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樹君說故事
#棄貓效應
「妳聽過棄貓效應嗎?」他問。
「什麼?」她沒聽懂。
「棄貓效應,就是說,如果養的貓不乖,故意把牠丟掉再撿回來,貓就乖了,因為牠擔心自己再被丟棄一次,所以從此以後會從壞貓變成好貓。」
聽到這裡,她的臉色已經沉了下來,但他似乎並沒有發現,依然繼續往下說:
「這個效應要說的其實不是貓,而是人,意思就是,如果女朋友不夠溫柔,就假裝要和她分手,然後再與她復合,為了好好保護這段失而復得的情感,從此以後她就會百依百順。」
「提出這種說法的人一定不愛貓,不懂貓,也沒養過貓。若是對貓有一些些了解,就知道貓一旦離開是很難回來的,因為牠們在陌生的環境裡會很害怕,會躲藏起來,讓你根本找不到,而且貓也不像狗那樣會循著氣味找到回家的路。再說怎麼忍心把貓丟掉?就算假裝也不應該!流浪貓的平均壽命只有三歲,因為在外面有太多危險,也很難找到食物,尤其是家貓一旦變成浪貓更是死路一條!牠們沒有適應外在生活的經驗,那就很像是把一個人從他安逸溫暖的床上忽然丟進槍林彈雨的戰場一樣,想想那是什麼感受吧!從戰場生還的人總有創傷症候群,就算丟失的貓能找得回來,心裡不是也會充滿陰影嗎?也許牠會變得很膽小很安靜,因為牠的心中充滿恐懼,如果那樣叫做乖,也太可憐了。」她一口氣也沒喘地說下來,他還來不及回話,她又開口了:
「還有那是什麼鬼想法?女朋友不夠溫柔就假裝和她分手,然後她就會被嚇得從此很溫柔?感情是可以這樣靠著手段維持的嗎?提出這種說法的人不但不懂得愛貓,也不懂得愛人,而且還非常自我中心,非常傲慢愚蠢!」
在這番對話之前,她正在掃著一地的玻璃碎片,那是萌萌闖禍的結果。萌萌是一隻活潑的小貓,她常常都得為牠收拾殘局。萌萌很可愛,但因為太好動,闖了太多禍,先前曾被領養人棄養過,所以在把萌萌接回來之前,中途之家的人曾經要她想清楚是不是要接手這麼活潑的小貓?而她早已決定,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把萌萌還給中途之家,她絕對不會遺棄牠!因此即使萌萌在這屋子裡飛簷走壁又奔來奔去,打翻了各種擺飾,造成了各種破壞,她都沒有任何怨言。她知道要給萌萌時間來適應她這個人類所佈置出來的環境,牠不是故意闖禍的,只是順著貓性在活著罷了。
可是他常常看不下去,不懂她為什麼要這樣自找麻煩。他認為她花了太多的時間心力與金錢在一隻貓身上,真不知所為何來?兩人為了萌萌,先前已不止一次發生爭執,所以當他提到這個棄貓效應時,聽起來只是閒聊,但那其中說不定有試探的成份,讓她深感不悅。
「你這樣說,是在建議我丟棄萌萌嗎?你覺得牠打碎了我的水晶杯就是壞貓嗎?小貓像小孩一樣,需要耐心對待,你會因為一個小孩打碎杯子就故意把他趕出家門嗎?」
她看向陽台,為了不要讓萌萌被一地尖利的碎片傷到,掃地之前她已先把牠安置在陽台上,此刻的萌萌正專心地在陽光照耀的圈圈裡為自己理毛,看起來快樂悠閒。牠才三個月大,只是個孩子,有碧綠的大眼睛和白底虎斑的毛色,一臉稚嫩無辜,長得和她以前養過的那隻貓幼年時一模一樣,所以當她在貓咪中途之家看到牠的瞬間,她就知道這是她的貓,她將把牠帶回家。
他「唉」地一聲歎了一口長氣,臉色頗為惱怒。「我只是隨便說說,別那麼認真好不好?妳怎麼老是為了一隻貓跟我吵架呢?」
她不再說話,繼續低頭掃地,心裡疑惑地想,真的嗎?他們之間的不快真的是因為萌萌嗎?還是兩人本來就個性不合,萌萌的來到只是突顯了不合的事實呢?
