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旅外國人權益,針對因疫情無法返臺逾2年,戶籍遷出致全民健康保險、國民年金及勞保老年給付、個人綜合所得稅等權益受影響事,僑委會於1月15日邀集內政部、 財政部、勞動部及衞生福利部等相關主管機關召開研商會議,將相關規定及因應作法提供給僑胞參考:
一、國民年金與勞工保險之老年給付(主管機關: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國民年金給付與勞工保險之老年給付倘因戶籍遷出而被停止,依勞工保 險條例施行細則第 54 條、第 78 條及第 94 條規定,可每年檢送經駐外 館處驗證之身分或居住相關證明文件,由勞工保險局審核通過後,即可續領,倘因準備文件不及,致無法於停止給付當月提出申請,申請審核 過後仍可追溯續領。
二、全民健康保險(主管機關:衞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1.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8 條第 1 項第 1 款係採 2+2 原則,意即國人離 臺超過 2 年以上戶籍遭強制遷出後須退保,因退保後即無須繳納健保 費,對其權益並無影響。而戶籍遷出後只要在 2 年內返國恢復戶籍, 即可以再次參加健保、繳納保費並使用健保資源,無 6 個月等待期的 問題。
2.現行健保制度設計已存在相當彈性,曾參加全民健保的旅外國人只要 在出國後 4 年內在臺保有戶籍,權利義務均不會受損。另外,即使出國超過 4 年未曾返國,只要是在國內受僱工作,仍可立即恢復健保資 格。
3.受疫情影響之旅外國人,如有全民健保再加保問題,可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中央健康保險署將視個案狀況協處。
三、個人綜合所得稅率(主管機關:財政部賦稅署)
1.個人所得稅部分,現行制度分為境內居住者與非居住者,境內居住者 每年 5 月份結算申報,依所得級距分別適用累進稅率自 5%至 40%; 非居住者採就源扣繳,由扣繳義務單位就每筆收入先行扣繳所得稅, 無須再申報。
2.至境內居住者與非居住者之適用,由個人自行擇一申報,嗣經各該國稅局審核,倘審核結果與原申報不同,個人可再申復,財政部賦稅署 已函知各地國稅局依個案情況分別處理。
四、地價稅率(主管機關:財政部賦稅署)
地價稅率採次年改課原則,因此,109 年度只要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 於該自用住宅設有戶籍(設籍日數不限),即得適用自用住宅用地之地 價稅率(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以 1 處為限);110 年度如於 9 月 22 日前完成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設籍並提出申請,仍可適用自用住宅用 地之地價稅率。
五、投票權(主管機關:中央選舉委員會)
1.查 110 年無中央、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戶籍遷出不影響權益。
2.至公民投票部分,依全民投票法規定,只要 110 年 2 月 28 日(含) 前於國內設有戶籍者,即具有全國性公民投票權。
感謝巴拉圭亞松森廖健勛僑務秘書分享圖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林昶佐 Freddy Li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財政部吃掉納稅者權利 我今天在財政委員會質詢財政部許虞哲,為什麼9月份公佈的納稅者權利保障法施行細則,將屬於「成本費用」薪資特別扣除額當作是「最低生活保障額度」。以一對夫妻及一名未成年女子的家庭為例,這個家庭將被財政部吃掉14萬免稅保障。 為了釐清「成本費用」與「最低生活保障額」的不同,我先詢問...
成年子女所得稅申報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房地合一稅上路四年多,稅率實用小整理】
房地合一稅2016年1月1日上路,從導致稅負偏低的土地與房屋分離課稅,轉變為合併課稅,希望讓房市更加健全,達成實踐居住正義的目標。但賣房有賺錢就要繳45%的稅額嗎?並不是這樣的。下面簡單介紹房地合一稅的計算方式與如何節稅。
🎸房地合一稅實施前,土地與房屋分離課稅
在房地合一稅實施前,台灣的房地交易是土地與房屋分離課稅。在土地方面,依土地公告現值計算土地漲價總額,來課徵土地增值稅,不納入所得稅課稅範圍。在房屋方面,則是依交易時的成交價額與成本核實計算所得,再依房屋評定現值與土地公告現值比例,算出房屋的交易所得,來課徵所得稅。造成課稅額偏低,無法反映實際交易情況,所以政府推動房地合一稅制改革。
🎸在什麼時候買賣房子與土地會被課到房地合一稅呢?要如何計算稅率?
