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今天又新增很多例, 直播中的留言走馬燈不斷閃出情緒性留言, 我想大多數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寫什麼? 接下來的幾天數字上升, 是很不希望看到, 但是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
昨天晚上在 行行出老母 主持的CH房間裡, 跟幾位在海內外的老母們一起聊 #在美國的封城生活經驗 以及現在 #台灣疫情變嚴重的焦慮如何平緩。是的, 我們在台灣多了一年多的緩衝時間, 讓許多在海外的人都覺得是活在平行時空。確診人數的上升再驚悚, 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把自己顧好。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各自有生活、經濟、家庭、事業...數不清的壓力。謝謝 成語故事伴讀 的紀錄, 讓我們可以跟大家分享幾句昨天聊天室的重點:
.
#病毒不會很快消失我們要學會怎麼跟COVID相處
#加強彈性調整自己的腳步
#把力氣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
.
是我們現在能夠也必須做的。恐懼與不安, 確實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最近在Netflix上追的一部英劇The Irregulars 中雖然劇情很老派, 但是講的就是心魔,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害怕的點, 就是那樣的恐懼(大多情況下都是自己限制住自己)會摧毀我們的意志。A Small but Real Family 的口譯老母Renee推薦大家可以做一些冥想的方式, 去面對自己的內在, 達到正向的釋放壓力效果。
.
#少看一點很可怕的訊息
2020年初, 疫情開始在全世界爆發的時候, Lara的心情經歷過一段非常恐懼的階段, 我瘋狂的追蹤世界不同的數據, 看中國的城市數據、義大利、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大爆發, 甚至在開車的時候偶有恐慌, 這一段心路歷程我很少跟別人提起, 因為當一個大人、尤其還是媽媽又是老師, 我不想因為自己的恐懼影響到身邊的人, 尤其是孩子們是更能感受到敏感的情緒波動。後來我越來越不願意在晚上開車, 尤其是高速公路, 會覺得看不到盡頭讓我有種非常不安的感覺...這些內心的感受別人是看不到的, 但是我自己知道。直到後來慢慢的強迫自己去思考, 到底我這樣恐懼的來源是什麼?家庭?經濟?工作?疫情?我想我的恐懼不是單一源頭, 而是在整個大環境下加上自身的狀況以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些加起來的綜合恐懼... 我知道我很不喜歡那樣的感覺、而且我不是只有一個人, 不能讓我自己影響到孩子....所以在一段時間的消極後, 強迫自己改變、不斷自我灌輸正面想法, 不斷讓自己接受不同的資訊, 而不是只看疫情相關新聞, 甚至改變自己的外觀, 慢慢的, 總算是戰勝了自己的心魔...
.
#這是歷史洪流裡的一個小點
#拉大自我格局相對會降低某種程度的焦慮
.
當然疫情跟我們息息相關, Lara不是說要把自己的👀閉起來, 而是鑑古知今, 過去歷史中發生的大型傳染病事件, 大概都會是在幾年內消失。21世紀的科技跟醫療遠比13世紀中古時代高得多了, 人們的衛生習慣跟對病毒的認識也好得多, 所以請有信心, 我們一定會找到一個好的方式無論是與病毒共存或是消滅它。
除了COVID19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外, 每天在海內外發生的事情, 其實也跟我們都會有關係。全球海運的堵塞、缺晶片無法生產、中東的情勢緊張, 看似沒有發生在我們島上的事件, 卻會造成油價上漲、原物料大缺、消費品的價格大漲, 如果有人會因為新聞報導說油價明天要漲1角而在怠速一個小時(更耗油)去排隊加油, 那是不是每天花10分鐘了解一下國際上發生的事情, 更划算呢?
這個週末我上了三堂線上課, 年齡從5歲到成人都有, 主題除了更新疫情的狀況外, 還是放在最大的國際新聞上 - 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我覺得這已經不叫做衝突, 可以稱得上是戰爭了.... ) 不同的年齡層, 可以從這個事件上得到不同的認識、甚至在課後的群組, 也有家長因此去深入研究這個議題。當我們看到原來還有這麼多“大事”正在發生時, 也許就不會過度放大身邊的事。
#孩子活在未來請為他們做準備
.
