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大約有一個月沒有發文……不少媒體朋友來關心我,問我這陣子在忙什麼?答案是數位轉型。不惟我,我的學生當中,每天在群組討論最熱烈也是這個話題。除了上班的數位轉型,從線下搬到線上之外,更多是討論他們的斜槓怎麼從一個平台搬到更多平台,接下來怎麼從這些平台經營出變現的商機。
這次疫情,根據我的觀察,大家每天議論最多的,疫苗是第一,數位轉型是第二。這兩件事都關乎人命,屬於怎麼活下去的問題。前一件事,不容我置喙;後一件事,我就開直播來跟大家談「數位轉型的攻略」,而提出來的主張是—
「數位能力」已經是人人必備的能力,包括你會使用各種軟體開會﹑教課﹑協同合作等。當三級警戒的時間一拖長,這個能力會更升級﹑習慣會更深化,疫情過後就是全面性的數位作業。這段期間,沒有其他好說的,就是跟上這股風潮!
可是對於商家來說,恐怕要再更晉一級,邁向下一個階段:「數位轉型的能力」。不論店家或企業,都要將生意從線下搬到線上,整合電商與物流,不僅為了擴展客源,也防止客源萎縮。以前一家便當店做的是鄰里生意,現在透過電商與物流,可以吃掉全區市場,相對排擠掉不懂數位轉型的鄰里型店家。
因此,數位轉型能力的落差,是決定未來店家或企業興衰的關鍵,它會造成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兩極化局面。所以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輔導小店家與小公司有能力做到數位轉型。
最近商周網站編輯傳給我一篇「一起拚下去」的報導,萬華艋舺夜市商圈發展促進會會長陳姿卉是個大姊頭,在去年第一波疫情,她跳出來將夜市數位轉型成功,她的做法分成兩個階段:
❤️1.土法練鋼模式:
陳姿卉先是自己手抄訂單,用廣播告訴各攤位,再由各攤位輪番出動人力做外送。後來艋舺夜市成了全台灣最多電子支付種類的夜市,攤商還穿制服。
❤️2.商業聯盟模式:
後來有電商平台iCHEF看到他們的努力,主動來尋求合作,各攤位只要負責產出,訂單與外送則由平台負責。
由此可見對於一般小店家或小公司來說,他們是需要幫助的,因為很多人的數位能力不過是發line而已,連開fb都要手忙腳亂半天還搞不定。但是這個數位轉型能力太重要,不做就是死路一條,也是非跟上不可!
第三,我想談的是「數位變現能力」。我們都知道轉型之後,目的是求變現,可是你行嗎?我在自己教的斜槓學生當中,發現一個情形,轉型到變現中需要一段時間經營粉絲,時間長短或有無經營粉絲,會造成兩個結果:
❤️第一個結果:經營一段時間,養粉有成績,遇到疫情要變現就相對容易。
我有個學生在桃園開「108低碳同學會」,它是餐廳,也賣餐盒外帶。有人因為吃她的餐,腰圍減8公分,所以客源基本盤穩固。遇到疫情,餐廳只能做外送,於是她移到線上,馬上一訂而空。哪知又遇到物流大塞車,闆娘親自外送。
另一個學生是台北Jaelyn教瑜珈,一年前來上我的課就誓言要做線上課,卻遲遲未展開。這次遇到疫情,第一週很茫然,不知道下一步在哪裡。但是有上過我的課就知道「找工作不如找收入」,沒想太多,直接就開直播教瑜珈,從一周2堂課到現在一週11堂課,學生逐漸能接受,又是一個數位變現成功的例子。
❤️第二個結果:經營時間未久,養粉尚未有成績,遇到疫情想變現就需要時間。
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結果,不是嗎?做自媒體與培養粉絲,都需要苦熬一段時間;它是J型曲線,直到一個突破點,才會爆量成長。當粉絲還不夠多﹑還不夠鐵時,就必須有心理準備,馬上變現並不容易,需要耐心等待。如果沒有這層認知,有人會誤以為數位變現不適合他或他的項目,就錯過轉型的時機。
不過無論如何,當你從意識到態度都藏有「數位轉型」的DNA,也具備「數位變現」的技能,這都是疫情過後,企業最需要的多領域型人才。當其他上班族只會「數位」的能力,你已經跳到更上一層樓,會轉型與變現,擁有更強大的競爭力。
邱吉爾說,不要錯過任何一個危機。在過去一個月,我花了時間再回頭讀易經,更加明白這句話背後隱含的道理。其實一開始,易經不叫易經,而是「變經」,它談自然規律是「有變,有不變」。可是一般人無法接受不斷改變,就改成「易經」,足見人心嚮往的是不變與容易。而更名後,事實上,易卻又含有「變易」的意思。