*
兩人在一年前經過朋友介紹而認識,當時他對她一見傾心,追求得很殷勤,開門見山地表示希望能以結婚為前提而交往。她有些猶豫,因為雖然沒有不喜歡他,卻也沒有喜歡到心動的程度,但朋友勸她不要就這樣拒絕。
「給他一個機會吧,也許他沒有讓妳在第一時間就愛上,可是經過相處之後,說不定妳會確定他是個很好的終身伴侶。」
她把這番話聽進去了,在這之前,一段耗時十年轟轟烈烈但最後分手收場的情感已令她疲憊萬分,也許平淡的感情反而好。他相貌堂堂,儀表出眾,是個學者,在大學教書,雖然有著沙文主義的傾向,不過她覺得自己一定也有個性上的盲點,兩人若真的要在一起,就要彼此體諒才行。既然這段感情的培養是為了婚姻做準備,那麼婚姻需要的不就是包容嗎?
所以當他用命令式的語句對她說話,或是表現出男性優越感時,她就算感到輕微的不悅,也不會表現出來。
「我渴了,幫我倒一杯水。」
「歷史是history,是男人創造的故事,女人則是故事中的花絮。」
「我很注重早餐,以後每天都要吃到妳親手做的早餐。」
「這種事交給男人就好,女人就別煩心了。」
如果不去細究這些話語背後的階級意識,和他的相處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當她決定要領養萌萌之後,彼此之間就充滿了各種爭執。
她的生活裡一直是有貓的,就像結束前面那段感情,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再接受與他的這段感情一樣,在她的前一隻貓因病去世之後,她也傷心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可以再領養萌萌,這對她而言是接近重生的決定。可是他一點兒也不能明白為什麼要養貓?在他而言,對貓的愛是人類大腦裡的bug,她在這方面的心理程式有重新設定的必要。
「若是一定要養寵物,養狗不好嗎?狗至少聽命於人,但貓要不要理妳還要看牠高興。貓比人還要高高在上,太荒唐了!」他不以為然地搖頭。
「可是我就是喜歡貓那種懶得理人的傲嬌姿態啊!」
「這種喜歡真的很奇怪。」
「你會覺得奇怪才奇怪呢。」
「妳以前很溫柔,現在也變成貓了。」他帶著揶揄的語氣說:「妳就像貓一樣地張牙舞爪。」
「那是你對貓的誤解。如果好好對待貓,貓都是友善和平的。」
無論如何,不顧他的反對,她還是把萌萌帶回來了。這裡是她的家,為什麼她不能和她喜歡的貓一起生活?
*
「如果在我和這隻貓之間,妳只能選一個,妳會選誰?」
當她把碎片統統收拾乾淨,地板也抹好,並且打開陽台的門讓萌萌進來時,他忽然問。
「啊?」她驚訝地看著他,一時不知如何回應。
他的表情看起來很嚴肅,並不像是在開玩笑。「對妳來說,我和萌萌,哪一個更重要?」
她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能保持沉默。
「我可以和妳共度未來的人生,也許到妳八十歲的時候,我都還在妳身邊,但是這隻貓能活幾年?我願意給妳一個婚姻的承諾,讓妳幸福,但是這隻貓能給妳什麼保證?」他目光炯炯地盯著她。「所以,我再問一次,如果在我和牠之間二選一,妳會選誰?」
她垂下眼,依然沒有開口。
「我是一個男人,牠只是一隻貓,要這樣自我矮化讓妳選擇,我自己都覺得很難堪。而妳竟然不能回答,真的太傷我的自尊心了!這樣我要怎麼與妳共度人生呢?」
她還是低頭不語。他等了一段時間,沒有等到她的回答,就站起身來走了,大門在他身後「匡郎」一聲關上,而她的第一個反應是趕緊用視線搜尋,確定萌萌正在專心地玩著一只玩具小老鼠,沒有在他開門的同時溜出去,這才感到放心。自從有了萌萌之後,她對於門窗的開關都很小心翼翼,畢竟小貓總是充滿對外界的好奇心,若是一溜出去可能就回不來了。然而在放心的同時,她的下一個念頭才是:咦,他竟這樣走了?這意思是分手嗎?