即將四十的我, 活在當下。但是我們的孩子是活在未來的!孩子們的當下是在10, 20年以後, 所以拉大格局、放長時間, 不但能減輕焦慮, 更是為未來做準備。
#現在能夠培養自律與自學的人
#將來是會看得到成果的
.
這兩天“停課的恐懼”開始蔓延在所有的台灣家長群中... 我們家的小孩去年4月就停過一個月, 明天開始也即將迎接 #HomeSchooling 兩週...學校非常超前部署, 去年的狀況我個人不太能接受, 但是這次確實不一樣, 我覺得這也許是好事。Lara從2005年開始就是SOHO族(這個詞感覺已經很老派了...現在應該要說 #WFH ( Work From Home - 看了一篇 雙薪爸媽100+生活實驗.Wei & Erin 介紹的年度代表字, 才覺得自己有點out of date了 😆 有興趣的人請看這篇 http://bit.ly/yearof2020 )...不管老不老派, 在家/遠距工作的模式Lara已經做了17年了!這麼長的時間, 我學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自律
.
2007年威爾史密斯演的一部電影 I'm Legend 我是傳奇 , 我想很多人人對於他必須親手殺掉他最好的夥伴德國狼犬歷歷在目....😿不過, Lara想強調的不是病毒跟疫苗的劇情, 而是在劇中他每天都照表操課, 維持著所有的生活、健身習慣, 甚至是太陽下山的時間一到就必須緊閉門窗, #自律 是讓他跟狗狗Sam能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則!
.
在家工作或是自學也是一樣的道理。到公司上班除了面對面溝通快速以及設備之外, 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群體力量”。我們知道幾點要開會、同事會經過螢幕,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不需要太過自制, 他人的存在就是一種控制自我行為的力量。但是在家因為“沒人管“或是“人家看不到” , 就很容易過於放鬆, 也會因為抽身處理許多的雜事,導致時間變多但是效率更低。所以即使網路的便利已經至少有20年了, 但是真的有能力在家遠距工作的人數卻無法快速上升, 直到這場疫情的出現.....
.
全球停課超過一年以上的國家比比皆是, 已發展的國家相較之下在硬體設備比較能即時補上, 教師們的軟實力也一直不斷地在進步當中, 去年4月我參加 #NationalGeographicCertificatedEducator 的教育者認證課程時, 看到有許多美國的老師們很努力的想要快速強化自己的線上教學能力。相信到現在一年過去了, 無論是老師或是學生也都很上手了。昨天在CH房裡, 之前在美國的 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也分享到 #其實孩子的適應力比我們想像的還好, 他的孩子四歲, 現在已經能線上學鋼琴(從零開始喔!)
.
而在發展中國家呢?印尼從疫情一開始就宣布停課, 不是所有人都有電腦的情況下, 作業還是要用email交, 城鄉差距在這個時刻更加凸顯。在外力引導不足的情況下, 孩子如何自學成了一大問題。全球發展的趨勢本來就已經不斷地在加大貧富差距, 我們都同意, 財富或社會階級的翻轉除了中樂透外, 教育可以說是唯一途徑。 經過這兩三年的疫情後, (好的)教育可能變成一種奢侈品。不是因為它(教育)不存在, 而是人們能不能更加主動積極的去尋找、去使用。都說免費的最貴, 現在網路上免費的資源真的很多, 但是反而造成了資訊過度爆炸、真偽難以辨別的情形。有能力、積極性夠的人, 能在翱翔在這一片資訊藍海中, 擷取自身所需的養分, 不斷壯大!習慣被餵食的人..恐怕會一被放生就迷失在這片大海中了....
.
寫了這麼一大篇心得感想, 最後來宣傳一項免費的資訊㊙️🆓
這兩週大家都不會出門玩了吧~下週日下午在家吹冷氣, 聽Lara聊一聊, 怎麼在 #生活中培養國際觀 吧~
📍:2021.5.23 (日)
⏰:下午14:00~15:30
🏠:ZOOM 線上
💲:免費
.
✅報名表單 (請務必填報名表, 講座連結會透過email發送)
https://yeslara.com/2021報名表
.
