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8年比爾蓋茲大力推薦的暢銷書《真確》,破解了人們對於「世界進步數據」的迷思,那在《#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裡,作者以龐大的醫學研究為基礎,試圖破解人們對於「大腦健康科學」的迷思。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real-happy-pill/
.
《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的作者是有「瑞典國民醫師」美譽的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發表超過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至今出版過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他在TED發表的演說「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則涵蓋了這本書的內容。
作者從現代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這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我們能幫助大腦和身體最重要的事就是運動」。運動不只能讓身體機能更健康,它對大腦的影響力其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這也是一本在探討運動如何影響大腦的書。
.
【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
.
這本書的論點很簡單明瞭:人類百萬年來身體和大腦的演化速度,遠不及科技進步與生活模式的改變。我們使用的是「生活在數位時代的石器大腦」,比起久坐不動的現代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其實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狩獵者。
如果將人類歷史濃縮成一天24小時,在午夜前20分鐘(23:40:00)進入農耕時代之前我們都是狩獵者。直到午夜前20秒(23:59:40)我們才進入工業時代。到了午夜前一秒鐘(23:59:59)人類才進入網路時代。
現代人類與數萬年前的狩獵者,基因都是相同的,擁有一致的大腦結構。大腦並不知道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了,它還活在草原上,所以你多動一點,它就會運轉得更好。除了人們熟知的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之外,以下整理七個運動對大腦帶來的額外好處。
.
#1運動可以紓解壓力與增加抗壓力
.
人類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大腦會讓你心跳加速、知覺敏銳,整個人會進入一種備戰狀態,也就是心理感受到的「壓力」。至少每週進行兩到三次的運動,讓身體與大腦知道心跳加速不會帶來恐懼,而是迎向正面積極的變化。
從緩解壓力的角度來看,有氧訓練比重量訓練更有效。至少進行二十分鐘的有氧訓練,如果耐力更好的人,可以延長到三十至四十分鐘。運動也會教導身體不要對壓力反應過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
#2運動能讓注意力更集中
.
運動會讓大腦產生一種專注的效果,你可以想像成狩獵者在外出打獵的時候,運動會促使獵人提高專注力、提升敏銳度,進一步增加打獵成功的機率。作者還指出久坐不動的嚴重後果,是思考會變得越來越遲鈍。
為了達到提升專注力的目標,作者的建議是最好在早上運動。藉由運動提升的專注力,在幾個小時後會逐漸衰弱,大部分的人需要在白天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在入睡之前。而且能跑步就不要散步,相對激烈的運動對於提升專注力有明顯的效果。
.
#3運動能緩解憂鬱症的情緒
.
對於輕度或非臨床憂鬱症狀,運動與藥物一樣具有療效,而且更沒有副作用。作者建議每週至少跑步運動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而且要達到明顯的效果,至少要持續運動六週以上。
但是對於臨床憂鬱症與有自殺念頭的患者,仍需醫生與藥物的協助,並不是依靠運動就可以完全停止服藥。只是,這並不是一個「運動和吃藥哪個比較好」的問題,經常保持運動習慣,除了能預防憂鬱症,還可以提高抗壓力。
.
#4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記憶力
.
人類的大腦大約由一千億個細胞組成,在人類的生命週期裡超過25歲之後,以每秒損失10萬個腦細胞的速度萎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越年長記憶力越差。實驗結果顯示,運動能減緩大腦萎縮的速度,持續運動的大腦會比不運動的大腦還要年輕許多。
正確的運動時間是在學習前或者學習中,你不需要將自己運動到精疲力竭,只需要鬆鬆散步和慢跑,然後再進入學習狀態就有助於記憶力的提升。根據研究,規律且持續的運動,的確能活化大腦對於記憶力的區塊。
.
#5.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妙方
.
