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居住的這個地區,因為有很多科技新貴,收入高,生育率全臺排名第一。無論是托育還是幼兒園,都是一位難求,尤其是幼兒園,都說從小孩報戶口開始,就要付訂金卡位。
比起跟大家搶讀私立幼兒園,我跟先生都偏向就讀公立學校,一來學費只要私立的1/4,二來對於小孩的教育,我跟孩子他爸都偏向以小孩興趣為主,所以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沒關係,比較重要的是小孩對於學習的態度。
比起安排小孩嬴在起跑線上,我們想要回歸到小孩自己本身。
目前我們偏向蒙特梭利又或者華德福教育,希望小孩能夠在自由狀態下選擇,促進孩子的表達能力,希望小孩能夠與在地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及傳統、社區與社群間的多元互動,讓孩子與父母能一同快樂地學習與成長。
最近讀了一本書,講中年婦女的生活,其中一篇寫到中年婦女的「刀口」,是孩子。
自從成為中年婦女,吃飯不敢超過八十臺幣,跟朋友聚餐要看餐牌,一千元一隻燒春雞,吃的是他孩子的一堂菁英班,再看其他菜,發現一頓飯可以頂好幾堂一對一。算來算去,一群中年婦女決定不吃了,他們的錢要花在刀口上,如孩子的作文、英語、電腦課、鋼琴、長笛、薩克斯風、棒球、馬術、高爾夫⋯⋯她說:「每次犧牲一絲絲「點菜自由」,可以慢慢填充『補習自由』的自信。」
比起讓小孩讀一堆不知道他們是否感興趣的興趣班,我的想法是由小孩自己選擇課程。只有小孩自己感興趣的興趣班,才會投放熱情,才會持續學習(興趣班本來就是有興趣才上的課程不是嗎?)。
有的爸媽表面上為孩子拚命犧牲,事實上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盼望孩子為自己完成自己到達不了的高度,卻忘了問孩子,他到底想要什麼。
孩子不該是父母用來攀比的資本。
很多家庭習慣把孩子的學習外包,但一直在老師輔助下學習,會扼殺孩子的自學能力。很多人對於預習要做到哪些事、準備到甚麼樣子都不清不楚,常常一片空白,只等老師上課來講。比起去補習班再聽老師講一次當天學習的內容,又或者等補習老師給作業的答案,不如把時間花在如何用步驟把課程讀通,學習先自己找答案,真的不懂才請教老師。
現在是網路時代,找資料很方便。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別人這麼寫「當你拼盡全家的一切,只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官二代、軍二代、紅二代、富N代的孩子們,早就站在終點線面帶微笑地看著我們的孩子。」
與其被「犧牲是美德」綁架,不如讓孩子以自己的喜好,快樂地學習!比起強制學習,誘導他們愛上學習,成效定會更好!
原文:東周刊2021.09.29
照片來源:Tony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70的網紅侯友宜 houyui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對今年的畢業生而言,六月的鳳凰花開,原本該是各奔前程,成了待在家裡的「防疫月」,更遺憾地不能親自和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道別,只能透過線上畢業典禮告別熟悉的人和校園。 上個週末我和五位今年畢業的高三同學們視訊,突如其來的停課,同學們說,有種「突然就畢業了」的不真實感,他們也和...
我的自由時間作文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成就解鎖的小里程碑
【我成為專欄作者了!】
沒想到在IG寫著寫著,也來到這個里程碑了。
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IG-畫說有一天】漸漸地已成為我的生活重心,更難能可貴的,是透過這個版認識了許多從線上走到線下的好友與合作夥伴,做過串聯、合訪、直播、讀書會與二手書攤位。
從小就喜愛閱讀的我,常常將書裡一頁一頁作為現實世界的遁逃出口,寫心得純粹為了抒發,然而越寫,就越能將現實世界看得更細微,人生開始有了多方面的興趣與可能。漸漸的,每篇書評分享都能從幾百字走到上千字,真要說的話,已經投入超過17萬字的努力,更不用說那些不求成本回報的時間。
三級警戒發布後,原本周末都不在家,將塞滿各種的行程時間轉而更加投入文字中,也就在這時,捎來了與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這個大型媒體的合作機會。
關鍵評論網是一個關注世界大小事的獨立評論媒體,其中以「策展」的概念將各類型文章做主題分類。我長期關注的,便是他們每周日更新的【鮮榨文學專欄】,裡頭深度探討的書評,也影響了我的選書與思考價值。
繼五月有了機會而刊上的文章後,不久便收到【鮮榨文學專欄】編輯來信表達長期合作的意願,收到信的當下我就像《靈魂急轉彎》裡飛奔雀躍的Joe,只差沒有掉進地洞 (?)
