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Shirley Yam 提到的海航黑洞,還計漏了 8 億元借給了也是與海航相關的美蘭機場,一樣沒有息收。最近新華和美蘭已經先後出現債券到期,無力償還的問題。
香港航空瀕臨倒閉,公司歸究社會運動,事實並非如此。主要股東海航集團多年來,將港航當作提款機,掏空至見骨程度,才是港航瀕死的元兇。
要明白一個地區性航空公司,如何變成海航提款機,得從一國兩制說起。由於內地的進口增值稅,港航買飛機的成本,遠遠低於內地註冊的海航,因此,港航過去幾年大量購買飛機,再租予海航和其名下的十多家航空公司,其中海南航空每年就付港航超過 6 億元人民幣的飛機租金,而港航買飛機的資金就是來自銀行借貸。
長於財技,出名勇猛的海航當然不會就此滿足。龐大機隊壯大了港航的資產,可以大舉發債和借貸,借回來的資金,就以各種名目,或借或投資,入了海航的口袋,港航收一點點息差。港航的淨負債與股本比率,年年上升。如此操作,在海航好境、銀行水喉長開之時,是皆大歡喜的。
偏偏阿爺 2017 年開始查賬關水喉,海航的資金鏈斷裂,港航首當其衝。根據港航 2018 年的財務報告,海航黑洞鎖住了該公司 128 億港元資金,大概分為四部份。
最大的一宗是於 2017 年進行的 57 億港元票據投資,財務報告說是買了由獨立第三方發行的票據,與公司債和可換股債券掛鉤。事實上,不同消息均指出,票據由交通銀行發行,收款後立馬就借給了海航,是內地典型的影子銀行操作。這就解釋了為甚麼水急無糧出的港航,從未要求收回這份只須 20 天通知就可以要求回水的巨額資金。
第二部份就是合計 27 億元的「預付款」,其中 16 億元借給了海航旗下天津新華航空,2017 年借出時有十厘息收,到 2018 年已經變成七成是免費借出了。還有 8 億元借給了也是與海航相關的美蘭機場,一樣沒有息收。最近新華和美蘭已經先後出現債券到期,無力償還的問題。
第三部份是 26 億元投資,其實都是落到海航的公司或與其相關的基金的袋中,例如 22 億元買了海航 (國際) 投資 8.91% 股權,海航持股餘下 91.7%。
最後是 18 億元的應收賬,都是於 2018 年底才出現的,包括海航旅遊管理拖欠港航 12.3 億元,新華社介紹這家公司是「以出境游為龍頭,全面布局發展旅游金融和旅游電子商務」為主,港航與此公司的業務往來為何,報告沒有資料。
一家航空公司資金周轉最為重要,港航卻有 128 億元被吸入海航黑洞,到 2018 年 12 月 31 日只餘 4.8 億元現金,根本不可能應付一年 160 億元的營運開支,以及一年內到期的 100 億元銀行貸款和票據。
可以說港航早已病入膏肓,如果不是中央在年初抬來 46 億元還債,接上了呼吸機,又喝止各債權人拔喉、分身家,港航早已壽終正寢。如此病人,自然無法面對連月社運帶來的旅游寒冬,而出現心臟停頓。問題是,這一切都在空運牌照局眼皮底下發生,這位監管人究竟做了甚麼?
https://www.thestandnews.com/finance/港航瀕死元兇-海航集團淘空港航資金/?fbclid=IwAR3iSCa54WLieEUBc_Ctr6yjw3urwKg-TEWf0066qcd_dK1oW4Skf7s4N8Q
#好文share
#踢爆半島酒店畀栗戰書女婿掃貨
應付票據借貸 在 股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VB股價再跌三分一的理據
今早異動股,非TVB莫屬。用手頭數據,股價今年跌三分一會是最低消費,跌夠一半亦不過份。並非危言聳聽,大家可以睇埋以下數據,今早真的洗倉式大跌的話,停一停,諗一諗先好決定是否撈底。
電視廣播(511.TVB)上周五發盈警,要為去年4、5月認購星美(198)的債券撇賬減值5億元,並預料去年全年淨虧損約2億元。TVB去年中期賺2億元,撇賬5億而全年淨蝕2億元的話,去年下半年實際賺1億元。
TVB目前總股本4.38億股,不計撇爛賬,全年賺3億的話,每股盈利0.68元,現價(15.5元)市盈率(PE)近23倍。假設今年盈利保持相若,股價跌35%至10元,預測PE仍然達15倍,如果預測PE要跌返10倍或以下,股價則要見6.8元,即較現價跌約56%。去年TVB股價跌逾四成,再跌三成甚至五成,亦不為過份。
當然,不排除TVB今年轉運大賺,但關鍵還要睇星美債券。2018年第二季,TVB合共認購8.3億港元星美債券,其中1.8億元無抵押可贖回,另一筆6.5億元則屬有押抵的可換股債券,息率7.5厘,換股價為3.85元。星美去年9月停牌前報2.34元,TVB上周五暗示不會「債轉股」,做法正路,但按照目前星美財務狀況(手頭現金不足億元),TVB 8.3億元星美債(已撇60%,共5億元),最壞打算是另外3.3億元亦可能變壞賬未能收回,今年度有機會撇埋全瀨。