這次疫情告訴我們,大自然是會變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跟著變。易經同時告訴我們,禍中有福,福中有禍,而是福是禍,都不是當下能夠知道,都在事後才能得知答案。如果你在這段疫情期間,改變自己,加強以下三種能力,等到疫情過去,再回頭一看就會突然發現:「啊,原來疫情是要教我跟上數位的腳步!」
1. 數位能力
2. 數位轉型能力
3. 數位變現能力
歡迎你收看直播,針對這三種能力,我們想跟你聊聊怎麼跨出第一步,並且從中獲利。這次直播很特別,是斜槓雙雄陪你聊,除了我之外,另一位是尹星的執行長Ray。在過去帶領斜槓兩年多期間,Ray一直扮演統籌角色,並負責教其中一門課,對於商業模式有實際的經驗。
直播有兩場,相同主題,分別是:
❤6月16日(三)晚上8:00至9:00,連結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sY_uTHets
❤6月17日(四)下午2:30至3:30,連結是
***洪雪珍的fb粉專
詢問課程,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e/ApTcPRS
成大成績曲線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再度傳出本土確診案例
圖文易讀:https://awater.tw/archives/28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昨日(23日)臨時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某航空公司印尼籍機師於澳洲確診,並針對其在台接觸者進行採檢,其中兩名接觸者檢驗出陽性,分別為(案1090、1091),那因1090近期並無出國史,目前暫列為本土個案。
台灣再度傳出本土案例,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我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來看,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警訊,在全球持續受到疫情衝擊的現在,相較之下台灣疫情可以說守的相當嚴密,讓大家在最低程度下仍能保持生活與經濟活動,不只沒有封城,大規模的影響醫療體系等,群眾也不至於生活在恐慌之中,這在現今來說,可以說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幾個我們熟悉的鄰近國家都相當辛苦。
日本:單日新增新增5459例,續創近期新高紀錄,日本政府甚至將針對疫情嚴峻地區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印度:新增確診314,835例,創下了全球各國單日新增之最,變異病毒更造成大規模的感染,多個區域的醫療體系遭到癱瘓。
中國:官方宣布六例境外移入案例,與兩例在上海的境外移入疑似病例。
韓國:單日確診近八百例,刷新一月初以來最高,海軍艦艇也傳出群聚感染消息。
新加坡:連續一周出現本土案例,曾有印度旅遊史者也延長隔離時間至21天。
寮國:首都永珍(Vientiane)22日開始封城14天。
相較之下,台灣的防疫成績絕對值得驕傲,但也讓少數人開始怠惰了,現在出去外頭,也可以發現已經有人不再願意配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甚至連回家第一時間去洗手的習慣也沒有了,大家安逸久了,就容易造成危機的出現。
如果出現了一例本土案例,能夠讓全體台灣人重新警戒,知道疫情從來就沒有就此感染曲線下滑,那我認為這反而會是一件好事情。
切記,面對疫情就彷佛如臨大敵,我們不需有過多恐慌,但千萬不要輕忽,只要靜待一切的危機度過,台灣將會在這次全球大衰退的時刻,經濟一飛衝天往前邁進的。
天佑台灣。
另外昨天桃園已經開始出現短暫的小降雨,是件令人開心的事情,不知道大家那邊一切都好嗎?