他就真的這樣容不下一隻天真無邪三個月大的小貓?此時此刻,比起傷心難過,她更多的感覺是不可置信。
他無法接受她的貓,如果是因為對貓毛過敏,那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他只是因為不喜歡貓,就要剝奪她對貓的喜愛,這樣莫名的堅持,她不能明白。若是他對貓真的這麼憎惡,直接告訴她他不能繼續和她在一起,那麼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要把兩人之間走不下去的原因歸咎於她和她的貓,責備都是她的錯,這讓她對他無法不心灰意冷。
他說過愛她,然而愛她卻不能接受她愛的貓,還逼她在他與貓之間二擇一,這是什麼愛呢?「要聽我的話,我才能繼續愛妳」,如果這就是他愛的方式,如果她也屈從了,那麼日後一定還會有其他類似的狀況讓她必須不斷做選擇,她將不斷委屈自己來迎合他,雖然兩人相處需要包容,但無論如何都不需要為了對方而毀棄自我吧!
他走了,那就算了。這畢竟是一段她曾經寄託期望的感情,面臨結束她還是會感到難過,可是就這樣分開是好的,她不能再對兩人之間明顯的個性不合視而不見了。她願意祝福他遇到一個可以把他放在第一位的女人,但那個女人不會是她。
*
她以為結局就是這樣了,沒想到過了三天,她卻在上班時接到了他打來的電話。
「這幾天妳還好嗎?」他的語氣聽起來是真的關心。
「還好啊,你呢?」她平靜地回應。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
「我還是很想妳的,所以我們再重新開始吧。」
她沒有說話,心中悄悄浮起某種猜疑。
「希望我們都能珍惜這段失而復得的感情,好嗎?」
失而復得!她聽到了那個猜疑的關鍵字。所以他先前是假裝和她分手,為的是當她失而復得這段感情之後,會更溫柔,會對他百依百順?他真的相信那個棄貓效應,並且在她身上測試了嗎?
無論他是怎麼想的,結果都證明他想錯了,而且也完全不了解她。
「我不是說過了嗎?貓一旦離開,是很難回來的。」她輕聲說完這句話,然後掛斷了電話。
.
🌱刊登於 #皇冠雜誌 805期 / 2021三月號
.
.
專欄:聽樹君說故事
標題:棄貓效應
作者:#彭樹君
皇冠雜誌
.......…………………………….
🌹「聽樹君說故事」專欄已集結成以下二書,謝謝喜愛與支持 ♥️
#再愛的人也是別人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R6RGzx
#從今以後一個人住
🌸購書連結|https://bit.ly/3gj8zRH
我的食物看起來很可愛作者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文給推
「政府付錢讓人靠著福利就能無所事事,他們根本是在羞辱我們這個社會!我們是努力工作的人,卻因為每天工作而被嘲笑!」傑德·凡斯《絕望者之歌》。
作者自序:我雖是白人,但完全不把自己當作是東北部那些白人盎格魯—薩克遜新教徒的一份子(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我屬於美國數百萬蘇格蘭—愛爾蘭裔的勞工階級,而且是拿不到大學文憑的那一群。對於這些傢伙而言,貧窮是家庭傳統,他們的祖先是南方奴隸經濟體系中的臨時工,之後成為佃農,再成為煤礦工,近年來又成為工廠黑手和磨坊工人。美國人稱他們為鄉巴佬(hillbilly)、紅脖老粗(redneck)及白人垃圾(white trash),但我稱他們為鄰居、朋友及家人。
凡斯在17歲就察覺民主黨「言行不一」;在打工時,抱怨「我窮到買不起丁骨牛排,但託山姆大叔的福,我得替其他人買的丁骨牛排付帳」;又說「我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我們家得辛苦度日,這種人卻可以靠福利津貼享受這些我完全沒機會嘗試的小玩意」。是的,他打工獲得的微薄薪資,還要扣稅給這些不工作靠領救濟金的人。
根據數據顯示,白人工人階級是美國最悲觀的一群人,甚至比領救濟金的拉丁西語系移民及最貧窮的非裔美國人更悲觀。這群白人藍領不僅生活貧窮困苦、社會流動幾乎停滯,離婚、家暴、藥物上癮更是普遍現象。他們在社會中感到全然的孤立無援,還把這種絕望感傳給子孫,在惡性循下,悲慘似乎成了宿命。
白人工人階級的貧窮率自1970年後開始上升。一項對白人家庭的統計顯示,1970年,25%的白人孩童住在貧窮率高於10%地區;到了2000年,比例已高達40%,在2016年川普參選前,這數字或許已超過50%。這也是除了投給雷根外,一向票投「代表工人階級」的民主黨的白人藍領們,政治傾向轉換成共和黨,促成川普當選的重要因素。
