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
總統,還記得您對孩子教育的許諾?
葉丙成
大學考招新方案公布,學測考5科,大學申請可從中任選最多採計4科,台大教授葉丙成(圖)憂心這會成為高中生的災難,讓高中選修課「掛羊頭賣狗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隨著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演進,牛津大學一項研究指出,現有工作中有四十九%的工作會在廿年內消失。加上石油等天然資源耗竭、氣候變遷等問題,未來世界將充滿劇變。因此OECD許多國家都積極進行教改,連極端升學導向的日本也不例外。各國都希望培養出更多知道自己要什麼、且具運用知識能力的年輕人,以面對劇變的未來。
台灣也積極改變,政府籌辦多年的一七教育改革,明年即將上路。改革的核心「一七課綱」很進步,較諸OECD其他國家也不遑多讓。高中必修科朝非考科規畫,增加選修課程,希望讓孩子能探索出興趣、方向,決定方向後在高三作加深加廣學習。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孩子,進了大學才會有動力,這對台灣很重要,因為任何一個無動力年輕人,對少子化的台灣都是極大損失。
在此同時,很多有理想的高中老師也在改變,他們不希望只為升大學存在。許多學校為一七動起來,開始設計新課程並進行前導試驗,證明對學生有很好的成效。這波前所未見的教師自主改變力量,非常驚人,也因此這次改革是台灣最有機會成功的一次!
新政府上台前,許多老師擔憂一七改革是否延續。二一五年末,總統您曾對教育政策宣示:對學生而言,教育應該是一段快樂學習的過程,應讓學生透過學習去探索自己的志趣和潛能。您也提到教育必須跟得上時代,貼近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價值;以往的教育模式,偏重考試、記憶和標準答案,這些舊觀念不應該繼續拿來框架新一代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總統的願景與一七課綱「適性揚才」願景相符,因此基層老師們安心了,您上任後大家繼續全力為孩子們拚!
由於教育改革會影響許多孩子,所以上路前配套一定要完整。其中最重要的配套,就是教育部的大學考招改革。如果「考招改革」與「課程改革」沒有一致性,教改將成為很大災難。令人憂心的是,由於大學端對一七課綱教學時數等細節不了解,無視全台二五二名高中校長、主任的連署,招聯會日前訂出與一七課綱扞格的考招方案:高中十學科,科科都考;高三下便啟動推甄申請,嚴重破壞高中三年完整學習。
總統,您所許諾的教育願景:「應讓學生透過學習去探索自己的志趣和潛能」、「偏重考試、記憶和標準答案,不應該繼續拿來框架新一代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在與之扞格的招聯會方案下,完全不可能實現。大學考招不配合課程改革,如此拼裝式的教改上路,全台學子將會因此升學考試壓力更重;台灣跟OECD其他國家相比,孩子運用知識的能力跟素養將更不如人,嚴重傷害台灣未來競爭力。
教育制度不該是民調數字計算,也不該是各方角力政治妥協的結果。當一七課程改革已投入如此多人力物力、準備多年即將上路,大學考招卻沒做好與一七課綱配合的變革;如果政府不負責任的作拼裝式教改,受害的將是未來數百萬孩子。
總統,您曾許諾台灣家長與孩子們的教育願景,此刻是否仍在心中呢?(作者為台大電機系教授)#
成大電機選修 在 Jo's 九萬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高中必修程式設計?親愛的教育部,可以不要鬧了嗎?
我覺得國高中可以提供程式設計課程當然是件挺不錯的事,但必修?至少我知道我就是會恨死這堂課的人。會使用網際網路找資料、處理各種和資訊有關的事情在現代當然重要,但學習程式設計真的有必要嗎?以我個人來說,我平常有需要的,也就是做網站和google,而目前這些我也還沒需要別人幫忙。真的有其他需求(開發app?),我去找有此專長的人來合作就好了,這不就是「專業」的可貴之處嗎?