IG : Awater0911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四月休播一個月)
成大成績曲線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學新鮮人!不傷脊椎的背書包脊椎保護法!健身娘親為他選的人體工學書包!】
#本文也適合不是小學生但是天天要背揹包的人喔
在健身產業精進這幾年,我最重視的,就是「人體姿勢中立位置」與「正確的負重」。
人體姿勢恢復中立位置,包含骨骼調整到最對齊狀態。其中脊椎是個大學問,脊椎有個自然的S曲線:胸椎往後凸、腰椎往前凸;當脊椎歪了、過度僵直、S型跑掉,都會造成核心肌群無力、肌肉發力錯誤、各種傷害累積。所以在健身訓練上,一個新客戶來,一定是先學習姿勢調整,再學習如何在運動中保持適當姿勢,最後學習負重時,如何保持良好脊椎位置。
那回歸看我們的孩子呢?孩子六歲了,卻突然要開始「天天負重訓練」,好幾公斤的書包陪著上學下課,一揹就是好幾年,如果都沒有學習「正確背書包」的方法,或是「挑選對脊椎保護」的書包,從小就開始過度壓迫脊椎、過度駝背、核心肌群無力......難怪很多人成年後,身體狀態都不理想啊!
很多家長害怕孩子做重訓,認為會長不高;那麼孩子每天上學放學的時間,揹書包時間可能加起來比重訓時間還長了,是否更應該擔心呢?
這邊絕對提倡家長不要幫孩子揹書包,必須從小累積責任感啊!再來我要強調,孩子絕對是可以負重訓練的,並且歐美許多文獻指出,負重訓練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正向幫助(改日再發相關文章),但前提是,必須教「正確的負重方式」,並且並非我們想像的「健美訓練」,而是功能性負重為主。
以背包來說,當背包過重、重量遠離脊椎,都會造成身體脊椎超伸(過度後仰),人體為了平衡,就會變成大駝背,來抗衡背包重量!
所以話題拉回書包!我從奶諾五歲,就意識到小學背書包的問題!因為我家在知名私小旁邊,每天看到孩子揹書包揹到一個個大駝背、骨盆後傾,真的覺得很驚悚!我們大人自己也有經驗,揹包設計好不好,會讓同樣的重量,感受可負荷與難以負荷,因此找到一個能夠「均衡分擔重量」、「保護脊椎」的書包,變成首要目標。
看了很多書包,從我小學很想要的日式書包、花樣可愛俏皮的美國包.....媽媽自己試揹都不覺得脊椎有被保護到。
有一天我在誠品,看到了一個超美型亮片包,心想:「誒我正想換個大化妝包這很可以!」,結果看說明才知道這是孩子的文具包,進而研究了這個品牌的書包,也跑去實體店面試揹,才發現了史上脊椎感受最舒服的書包:『Tiger Family® 』!但是從化妝包到書包都不是很便宜,於是我很「放下」臉皮的,請朋友幫忙找廠商,想說身邊很多小一新鮮人媽咪,大家一起來團購一波,才促成這次的書包團!(所以大家要多多支持這一團啊~以後才有成績單可以繼續找更多孩子的商品!)
Tiger Family® 是德國(香港)品牌,主要外銷歐洲,產品經德國運動專家推薦,並且榮獲德國IGR e.V.背部健康國際協會鑒定「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產品」認證(BMW的汽車座椅也有通過此認證喔) (https://igr-ev.de/das-institut/referenzen/)。德國的健身與醫療進步在全球數一數二,這個書包不含任何有害物質,符合歐盟標準;通過德國萊茵DIN58124測試:負重、拉扯、跌落、淋水......可以使用兩年以上的耐用保證,並且有購買日起算一年的維修保固(非人為破壞,針對磁扣款式的磁扣則有兩年保固),當孩子年紀更大,Tiger Family® 的書包,也有分齡,讓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找到適合體型的書包。
奶諾這一款,是適合110-125公分的一、二年級書包,購買書包還贈送軟式鉛筆盒、文具包、書包防雨套。文具包當中包含彩色筆、三角板、橡皮、鉛筆......,重點是孩子看到這樣的文具包,不知道為什麼都會很興奮,覺得有了一套自己專屬的裝備嗎?雖然媽媽不懂他開心的點,但是他愛上書包與文具組,就是愛上小學的第一步啊!面對小一新生,媽媽真的非常惶恐!