2016年傑德·凡斯(J.D. Vance)的這本《絕望者之歌》,在美國出版後,引發相當大的矚目,並且連續登上銷售排行榜冠軍。左派把它當成川普依靠「民粹」與「吹牛」哄騙無知藍領白人而當選的解釋;而右派則認為這本書闡述了美國工人階級因全球化經濟,製造業外移而失去工作,成為美國社會底層,幾乎無法向上流動。而川普承諾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的競選帶給他們希望,事實上川普在隨後三年的施政也履行了他的承諾。
以下是2018年9月白宮網站所列川普政府的成就:
1. 選舉後創造了近400萬個工作崗位。
2. 現在就業的美國人比我們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多。
3. 自我當選以來,我們已經創造了超過40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
4. 製造業就業增長速度是三十年來最快的。
5. 上個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了4.2%。
6. 新的失業申請人數最近創下49年新低。
7. 家庭收入中位數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8. 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最近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9. 西裔美國人失業率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10. 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最近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
11. 婦女失業率最近達到65年來的最低水平。
12. 青年失業率最近創下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比率。
13. 沒有高中文憑的美國人失業率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14. 在我的政府下,退伍軍人的失業率最近達到了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15. 自選舉以來,近390萬美國人不再使用食物券。
16. 對美國工人的承諾使雇主承諾培訓400多萬美國人。我們致力於職業教育。
https://www.whitehouse.gov/trump-administration-accomplis…/…
這本書我前後讀了三遍,中文翻譯版正文前的推薦序讓我覺得啼笑皆非。一個是把書中描繪的貧窮藍領白人與台灣「下港人」類比,並且很老套的說脫離貧窮方法就是「好好讀書」;第二個推薦序則以「階級」論證,並歸咎美國製造業無法面對國際競爭,而流失大量就業機會,也類比台灣的勞工待遇、實質薪資停滯,卻沒提及最重要的因素:製造業為何外移?
推薦序三作者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特別提到寫序前三月回到母校參加校友團聚活動的經驗,她形容過去只有小貓兩三隻的活動,當時卻被擠到水洩不通。在一場名為「民粹主義」講座中,有位畢業70年以上的老校友拄著拐杖站起來用沙啞的聲音說,還一邊留下激動的淚水:「我在這裡讀書時,碰到二次世界大戰…我以為,沒有人會忘記納粹的恐怖…但是…為什麼我心目中最偉大的國家,現在會選出一個像希特勒的總統?我們有這麼無知嗎?我們的世界要崩解了嗎?」
這時身旁的許多人,都留下無助跟恐懼的淚水,主講教授拿起麥克風,先請老先生就座,然後說「我可以出作業嗎?所有人,回去讀一本書,叫做《絕望者之歌》。」序者並說,包括比爾.蓋茲、《紐約時報》等,早已將《絕望者之歌》列為理解現代「民粹主義」最重要的一本書之一。尤其對於認為「川普選民」不可理喻、甚至無知愚蠢的眾多高等知識份子們,這本書是超越恐懼、促成理解的一座關鍵橋梁。基於教育工作者身份,序者之後也寫了一大段關於「負面童年經驗」的影響與如何改變。
