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009】當上Year 2學姐~ 在Sem 4這學期照樣要學寫歌(最近是執Chord和配Chord)與混音(會教Dance和Rock),新的科目有Music Business、寫電影配樂和Sound Effect、舞台劇幕後製作,還有寫Programme(用Max)……
可是對我來說最可怕的……仍然是普通話。🤦♀️
最近我就在普通話練習之中拿了全D,這在i 大是很難拿到的成績,我是能太能和渣渣輝個fd。老師問:為什麼你會說得這樣差?我說:我唸過的學校從來沒教普通話啊…… 他又問:是不是唸國際學校?我說的確是,可是重點不在這,而是我年紀比同學大一點點啊…… (話說,港英教育是不包普通話的) 然後老師說看不出我比較大,所以我就沒說下去了。
(或者應該跟他說:女人化個妝就能把你騙到,老師你真是傻豬🤷♀️)
我的同學們絕對感受不到我那一輩的人學習語言的困難。他們成長在互聯網年代,學習資源可以輕易到手,一般英普應用能力都不錯,很有一代勝一代的感覺,都很醒目。但有時亦給人一種印象就是,也許資訊太多,加上已經瘋狂的香港教育制度,他們慣性去快速篩選需要的答案,或想要的事物,所以感受性似乎沒我那一輩人強。
時光倒流,我讀加拿大高中課程時修過兩個Drama的學分,但理解一個故事的能力,卻來自英文這一科。說是英文科,其實幾乎完全不教「實用英文」,基本Grammer之類早於頭三個月在「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堂中教完,往後就靠自己多聽多講。我當年在大西北學校培育之下接近完全不會說英文,因此選擇在加拿大全天侯跟別人用英文溝通,也就錯過和台灣及中國同學(留學生主要人口)講普通話的機會;我的香港同學因此普通話說得比英文好,我則是一句也不會說。
英文科教的是理解文章,小說,劇本,功課是不停寫Essay,訓練人思考每個故事的主題,起承轉合位在哪,或者分析人物性格和劇情的關係,故事中有幾多種衝突要化解等等。第一本要看的長篇英文小說是《喜福會》,畢業前我最後一篇報告是寫《憤怒的葡萄》;最經典是必讀莎士比亞的悲劇《馬克白》和《李爾王》。
Essay寫的是想法,除了什麼論證論據結構要完整之外,老師是誠心想你用腦。沒有公開試,也就不給標準答案,要你不停想那些諸如是:天命難違,還是人定勝天呀?一堆好像很無謂的問題。長大之後發現,這些是很保貴的學習經歷--單學實用英文,是不會令人有話可說的。普及教育中,需要有這一環節。
所以讀完高中,我得到看透世事的能力,英文能力卻不怎麼樣,而普通話根本是S級,Shit呀。根據我的分析,橫睇掂睇,我現在肯定是悲劇故事的主角,哈哈哈哈。
by 正哭著用「普通話網」去找口試普通話發音的我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