*這張照片是今天早上跟家人去河堤騎腳踏車時拍的。
我們的家-台灣很美, 我們一起守護🥰
出門口罩戴好, 到空曠無人的地方是相對安全的,
無論大人孩子都需要新鮮的空氣、適當釋放壓力
「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情報] 【我推的孩子】 [8] 更新囉!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情報] 巴哈姆特動畫瘋-我推的孩子暫停更新一次-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我推的孩子- NETFLIX 新台灣討論區(非官方)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我推的孩子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情報] 巴哈姆特動畫瘋-我推的孩子暫停更新一次 - PTT評價 的評價
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週片單: 熱門新片精選推薦]
自從去年在金馬影展看過《游牧人生》後,便很期待能在院線再度體驗一次這趟治癒心靈的旅程,人生的路途上總會歷經失去與傷痛,我們總會陷入迷惘與悲傷中,漫無目的地遊走於世間,或許等待著時間沖淡一切需要無盡的歲月,但總會在找到同樣背負著瘡疤卻又努力活著的人們時,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世界,並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游牧人生》絕對是今年非看不可的佳作,絕對不能錯過。
串流平台除了《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外,漫威影集《獵鷹與酷寒戰士》、Apple TV+ 原創影集《駭人來電》、Netflix 的《紅日狂花》、《Formula 1:飆速求生》和《侍神令》,而大家最期待哪部新片呢?
【院線精選】
《#游牧人生》
《#兩人之間》
《#聲魔入侵》
-----
《#老娘演很大》
《#前田建設奇幻營業部》
《#小說之神》
《#父愁者聯盟》
《#孩子別哭 I》
《#愛殺》
【串流平台精選】
《#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 - HBO GO (3/18上線)
《#獵鷹與酷寒戰士》 - Disney+
《#駭人來電》- Apple TV+
《#侍神令》- Netflix
《#紅日狂花》第一季 - Netflix
《Formula 1:#飆速求生》 第三季 - Netflix
🔶Netflix 2021年3月完整片單:
https://reurl.cc/dVLgYk
------------------------------------------
➡️有興趣也可以追蹤我的 Instagram:
https://reurl.cc/Wd1j8e
➡️部落格不定期會更新影評、書評、電影新聞、佳句相關文章:
https://reurl.cc/4RpEb
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我們都可以冷靜一下嗎?
.
圖文好讀版: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462990
.
記錄一下《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一些談話內容,有很多可以討論與思考的部分。在這個時間點看《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很難沒有共鳴,片中提到的問題都是現在進行式,而我們正身處其中,更能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與需要被解決的急迫性。
.
假新聞能夠快速傳播,一是煽動性,可以有效挑動他人的情緒(無論是攻擊或是同仇敵愾),二是宣洩性,透過傳播訊息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不論分享文章的大家是怎樣的心情,我在分享一則新聞或是消息前,總希望自己可以先冷靜想想:這消息是真的嗎?有被證實嗎?它可能造成的影響為何?對於釐清事情真相有什麼幫助?我只是單純在散佈一種激烈的情緒,引發更大的對立嗎?
.
#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但我知道有些時候我依然做不到
.
面對社群媒體能怎麼做?當情緒過於激動時,不要第一時間回應與傳播自己看不順眼或覺得有爽度的文章,冷靜過後,再來決定該如何面對。關掉臉書或IG或Line通知,我們不必要隨傳隨到。當你發現自己的讚數變少時,不要一直問自己:「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讚數的多寡不代表你這個人(或文章)的價值。多看新聞,並且注意出處。在網路上與人交談時,不要自行腦補對方在想什麼,不要貼標籤,也不要因為別人貼你標籤,而合理化去貼別人標籤這件事。不要時刻處於攻擊與防備的姿態,盡量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試著理解對方的觀點,若是對方不願深談,不要窮追猛打,因為最後很可能會變成雙方不在討論事情,而只是各說各話。
.
#誰是買家誰是賣家產品又是什麼
.
「由於我們並沒有花錢買我們使用的產品,所以我們用的產品是由廣告主買單,廣告主才是客戶,我們才是被賣的商品。」
.
「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
.