對於這本書的解讀,我認為這是一個愛國、保守、信仰基督、捍衛尊嚴,信奉透過勞動獲取金錢報酬的族群。因為失去就業機會,他們大多數只能打零工維持最起碼的生活卻不願領取失業救濟金,少數領取失業救助者也常在尊嚴與懶散中掙扎。但很顯然由於長期處於貧窮與極強自尊心,使他們普遍有憤世嫉俗、訴諸暴力解決傾向;而且他們面對問題時,不是採取強力對抗就是退縮。
就地理環境而言,這群「鄉巴佬」生活在大阿帕拉契山脈地帶,深受阿帕拉契亞大山谷文化之影響。這個區域很大,從南部的阿拉巴馬州一路延伸到喬治亞州,再往北直到俄亥俄州及紐約部分地區。他們長期自我封閉,依靠伐木、挖煤而自給自足。但伐木業因破壞水土保持被禁止,煤礦業也因高汙染且不符成本效益而被停礦,居住山區的「鄉巴佬」們生活立即陷入困境。
二戰時興起,從阿帕拉契山區到中西部的工業經濟重鎮開始大移民潮,許多「鄉巴佬」拖家帶眷離開山區前往工業發達的地區去追求「美國夢」,大多數依靠勞力的努力工作者,也達到「中產階級」的經濟水平。但好景不常,在二十世紀末期這場無遠弗屆的全球化浪潮中,整個工業鏈從迅速繁榮,又更迅速衰退,他們猝不及防,夢想破滅、家庭破碎、對未來徬徨不可知,只能依靠衝突發洩憤怒,用槍枝捍衛在外人看起來可笑的尊嚴。
以民主黨及資本家,左派主導的主流媒體、好萊塢娛樂業,這群代表「政治正確」的新自由主義不但在政治、社會、學界稱霸,連帶經濟也是。新自由主義者曾經預言全球化分工及貿易將帶來世界大同與均富,但長期以來這群「鄉巴佬」被東西兩岸的主流社會和菁英階層遺忘、背叛、蔑視,光鮮的「美國夢」跟他們毫無關係。
東西兩岸越是亮麗,中南部就越是黯淡。歐巴馬在談起中西部小鎮上的失業人士時輕蔑地說:「那裡的工作已經流失25年了,沒有新的工作出現……這群人變得忿忿不平也不足為奇。於是他們依賴槍支或是基督教,或者對與他們膚色不同的人感到反感,或通過反移民和反貿易的情緒,來表達他們的挫折。」這種居高臨下、帶有侮辱性的說法,似乎是說,你們的失敗都是自己的問題。這種說法讓美國勞工階級更為憤怒,於是他們成為川普的強烈支持者。
傑德·凡斯的家族來自東肯塔基州的山區,是蘇格蘭、愛爾蘭白人移民,從東岸平地來到山裡謀生,定居在此。這裡曾因伐木業及礦業發展出繁華小城,二十世紀初政府開始保護阿帕拉契山林木,加上煤礦業沒落,廣大居民失去工作機會,經濟及社區發展一蹶不振。隨著二十世紀上半葉鋼鐵、汽車等工業興起,「鄉巴佬」們移居平原地區的新興工業城市,成為大型工廠中裡的工人。他們開始成為城裡人,擁有現代化住宅、穩定的收入、水準不錯的公立學校,「美國夢」似乎近在咫尺。
但二十世紀末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美國的鋼鐵和汽車等工業喪失競爭力,製造業紛紛離開美國,資本大幅移出到人力成本更低的亞洲或南美設立新廠。與此同時,受惠於柯林頓的支持,中國不但獲得美國最惠國待遇(柯林頓將最惠國待遇與人權脫鉤),還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正要晉升為中產階級的「鄉巴佬」們,卻被中國的農民工奪去工作機會,成為全球化的犧牲品。正如1990年代的台灣,台商大舉西進投資,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薪資停滯30多年一般。而這群「鄉巴佬」被困在在日漸衰敗的城鎮中,因政府住屋計畫買房又面臨房價大幅跌落,即便售屋也還不上貸款,又找不到新的工作機會僅能靠零工維生。加上公立學校水準不斷下降、家庭破碎、暴力及毒品泛濫,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他們的希望逐漸破滅,被絕望所籠罩。
華盛頓的政客、遊說團體;華爾街資本家、經紀人和律師;被投行炒作,股票扶搖直升的矽谷高科技與網路巨頭;好萊塢的明星、娛樂圈藝人、流行歌手、運動明星等,這些人成為「美國夢」的代表。他們享受到全球化經濟的紅利,錢財如潮水般湧進戶頭。但缺乏製造業支撐的美國內部卻在逐漸潰爛和腐化,而「鄉巴佬」們就是最大受害群體。
有學者指出,歐巴馬任內的政策如減碳、發展綠能以降低暖化速度,立意看似進步,但勢必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增加營運成本甚至關閉工廠。自由貿易協定雖有助全球化與加強與盟國互惠,卻會伴隨「去工業化」及工廠移出,這些政策受害最深的是中西部各州的鄉村小鎮,以及在全球化下工廠大量關門的鐵鏽帶—密西根、俄亥俄、賓州等。美國不分政黨,三位總統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都是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支持者,藍領與中產的反體制憤怒,讓川普在共和黨黨內初選階段輕鬆擊敗以建制派為主的16位參選者。
