記憶。
假使你小時候家裡連文具、鞋子都買不起,到了剛出社會的時候,月收入也只有幾千元左右,但過了一二十年,只要你聽從政府(國民黨)的話,不要有事沒事去參加黨外運動,你就能當上了中階主管,或者有了穩定生意,月收入就能翻幾倍,到五位數甚至六位數。你可能會出現「白手起家」的自信感,也會出現「有志者事竟成」的幻覺,認為國民黨的統治真的是好棒棒,只要安分守己就能「五子登科」,人生成就全部達成。
這就是戰後嬰兒潮世代偏向「懷念威權」的原因,而這個世代因為目前是社會的中堅份子,就大概是像柯文哲在台大醫院擔任中階主管的角色,主流社會的話語權都被他們掌握,出身於解嚴後的年輕人,雖然不怎麼認同他們的觀點,但也都要應付稱是。這也是蔣經國死後,他的思想仍深深影響、甚至控制著台灣社會的因素之一。
「後蔣經國時代」從1990年李登輝正式就任總統開始,至2020年剛好三十年,這段期間仿若大海賊時代,大家都想要搶海賊王留下來的秘寶。
原本第一個快要搶到秘寶的人是宋楚瑜。宋楚瑜當過蔣經國的英文秘書,成為了獨裁者的「桌頭」,後來在新聞局長任內,雷厲風行查禁各種書籍刊物,箝制言論自由,可以說是「國民黨戈培爾」(納粹宣傳部長)的角色。1994年宋楚瑜選上第一任民選省長,模仿蔣經國「走入基層」的風格,獲得本土派系一致好評,因此成為「接班人」的呼聲很大。
蔣經國的秘寶(遺產)魔力在於,擁有的人可以獲得60%左右的民意基礎,在1994年唯一一次的省長選戰,宋楚瑜拿到56%的選票(4%被朱高正拿走),陳定南只拿到38%。
不過宋沒想到,李登輝隨即「凍省」,架空宋楚瑜權力,並提拔同為本土官僚出身的連戰,讓連宋之間的矛盾加深。因此2000年在國民黨分裂之下,加上內部「興票案」的攻擊,宋楚瑜意外落馬,由陳水扁登上大位。
宋楚瑜拿到秘寶,魔力卻被李登輝及連戰橫刀截斷,他非常憾恨,於是組成親民黨,準備四年後奪回權力。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二十年,選了四次總統外加一次台北市長,總統之夢卻越行越遠。
陳水扁八年執政,雖然試圖抵抗蔣經國的影響力,但他是少數執政,所以甫上任就拜訪前特務頭子王昇,取得政權穩定;再宣佈「四不一沒有」,保證自己的兩岸格局不會超過前朝李登輝。縱使到第二任,陳水扁開始走「一邊一國」路線,但他的政治危機同時也陸續引爆,讓他無力處理後蔣經國時代的問題。
第二個搶到遺產秘寶的人是馬英九,跟宋楚瑜一樣,馬也出身英文秘書,桌頭的工作,是蔣經國的好學生——話說蔣經國神話裡面有一招虛幻的「廉政親民」功夫,後來馬英九習得「廉政」,宋楚瑜習得「親民」,各得半部招式。
馬英九的運氣比宋楚瑜好很多,1998年他以溫和清新的形象,擊敗了陳水扁當上台北市長,從此選戰無往不利,成為國民黨的新興共主,取得秘寶成為蔣經國接班人,一路當上總統。
2008年之後,套句馬英九選總統時的口號,對國民黨支持者來說就是「正直跟善良都回來了」,意思就是「美好的蔣經國時代回來了」,而馬英九每年一定也會固定到慈湖謁陵,象徵傳承蔣經國的「遺志」。
不過馬英九沒有學到宋楚瑜的「親民」招式,晚期馬政府出現內憂外患,內政上社會分配無法處理妥當,外交上又因「服貿協議」而引發三一八事件,這些危機凸顯了馬英九的缺點:溫和有餘而魄力不足。國民黨支持者認為馬英九的形象太過軟弱,以至於被民進黨及反對者的氣勢壓過,終於導致2014年到2016年的選情崩盤。
#柯韓崛起
拿到蔣經國遺產(秘寶)的第三個人,是柯文哲。柯文哲一開始雖然是以「墨綠」的形象登場,但其實2014年9月,尚在競選台北市長的時候,就曾說出:「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值得所有執政者學習」。
當時的本土派非常驚訝,因為經歷過林宅滅門血案、陳文成事件的「墨綠」人士,根本不可能肯定蔣經國,所以大家都在猜測是否是柯文哲故意講給泛藍聽的,想爭取泛藍選票。但很多泛綠人士開始對柯文哲產生質疑,成為「第一代柯黑」。
結果後來證明,柯文哲的路線就是要往蔣經國靠攏,他強調的素人治理,就是呼應蔣經國的廉政親民。柯文哲不僅認為蔣經國是台灣政治的典範,更在2019年香港爆發抗爭之後,建議習近平也來學習蔣經國的治理方式。
柯文哲曾經在2014年說過:「什麼是你不願意拿出去做交換的?那個叫核心價值。」後來也證實了,「尊蔣」確實是柯文哲一路走來,唯一沒有交換出去的核心價值。