長久下來一直想達成的夢想竟然成真,能夠用自己的名字去專欄寫文章!
然而,接下來便是長期抗戰的開始XD
從前期需要與編輯討論選書、表達想法、稍微繁瑣的合約簽訂、作者平台建立、最痛苦的,就是開始寫文章的當下。
或許知道這是我的第一篇正式合作文章、或許知道專欄裡其他優秀作者的深度文筆,讓我在起筆前便已有不小的壓力,閱讀完那本書、蒐集了相關歷史與影音資料、還畫了心智圖梳理脈絡!卻怎麼寫都有種繞不出小圈圈之感。
後來,是這本書的作者在TED上的演講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得以串起了能夠與自身有所關聯的共鳴。
寫完後才發現,以這本書作為起始意義非凡,原因在於這是一個虛構故事,然而書裡的很多事物,都是真實存在。
以書中角色萊拉的死為你我階級之間並沒有分別作引言,帶出即使看似悲劇的人生卻依然有相信希望的可能。
雖然是故事,但卻在現實中我們所見的階級高牆間打出了洞,得以窺見他人的好。
誰說文學小說離你很遙遠?他具有改變現實世界的影響力,模糊了故事與真實的界線,卻也得以讓人對所處的當下有所觀察。
稿子寄出與編輯來回討論修改、直至他說OK將上稿刊登,內心反而是平靜的。夢想成真並不是終點,而是那之後得以平靜面對要做的每件事情,並持續努力的每一天。
“I’m a storyteller. That’s what I do in life.”作者艾莉芙.夏法克在演講開頭是這麼說的,”Storyteller”也正是我的帳號名稱,希望能繼續以一本本好書,成為陪你1001個夜晚的說書人!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374
我的自由時間作文 在 藍燁 Lan Y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分享一下我的創作好了☺️
其實我很多韻腳都是歌寫完錄完
為了拍影像或表演練了一段時間才發現
哇嗚 這裡有押韻耶😂
是的 押韻不限於句末幾個字
各種句首句中或隔句也是能有韻的😌
整首做完之後解析自己的創作別有一番樂趣😙
我是屬於詞曲同步型的創作者
拿到音樂/伴奏/編曲/beat/instrumental 後
我就是邊聽邊寫邊錄
整首詞曲寫完也就是我demo錄完的時候😆
當然也有在沒音樂的情況下創作的時候
但礙於沒有樂器的支撐
我都是腦袋憑空創作出詞曲(純白的花/TOYA 都是)
然後再錄純人聲檔交由編曲師編曲
差別在於先有音樂我更能有底做發揮
雖然相較沒先有音樂由零做發想的自由度相對受限
但對於我們這種饒舌起家的創作者來說
有音樂當底可以踩更能ride the beat
更能將節奏的切分與聲線的流暢度做到極致
我也知道有一派rapper專研字音跟押韻
甚至有聽過隨身攜帶韻腳本
一想到就寫下來庫存的
那樣對於字的精確掌握
確實可以做到連續韻跟超密快嘴
那樣的風格跟呈現出來的技術性確實是一門功夫
不過相較之下我追求的是另一個方向的呈現
我喜歡做的是聽起來舒服順暢讓人想一聽再聽
不想過於鑽研韻腳到須看歌詞才能聽得懂唱什麼
我認為歌曲的傳達應該是靠耳朵聽的當下傳遞
不過還是得強調沒有好壞只是喜好不同
技巧型的饒舌也是需用心鑽研且有它的市場
曾有資深饒舌樂迷送我一個稱號「饒舌白居易」
意思是我的饒舌容易入耳也容易聽懂
真是完全命中我的創作核心❤️
做的東西被理解是一種很感動的感覺🥰
所以其實我在創作的當下
並不會刻意去想我要怎麼押韻
這個段落要用幾韻來呈現要展現什麼技巧
或者flow句型要怎麼編排等等
而是聽完音樂之後依它給我的感覺有一個主題
或沒音樂的時候更需要一個主題
然後大概有一個故事寫作的架構跟方向
很像學生時期寫作文一樣先想一個大概起承轉合
然後從第一句開始下筆
寫完第一句的句型結構後
再由第一句往下延伸對仗同句型聲律的第二句
而這個過程是自然生成的
就是依照先出來的第一句的樣式跟聲律
照著心中那個故事的發展所需
而填上第二句所需要的那些字
而同時又兼顧這兩句所呈現的聲律和諧性
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同步同時間在當下完成跟進行
一切真的只能靠當下對於這個故事的敘述跟感覺
綜合當下以前所有曾進腦的資料資訊跟人生經驗
所濃縮而成的那幾個字
當然後面再轉韻換句型甚至押頭韻隔句押韻等
以上這些也都是順順的依照邊創作邊回顧前文
以及寫到這個當下的豐富度跟整體度來當下進行的
以上所有的我的這種創作方式
如果要用本格派文字派對於句型跟對仗及連續用韻
這類需要鑽研選字的創作方式來說