川普是極少數體察到「鄉巴佬」的憤怒和痛苦的政治人物,他在總統就職演講中說: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首都的一小批人從政府獲得好處,而買單的是人民。華盛頓繁榮了,但人民卻沒有分到好處。政客發達了,但是工作流失了,工廠關閉了。既得利益集團照顧了自己,但是沒有保護我國公民。他們的勝利沒有成為你們的勝利。他們的成功沒有成為你們的成功。……母親和孩子陷於市區的貧困當中,廢棄的工廠像墓碑一樣遍佈全國各地,教育系統資金充足而我們年輕可愛的學生卻無法獲得知識,犯罪、幫派和毒品奪走了太多的生命,也奪走了我們國家太多未能發揮的潛力。
川普上台之後確實扭轉了這種只讓東西兩岸菁英分子受益的全球化趨勢,通過重新簽署與外國的貿易協定,讓更多的工廠和工作機會轉移回美國。中國加入WTO時承諾,在2015年全面開放市場卻沒兌現,歐巴馬政府也視而不見。於是川普開始要求中國兌現承諾,經過多輪談判仍得不到結果,才採取經濟制裁,引發所謂「美中貿易大戰」。但一般美國人民受媒體愚弄,認為是川普獨斷挑起大戰;包括川普上任後,對世界各組織與協定的退群,也是因為那些組織被中國滲透到根子,許多協定只綁住美國和西方國家,中國卻成為受惠方。
凡斯成長過程依賴他的姥姥、姐姐、老師,及女友支持;因加入海軍陸戰隊學會「永不退縮」精神、鍛鍊出體力、耐力、韌性,甚至從海軍陸戰隊的課程中學會理財與如何選擇人生。也靠個人奮鬥及好運,考上常春籐名校耶魯大學,並從法學院畢業擺脫了「鄉巴佬」命運。但他擠身「高等美國人」上流社會行列後,也沾染上左派的「政治正確」,沒投票給川普。他聲稱並不是討厭川普,而是討厭他的說話方式,而川普的說話方式正是他出身「鄉巴佬」群體所認同的。他仍在鐵鏽地帶的鄉親們,聽到川普的競選談話,重新燃起希望,成為川普的熱誠支持者。
但主流媒體不願傾聽「鄉巴佬」們的心聲,更沒料到川普具有如此強大的民意基礎,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與希拉蕊的對決大獲全勝。根據選舉結果,鐵銹地帶幾個中部州的翻盤,至為關鍵。威斯康辛、密西根、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等州,向來是民主黨的鐵票區,民主黨認為工人和工會必然支持他們,而信心滿滿的希拉蕊從未去這些地方催票。
選票開出來之後,這些州全都由藍轉紅,民主黨滿口政治正確、進步價值,視「鄉巴佬」為敝屣的政客悔之晚矣;遂以川普操弄「民粹」與「階級」為由,卻對「鄉巴佬」們的憤怒依然視而不見。而2020大選,這些從川普促成製造業回流而受惠的「鄉巴佬」們,將更堅定支持川普。
下圖為「鐵鏽地帶」廢棄的教堂、廠房、社區與鐵路。
我的食物看起來很可愛作者 在 明太子小姐生活旅遊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等身大>
一週瞬間就過去了,豆感冒了,幾乎一整週都沒去上課。
我一邊陪伴他一邊終於讀完了《覺醒父母》以及《覺醒家庭》兩本書。內容太精采完全不輸宮廷劇或韓劇讓人一直想追下去,每天只要豆一閉上眼睛我就開始讀。
這兩本書的作者是擁有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喜法莉.薩貝瑞博士。她將從小接觸的東方正念訓練,與西方的心理學加以整合,以她經手過的臨床案例為範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談「如何從靈性層面建立與孩子的內在連結」。
一邊讀這本書一邊像是發現新大陸,趁著有機會和豆24小時黏在一起,也實際把她的理論練習實踐了一下。覺得是我目前讀過幫助最大的育兒書,無關管教,無關管理,而是藉著在育兒上遇見的各種情緒,喚醒一直以來遺失的自己。
------------------------------------------------
喜法莉.薩貝瑞博士的主張是
「在教養上遇見的許多難題,問題大多不在孩子,往往都在父母身上。育兒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覺醒機會,讓父母有勇氣面對那個已經變得陌生的,原本的自己。」
我覺得很有意思,原本的自己究竟是什麼?