免錢的才最貴,當我們使用社群媒體時,我們是在提交出個人的資料,社群媒體利用演算法分析「使用者」的興趣,讓客戶的產品可以投放到適合(準確)的目標族群。社交媒體的使用者鮮少意識到他們在網路上展現的性格、興趣、習慣等,即是被販售的產品。
.
「這是所有公司自古以來的夢想,能夠保證只要刊登廣告,就會有效果,這是他們的業務,他們賣的是確定性,為了在這一行成功,你必須有很強的預測能力,預測能力要強就必須有一個前提,你需要大量的資料。」
.
「很多人以為這些大型公司出賣我們的個資,臉書交出這些資料必會有商業利益,重點是他們拿資料去幹嘛?」
.
電腦如何監控我們?光是你在一張照片上停留多少時間,就會成為一組數字。你是開心或難過,你晚上沒睡覺時在看什麼東西,你按了什麼文章的讚等等。透過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數字追蹤,去預測我們的行為,並建構使用者的性格數據。而且越來越能精準預測我們的喜好,進而開始有效投遞「我們會喜歡的物件或議題」。
.
#科技只要夠進步看起來就會像魔術
.
「你把手機向下拉就能更新,最新資訊就會出現在最上面,向下拉就又能更新又有新資訊,每次都是,這在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間歇正增強”。」
.
「你不知道何時會得到或者會不會得到某樣東西,原理就跟賭城的吃角子老虎一樣,你不能只是有意識地使用產品,我要深入挖掘人的腦幹,把潛意識習慣植入你的大腦,從你的大腦深處控制你,你甚至不會知道。每次你看桌上的手機,光是看著手機就知道只要伸手過去,就可能有新消息,就好像玩吃角子老虎試手氣,對吧?這不是意外,這是一種設計技術。」
.
「另一個例子是照片標註,如果你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你朋友剛剛在照片上標註你,你當然會點那封電子郵件來看照片,你沒辦法放著不管。他們完全利用人類的深層人格。你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郵件裡沒有那張照片?這樣看照片不是更簡單?」
.
我覺得社群媒體最變態的設計就是打字的時候會出現「刪節號」,暗示你對方正在回覆留言,那會給你一種期待感,會想著:「對方要留言給我,那我就在這裡待一下吧。」久而久之,你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就會拉長,更無法離開網路世界。
.
#我們成了實驗室的白老鼠?
.
「臉書進行他們所謂的”巨幅感染型實驗”我們要怎麼在臉書網頁上用最低限度的暗示,就能讓更多人在期中選舉投票?他們發現真的有辦法做到,其中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人類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和情緒,的確會受到影響。而且使用者完全不會察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
.
「人類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和情緒,的確會受到影響。」這件事在過去幾年的感受更為深刻,無論是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或是近期的美國總統大選,我們發現網路言論變得越來越失控,很多時候人們不再「好好談話」而是發出各種情緒化的言論,到處貼標籤,醜化彼此。其實早在網路發展初期,這樣的問題就已經發生,但激化與對立的狀況依然是一年比一年往上增強,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為偏執、情緒化、暴力...
.
「我們拿這些人工智慧系統對付自己,用逆向工程的方式,找出怎麼做才能讓人類做出回應。幾乎就像刺激蜘蛛的神經細胞,看看怎麼讓蜘蛛的腿抽動。這就像一種監獄實驗,我們把人帶進這個數學矩陣,利用他們的一舉一動,搜刮大量金錢和資料,中飽私囊。用戶卻完全不曉得。」
.
「腳踏車面世時,沒有人受害,對吧?如果大家都開始騎腳踏車,沒有人會說:天啊,我們毀了這個社會。或者腳踏車會影響大家,讓大家都不照顧小孩、毀了民主基石,導致大家無法分辨真相等等。我們絕對不會說腳踏車有這些問題。如果某樣東西是工具,就只會靜靜躺在那裡,耐心等待。如果某樣東西不是工具,就會跟你要東要西,引誘你、操弄你、要你提供東西。我們已經不是在工具型的科技環境,而是進入成癮和操弄型的科技環境。改變的是這個:社群媒體並非被動讓人使用的工具,而是有其目標,有自己實現目標的方式,利用人類心理對付人類。」
.