確實不太適用
因為如果我在那個當下去顧及到這些
幾乎可以百分百確定我無法顧及到自然流淌的聲律
以及同時瞬間故事可能的未知發展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這是我自己而言
確實還是有經過精密設計還能顧及到這些的創作者
不過對我而言那需要花更多的準備跟心力
我還是比較喜歡自然流出(?)的創作方式😌
對我來說比較自然
也能顧到比較多我想顧到的聲律部分
也比較快速可以生成作品
這就是為什麼我寫歌很快的關係
除了這件事以外我沒有什麼事會承認快的(誤😝
謝謝你看到這裡
謝謝你對我的創作及創作方式感興趣
希望對你們各位的創作也能提供另一種方式與想法
然後講了這麼多還看到最後一行的朋友們
對的 我又有新歌了😎帥死的 期待一下 很快曝光
我的自由時間作文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對今年的畢業生而言,六月的鳳凰花開,原本該是各奔前程,成了待在家裡的「防疫月」,更遺憾地不能親自和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道別,只能透過線上畢業典禮告別熟悉的人和校園。
上個週末我和五位今年畢業的高三同學們視訊,突如其來的停課,同學們說,有種「突然就畢業了」的不真實感,他們也和我分享心情、未來的志向與夢想。
-瑞芳高工綜高衛護學程的黃珮倫同學,是新住民第二代。看到第一線護理人員防疫的付出與辛勞,未來期待投入衛生與護理領域,希望能持續守護全民的健康。
-從小患有先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丹鳳高中黃宥嘉同學,在校內數理學科競賽及科展競賽中屢獲佳績,還參加了國際小行星搜尋計畫、扶輪公益路跑、作文比賽,更以67級分學測成績拚上台大工商管理系。
-三重高中進修部張玉玲女士,小時候由於家庭因素沒辦法繼續升學,決定重返校園,已經有2個孫子的她,健康有活力,今年順利畢業。
-樹林高中原民專班應屆畢業的何倇馨同學,了解語言是族群之生命,期許自己能持續耕耘族群語言,以傳承原民傳統文化。
-瑞芳高工土木科的陳宇其同學,對於土木測量充滿興趣與熱忱,是測量職類的全國技能競賽的正式選手,也參與國家地震工程中心之校舍耐震能力提升歷程記錄作業。
和同學們的對話讓我想起40多年前中學畢業時的心情。當時隻身來到台北就讀中央警官學校,面對全新的生活與未知的挑戰,我和這些年輕人一樣,帶著炙熱的夢想與希望,邁向新的旅程。畢業是人生重要的新階段,祝福同學們每一步都走得穩、走得自在,審慎規劃、勇敢無懼地向目標前進。
這段在家的時間,有些同學可能樂得覺得假期提早來到,但請還是要規劃好作息,把握機會充實自己,使用3C之餘,記得起來動一動,保持身心的健康,不要荒廢蹉跎了時間。
謝謝同學們配合政府的政策乖乖待在家,我知道青春正盛的你們肯定等不及能夠自由徜徉,再忍一忍,我們用正向的態度面對這次疫情,同心協力,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我們一定會盡快打贏這場仗,#新北加油,大家加油。
#侯友宜
我的自由時間作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自由派大法官RBG病逝,會掀起政治風暴嗎?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週末我想趁著美國大選前,週末還能休息,就到屏東去玩了一趟,結果就收到這個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過世,享壽87歲。
RBG是媒體給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取的外號,台灣觀眾對她可能比較陌生,但知道她的人,我相信不少都是透過電影認識她的,這兩年剛好有兩部片以RBG為原型,一部是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另一部是《法律女王》,我自己非常喜歡,而且RBG一直都是美國大法官裡我最欣賞的一位。但RBG的逝世,不單只是美國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明星大法官,還有可能撼動美國總統大選,甚至牽動整個世界的局勢!真的那麼嚴重嗎?我們就先來看看RBG這位法官是什麼來頭,她到底有多「不恐龍」。