我想很多人大概都是到了和我差不多的年紀,發現自己總有些不開心過不去,但又不是很明確的知道自己不開心的原因。有的時候會開始追溯過去,覺得原生家庭留在自己身上的傷痛,時不時就會隱隱作痛起來。你想擺脫它,卻每次遇見同樣課題就得再次面對。
你覺得不解,相信父母不是故意要傷害妳。深信他們許多行為的出發點是愛,可是那些愛卻讓人如此痛,彷彿一生都要跟著你。
也許是一種父母深信的,所以想要植入妳腦袋的價值觀。或許是一層父母看世界的濾鏡,你總覺得這色調不喜歡,但總是調整不過來。
喜法莉.薩貝瑞博士說,大多的親子衝突來自焦慮。
我的孩子的學習如果跟不上同齡孩子,會被社會淘汰的焦慮。
如果我不和其他父母同步更新教養情報,會讓我的孩子與世界無法連結的焦慮。
如果我的孩子不謹慎管教,將來會做出無法無天的事的焦慮。
然而用同一種標準去規範孩子,有可能讓某些孩子陽奉陰違的去遵從或是討好父母,演出他們心中的好孩子。可是這些與「他原本的自己越來越遠」的代價很大,可能會讓看似好孩子的他長成大人後,還是得帶著面具與矛盾活著。
而且以上的這些焦慮,才是讓孩子無法專心學習成長,情緒不穩定的主因。
-------------------------------------------------------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是「讓孩子如實成長。」
我想了一下豆豆「如實」的模樣是怎樣。他是一個精力旺盛,嗓門超級大。很喜歡熱鬧,情緒來得很快也去得很快。有些奇妙的堅持,頑固的孩子。
老實說我曾經因為他總是會在電車或是公車講話音量太大,或是老是要跟陌生人搭訕,堅持做事一定要按照自己的SOP,情緒來時盧小小而感到困擾。
但令我困擾的不只有這些,只要有人給我育兒上的意見,我就會焦慮到不行。
「他那麼胖,妳是不是都沒在注意營養均衡啊?是不是吃了很多垃圾食物?」
「他那麼過動,是不是都沒在用腦啊!媽媽難道沒有引導他去使用腦袋嗎?」
「他那麼頑固,以後會變成一個很任性的討厭鬼喔!」
讀完了覺醒系列兩本書後,我發現自己一直的育兒焦慮其實只有一個
「我害怕別人認為我是一個失職的母親。」
那些「問題」之所以是問題,其實大多是來自我,或是其他人對他的看法。
--------------------------------------------------------
#麵包店的兩次練習
讀書前和之後,我有過兩次和豆一起的情緒管理練習,很巧的兩次都在麵包店。
第一次我們去了豆豆超喜歡的麵包店,可是店(因為肺炎關系)門口貼了一張「請勿讓小孩入店」的紙條。
「我們去別家店買好嗎?這家店不讓小孩入店呢!」我跟豆豆交涉。
「可是我好喜歡這家店的甜甜圈,我在門口等媽媽沒關係。」豆說。
我有點擔心地把豆留在門口,自己一個人進去店裡買麵包。可是結帳時實在等了太久,豆豆忍不住想要推門進來。
當時一個婆婆剛好推開門時,豆豆就想進來店裡。也許是有碰到婆婆,惹得她很不開心。
「你不知道要讓出來的人優先嗎?這麼沒有教養的孩子是誰的孩子?」
我立刻衝到門口和婆婆道歉,然後討了一串罵。
「像你這樣的母親,就是會教出這種沒禮貌的孩子。請好好檢討自己,不要給社會帶來問題!」
正好此時麵包店的店員也衝上來,跟我說
「肺炎期間請不要讓孩子入店,如果你的孩子無法自制,請不要來我們的店消費!」
後來我帶著一肚子委屈上了腳踏車,眼淚很不爭氣的流下來。覺得這家麵包店的人真機車,婆婆真機車,兒子還堅持要吃這家店的麵包,我好倒霉。
回家豆豆問我說「媽媽我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大家那麼生氣?」
我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也許不該帶孩子去一家不歡迎小孩的店。