媽媽測試,書包後側放10公斤槓片。我52公斤,適合背包重量為6-7公斤(文末有教大家如何算),但我背10公斤兒子書包運動,脊椎完全沒壓力,所以放心給兒子揹。
書包本身!都有警消人員使用的反光警示在書包上,讓孩子上學下課期間走路更安全;然後每個書包都不超過一公斤,卻非常耐用,孩子背起來很舒適!
這個書包可以幫助脊椎維持好姿勢的原理,在於:
#這個書包減少駝背發生率
#把肩部負重平均分散到整個核心肌群
#書包背面使用科學研發護脊背板
#護脊背墊彈性厚實讓重量與軀幹接觸點增多
#所以可以讓重量分散到軀幹維持完美脊椎S型
#德國權威醫師認證符合人體工學的好書包
#這個醫師是骨科和運動醫學專家
#內部獨立格書層彈性帶幫助孩子規劃書包
奶諾很誇張,第一天拿到書包後,硬要當成週末玩樂包揹出門,不肯拿下來;顯而易見他背了很舒服才會這樣想要一直背(還有覺得自己長大了吧)!
書包其他特色,包含內部設計跟很多日本包一樣,分層多,好收納!書包設計讓固定重量最接近背部,所以書包在背的過程不容易晃動(書本如果晃來晃去會容易讓孩子脊椎中立位置跑掉)。
另外設計了胸帶,除了避免肩帶滑落,也幫助重量正集中在核心肌群;肩帶設計為S型,孩子背著書包肩關節還是能夠自在活動,不會因為肩帶設計不良導致手臂無法自在活動!
書包磁扣非常容易使用,關的卻牢靠,是德國專利註冊的自動磁扣。輕輕往上推書包上蓋就滑開;書包蓋起來時自動扣上,完全不需要擔心孩子扣書包夾到手!磁扣的耐用程度是有通過德國萊茵測試,並且廠商也提供磁扣2年的保固喔!
這次團購真的便宜超多的!好險當初沒有手快在商場買~然後為了私心想要亮片文具包當成化妝包,也把文具包加入這次團購囉!
🛒團購網址::https://pse.is/H7DJ7
📅團購時間:7/22-7/28
#更多包包細節分享在留言
#書包原價4000_5000多元都只要2000多元
💡最後整理關於書包與健康的小訣竅給媽咪爸爸們:
➡️書包總重量不要超過孩子體重的1/8,記得書包要天天收,拿出不需要使用的物品!
➡️書包要能夠緊貼背部脊椎,最好符合S曲線!
➡️書包肩帶要夠寬,但是不能壓迫到肩膀關節!
➡️背包長度多長呢?背帶長度要讓書包最頂端剛好落在肩膀位置,調整後揹包貼合背部!(太長會讓孩子身體往後仰,造成脊椎受傷)
➡️越重的書本放在靠近背部位置,也就是書包內側,幫助背起來時重量落在背部(重量靠外側孩子會後仰,為了調整後仰就會駝背去適應重量喔!)
成大成績曲線 在 三步驟!讓你搶先看成績圖表 - 成功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前幾天看到有蠻多人可以看自己的成績分布圖的!研究了一下發現蠻容易的,這篇文章就整理三個步驟讓你可以順利提前看到各個科目的成績分佈,也讓還不 ... ... <看更多>
成大成績曲線 在 台大課程資訊交流區| 成績一出來就來發評價文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總共有三個班,分別是謝班、王班、葉班,而成績的算法是總人數6%是A+全部的 ... 雙學士、計算機科學碩士及醫療地理博士的學位),目前在成大台文所擔任博士研究生。 ... <看更多>
成大成績曲線 在 [心得]四大光電/成大微電奈積申請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有鑑於在準備期間受到版上許多前輩資訊的幫助
因此來分享一下這次推甄的一些心得
就讀校系:成大光電
系排名:47%(25/53) (被當五科退選兩科....)
