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先生的八卦:失業記 2
離開那位獵頭辦公室,
我還有點呆滯,沒能從自己的悲哀情緒中出來。
騎著 U-Bike 回家的路上,我想著:我該怎麼辦...
自己找的 HP、DELL、AWS、APPLE,都沒有消息,
找上來的,最遠的在英國,
近一點的要去新加坡,
再不然是深圳或上海。
我不想啊!
唯一一個我覺得有興趣的,
是 Accenture 在深圳有一個創新中心,
要找 Workshop Designer。
看了 JD,我寫 email 過去,說:
『沒有人比我的資歷更能勝任這個工作,
如果您可以接受我在台灣上班,
需要面對面討論事情的時候,
我隨時可以飛一趟過去。
期待能談一談彼此合作的機會。』
結果呢,是我想太多了。
連個回信也沒有。
那一陣子腦海只有一個想法:
『原來,我這個就叫作 #中年失業 啊。』
其實不能算是失業,對吧。
因為根本沒有雇傭關係,
何來失業之說?
只是,想著想著,就覺得好笑。
年過 45 歲還在找工作的人,
之前還驕傲地自信滿滿,
最後竟是這個景況。
日子到了 2019 年 8 月,
在一個要作個人的年中盤點的聚會裡,
我用 A4 紙畫了一條橫線,
線上加上幾根等距的直立小棒棒,
月份從 1 月分割到 8 月,
在每一個分割空白中,
要加上個人在當月的工作內容。
而我的空格,只填到 4 月,
5 月到 8 月,空白。
『那 3 個月我在幹嘛?』
聚會怎麼結束的,不記得了。
講真,那 3 個月在幹嘛也不記得了。
寫這篇八卦文前去查了一下那時間的行事曆,
只有 5/3-5/5 去爬桃山和喀拉業山比較正面積極一點,
那從未出現在我行事曆上的
『OO 保險扣款 XX 元』的提醒事項,
又讓我想起有從 A 銀行轉帳到 B 銀行去給扣款的事情。
『嘿!你還記得收到保險扣繳失敗的簡訊吧。』我對自己說。
真囧。
這種窘境,是對沒辦法到企業謀得一份 (穩定) 工作的反應。
其實我一直有在香港大學的中國商學院兼課,
一年大概有 3-5 次飛去北京、上海和深圳授課,
另外,也有一搭沒一搭地接一些台灣的創新課。
但,這些在習慣了『穩定』生活的家人看來,
都是『不穩定』的工作,
甚至不是工作,是兼職。
8 月很熱,卻是昏暗的日子,
幸好,陽光般的轉機還是會悄悄地竄進來。
銀行來電說香港大學的講師費匯進來了,
那張三不五時罷工的銀行卡終於可以安穩地開工了。
前幾次無償協助朋友的工作坊之後,
終於有一次可以自己主導,拿到費用。
朋友輾轉介紹了企管顧問公司,
台灣知名企業的創新工作坊,也找上門來。
那段陽光普照的日子,開始思考:
『以此為業,可能嗎?』
就如那位獵頭的建議。
接著,香港大學的學生開始為他們的公司找尋『外腦』資源,
找到我這裡來。
『我沒帶過你們班吧?』我問,
學生回答:『是的,沒有。不過好幾位認識的同學和老師都推薦 Steven 老師。』
這是第一次這麼直接嚐到口碑的好處。
『那... 應該行得通吧!』
我是指放棄進企業打工領薪水,
以企業講師和顧問服務當作接下來的發展這件事。
這個決定對我的家人來說,
只要我堅持,他們都會支持我。
而我要堅持也不困難。
原因或許在很久之前就埋下了。
你在做職涯規劃的時候,
有沒有為自己拼湊過一個 #願景板?