我想豆跟我一樣都感覺驚嚇和委屈,但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同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撫他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許會跟他說,因為肺炎關係大家都很緊張,不是故意對我們發脾氣)
---------------------------------------------------
後來有次帶豆從幼稚園回家時,經過另外一家麵包店。
我們開心的挑完麵包後,才發現我忘記帶錢包。
我很抱歉的跟店員說了我忘記帶錢包,等等再回來買。店員點了點頭,瞬間豆卻在店裡面大哭了起來。
「媽媽!等一下再回來我的麵包就會被買走,我好傷心!」
「不會的不會的,媽媽請姊姊幫我們留下來,媽媽立刻回家拿錢包!」
因為豆哭太大聲,一下子我們就被麵包店的客人眼光包圍了。以前的我肯定覺得很丟臉,立刻把豆給帶走。但是當下我想到了喜法莉.薩貝瑞博士提到的,也許這是個好機會。
「我懂你的擔心喔!媽媽也最喜歡甜甜圈了,如果等一下就賣完了,媽媽也會在店裡面大哭,因為會覺得好傷心。」
「可是我相信姊姊會幫我們留下來的,媽媽今天不小心忘了帶錢包,現在就回家去拿,你不要擔心。」
「哭到你覺得滿意為止沒關係喔!媽媽有時候也會大哭!哭一哭會好很多哦」跳上車後,我跟後座的豆說。
後來回家取了錢包再回到店,豆哭累睡著了。我快速停好車衝進店裡面,店員見我回來立刻拿出剛剛我們打算要買的甜甜圈,然後又塞了另外兩個麵包給我。
「這是我們店的招牌麵包喔!送給妳們吃吃看!」
當下我又差點在麵包店門口大哭,覺得這家麵包店好溫暖。回家我把麵包店姐姐送給我們兩個麵包的故事告訴豆豆,他開心得不得了。
----------------------------------------------------
以前時常在日雜裡面看到「等身大」這個詞,我問枝豆什麼意思。他說可以解釋成等比大,或是不免強的,如實的樣子。
兩次的麵包店經驗,我都是慌亂的媽媽,我承認自己很多時候腦袋不靈光,會冒冒失失,但想想我就是這樣的媽媽。壞媽媽,好媽媽,笨媽媽,可愛的媽媽,都是別人給我的評價。
豆豆三歲半,在情緒管理上還有許多需要練習的部分。壞脾氣,沒教養,都是別人給他的評價。
我們都不完美,但唯有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如實的,等身大的自己,才能放下焦慮,愉快的前行。
和豆黏在一起的日子,我發現自己雖然以前和他黏在一起的時間也很多,但重新回歸找到我自己後,才發現我們兩人的心有了更多交流,他的情緒隨著我一起變得很穩定。
--------------------------------------------
想起以前我因為想讓自己看起來精明一點,有氣場一點,還會故意把眼線畫很粗,想說這樣也許會改變別人對我的態度。
現在想起來覺得很好笑,當時的我大概就是一隻虛張聲勢的,眼線很粗的紙老虎而已。
反而是接受了與正視自己的不足,找回真正的自己,才知道自己與自己,與小孩,與別人,與世界的相處之道是什麼。
我也不期待豆豆和我擁有相同的價值觀,或是迎合別人的期待,符合社會的成功標準。但我願他快樂,永遠不要與自己的心分歧。
寫了好長一篇,因為感觸太深。
晚安。
pic東京持續梅雨季中,心情平靜了,雨天和晴天對我來說一樣如實美好。
上衣/後面綁帶連身褲
骰子包(即將上架)all from Love 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