作者打破一個迷思「人所處的環境可以激發不同的思考方式」,根據實驗結果指出,在不同環境散步的人們,與在跑步機上散步的人們,提升創造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重點不是環境的差異,而是你有沒有真的開始運動。
跑步或進行同樣活動量的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最佳方式。散步也很好,只是效果不會這麼顯著。至少跑步二十分鐘以上,之後會感覺到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效果持續大約兩個小時之久。同樣地,不要讓自己精疲力竭,那樣的效果反而不明顯。
.
#6運動對幼兒與兒童的影響
.
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對於幼兒、兒童、青少年都很重要。在活動二十分鐘後,閱讀理解力和專注力就會提高。保持持續的運動習慣可以產生持久的效果,獲得更強的算術能力、更高的創造力、更好的執行力。
還有另一種影響是關於孩子對於壓力的反應。作者透過一個實驗結果指出,配戴計步器的兩個對照組,運動與抗壓力明顯相關。缺乏運動的孩童對壓力表現出強烈的反應,反而有運動的孩童在算術和演講的高壓環境下比較平靜,表現提升了許多。
.
#7運動能減緩老人失智症
.
作者透過實驗結果打破一個常見的迷思,也就是基因對於失智的影響,遠小於運動的好處。每天散步的實驗組,降低了40%的失智症罹患率。需要擔心得失智症的是那些久坐不動的人,而非父母或祖父母患有失智症的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接受教育可以預防失智症」,這也被研究數據給破解。作者指出在世界各地那些特別長壽的村落,人們保持社交活動、控制飲食熱量,最重要的是他們經常運動。儘管教育程度平均偏低,但是記憶力卻比都市區域的人們高出許多。
.
【後記: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
.
根據書中龐大的研究結果指出,運動可以活化大腦,讓你更專注、更有創意、減少焦慮和壓力、增加記憶力、讓心理更健康,甚至提高智力。缺乏運動會讓人變得焦慮、悲傷、難以集中注意力,當今很多心理問題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想起另一本《為什麼要睡覺?》談睡覺好處的書,兩本書的結論引出了我這段感觸「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現代人活在繁忙高壓的環境下,向外尋求特效藥和各種解方,卻常常忽略最自然有效的簡單方法:「運動」和「睡覺」。
最後,推薦《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給遲遲提不起勁開始運動的人,你可以從作者用白話文解釋大腦科學的角度,深度認識運動為什麼對大腦有這些顯著的影響,重整心態和擬定自己的運動策略。還在猶豫嗎?Just do it!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心得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將看過的好書,寫下心得,是對思路與資料整理很有幫助的事情。本文整理我在2020看過的書目。
假如我曾寫過該書的讀後心得,點擊書名會連往該篇文章。假如沒有心得,則會連往購書連結網站。
以下為書單列表:
Empire of the Fund (心得)
Hansons Marathon Method(心得)
Global Asset Allocation(購書連結)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How I Learned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心得)
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購書連結)
快閃大對決(購書連結)
“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 (心得)
邪惡的見證者(購書連結)
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購書連結)
繁榮的悖論(購書連結)
我輩中人(購書連結)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Playing with FIRE) (心得)
John Bogle and the Vanguard Experiment(心得)
.
.
.