我有,2011 年做的。
在那張願景板上,
我剪貼了一隻乘風上騰的老鷹,
老鷹下面有一支梯子。
紙上我寫了四個字,總結這個故事:
#助你成功。
幫助的助,不是祝福的祝。
我的願景從 2011 年開始就是
『幫助個人或企業成功』。
隨著工作的轉換,
歷練過韌體軟體工程師、六標準差黑帶、
創新引導師、設計師、產品經理,到
使用者研究員,
漸漸地,這個成功就聚焦到 #產品與服務創新 上了。
就是我現在這個樣子。
跟各位報告我的工作:
我目前依然是香港大學的客座講師,
而且是唯一一位在同一學程中教授兩門課的老師。
〈用戶和情景研究〉和〈概念與原型設計〉。
也是廣州一所企業大學的〈商業模式〉課導師。
另外,我還在應用劇本實驗室和伙伴一起,
要建立一個新形態的創新空間,
一個包括硬體、軟體、工具包和創新流程的系統。
當然,我在商學院的課和創新流程都可以抽出來,
繼續為企業量身打造,符合企業需求的專屬創新流程。
最後,有任何創新和引導方面的意見,
歡迎隨時溝通:www.innofaci.com
後記:
寫失業記 1 之前,
我因為聽到寫黃明志和黃秋生的新歌〈#ChinaReggaeton〉,
想寫一篇從 2019 年 6 月第一次聽到黃明志之後怎麼被他吸引的故事,
岔題先去寫了他的一首〈#不想放開 Never Give Up〉對我的影響和體悟,
然後想到我那段中年失業的心情,
就想說寫下來當作紀錄與反省。
沒想到引起朋友們的關心,
紛紛私訊來勉勵關心打氣加油。
在此一併感謝。
人間有情,正是如此。
幾位約了喝下午茶的,我都會赴約滴。
同時也有15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老徐彈吉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aypal打賞老徐:[email protected] 本集影片使用Legono SSR高階手工面單琴 購買入門吉他:https://reurl.cc/yxjRa 高階面單吉他 Legno : https://reurl.cc/z07Oy 1對1課程Line ID: @svguitar...
應用劇本 在 好食好事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AOSHi必修課,創業必修的課
【原型測試規劃】利用「原型 Prototype」測試,拉近與使用者的距離。想要更了解使用者對「產品」的真實體驗,就靠原型測試!
👇 馬上留下【原型測試工具包】獲得下載懶人包通道。
✔ 上架販售前,擔心你的產品不夠完整嗎?
✔ 該怎麼測試自己的產品市場接不接受?
✔ 如何進行使用者調查?
有以上問題,那就馬上留下【原型測試工具包】獲得下載懶人包通道!
➠認識【原型 Prototype】:http://bit.ly/2MIte52
▐ 特別感謝|好食好事加速器策略夥伴 應用劇本實驗室 Scenario Lab 協助
💬 好食好事基金會|介紹
我們是台灣第一家食農加速器計畫,不只協助更多創業家以系統化方式將創新點子轉換為商業服務,同時透過Design Thinking及UX/UI等實證課程,以快速迭代的方式讓新創團隊掌握真實客戶需求、發展可行商業模式與提升產品體驗。
應用劇本 在 NYCU 產學運籌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交大創業季🎊
創業季轟轟烈烈加碼登場——
「新創練功坊」體驗經濟的設計再思考
(應用劇本-余德彰)
本次邀請華碩、戴爾、廣達都熱愛的「應用劇本實驗室」,由體驗經濟觀點出發,結合新創起步各階段歷程與跳戰。從華碩變形筆電、長虹智慧廚房、晶電未來研發、南科自造場域共創等案例,讓你激盪腦力突破重圍,顛覆自我,帶領你由未曾想過的角度創新固有思維!