柯文哲在選上台北市長之後,原本盤算大致上是:國民黨自馬英九之後,再也找不到有力的蔣經國繼承者,他可以拿到淺綠的票源,又奪取蔣經國遺產這一塊秘寶,喚起中間選民的認同,就算國民黨推派參選人,但他左右互搏,讓藍綠兩黨支持度限縮到各三成的基本盤,他就有機會當上總統。
不過千算萬算,柯文哲沒預料到韓國瑜的登場。韓國瑜原本只是柯文哲為了與雲林張榮味結盟的「中間人」身份,沒想到他到市議會備詢,跟王世堅唇腔舌戰,打出名號。於是柯文哲對韓國瑜十分激賞,還一度考慮要讓他當台北市副市長。韓國瑜也在議會說:「十六年來只有柯文哲當我是個角色。」
但沒想到,韓國瑜異軍突起,選國民黨黨主席未果,被分到高雄去「開疆闢土」,原本眾人皆不看好韓國瑜在綠營票倉能有多大作為,卻沒想到2018年5月正式參選後,鬆動了綠營的盤勢——蔡英文與陳其邁冷靜的精英形象,完全不及韓國瑜「親民」的言行,就此扭轉了18年大選的局勢。
而國民黨的支持者,好像又看到了「天命」,蔣經國的秘寶,終究「後繼有人」。因此泛藍陣營甩開柯文哲,重新集結回到國民黨的旗幟底下,也拉回了一度被柯文哲吸走中間選票,到2019年4月之前,韓國瑜聲望如日中天,仿若即將接掌總統大位。
當然,韓流崛起,直接導致柯文哲與韓國瑜的對撞,雙方都想繼承蔣經國的遺產,於是柯文哲開始研發原子彈,希望透過尖酸刻薄的言語,找回主流社會對於他的「經國先生路線」的肯定。
#三十年民主之路
之所以「後蔣經國時代」會維持三十年之久,就是因為主流社會一直沒有機會、或者根本沒有意願去處理歷史遺緒及轉型正義的問題。掌握話語權的群體,就是前述戰後世代的中產階級,對自己太過自信,因此失去了從歷史、美學到甚至對「自由平等的理解」,這些概念全面反省的能力。
為什麼台灣社會在2018年之後,會出現瘋狂的「韓粉」?就是因為雖然社會思潮已經慢慢在轉變,委婉地說就是「典範轉移」。但是仍有上述那樣型態的人們,不願意直視這樣的轉變。
例如他們認為教育改革之後,學校給學生過多的自由,禁止體罰、禁止老師辱罵學生,才會「一代不如一代」,卻沒有正視到以前的威權教育,隱藏多少階級歧視與校園霸凌,造成多少台灣人的心靈受創,型塑了日後一些讓晚輩很難理解的思想與性格——比方說拿性別差異、性別氣質當玩笑話,在他們成長的年代或許無傷大雅,在今日的年輕人看起來,卻是非常傷人的話語。
一直到今天,整個社會還在承受威權時期遺留的無形創傷。最終這些創傷,成為集體 引爆的「業力」。就是這些轉型不過來的人們,對於21世紀的不安與恐懼。他們擔心民主轉型、教育改革、婚姻平權及各種改革會讓社會崩潰。但事實上台灣社會越來越穩定且進步,崩潰的只有他們的家父長權威。所以韓國瑜成為他們的理由,讓他們集結起來,想要找回1980年代強權統治下的安定感。
(當然有些韓國瑜的支持者,是因為1949年後一、二代外省移民的原鄉認同感,這樣的情感無可厚非,所以不在本文討論之內。)
經過2019年的政治震盪,2020年應該是個機會,蔡英文若能勝選,民進黨取得國會半數以上的席次,代表蔡英文與民進黨撐過了第一任的民意測試,未來成朝著本土化與民主化的方向繼續前進,台灣在下列兩大因素下,或許將能正式擺脫蔣經國的歷史遺緒:
1、柯韓潮流的消退
柯文哲保守性格自不待言,他經常嘲諷女性,卻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而韓國瑜則代表國民黨尚未擺脫的殖民者性格,例如他到台東,對原住民說:「看到原住民這麼熱鬧就想唱歌,唱『娜伊路娃、娜伊亞娜亞嘿』,…太快樂了,像來到不同的世界…原住民很陽光很快樂,樂觀與希望,讓他心情都轉好了。」但是「母語仍然要在家學」。
這樣非常典型的殖民主義話語,韓國瑜卻能很自然流暢的脫口而出,代表韓的時空仍凍結在1980年的威權時代,以為國民黨自產自銷的「中華文化」還是如此光輝燦爛,還能獲得主流認同。
但從2019年柯文哲與韓國瑜的言行,在年輕人社群中屢屢被拿出來譏笑嘲諷就知道,他們的影響力正在退去,而且直接與新生代的價值觀正面碰撞。柯韓及其支持者們的主觀意識越強,越不願意反省,與其他社群之間的衝突就更加劇烈。
而在新生代看見香港「一國兩制」的悲劇之後,產生堅定的國家主權意識後,愈發質疑柯韓的「發大財」口號,於是世代之間終將一戰,假若1月11日大選結果出來,民眾黨政黨票不如預期,以及韓國瑜落選,就代表了這兩人的「蔣經國路線」是失敗的,蔣經國的遺產,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核廢料。