房子與土地是在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或2014年1月2日以後取得,且持有期間在2年以內,在2016年1月1日後出售者,會被課到房地合一稅。
房地合一稅的課稅方式,依所得稅法14-4條規定,在個人持有的稅率方面,在國內居住的人除非是因為調職、非自願離職或其他非自願性因素,或以自有土地與營利事業合作建屋,於兩年內出售稅率為20%。不然依一般的情形,稅率為:
持有1年以內稅率為45%
持有超過1年~2年以內為35%
持有超過2年~10年以內為20%
持有期間超過10年為15%
非在國內居住的人持有1年以內為45%、持有超過1年為35%。
🎸錢難賺~如何善用自用住宅租稅優惠來節稅
個人交易自住的房屋、土地,在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設有戶籍、持有並居住於該房屋連續滿六年,並沒有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六年內也沒有適用過自住房地租稅優惠的情形下,房屋、土地交易的所得,減除當次交易依土地稅法規定計算之土地漲價總數額後的餘額在400萬元以內的話就免納所得稅,超過400萬元的話,就超過部分按最低稅率10%課稅,是不是節省非常多呢?
🎸貼心小提醒!不論賣房有無獲利都需要報稅
雖然是賣房有賺到的價差才會被課到房地合一稅,但不論有無應納稅額,只要有交易就必須在房屋使用權交易日的次日起算三十日內申報,否則會被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讓荷包失血喔。
成年子女所得稅申報 在 艾蜜莉會計師的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應該也有利有弊,成年年齡下降雖影響到遺產稅扣除額及所得稅免稅額,但如果子女獨立申報戶,也是有可能比較節稅。
《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2020年最新法規增訂版)》出版囉!
http:// bit.ly/emilytaxbook20
成年子女所得稅申報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財政部吃掉納稅者權利
我今天在財政委員會質詢財政部許虞哲,為什麼9月份公佈的納稅者權利保障法施行細則,將屬於「成本費用」薪資特別扣除額當作是「最低生活保障額度」。以一對夫妻及一名未成年女子的家庭為例,這個家庭將被財政部吃掉14萬免稅保障。
為了釐清「成本費用」與「最低生活保障額」的不同,我先詢問部長稅法理論上主觀淨值原則與客觀淨值原則的差別,但部長卻答得非常含糊,難怪會有這個離譜錯誤。我向部長解釋:客觀淨值原則指收入減去成本費用之淨額,主觀淨值原則指收入減去成本費用之外,尚需扣除納稅義務人維持自己及其家庭成員之維繫生存最低需求額度。
大法官745解釋中,大法官明確將薪資扣除額視為成本費用,而不是最低生活需求額度。因此只有免稅額與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屬於「最低生活需求」,而薪資特別扣除額屬於「所得成本」。但財政部9月頒佈的納稅者權利保障法施行細則卻完全搞混,變成:基本生活費必須高於「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二者擇一之扣除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其多出來的金額才可從所得總額中減除。
以一對夫妻及一名未成年女子的家庭,夫妻合併申報所得稅為例,根據法規定義,最低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百分之六十,也就是大約166,000元,依照施行細則,基本生活費用包含本人、配偶及扶養子女,所以這個家庭的基本生活費用便是166,000 x 3 = 498,000。
若以本次稅改草案的數額為基準,他們免稅額加標準扣除額加薪資特別扣除額是712,000(免稅額132,000+標準扣除額220,000+薪資扣除額360,000 ),高於498,000,因此沒有額外的免稅保障。但若依照「最低生活保障額度」之正確定義,他們免稅額加標準扣除額是352,000,(免稅額132,000+標準扣除額220,000),比基本生活費用少,所以這個小家庭還可以在額外扣除14萬。
現在這些保障都被財政部吃掉,非常可悲。我要求財政部長應立即檢討修正,應向大眾清楚說明。
成年子女所得稅申報 在 2022扶養報稅免稅額省稅攻略?!扶養條件資料一次告訴你 ... 的推薦與評價
扶養報稅#2022免稅額#報稅教學00:00 開頭00:40 免稅額列報條件01:41 列報扶養親屬直系尊親屬02:40 列報扶養親屬 子女 03:02 列報扶養親屬兄弟姊妹03:21 ... ... <看更多>
成年子女所得稅申報 在 فيسبو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綜所稅小精靈>#請參考 每年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常常會接獲民眾☎詢問《離婚夫妻的 未成年子女該由父母何方申報扶養呢?》 父母對於未成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