👉課程綱要:
▪️體驗經濟的創新轉型
▪️新創與設計思考方法論
▪️經營模式地圖與新創S曲線
▪️設計再思考的相關運用
▪️共創方法與案例分享
👉課程時間:2018/12/13(四)1400-1700
👉課程地點:交映樓703 Startup Lab
👉課程簡述:
本課程將由體驗經濟的五階結構的視角,說明如何以概念原型導引(Prototyping)的方式探討未來創新的轉型。課程也將說明新創的「孵化-加速-擴展」各階段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精實創業(Lean Star-up)與敏捷發展(Agile development)的關係,以及透過商業模式地圖(Business Model Canvas)探討新創過程中的可能挑戰場景。最後探討如何以設計再思考(Design Re-thinking)經由客戶場域需求與自我裂解,來增加團隊新創內容的創新厚度。分享案例包含華碩變形筆電、長虹智慧廚房、晶電未來研發、南科自造場域共創。
👉應用劇本實驗室 http://www.scenariolab.com.tw
應用劇本為一家由工研院出身的概念設計團隊,工作坊結合設計思考以其獨創情境敘事設計方法,帶領學員突破窠臼,顛覆思維,由使用者體驗出發進行設計發展再創新,深受台積電等科技業者熱愛。
廿一世紀的企業具備先進的知識、人才、技術,但也面對前所未見的「創新」壓力;針對此挑戰,應用劇本實驗室協助客戶從需求與現象面切入,以Scenario敘事導引,結合人本(Human-Centered)、情境(Context-Based)兩大關鍵因素,連結企業知識,進行有效創新,提升核心價值。
應用劇本實驗室用嚴肅又活潑的情境敘事(Scenario-Based Process)參與式流程,透過使用者研究、情境策略概念規劃、創新物件設計,整合外在情境、使用對象、以及企業團隊知能,將科技創新活動引領至更高的人文創新境界。
🎯報名連結🎯
https://www.surveycake.com/s/NRmxx
🎯交大創業季活動資訊🎯
https://goo.gl/18aZcC
#應用劇本 #體驗經濟 #新創創新思維 #新創 #設計再思考 #交大創業季 #新創練功坊
應用劇本 在 老徐彈吉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aypal打賞老徐:oscar81520@gmail.com
本集影片使用Legono SSR高階手工面單琴
購買入門吉他:https://reurl.cc/yxjRa 高階面單吉他 Legno : https://reurl.cc/z07Oy
1對1課程Line ID: @svguitar (加賴詢問或者私訊粉專)
課程內容:
常用的12/8歌曲應用(刷法篇)
--------------------------------------------
『線上諮詢』
Line ID ▶@svguitar
電話 ▶0916 059 459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oscar81520/
IG:老徐彈吉他
劇本/徐溢鴻
導演、講師/ 徐溢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Fc_tje2mUQ/hqdefault.jpg)
應用劇本 在 漫漫話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台灣有一群創作者,
他們是藉由什麼樣的因緣踏入創作這條路?
每位老師創作時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甘苦談?
台灣創作者持續創作的動力是什麼?
頻道帶大家與老師們談談最新的作品與動態,
讓大家認識台灣創作者,聽聽台灣創作者的內心話!
----------------------------------------------------------------------
Krenz 老師
Freelancer,並從事美術教育產業,教授透視、人體等課程。
1985年生,台灣桃園人,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畢業,現為Krenz's Artwork創辦人及主講師。
自2009年以自由藝術家出道,擅長繪製帶點憂鬱眼神的美少女。 在光影及色彩的處理手法上獨特且變化細緻、微妙,也對於透視的瞭解與應用知之透澈。 K大除了在國內常收到各級學校、遊戲公司等的演講邀請之外,也陸續受邀至世界多國參與講座,分享繪畫上的經驗。
從2009年開始研究動漫美術相關的2D繪圖創作技巧,並陸續開設透視、動態、色彩等以美術基礎為主的課程,因擅長解析且用語、示範淺顯易懂,逐漸在繪圖教學界造成話題,目前在亞洲具有相當知名度。 於2018年組織教學團隊展開網路課程,意透過教學將電腦繪圖的技巧與觀念交流傳承給更多人,矢志帶動繪圖界人才的增長與水平。
繪師FB:https://www.facebook.com/krenz.krenz
部份線上課程/online course:
https://gumroad.com/krenzcusha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94WhCme2pQ/hqdefault.jpg)
應用劇本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lLV4N6CAa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