2020看過的書中,我認為最佳投資書目是: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這裡面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說法與觀念。
最好的身體保健與運動書籍是“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 。實用,且論述有憑有據。
最佳人生指引是“人生路引”。這本書會帶你找到很多好書,解決各面向的人生問題。
最佳社會問題討論是“提升的時刻”(The Moment of Lift) 。感人,而且深入剖析歧視與偏見的核心。
很高興2020又在閱讀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感謝這些作者與將這些書帶給讀者的出版社。希望2021仍可以有新的好書可以看,有新的閱讀體驗。
也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能有愉快的閱讀經驗。
完整列表,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1/2020greenhorns-2020-reading-list.html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心得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理解人類歷史
“我們或許還是可以把大部分人類的生命視為一場介於病菌的微寄生,以及大型天敵的巨寄生之間的危險平衡而所謂的大型天敵主要是其他的人類” --威廉•麥克尼爾
這一本1976年出版的經典書,在當時對於人們理解世界史的觀點有極大的影響,當年中文版發行的導讀前言,還是當時任職台大公衛學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在1998年所提供的。雖然已事隔四十多年,但可以看出他的觀點對於日後的影響深遠。而且講到人類面對傳染病的反應和影響,在疫情發酵的今年有一種莫名的既視感。
“人類普遍擁有一種習性,喜歡把不熟悉,險惡的疾病源,頭推給外國人”
書中當時提出最新穎的觀點,就是看待“寄生”這件事情。前面所提到的引言也是坐著說明流行病與戰爭侵略,像是“微寄生”與“巨寄生”的明顯例子。兩者都有侵略性,但必須找到一個平衡,不然宿主如果太快死亡或消耗,是不利於繼生者的持續繁衍 (所以歷史以來,為什麼有些流行病因為殺傷力太大而只有短暫流行。以及戰爭中過度掠奪的帝國,因為沒有留下足夠多的農民,而很難維持)
一個歷史學家要怎麼寫出流行病的醫療史呢?過去各國歷史對於疾病的描述和稱呼,非常有限而且不一致。所以除了歷史記載之外他主要是從人口的漲跌當中去交叉分析。第一章是這個整個分析的邏輯,也說明了為什麼五十萬人口,是一個 “撐起流行病” 基本需要的人口數。(然後他也說明了為什麼幼兒園和軍隊是傳染病的溫床)
再來就是許多有趣的推論和記錄:
麻瘋病的消失,部分是因為競爭不過肺結核?
蒙古1368年撤出中國是鼠疫推了一把?
金納醫生發表牛痘之前,早有英國駐土耳其大使夫人把接種方式與燈籠褲一併帶回歐洲?
義大利城市針對鼠疫快速的反應,奠定了未來文藝大復興的基礎?
當中也有一些講到在醫療常識還未普及之前,世界各國在地人一些看似迷信或是風俗的方式,事後看起來還是非常符合防疫的原則。包括中國東北滿族的人獵捕土撥鼠的方式,讓他們與鼠疫有效隔離。包括印地安人處理與米的手法讓他們的身體可以合成一種玉米本身沒有的營養素維持健康。還有地中海許多港口在16世紀就會要求一些停靠的船隻必須隔離40天才能上岸(入境隔離的先鋒啊!但很不幸的你無法隔離船上的老鼠)。像這樣的民情風俗,倒不是說要“寧可信其有”,但對於在地文化的尊重並且去追溯背後的“為什麼”,反而是科學發現的重要線索。
我覺得最正向的還是最後一大段,就是近代醫學如何大放異彩。讀起來很像駭客與被駭者之間的攻防,病毒也是會不斷的變種不斷的找尋新管道,而且產生被駭者的心理恐慌。但是每一則故事都讓我深深地感覺到,活在21世紀的現代真的是太幸福了!各式疫苗,程式與個人衛生條件,食物營養,還有公共衛生被各國重視,都是在過去200多年才有的。因為是1976年所寫,作者在最後提到1918年所開始的流行感冒,是下一塊未知的戰場,真的非常符合現在的時事! 大家要保持身體健康喔!
這本書很像是1998年經典人類學書籍“槍砲,病菌,與鋼鐵” 的前傳 (這本書也是我過去20多年來整體top10之一),但他的寫作手法沒有像後者這麼容易閱讀 (所以後者的書銷量大勝),我們推薦沒讀過的可以讀一下。如果要更簡單的書,講到人類現在生活的條件,與互相合作的方式是史上從未有的高峰,可以讀一下之前 Bill Gates 大推的 “Factfulness" ("真確")。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817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443?sloc=main_mb
我當年很弱的讀書心得,但是有比爾蓋茲的介紹連結
https://dushuyizhi.net/factfullness-%E8%B3%87%E8%A8%8A%E7%88%86%E7%82%B8%E4%B8%8B%E7%9A%84%E6%80%9D%E8%80%83%E7%B4%80%E5%BE%8B/
全文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plagues-and-people-瘟疫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