TVB去年4月下旬及5月上旬認購星美首批債券,當時通告上解釋,「認購債券可拓闊TVB的收入來源,帶來穩定投資回報,且條款公平合理,符合公司及股東之整體利益」。不過,再翻查2018年4月3日星美公布2017年度業績,全年盈轉虧,蝕1.53億元,最特別的,是核數師德勤發表意見,指星美持續經營存有重大不確定性。事關當年星美總流動負債達58.2億元,而總流動資產則只有27.7億元,故星美流動負債淨額達30.5億元。德勤質疑,雖然星美聲稱「將有足夠營運資金為其營運撥資,並應付其於可見將來到期之財務責任。該等狀況顯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或對集團繼續持續經營之能力構成重大疑問。」
時間上,TVB認購星美債之前,理應了解到其財務狀況,而星美於TVB認購債券後發通告,指獲取的8.3億元現金,3億用於還債、3億發展現有業務、其餘用作營運資金。借平錢去還貴利錢,以上的劇本,的確很膠,一個周身欠債、被負評的債仔,居然可以僅7.5厘的息率借到逾8億資金,這份交易協議,不是簡單貪字得個貧,是TVB太天真,抑或另有案情,TVB今周公佈業績,管理層能否解釋一下呢。
雖然未知全年財務狀況,但由TVB截至去年中財務情況,亦可得出未來兩年要撲水融資的事實。去年中,集團手頭現金及銀行存款合共20億元,但借貸卻有33億元,淨負債為13億元。
33億元借貸,主要是一筆2021年10月到期的票據債券。2016年10月,TVB發行5億美元(約39億港元)、五年期票據,去年回購了約6億港元相關債券,賬面上,兩年半後要償還33億元。以目前TVB財務水平,很大機會要發新債,甚至配股供股融資還錢。
新媒體興起,捧不出真正明星失去核心競爭力,這些非戰之罪不是TVB死因,爛船都有三分釘,靠慣性收視仍可苟延殘喘,但問題出於管理層,不斷自殺式決策,最終結果,是犧牲小股東利益。
順帶一提,有網友指TVB股息逾8厘,這是有誤導的。2017年度,TVB中期及末期各派0.3元,另加派一次中期息0.6元(等釐清回購要約)、及一次特別息0.7元,合共派息1.9元。不過觀乎去年蝕錢,去年中派中期息0.3元後,末期息有機會不派,如全年最終只派0.3元,現價股息率不足2厘。
應付票據借貸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一滴血】
備受觸目的人民銀行貶值吹風會,中、外媒體雲集,坐無虛席,首條問題竟讓香港媒體提問,本港行家問人行:
「不得了,不得了,人仔貶一貶,香港出現提取人民幣潮,市民毫無信心,擔驚受怕了,紛紛轉回港紙,人行怎麼辦噢?」
問得妙,答得更爽,易大副行長易綱回應指,多年來,大家習慣人民幣不動,匯率貌似穩定,實際問題,矛盾卻越積越多,情況不能持續,現在貶一貶,對香港反而有利。
七百萬市民是否受惠貶一貶,升值預期逆轉仍未知之素,但易大副發表貶值長遠有利香港言論約一小時左右,香港已經率先有上市公司,為人民幣貶值流下第一滴血。
下午:999報警,IT發出盈警!!!
公告稱,因為人民幣波動,故將為數11.87億人民幣定存,全數兌換回港股現貨,或相關遠期合約,因而錄得約六千萬兌換虧損。
999去年全年純利3.12億,6000萬虧損,相當於去年全年盈利兩成。盈警可以理解,但市場質疑,沈嘉偉流的第一滴血,並非史泰龍上身,而是膽少鬼上身!
堂堂一間上市公司,幹什麼因為幾日匯市波動,要將外幣存款全數斬纜清,兌換回港元??
套用黃師傅說法,如果人民幣存款作為業務及交易用途,根本零需要,即使貨幣貶值,亦只會反映帳目表上的匯兌差額變動正或負,犯不著要即時了結,直接MARK LOSS。
難怪會被行家劉國權暗串,沈生做咩咁唔小心呀?
翻查999去年報表,現金結餘22.9億,換言之999有一半現金結餘存放在人仔。
但有趣是,IT披露的銀行存款只有5904萬,意味公司可能將銀行借貸及票據部份的另外十七億的大部份,都存放於人民幣定期。
公司13年發行一批十億人民幣票據,餘額仍有8.9億,18年到期,並有相同等值利率掉期對沖,理論上,即使票據資金存放為定期,亦毋須要因為匯率波動而作出觸發帳面虧損的安排。
或者,沈主席下次決定前,還請事前請教易大副。
說回人行吹風會,談不上有新意,但易大副及曉慧助理,應付自然,尤其開場一段讀白,自稱調節開價機制後,收到積極評價及質疑聲音,兩邊「粉絲」都多。
易大副解釋了中間價及市場價差距的原因,新增貸款急增成為調節機制契機,3%貶貶後已經到位,同意與否,賓卡大致認為,解釋尚算有理據。
易大副主動爆料,只有面件事:
一,人民幣會延長交易時間,可能有倫敦及甚至美國時段;
二,首次提及可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促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
明顯,合非境外主體既可指投資者,亦可以理解為指一個市場,香港賓卡第一時間聯想,莫非香港小島即將成為CNY及CNH二合為一的試驗場?
http://ift.tt/1P9m8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