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在Youtube上都看些什麼?有空看看 1911 年吧,感受一下百年前的風景。
近年舊片數位重製掀起一股風潮,我指的不只是電影膠捲的數位化重製,而是更困難的20世紀初期影片重製。我曾經介紹過彼得傑克森在製作紀錄片《他們不再老去》時,幾乎有如使用時光魔法一般,翻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紀錄膠捲:
【《他們不再老去》:史上最成功的時空魔法,讓百年前的戰場在今日復活】
http://bit.ly/3al6zWz
「這些無聲黑白影片充滿雜訊,並且因為時間關係而有自然毀損的現象──別忘了這些都是一百年前的膠卷。一百年前的紀錄影片是手持攝影機拍下的,除了畫面是黑白影像之外──彩色電影直到 30 年代才誕生──那時的影片每秒只有 10 到 12 個影格,比照如今電影每秒大多為 24 個影格的速度,一百年前的紀錄片看來更像是Powerpoint 快速換頁。但這難不倒擅於改變時間流動的傑克森團隊,他們創造了一種「加速」技術,讓這些往日影片看起來就如同今日拍攝的一般──透過 AI 技術與人工,他們將每秒不足的影格製作出來並填補上去。」
這種百年重製的工序複雜,除了加速影格速度之外,還需要上色、配上音效(當時的影片並沒有同步錄製聲音),這種重製跟復活一具百年屍骸無異,有趣的是,越來越多人也在Youtube放上他們復活的成果。一位Youtuber Denis Shiryaev就在他的頻道上,放上了幾部 1911 年的修復影片,非常有趣。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irman88/featured
1911 年的紐約,已經過 4K 畫質修復、影格速度 60 fps、而且還上色配音(請注意顏色與音效並非真實影片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1OgQL9_Cw
這部影片的膠捲收藏於紐約Mo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5sUa_2SD8
1890 年後期的巴黎,規格同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_eZuOTBNc
這種復原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偉大成就,也許你會說顏色是假的、音效也是假的,但是,60 fps的效果讓影片已經夠栩栩如生了,我們不需要考證巴黎女士是不是那麼喜歡穿著紫色系洋裝,但是她們的一舉一動卻隨著 60 fps而令人感受如此真實──我們時常會誤認為歷史是死的,這種影片提醒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們過馬路時,依舊像我們一樣會東張西望;看到攝影機這種新事物時,一樣會傻笑著緊盯不放;歷史與我們的相似度比想像中更高一點。
這些影片營造出既熟悉又遙遠的氣氛,蒸氣與馬力是路上永遠存在的元素(馬糞也是),每個男人都帶著圓盤帽、紐約的地鐵已經運行在高架橋上、黑人總是擔任司機。這是《大國民》、《風雲人物》、《火戰車》與《陰謀密戰》等等傑出電影發生的年代,你可以想像跋扈的奧森威爾斯、與窮困的詹姆斯史都華走在紐約大街上,這個影片裡彷彿能見到這兩個際遇天差地別角色的影子。
我喜愛這樣的街頭影片,光影擷取了某個時空的記憶,使其鮮活地存活下來,讓你感覺自己身在 20 世紀初期的紐約或巴黎街頭,做著你從來沒想過的人生夢想。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