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
#如父如子
#likefatherlikeson
1。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一点都不煽情。如果你曾看过他好几部电影,你就知道他一点都不煽情。可是非常有深度。
2。他用极为细腻的拍摄手法,简单的把人际关系的张力及压力摆在你眼前。让你慢慢消化。
3。复杂的情节,简单的描述。这是最困难的。毕竟大部分的我们都是:简单的情节,复杂的描述。大师就是大师。
4。戏里有不少很有意思的符号,说着戏里父母的难题。
譬如:开着车,本来以为是直线,后来就是一直处在圆环,无法前进,还一直处于在鬼打墙的兜圈。说明了电影里头人们无法解决的事情,就像在圆环里兜圈,找不到出路。
5。如父如子电影其实只是想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有血缘的父子关系很重要。这是无可否认的。然而,难道一生相伴的如父如子的关系就不重要吗?”
譬如:养父的角色。
譬如:如父亲般的老师给出的教育。
6。有关小孩子的演绎,我相信导演早就和他们说好:不要演。所以我们才看见,每个孩子很自然的表现。仿佛看不出一丝“演”出来的感觉。
有一幕:孩子看见父母开车离开,导演从车里头拍摄站着的孩子,镜头一直拉远,看见孩子不停挥手向父母再见,孩子想哭又不敢哭的画面,实在揪心。
7。男人一旦做爸爸,才能体会当初自己的爸爸的心情。
譬如:爸爸曾经自己是儿子的时候也离家出走,现在终于体会自己的儿子也离家出走,作为爸爸那种复杂的心情。
用心想做一个好爸爸,才有机会去治愈当初自己和爸爸的父子关系所带来的纠结。
孩子一直都是老天爷送来的礼物,来疗愈成年人和原生家庭(父母)的伤害及误解。
8。戏里,中上阶级的父亲(T)和中下阶级的父亲(B)的对话很精彩。
场景:游乐场
B 看见T 不陪孩子玩耍,
B忍不住说:“你要和你的孩子多玩耍。”
T:“我那里有这么多时间。况且公司需要我。没有人可以取代我。”
B怼回T说:“父亲也是一个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角色。”
T 顿时无语。
9。
多几个月后,
场景:
两个家庭的父母及孩子们在河边放风筝。
中下阶级的爸爸(B)和中上阶级的爸爸(T)分享小时候放风筝的满足感。
T 就说:“我爸爸不是那种会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人。”
B 说:“可是,你也不用学你爸啊。”
T 继续深思。
B 继续说:“你要和你的儿子一起放风筝哦。”
T若有所思,点点头。
10。
是的,导演在这部片子里,给了所有作为爸爸的男人两句很重要的话。
第一句:#父亲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角色。
第二句:#你可以不用向你的父亲学做一个爸爸。
真的一流。
这位导演真的是一名很好的心理师。
他深懂 #關係要連結同時關係也要分化 的道理。
11。
最后的最后,中上阶级的爸爸透过相机的记录感受到非亲生的孩子所给出的爱。他觉悟,这位非亲非故的孩子也是他生命中一位很重要的人。甚至是自己不可切割的一塊肉。
他主动找回孩子,孩子生气地一直走一直走,不想要见到他。大喊一声:“你已经不再是我的爸爸。”
他们两“如父如子“的关系,就像电影里的画面,隔着一些树木,两人平行走在两条道路。这些画面所带来的符号也在告诉我们:父与子都有自己的道路。#我們父子倆即一樣也不一樣 。
这位中上阶级的爸爸对孩子说声抱歉。他终于成功走上不像他爸爸的道路,因为他的原生爸爸是不道歉、不理会、甚至吊儿郎当。
作为爸爸的他,这一刻,选择不再像他自己的爸爸,他主动道歉。一面走,一面像孩子述说自己的愧疚、道歉,最后说一句:“mission 结束了。”
导演在终点那边拍摄这俩条道路的交集点:意味着虽然走着属于自己的道路,然而父与子还是可以交集的。
孩子看见爸爸,停下脚步。爸爸蹲下,抱着孩子,孩子也缓缓地张开双手,抱着爸爸。没有对白。没有哭声。背景音乐是鋼琴彈奏的古典音乐。一点都不煽情,可是我早就流泪到不行了。试问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爸爸的拥抱呢?
那一幕,我看到画面所带来的两个层面:
中上阶级的爸爸拥抱着非亲非故的孩子,
他也同时拥抱着当初孤独年少、没有爸爸疼爱的自己。
Mission虽然结束了,
亲密的连结才正式开始。
爱自己、爱孩子,可以了。
#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导演
#值得推荐
#淡淡的戏
#我给到爆灯
以量
23/11/2020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