我可以舉其他國家的例子來做比較,要教育部參考、向他們看齊,但我覺得那在現階段是暫時沒有幫助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在比例上,就是比較不重視在人文藝術領域上有長處的學生,而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去選擇那些所謂「有出路」(白話就是有錢賺或是公家鐵飯碗)的科系,好好向錢看的功利主義。
我不是說錢不重要,但真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會基本程式設計嗎?為什麼不能讓有理工專長的學生去專心選修這門課就好了呢?喔對我忘了我們是團體主義,我們是電子科技產業大國,除了培養更多工程師,其他的事情通通都可以放一邊去~
但就是這種態度,才會讓我們的社會極度不平衡,人文藝術領域的人大都得不到合理的報酬,但這完全是另一個話題。
楊照先生曾在著作《古典的思索:想樂第三輯》中提到:『古典音樂比其他音樂值得思索,其中一個原因是:古典音樂比所有其他音樂都要來得複雜。那麼複雜的和聲、結構、曲式、配器、變化,一直逗引著我們精煉自己的耳朵去聽得更多更仔細。到了一個階段,聽音樂的人會恍然領悟,這樣的音樂,不能光是只靠耳朵來聽,一定要動用大腦思考上的協助。
古典音樂比其他音樂值得思索,另一個原因是:幾百年來,西方建立了以思索角度看待這些音樂作品的習慣與傳統,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紀錄。這些紀錄不是外於音樂的東西,而是在時間中早已和音樂纏捲混同了。這些紀錄一方面提醒我們在音樂中聽甚麼、聽到甚麼;另一方面又將音樂從單純的聽覺擴張出去,和生活、文化的其他面向進行有趣、豐富的連結。』
這些年來我一直不斷和很多家長強調,學習古典音樂可以培養的,不只是會一樣樂器而已。學音樂培養的是專注力、分析的能力、還有鑑賞、與生活及文化連結的能力。邏輯不是只有靠數字才能訓練,因為音樂裡面也含括了數字!更重要的是,只要持之以恆的付出時間、懂得用頭腦有效率練琴(分析),就會看到成果。
「聰明的努力」(不是沒頭沒腦)並且有恆心,就會有收穫是音樂教我最重要的事。而音樂本身也是和許多事情相通的,至於怎麼個通法,明天下午可以來聽我的講座(偷打廣告,訊息在文章下方。)
抱怨歸抱怨,面對這樣可怕的教改,我們還是要有個solution。以前我在美國的高中也有電腦資訊類的必修課程,只有一個學期,課就叫做computer science。但其實我們內容只是在教網路怎麼運作(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到底上了什麼我根本也忘了。)如果真的對程式設計有興趣的,學校還是有程式設計課,但那必須要自己和該門課程的老師請願,由他許可簽名才能修課。畢竟身為老師(我是老師我懂),如果要教根本沒有興趣的學生,也是一種變相的折磨。
那在台灣要怎麼做到這件事呢?以下是自己瞎講,但我覺得不是不可行:
以台灣目前的體制來說,要讓學生可以自己安排上課時間、選擇想修的課應該還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讓每個學生在校內都有合適的輔導老師。這個輔導老師可以是任何老師,甚至是行政人員,目標是協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專長和興趣。當然老師們基本上要有正確的觀念,何謂「正確觀念」,可以參考我前幾篇文章。但簡單來說,就是要拜託老師們不要再說出:你成績很好應該要去念醫科唸電機唸法律這種可怕的話。
然後,再把必修的科目(國文、英文、數學、歷史、自然)集中在一週的其中幾天,其他時間學校可以請老師教授更專業的科目,像是程式設計、建築美學(畢竟遍佈全台灣的鐵皮屋和那座藍色的玻璃鞋教堂也是很可怕的東西)、音樂賞析、犯罪科學、心理學、海洋生態、機械設計 ... 甚至可以和職校合作!(以上只是舉例,也許大家可以一起brainstorm。)音樂美術也應該要是必修,但這年頭大家都會在外面上課,學生程度不一,學校也應該要有各種不同的音樂美術課程,讓學生可以選擇有興趣的課。
如果讓學生可以上自己有興趣的項目,這樣在選擇大學科系時,會更有方向,才不會考完試看著分數亂填。畢竟我們應該是要培養出更多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而不是一群很會考試的機器啊!
有點太憤怒了,但對這篇文章發表意見是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討論,我們需要的是solution!面對台灣失敗的教育體制,我們不能冷眼旁觀,更不能繼續讓教育部胡搞瞎搞。
___
4月16日(明天)我和國中同窗好友秋憶將在台北一起舉辦一場音樂講座《想音樂|想旅行:從台上到台下》。我們都是在台灣音樂班體制內接受古典音樂訓練的孩子,卻不約而同地選擇離開。她完成大學後去了倫敦,目前在台灣從事藝術行政工作。不管你是對我們的行業有所好奇,或是目前在體制內正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又或者你想要重新觸碰塵封已久的樂器 ... 都歡迎你來聽聽我們的分享。我們會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並含括了在台灣和國外的各種觀察和思考,當然也會有音樂可以聽囉~至於詳細內容是什麼,就明天見吧! :)
*講座內容細節(臉書按參加提醒自己)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69997956586671/
*記得到活動網頁登記名字,確保名額!>> http://www.accupass.com/go/90000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