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人,卻要做神的決定」:司法精神醫學的鑑定與治療
社會大眾常將精神障礙者的犯罪事件汙名化,認為只要患有精神病,犯案都能脫罪,但其實司法精神鑑定具有非常嚴謹的過程。
每一次社會發生精神障礙者的犯罪事件,大眾對於司法審判都有自己的期待。然而,瘋狂與理智的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醫學中心李俊宏主任」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假設今天火車站發生一起事故,某甲將某乙推下月台。依據直覺,我們會直接認為某甲就是罪犯。然而,今天如果:
1.某甲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在他心目中,某乙是加害他的人。
2.某甲是失智症者,他認定某乙與自己的太太私通,所以動手推人。
3.某甲和某乙都是幼童,在月台玩耍時,一個小孩將另一個推下去。
假如你是法官或未來的國民法官,會怎麼判呢?
■精神疾患案件中的醫學鑑定
在類似案件的審判中,司法精神醫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司法精神醫學是以醫學角度判斷個案在案發當時的精神狀態,並提供法院相關證據做為參考,就是一般俗稱的司法精神鑑定。此外,司法精神醫學醫師也會提供精障犯罪者的各式醫療服務,特別是針對法院要求的強制治療,甚至是出院之後的社區居家治療,希望能夠改善病患的病況,減少因為病情復發,而導致再犯的可能性。
近年來不少人討論的「思覺失調症」,在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與失智症一樣,許多醫學影像研究都證實這是一種腦損傷疾病。而在醫學發達、一切可憑科學證據說話的今日,醫師能透過各式檢測與評估,去查驗嫌犯是否裝病。
李俊宏主任提出台灣過去曾做的調查,對犯罪者使用測謊器結果與法庭裁判的一致性,地方法院大約75%,高等法院則約71%;精神科醫師針對重症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法庭的一致性高於測謊器,均可達90%以上。
當然,司法精神鑑定絕不是一位醫師說了就算。從1950年代台大醫院開始導入司法精神鑑定以來,每一次的司法精神鑑定團隊,包括醫師、社工師、心理師,會經過三方專業判斷之後,找出科學性的解釋。如果在過程中發現有必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就會啟動「留置鑑定」,將個案留在醫院觀察一週左右,讓鑑定程序更為完善。
■不是只要有患病,殺人就不用負責
▸只要患有精神病,犯案就都能脫罪嗎?
這是大眾最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根據台灣過去的調查,真正能夠達到法律免刑要件的個案,大約只有4%左右,也就是約有96%的個案必須要負一部分刑責。法律不是不處罰精神病患,就算嫌犯本身有精神問題,也必須要確認他在案發當下的辨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明顯缺乏,才符合免刑要件。
■犯案後的治療與支持
▸另外也有不少人會問,如果判決之後個案又回到社會,會造成社會安全問題嗎?
我國目前針對精障犯罪者的治療叫做「監護處分」,屬於強制性治療。以嘉南療養院為例,個案會先被安排到急性病房,給予急性精神症狀的治療,如果有自傷傷人等比較強烈衝動的個案,會轉到精神科的加護病房,待其穩定下來之後,再轉到復健病房。
復健期間,醫師會與個案培養長期的醫病關係,除了重建他的病識感之外,也希望能協助他在這個不幸事件中振作起來。因為精神科醫師可能是個案生命中,少數幾個願意坐下來好好聽他說話的人。
■不再汙名化,讓需要治療的人都得到治療
▸根據美國統計,所有的暴力事件當中,約4%與精神疾病相關。這代表有高達96%的暴力事件,是由一般健康人所犯。
▸又根據國外的醫學期刊《柳葉刀》報導,9,125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當中,542人有犯罪行為,若持續使用精神科藥物治療,再犯的比例只有未治療者的65%。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思覺失調症患者都會傷人,而對於有暴力行為的患者,只要能夠接受穩定的治療,是可以預防因為疾病症狀所造成的犯罪行為的。【註1】
■精神病患犯罪率,未高於一般人
針對多起隨機傷人事件,外界推測與異常有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楊添圍院長指出,根據國內外研究統計,接受規則治療的精神病患者,出現暴力及犯罪行為的機率並未高於一般人,而缺乏病識感,又沒有規則就醫或中斷治療的病患,確實有較高的危險性。
■精神疾病治療需多管齊下
楊添圍院長強調,精神障礙者須接受規則、長期治療,減少急性精神病症狀,如幻聽、妄想、混亂行為及個人能力缺損,尤其在社會壓力遽增,又缺乏家庭與社會支持的環境時,患者病情容易惡化,更需要及時、有效的精神醫療及社區介入,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社會心理支持多管齊下,是維持病情穩定的唯一方法。
■精神科居家治療,助穩定病情
楊添圍院長呼籲,若有藥物順從性不佳、無法規則治療的精神疾病病患,親朋好友應立即尋求精神醫療專業協助,除了常規門診追蹤外,還有居家治療、精神科緊急醫療等可在社區中進行的精神醫療模式,以增加治療強度。【註2】
■根據統計,有高達7成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沒有病識感,該如何鼓勵他們接受治療?