社群媒體透過心理學去改變人類的行為,這其實跟《全面啟動》的概念非常相似,科技不再停留在淺層表面,而是進入深層的意識裡,植入一個想法(習慣),改變人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想法。
.
#你在看我嗎?
.
「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把客戶稱為使用者,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
「人類演化後,開始在意其他部落同胞喜不喜歡我們,因為這很重要。但是我們有演化成在意一萬個人的想法嗎?我們並沒有演化成每隔五分鐘就需要一點點社會認可,這不是人類與生俱來能夠應付的體驗。」
.
「我們根據公認的完美標準改變生活,因為這種短期訊號就像一種獎勵,大心、按讚、豎起拇指,我們認同這種價值,以為這就是真理。但這都是虛假、稍縱即逝的人緣,不但無法長久,而且承認吧,這種生活反而讓你比以前更空虛。因為你被迫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心裡想著:接下來該做什麼?因為我還想要這種感覺。想想看,這種情形對二十億人的影響,再想想大家對別人的觀感如何反應,大事...真的不妙。」
.
記得去年的南美旅行,有個小鎮的網路超弱,在那裡我只能發簡單的臉書訊息。在小鎮待上兩天時間,一方面感到焦慮「網路這麼慢,我會不會錯過什麼重要訊息?」一方面卻也發現,當你無法使用網路時,你不會一直被手機制約、不會一直想要知道網路上誰誰誰又說了什麼、不會一直想要分享你看到了什麼或拍了什麼照(因為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當生活沒有非必要讓他人知道我們的一舉一動時,或許我們才能回過頭看見自己的真正需求。
.
諷刺的是,觀賞《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時,我一邊紀錄下劇中有意思的對白,一邊不由自主地產生:「哇,這段話講好好,我要記下來發到網路上,這樣可能會賺到很多讚。」想法。在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已經被訓練成無時不刻都在思考如何贏得他人的目光,如何索求他人的認同...即便,我正在觀看一部探討網路媒體對人的影響的作品。
.
「整個新生代都被我們訓練和制約成只要覺得不舒服、寂寞、不確定或者害怕,就可以拿數位奶嘴麻痺自己,這會削弱我們處理負面感覺的能力。」
.
#生命會找到出路
.
「你給電腦一個目標:我要這個結果。然後電腦自己學著怎麼達成,”機器學習”這個名詞就是這樣來的,所以系統每天都精進一點,用最佳順序挑選最佳貼文,讓你用這套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其實沒人知道人工智慧用什麼方法達到那個目標。」
.
「這些公司裡只有少數人,不管是臉書、推特還是其他公司,只有幾個人瞭解這些系統的運作方式,連他們都不見得完全瞭解特定內容會變成怎麼樣,所以我們人類幾乎無法控制這些系統,因為這些系統控制我們看到的資訊,系統對人的掌控能力,超出人控制系統的能力。」
.
人類創造社群媒體,利用心理學掌控使用者,社群媒體在短短幾年內迅速發展,創造者甚至難以控制它的成長速度。這讓我想起《侏羅紀公園》的經典對白:「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人類的好奇心為社會帶來便利與多種可能性,但同時間,人類的發明卻也常常讓自身陷入險境。看似無生命的社交媒體,其實是有機體,依靠人類的寂寞、孤單、自戀、恐懼、喜悅、悲憤等情緒,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有殺傷力。
.
#資訊客製化的恐怖
.
「我要向大家解釋臉書的動態消息功能到底有多糟糕時,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要大家看維基百科,你登入維基百科網頁,看到的東西都跟別人一樣。這是網路上少數大家都一樣的東西。假設維基百科說:我們要讓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客製化定義,而且我們是拿錢辦事。所以維基百科會監視你,維基百科會計算:”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改變一點點,以便達到商業利益呢?”結果維基百科就改變詞條內容。你能想像嗎?你應該可以想像得到,因為臉書、Youtube動態消息就是如此。」
.
「就算是兩個很親近的朋友,他們的朋友也幾乎重疊,他們想:我去看臉書上的動態消息,就會看到同樣的更新。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他們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電腦會根據計算結果,顯示最適合他們的內容。」
.