RBG出生於1933年的紐約布魯克林區,1956年進入哈佛法學院,是當屆500個學生中,僅有的9名女學生之一,她的表現一直都非常亮眼,是歷史上第一位通過激烈同儕競爭、擔任哈佛知名法學研究期刊《哈佛法律評論》(Harvard Law Review)編輯的女性。不是我要一直強調女性就多了不起,實在是因為美國雖然1920年代就讓女性獲得投票權,但當時的社會氛圍依然是覺得,女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應該畢業後就找個男人嫁了,乖乖待在家相夫教子,1970年代時候的總統尼克森,甚至認為女人不該受教育。
就是這樣的社會氛圍,RBG當時在公務員考試中拿到高分,最後卻只能找到打字員的工作,還因為懷孕而丟了飯碗,後來她懷二寶的時候就學聰明了,故意穿得很寬鬆,這才成功保住教職工作。而且就算RBG成績那麼優異,還獲得哈佛法學院院長強力推薦,當時的一位大法官依舊斷然拒絕她的實習機會,只因為她出生就「不帶把」。或許就是因為自己處處遭到性別歧視的經歷,讓她幾十年來致力於推動性別平權。
1980年,RBG被指派為聯邦上訴法院法官;1993年獲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並且獲得高票通過,是美國史上第2位女性大法官。這樣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其實截至2018年10月,美國歷史上一共誕生114位大法官,女性竟然只有4位,而且其中兩位還是歐巴馬時代任命的。她在任期間最被津津樂道的,就是「維吉尼亞軍校案」。1839年創校以來,從來不招收女學生的維吉尼亞軍校,被想就讀的女學生一狀告上法院,校方後來因為外界壓力,在校外設立「女子學院」,但最後還是被RBG判違憲,因為設女校就跟種族隔離措施沒兩樣,此案成為了美國女性平權的重要一步。
這位老太太雖然生活傳統,但思想開明,在兩性同工同酬、女性墮胎權、同志議題上,都秉持平等自由。左派傾向加上不斷衝撞體制,讓她成為高院的「頑固反對派」,2016年甚至曾經公然砲轟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川普,結果讓她人氣爆衝,瘋狂圈粉,有粉絲就以饒舌歌手「The Notorious B.I.G」為靈感,幫她取暱稱叫「The Notorious R.B.G」也就是「聲名狼藉的RBG」。有多少大法官可以被拿去比饒舌歌手?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RBG很受年輕人歡迎,曾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肺癌、胰腺癌,但她一直不願意向病魔低頭,80幾歲的老太太還可以上健身房、舉啞鈴、做伏地挺身,她能做的可能比我還多啊!她去世前幾天還跟孫女說,希望能撐到川普下台,可惜最後未能如願,在選前不到七週過世了。不過她的離開跟川貴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美國的大法官任命,比宮鬥劇還精彩啊!
我們先解釋一下,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是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同意而任命,一旦任命就是終身職,除非是去世、辭職、自願退休,或是遭到彈劾,才會被撤銷職務,所以新任命的大法官很可能一當就是二三十年,目前平均任期是16年。因為流動性不高,有的美國總統在位期間都不見得有機會任命一位大法官,結果川普就職以來已經任命了兩位,現在又出現第三個難得的機會。
大家可想而知,川普當然會任命「自己人」,也就是理念跟他相近的保守右派,目前高院的保守派佔據了9席中的5席,已經使得高院略為右傾,如果再找一名保守派法官,就會變成6比3,恐怕讓高院變成一個深度保守的機構,美國未來幾十年,無論政治、司法或文化,都會受到影響。先不談那麼遠,拿美國總統大選來說好了,2000年美國大選發生選票爭議,最後就是交由最高法院判決,才讓小布希勝選,所以有些選民就很不服氣啊,認為是當時保守派法官佔多數,才被小布希撈到一個總統寶座。那最近川貴人不是一直在吵郵寄選票會造成選舉不公嗎?萬一到時候出現爭議、開不出票、選不出總統,最後交由裡面多數是川普人馬的高院裁定,後續情況大家可想而知,球員兼裁判,人民服不服呢?