柯韓潮流如同正常民主社會偶爾出現的民粹主義水痘,當我們平安度過「我現在要出疹」的階段而痊癒之後,或許就能相對產生一些免疫力吧。
2、轉型正義工程啟動
2018年雖然在民進黨國會優勢之下,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但保守派的反彈很大,整個社會對於轉型正義也停留在「二二八」及「政治鬥爭」這樣粗淺的概念。所以當前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私下說出:「我們是東廠」這樣自我嘲諷的話的時候,就被國民黨拿出來大做文章。造成促轉會主委下台,而代理主委楊翠在立法院裡面,也遭受到了國民黨的羞辱。
不過至少轉型正義的工程開始了,促轉會開始進行白色恐怖的平反工作,大多數的政治受難者被撤銷罪名,而他們的故事也開始被改編成戲劇、舞台劇等藝文創作。年輕一輩的學生,因為少了諸多歷史包袱,對於白色恐怖歷史也容易產生素樸的正義感及同情感。
有幾個相關的現象作為指標,象徵台灣社會開始接納、反思自身的歷史:2018年全聯公司一則關於陳文成的廣告,意外收到大量迴響,雖然有正反兩極的評價,但是過去禁忌的,或者刻意被冷處理的敏感歷史,能重新回到台灣人的視野,本身就值得留意的現象。另外赤燭公司創作的恐怖遊戲《返校》在2019年改編成電影,竟然形成一股潮流,震撼並感動了許多台灣年輕人,一句「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成為2019年流行語之一。
另一項是對於史明的再理解,以及美麗島事件40週年的紀念與肯定。史明象徵著基進的台灣民族主義、甚至是武裝獨立革命路線,在戒嚴的年代幾乎是被當成「恐怖份子」一樣的角色。例如1990年代初期的清大獨台會事件,當事人廖偉程等,就是因為閱讀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而獲罪。
但近十年來,史明及台灣民族主義再也不是當年的毒蛇猛獸,隨著社會的民主開放,年輕人不但樂於接受史明的思想,甚至主動扛起台灣獨立大旗——2019年史明逝世之後,上千人遊行到凱達格蘭大道追悼,即是明證。而美麗島四十週年,《蘋果日報》推出封面復刻版的美麗島紀念專刊,也收到大量正面回應,甚至是搶購熱潮。
上述這些文化現象,慢慢累積堆疊,形成了新興的台灣想像共同體。新生代的台灣人共享民主自由的價值,對於族群、性別及階級的平權觀念也越來越清晰,台灣社會即將擺脫後蔣經國時代的威權幽靈,真正發展出成熟的民主社會。
#迎向明日的憲政改革
2020年元月二日,參謀總長沈一鳴不幸在搭乘黑鷹直昇機前往勞軍的途中,與侍從官黃聖航等八名將官墜機身亡。這樣不幸的事件卻緩和了因為選舉而激化的社會對立,藍綠各黨都約定休兵,共同哀悼國殤。在國家最傷痛的時刻,卻意外出現了台灣「軍隊與國家」的再理解與再認同,而參謀總長沈一鳴彷彿也成了新的「軍魂」典範。也實質證明解嚴後「軍隊國家化」的成功。
並且,今年選舉有十數個政黨參與不分區的選舉。特別是小黨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泛綠各黨都提名了不少優秀的候選人,但可惜台灣選制對於大黨比較有利,選民可能會在關鍵時刻自動進行棄保或配票等操作。未來我們的民主社會更加成熟、及泛藍政黨萎縮之後,或許有機會迎來新的「憲法時刻」,由社會各界充分討論選舉制度改革,例如增加國會不分區席次分配,或以內閣制的方式選出國家領導人等等新的形式。
若然,則基進黨、綠黨及時代力量等政黨,不必再為「大綠小綠」路線而困擾,可以在穩固主權的條件下,堅持自己的政治路線到底,甚至以「左翼台獨」路線與民進黨的中間保守路線抗衡。
2020年,應該是台灣擺脫蔣經國威權遺緒的一年、擺脫一國兩制威脅,重新找到台灣國家定位的一年,也是重新思考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價值的一年。
期待1月11日投票之後,台灣社會能向韓國瑜說再見,向蔣經國與他的威權年代說再見!
(作者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