「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醫學中心李俊宏主任」建議,除了親友的關懷與體諒,或者以健康檢查為由,協助病患就醫,最重要的是社會大眾要對病友保持平常心。
唯有在重視精神健康的環境下,才能讓病友在疾病發作初期,甚至是開始有壓力時,就能尋求專業協助,避免精神疾病發生。精神健康就是國家的安全基礎,希望我們能早日停止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讓我們的社會多一點同理心與平常心,再也不要發生令人遺憾的社會悲劇【註1】。
【Reference】
大愛電視 DaAi TV《人文講堂》節目:
〈司法與精神醫學:瘋狂和理智的分界線〉- 李俊宏主任
李俊宏,現任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從事司法精神醫療相關業務多年,除了司法精神鑑定(民事、刑事)之外,亦從事司法強制治療(藥癮、酒癮、家暴、性侵害、監護處分等)十餘年,目前每週均有司法精神鑑定與門診、住院強制治療業務。他呼籲大眾,要對身邊的精障朋友保持平常心,只要他們能夠持續就醫,病情就可以維持穩定,這才是從最根本解決社會悲劇的方法。
https://youtu.be/polMLyqeWHg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精神病人社區照顧需求探討及評估」
▸落實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是世界趨勢,也是近年來重大的精神醫療政策。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為此開過三次論壇研討會(胡海國, 2002, 2003, 2004)。這十多年來在精神病人社區照護上增設了許多住宿型精神復健機構、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精神護理之家,開辦許多職業訓練、就業輔導、支持性與庇護性就業,也增聘了社區關懷訪視員,期望在離開醫院後能有後續社區的追蹤關懷服務。
▸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8-5/
1. 來源
➤➤資料
∎【註1】
獨立評論在天下「我們是人,卻要做神的決定」- 司法精神醫學的鑑定與治療:https://bit.ly/2JoBDfZ
主講:「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醫學中心」李俊宏主任
https://www.cnpc.mohw.gov.tw/index.php?func=team&pid=90
∎【註2】
健康醫療網-「精神異常惹禍? 隨機傷人恐是模仿效應」:https://bit.ly/33t6lvD
➤➤照片
∎【註1】
∎(3Q 陳柏惟)「完整司法精神狀態評估過程」:https://bit.ly/2HTvcku
刑事訴訟法》第 294 條:「被告心神喪失者,應於其回復以前停止審判。被告因疾病不能到庭者,應於其能到庭以前停止審判。」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司法精神醫學 #司法精神鑑定 #精神疾病汙名化 #李俊宏 #思覺失調症 #精神分裂症 #楊添圍
署立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醫學中心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溫馨提醒:文長慎入,但很重要! 台灣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失能人口數已破百萬,照顧者有65%是失能者的家人,#評估至少有231萬人因照護而影響到工作,而失能者親屬的就業比例,也從原本的41%下降到32%,相當於有9%的上班族為了照護家人而辭職。 據統計,#照顧一位失能者走完生命...
「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立法委員 莊競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長照需求評估、長照問題、長照政策發展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長照需求評估、長照問題、長照政策發展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長照2.0真的可以取代外籍看護嗎?
─
截至今年10月,外籍看護移工總數25萬餘人,其中印尼移工約為19萬人,約佔7成6,近來受到疫情影響,政府限制印尼移工的入境,再加上印尼零付費移工政策,許多重症患者的家庭瀕臨崩潰。
─
「長照2.0」真的能幫助長期照顧需求者嗎?長照2.0確實擴大一些服務範圍,問題是外籍看護是從事24小時的照護工作,而長照2.0的居家喘息服務只提供1日以6小時計、半日以3小時計或者最多9小時的服務;而居家服務則是採鐘點制,由個管師評估後,視失能等級給予最高每月54小時陪同外出、在家陪伴服務、家務協助、餵食服務等等,視個案情況不一而定,低收入戶由政府負擔費用,一般家庭則以每小時計費,一般來説通常是2至4小時為多,如果僅可提供重度失能者幾小時的服務,若無家人可照料者,是不是只能自求多福?申請機構喘息,暫時送到安養院,但是長照2.0,#每年最高就只能補助21天,這還是是重度失能的情形,#其他的最高只能補助14天,#超過的就必須完全自費。
─
這樣的喘息服務或者是居家服務,#家屬真的能喘息嗎?#案主真的能接受完善的居家服務嗎?