六學期gpa分別是 2.45/2.77/2.34/2.16/3.65/3.93
---------
申請結果:
台大光電:備3x
交大光電:備6x
交大電物:落榜
成大微電:正取
成大耐積:備個位數
成大光電:正取
--------
我放的助益資料:
專題:將特定結構的半導體試片用於產氫水解
台大光電營證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讓台大備這麼前面...)
活動證明
osa 幹部的證明
----------
一 擬訂計畫和準備
大二下某堂實驗被當後決定痛定思痛開始認真讀書,當時的系排名大約在70%上下,根據
前幾屆的申請經驗成績大概50%內交大光電或成大微電有機會備上,因此報名補習班並開
始認真衝在校成績
到三下發現成績有衝起來就全力拼推甄
可以在大一大二先訂個想申請的目標,然後跟系上學長姐打聽推甄的各校門檻(問自己系
的還是比鄉民算命準),然後在看自己的狀況來準備能不能申請還是考試
二 備審:
1.簡歷
除了基本資料等等,可以把專題學到的儀器,量測系統,軟體等在這裡分點放置,讓教授第
一眼可以知道你有做哪些東西會什麼
此外還有放學期平均,排名曲線,由於排名的曲線還算勵志(穩定上升)所以有做一個歷年
曲線圖然後強調這個部分,可以找一下自己有什麼優勢然後簡單做個圖表然後在文字裡強
調一下,如下圖
此外,還可以放推甄動機,為什麼想推這裡,這裡有什麼好的(就是猜教授想看什麼然後
捧那個所)
2.自傳
由於成績方面不理想,因此我沒有強調成績如何(因為很爛),而是強調自己如何去學習,
因此一開始成績不理想,慢慢修正方法使成績提升;此外我沒有強調做了哪些事,而是強
調在這些事中獲得什麼能力,學到什麼(最好是可以跟研究所或人格特質有關)
簡單來說我強調了抗壓力,如何從逆境中爬起來(從爛成績變好成績),以及人際關係(活動)
等
打自傳前可選出幾個想讓教授看到的人格特質或優點,事蹟,然後再每段都多少帶到這些
關鍵字,加深教授的印象(畢竟他們應該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看自傳)
三 面試準備
微電耐積總共七關,一關三分鐘,所以其實問不到太多東西
自我介紹完有的會問半物或元件的題目,有的會問專題,基本上問沒幾題就換下一關了,
老師人都還不錯,基本上不用緊張,把自介 專題 跟半物的問題準備好大概就可以了,然
後可以準備一兩個問題,萬一教授沒打算問你要聊天的時候可以用用
此外微電會有一關要翻譯一小段科技文章
耐積有一個教授會一直嘴你XDDD
自我介紹:教授對你的第一印象
我的自介順序:專題->推甄動機->活動(我的活動只講學術參與)
然後講到的部分都要扣回研究所(為什麼想來,近來後有什麼優勢,有什麼特質會成為好
的研究生)準備1.5~2分鐘
專題:微電面試一關只有三分鐘,自介完也沒多少時間,因此教授問的問題不會太刁鑽,
就是把實驗的原理弄熟,面試下來教授問最多的問題大概是
實驗目的 未來發展性
為什麼要用這個材料
實驗如何假設操作(確認專題是你做的)
總之盡量弄熟專題實驗的動機,選用材料或什麼系統的原因等等
半物問題:大方向問最多的就是pn接面 mos跟能帶圖
有的就看臨場反應,你不會別人也不一定會
我有被問到的
1.mos的操作原理
2.dibl效應(這題答出來的時候教授的反應像是前面梯次的人沒什麼人會答...
3.iv曲線四個象限的意義(這題我到現在都不會( _ )
4.mos放大區在哪裡
5.能帶原理
6.電晶體是主動還被動元件
另外版上的一些考古題同學也有被問到
當初申請時一直很擔心一堆被當科目會不會影響申請,從最後結果來看,台成是不太看(
雖然找教授時一直被噴成績)
交大申請要把必修成績列出來,會滿明顯影響到最後排名的
祝大家都可以申請到理想校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5.129.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44693260.A.F1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