#同溫層侷限你的視界
.
「你可以想像27億個《楚門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相,自己的...事實。久了以後,你會以為大家都同意你的看法,因為動態消息裡的每個人都跟你有同感,一旦你處在那個狀態,就很容易被操弄,就跟你被魔術師騙了一樣,魔術師表演撲克牌技法時會說:隨便選一張牌。你不知道的是他們早就設計好了,所以你選的是他們要你挑的牌。臉書就是這樣,臉書說:你挑選你的朋友、你挑選要點的連結等。其實都是胡扯,就像魔術師一樣,臉書控制你的動態消息。」
.
「你看到另個陣營,就會開始覺得:”這些人怎麼這麼笨?你看我經常看到的大量資訊,他們怎麼會看不到同樣的東西?”答案是:“他們真的看不到同樣的東西。”。」
.
#演算法下被操弄的人偶(人類)
.
「我擔心自己開發的演算法反而造成社會的兩極化,但從這個觀點來看,兩極化現象確實是讓用戶上線,非常有效率的方法。」
.
「大家以為演算法的設計是提供民眾自己想要的東西,錯了,演算法只是想找幾個夠棒的幻境,找個和用戶興趣最接近的幻境,如果你開始看這類影片,系統就會一直推薦下去。」
.
「麻省理工學院有項研究,推特上的假新聞傳播速度,比真的新聞還快六倍。如果一個人的優勢比另一個人強上六倍,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
「我們打造的系統讓假消息更有優勢,這不是我們故意的,只是因為假消息比真消息更能讓公司獲利,真相太無聊了。」
.
#假新聞現在式
.
「所謂的第三人並不是以駭客手法操作選舉,俄國人並沒有駭掉臉書,他們只是利用臉書為合法廣告主,並合法使用用戶開發的工具。差別是:他們的用意非常邪惡。這就像遙控戰爭,一個國家操弄另一個國家,卻不必真的侵犯實體國界。」
.
「重點不再是你要投票給誰,而是讓社會徹底混亂、民眾分裂,目的是讓兩派人馬,再也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再也不想信任對方。」
.
「我們要把社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嗎?我們要把民主體制整個賣掉,讓你潛入每個人的心理,讓特定族群相信謊言,然後造成文化大戰嗎?我們要這樣嗎?」
.
「如果我們對於何者為真沒有共識,或者認為世界上沒有真相,那就完了。這是其他問題底下的根本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對何者為真沒有共識,那就根本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
「科技並不是人類的生存威脅,而是科技擁有把社會黑暗面激發出來的能力,社會最黑暗的一面,就是生存威脅。」
.
「會不會未來世代的孩子,再也不知道網路幻境出現前,這個世界原本的樣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身在母體裡,要怎麼從母體裡醒過來呢?」
.
#經濟至上的危機
.
「我們發明"讚"按鈕時,動機是把正能量和愛散播到全世界,然而這個初衷現在反讓青少年因按讚數太少而感到憂鬱,或者可能造成政治兩極化。我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這些...」
.
「我認為很多人都被商業模式、經濟誘因和股東壓力給卡死了,幾乎不可能有別的做法。」
.
「我覺得大家必須認同企業努力賺錢其實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沒有規範、沒有規則、沒有競爭...導致公司變成實質上的政府,然後他們說:"我們可以自律"這根本是胡說八道,離譜至極。」
.
#Netflix
.
網飛推出《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這部記錄片,請求人們思考社交媒體存在的問題,但同時間,我們在 Netflix 上看的每一部影片,也會成為一組數字,Netflix 的演算法會根據觀看者的類型偏好,推薦特定的影片。好處是:使用者比較不會踩雷。缺點是片單會越來越偏,最後侷限在特定的類型上。其實...我們已經深深陷入演算法的蜘蛛網中,很難從中逃離。
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我推的孩子- NETFLIX 新台灣討論區(非官方)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推的孩子」 每個星期三更新一集才20幾分鐘只有第一集1小時22分超級精彩讓我每個星期都好期待. ... <看更多>
我推的孩子netflix更新時間 在 [情報] 【我推的孩子】 [8] 更新囉!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