─
照護工作都是由外籍看護擔當重責,這些移工的角色,是無法由本地看護取代。外籍看護一個月薪資含就安基金、加班費、伙食費也將近3萬元,而我國的照服員24小時看護,目前行情是一天2500元,受到疫情的影響更難雇用,甚至有漲價到3000元,一個月薪資約6、7萬,我國長照人員的看護費用,一般家庭顯然難以負擔。如果申請不到外籍看護,又無力聘僱本國看護,而長照2.0又無法滿足需求,就只好由家人勉強照顧。
─
需要長照家庭的負擔增加了,身心壓力變大了,是不是又造成更多的長照悲歌?月初高雄就傳出一家四口輕生的悲劇,妻子罹患癌症、一雙子女均患重度智能障礙,57歲的男主人扛起全家的生計,終於喘不過氣,做了令人遺憾的選擇。
─
印尼零付費看護的問題,把政府逼的進退失據,印尼積極的為他們的移工爭取權益,天經地義,反觀我國衛福部及勞動部的作為在哪?每天只想著開放萊豬進口,真的有苦民所苦嗎?勞動部只會告訴民眾,一直和印尼方面在溝通,而衛福部就一直說「長照2.0」可以彌補。社會型態的轉變,台灣邁入少子化,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關於長照,衛福部不能一直沈迷在「長照2.0」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
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立法委員 莊競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12月4日至17日暫停引進印尼籍移工二週,暫停期限將屆,但印尼疫情仍未趨緩;且10月至今,移入之確定病例已達132人,為確保我國邊境防疫量能與社區防疫安全,指揮中心宣布自12月18日起,將持續暫停引進印尼籍移工。對於國人最大的衝擊在於家庭照護的勞力恐會中斷,我也在月初即要求衛福部與勞動部必須提出因應措施。在此段暫停引進期間,建議雇主可採行以下措施:
1、被照顧者如經長照評估,符合長照需要等級2~8級,可撥打1966長照諮詢服務專線,或洽各地方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依家戶個別需求申請長照2.0各項服務,協助家中照顧需求。
2、雇主可改聘越南、菲律賓或泰國籍移工,勞動部已請各來源國駐臺機構專案協助,另為利雇主作業,將延長雇主引進許可效期。
3、鼓勵家庭雇主聘僱本國照顧服務員,勞動部針對已符合聘僱家庭類移工資格但聘僱本國照顧服務員之家庭雇主提供補助。
4、如已聘有移工者可繼續留用現有移工取代引進新移工,勞動部已推動多項專案,例如針對在臺年限屆滿的移工可申請延長、聘僱許可已到期的移工可申請轉換雇主。
#社福衛環專業立委
#守護台灣守護健康
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溫馨提醒:文長慎入,但很重要!
台灣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失能人口數已破百萬,照顧者有65%是失能者的家人,#評估至少有231萬人因照護而影響到工作,而失能者親屬的就業比例,也從原本的41%下降到32%,相當於有9%的上班族為了照護家人而辭職。
據統計,#照顧一位失能者走完生命全程的費用需要將近500萬元。為了減輕家庭照顧身心失能者的負擔,政府修法個人綜所稅特別扣除額的部分,增訂了「長期照顧特別扣除」,符合資格者,一年最多可以有12萬元的長照扣除額,受益人數推估有42萬餘人。
然而,台灣需要被照顧者眾,長照扣除額排富門檻的20%稅率限制,#將多數長照家庭皆排除在外。
我認為該項政策立意良善,但若我國長照服務能全面含括失能者被照顧的需求,#也就不需要再透過長照特別扣除額來減輕家庭的照顧負擔。
行政院列出的排富條款,將稅率限制訂為20%,也僅涵蓋了約5.5%的納稅人口,年所得淨額逾121萬者皆排除在外,我認為太嚴格了,政府應將稅率限制從原本的20%提高到30%,把這10%級距中的4.21萬人也納入適用對象,#受益者便會超過46萬人,約半數的長照家庭都能因此受惠。
此外,多納這10%級距的人數,#預估減少的稅損也只有約10億元,在過去5年皆超徵的狀況下,不至於造成稅基過度流失,卻能使民眾對該項政策更有感,我認為是值得的。
除了財政後援,全面性長照服務的提供也很重要。目前長照2.0的補助多以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為主,#缺乏對於機構式服務的補助,導致長照機構的資源不足且佈建不均,「排隊五年等不到床位」、「有錢也找不到長照機構的床」等說法四起。
弔詭的是,即使衛福部推估現在的長照住宿式機構缺口超過5萬張床,還有88個鄉鎮市區未設立或供不應求,#但國內住宿式機構的佔床率也僅有85%,究竟是城鄉資源分布不均?還是住宿式機構品質參差?還有待衛福部查清、解決。