目前還不清楚提名程序會跑多久,但過去通常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民主黨主張等到大選結束,新總統上任後,再審查提名案,不過把持參議院的共和黨,已經講得很清楚,說「會儘速安排投票事宜」很明顯是打算趕在選前,趁川普還在任的時候闖關,鞏固保守派的優勢。其實四年前就有類似的情況,當時一名大法官過世,前總統歐巴馬想要提名,結果被共和黨杯葛程序,故意弄掉歐巴馬的人選,等川普上台後,才讓川普提名保守派的大法官。不過這次共和黨強調,今年和四年前情況不同喔,他們說當年民主黨當總統,共和黨控制參議院,不適合在總統選舉年填補空缺,但是今年同一黨派同時掌管白宮和參院,就可以提名喔~好啦好啦!都是你在講!
雙標的這麼明顯,但我就不罵了,因為今天是我,我也這樣搞。川普已經表示,將會提名一位女性來繼任,而且預計在RBG告別式的隔天,也就是本週五或週六(9/25-26)公布人選,「以示尊重」。先前傳出華府內有人擔心,RBG還沒入土為安就急著公布繼任人選,恐怕被民主黨拿來作文章,現在初步時間表出爐,看來川普多等一天,已經是他對RBG最大的尊重了,不過這我也不罵,因為是我,我也這樣搞。如果民主黨想要把整個提名程序延到大選後,最少要讓4名共和黨參議員跑票才行,目前已經有幾位共和黨人表態倒戈,不支持川普選前提名。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關我們什麼事啊?美國那麼遠,我幹嘛一定要知道他們家高院長怎樣?雖然川貴人把全球政局搞到「併軌」,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目前仍是自由世界的領頭羊,各方面都是其它國家的榜樣。就司法方面來看,台灣如果想要取經,很大程度會參考美國高院的判決。透過司法學習比較,美國會把他們的價值觀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如果美國高院組成保守,將對全球司法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影響到各國的文化與社會風氣。
舉例來說,許多國家一直到近年才好不容易在人權、女權、同婚方面取得進展,例如我們台灣,美國老大哥萬一態度轉趨保守,恐怕會讓全世界跟著開倒車,大法官選誰難道不重要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惡名昭彰的RBG
#美高院恐右傾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我的自由時間作文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7.7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0年7月7日
主持: Tony Jaa 1.5 , John Connor (超時空干擾廣播)
7.7 【大外宣泡沫化!】國安泡沫化,紅媒泡沫化! 文匯竟淪為用facebook作文賺稿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7月1日, 升旗易得道就港區國安法公告 - 】:
因應港區國安法, 本台嚴正作出如下聲明:
1.本台節目於港區國安法生效日起作出全面重組和整合。
2.本台於2020年7月1 日前所作的所有節目均為節目主持或嘉賓之個人意見, 與本台立場無關。
3.本台所有節目之內容均並非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境內製作。
4.本台所有時事節目內容均為引述消息來源、新聞媒體報導 (包括海外媒體, 香港媒體等) 之內容而作出, 與發言者之政治立場或、主張或意見無關。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5. 任何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的接收者請注意: 本台所有節目內容謹為對新聞時事之評論, 不論在任何時刻均無意構成任何 “煽動、協助、教唆” 行為。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6. 最後, 本台據悉港區國安法內容可能帶來極嚴重法律後果, 本台奉勸所有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人士小心其條文內容, 切勿以身試法。
-----------------------------------------------------------------------------------------------------------
現時, 香港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 運用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繼續擴播。
-----------------------------------------------------------------------------------------------------------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1)Paypal: tuesdayroad2019@gmail.com
(2)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升旗易得道
節目月費贊助截數日是每月5號,大家敬請留意
【新】支持我們6步曲!!
1. 節目月費贊助
2.收看廣告,
3.訂閱節目Youtube頻道,
4.俾like,
5. facebook share
6.建設性留言,痛擊五毛
7.21, 8.31, 7.1。 我們, 退無可退。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我們與前線抗爭者站在一起!
我們認為, 現在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及2020年的事件均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保留實力, 等待黎明!
----------------------------------------------------------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