此外,政府也應盡快清查閒置的公共設施空間,評估設置綜合式服務長照機構的可行性,並參考日本居家護理師的先驅秋山正子所開設的「生活保健室」,#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小規模多機能整合型服務中心,針對門診以上、在宅未滿的社區長照個案,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並藉由聚集長輩成為日常串門子的地方,發揮預防保健的功能,實現在地老化。
在長照人力方面,居家照顧服務員和「照老闆」雖然因為薪資待遇提高與政府鼓勵創業而快速增加,但不夠全面的制度與管控,#卻也可能產生了許多弊端,像是勞動合作社設立的照服單位無法透過勞基法監測時數、勞工故意失業再從事照服工作以領最高10.8萬元的就業獎勵津貼等等,這也都需要政府再去徹查與改善。
此外,大部分的治療師白天都在醫院或診所上班,#僅一部分有接觸到長照業務的治療師會在下班後到個案家中進行居家復能的服務,社區的長照人力嚴重不足。
這都凸顯出了社區長照專業服務的血汗,還有夜間服務是服務者需求抑或是服務者需求等問題。
我再一次呼籲政府,#只有當長照單位的勞動條件比醫院好時,才會有人願意到長照領域服務,否則訓練出再多的照護人員或是醫護人員,最後還是都不願意「下場」。
💥建議
✔長照特別扣除額應提高排富稅收至30%。
✔護理人員為整合醫療與生活照顧最適合的專業人力。
✔協助護理人員成立、經營「社區保健站」。
💥提案
✔研擬除了稅制補貼外紓解長照負擔的方案。
✔提升住宿式機構「好床數及佔床率」的具體方案。
✔徹查居服申報、濫用失業勞工就業獎勵津貼的可能弊端。
✔改善居家專業服務的勞動條件與促進社區化的發展。
#質詢
#長期照顧
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國長照政策發展的哀與愁💧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總質詢時表示,13年前他就職行政院長時,長照1.0才剛推出,現在回鍋,又正好是長照2.0大力推動的時刻,面對人口快速老化,政府早已從財政、人力、法規等面向做好應變準備,然而我國真的準備好迎接高齡社會了嗎?
💥2016年推出的長照政策2.0,乍看之下,確實將服務對象人數從政策1.0時的51萬1000人,增加至將近73萬8000人,服務項目也從原本的8項,擴增至17項,但該項政策還是有服務對象不夠全面、服務提供不夠合宜等問題。
在服務對象方面,完善的長期照顧政策應該要把「曾經當過照顧者的人」、「正在擔任照顧者的人」、「即將成為照顧者的人」和「需要被照顧的人」四類人都納入服務對象中,然而我國的長照政策2.0,卻僅有涵蓋需要被照顧的人,#補助對象還以居家和社區服務為主,排除了已聘雇外籍看護者。
根據衛生福利部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需要長期照顧者有約76萬5000人,其中約44萬人有部分使用長照2.0資源,由外籍看護照顧者有約24萬人,由機構照護者則有約8萬人。平均每個照顧者要照顧長輩9.9年,每天的平均照顧時數為13.6小時。
💥面對如此龐大的照護需求,我國的照顧服務員和護理人員卻出現嚴重人力不足的情況。106年底,護理執業人數有16萬3736人,其中多數是在醫療機構服務,佔81%,在護理機構及精神復健機構只佔8.42%及0.15%。不僅如此,在領證的28萬名護理人員中,#僅有約60%有實際執業,顯見尚有許多不在職的護理人力可投入長期照顧服務。
而在政策方面,中央與地方對評估、給付還有支付新制的不同解釋,則引發了衛福部、地方政府,以及承辦服務團體怨聲四起,舉長期機構為例,#中央認為長期機構是福利機構,但部分地方政府卻不認可。此外,政府將居家照服員的薪資提高到3萬2000後,#原本機構訓練好的照服員紛紛跑往居家,導致機構聘不到人,又被外籍看護工的政策綁死,陷入嚴重缺人的困境。
💥政府應善用護理人力,#讓專科護理師開辦社區保健站,提供慢性病自我照顧和照顧者喘息等開辦諮詢業務,並聯盟居家醫療和居家護理所的業務與社區資源,以及結合公衛護理師訪視脆弱家庭以全面打造社會安全網,成功活化不在職護理人力,緩解高齡社區照顧需求。
#總質詢
#長照政策
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長照需求評估、長照問題、長照政策發展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老人與失能人口持續增加,為了降低家庭負荷並改善服務使用者之生活. 品質,政府提出了各種長期照顧政策與方案,2007 年公佈之「我國長期照顧十. ... <看更多>
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 在 長照需求評估、長照問題、長照政策發展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老人與失能人口持續增加,為了降低家庭負荷並改善服務使用者之生活. 品質,政府提出了各種長期照顧政策與方案,2007 年公佈之「我國長期照顧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