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做到口吐白沫的年代,卻也是紙媒及周刊的光輝歲月,一書多册,包羅萬象,總有一本適合一家大細分享,由老公老婆到呀仔呀女,闊太名媛到學生、產業人士到只愛扮靚及購物的OL也要看的, 不管你住在半山還是屋邨,熱愛奢侈品、歐美設計師品牌還是百利、金百利商場潮牌以至家庭手工勞作…😁
二十多年後回顧,當年明周也確實給予年輕時的我很多天馬行空實驗概念的機會和空間,不像今天的媒體統統變成了一個指定的方程式,是市場主導還是主導市場?反正每個年代也有它的流行文化和那個時代的人喜愛的東西,雜誌便是時代的記錄和反映。而無論時尚也好文化也罷,始終須由國際及本土兩大方向的原創內容而生成。
#1990s #明報周刊 #家庭綜合雜誌
#MingPaoWeekly #BookB #茶餐廳文化 #有容乃大 #一網打盡 #立足本土放眼國際 #FoundingEditor #ContentCreator #Producer #fashion #beauty #socialsection #shoppingguide #parismilanfashionweek #advertorial #supplement #peopleinterview #fashionstyling #fashionjournalism #editing #writing #teammembersupervision #janicewong #王麗儀 #尚宮局姑姑 #司制房及司珍房司制 #我的OEM及ODM時代
我的oem及odm時代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理性消費」來友善地球!
消費者不過度消費,
經營者不過度生產。
沒有過度生產及消費就不會有浪費。
所有的浪費都來自ㄧ個字「貪」。(文長慎入)
對於環保及綠色時尚,大家習慣談的是資源回收,
環保材質的研發與替代使用, 沒錯,這是一個為人類貪婪解套的方案,聽起來很合理。
但是對我而言,卻總感覺它是人類給自己一個繼續為所欲為的藉口,ㄧ如快時尚品牌台面上提出再回收的服飾系列,台面下是大量消毀過度生產的衣物,又如我們ㄧ般人, 盲目的買買買, 特別是看到折扣便殺紅了眼剁手剁腳的,穿不到用不上的再丢到回收箱⋯⋯大家都有環保意識,加上這官冕堂皇的環保套路,買、賣雙方依然可以持續著這個沒有節制的惡性循環。
人們不該是做錯事後才來粉飾太平(贖罪),更積極的應該是避免去做不對(危害自然生態)的事情。
不過相信你我都明白,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回到「人性」, 所有的因果都是起於人, 人們的浪費, 是因爲不理性的習性, 與其治標不如治本, 如果消費的時侯能夠多個5秒,反問自己真的需要嗎? 還是只是想要?在價格與折扣的誘惑下, 你是買ㄧ個便宜?還是買到好物(質感+設計=品味)如果明白任何ㄧ筆消費都是在投資自己, 就不該貪圖便宜買廉價品往自己身上堆,讓自己也看起來廉價了。
我常在想,從消費行為著手,反求諸己,在理性消費的情境下進行消費, 可以節制浪費, 從經濟學的角度, 沒有需求,供給自然會減少(沒人買就不會生產了),關於劣質的商品,關於快時尚過度生產的問題,自然會隨著市場機制回歸正常。
快時尚、打著低價的廉價商品在不景氣的大時代推波助瀾下,成為了經濟市場/時尚產業的霸主,一如當今的世態,劣幣驅逐良幣, 真正好的人事物反而成了小眾,不過物極必反, 人類在自食惡果後,真實會逐漸浮出台面,這是我樂觀的看法, 環境再差,心中的那盞燈還是不能滅啊!
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在哪個環節出岔了,從消費到製造,從製造再到消費, 如何讓這中間沒有浪費?
從痛點找出觀點, 我的想法只有兩條路: 1,不折扣(合理的定價)。2,零庫存。 (少量+預購)
我知道這兩件事聽起來像神話,不管是對消費者或對業者來講應該都很不舒服,光是不折扣,就整個拉黑了⋯,是吧。意思是大家還是喜歡沉醉在把價格定高高再玩一波波的折扣戰,打到見骨見血才痛快, 因為這樣的心理預測,買方只看價錢,賣方只能等著做賤自己,價格戰的結論就是薄利後為求生存也只能cost down 把品質下降,以致於市場上滿滿標榜低價的劣質品。 慢慢的你也別抱怨怎麼都沒好東西了? (這也是近幾年到東京買不下去的原因⋯⋯)所以別再責怪這些快時尚,或廉價品的充斥,你我很可能都是小幫手。
零庫存, 癡人說夢話吧!怎麼可能?
怎麼不可能? 人們願意排隊等ㄧ碗麵,等一個Birken 包, 為什麼不能等你把商品做好再買呢?
正確的說,應該是消費者確定要買再去生產,
當然這也取決於商品本身的價值/而非價格,
好的物件(口碑)自然能吸引到它的消費族群,
這也是老祖先們最原始的交易方式,
在正常的供需前提下,
每一個物件都是有需求者(買方)才被生產出來,
沒有過多的生產,沒有資源的浪費。
節制消費,節制生產,只制作好的物件,不浪費資源, 也不浪費你血汗錢。
在自由經濟體制裡,企業追求的是規模經濟才能爆利,量少又慢如何獲利?除了法國的Hermes 、Maison Bonnet ,德國的雙B汽車、瑞士的鐘錶⋯在乎質量與工藝的品牌應該不少, 在近幾年我合作的精品;義大利的 Loro Piano與瑞士的Hanro ,這些百年品牌追求的都是卓越,而非市佔率。不過也並非只有高價的精品、奢侈品可以制量製價, 生活中許多對品牌有所堅持的經營者也是如此, 而「閃電天使」也是其中之一,
從己身做起, 合理的定價,不過度生產,以美好生活為提案,專注在美ㄧ件事上,慎選有共同理念的OEM、ODM、OBM的合作夥伴,希望可以從「理性消費」來友善地球。
www.zfashionasia.com
企業該有社會責任(CSR),消費者也理當有消費的覺知,
身為生活在這地球上的ㄧ份子,我們應該都很樂意盡一點本份內的事啊!
抵制過多生產的浪費,從我們的每一筆消費開始做起。
2013年,我的第一本著作 「ZFASHION 平價時尚力」,詳述了fast fashion 崛起的來龍去脈,它確實帶來了時尚的革命與顛覆⋯⋯近年來,許多人問我:老師,妳現在對快時尚的看法如何? 未來快時尚會如何?
這篇文章是我的心裏話。 快時尚沒有錯, 它是時勢所趨, 它的成是你我(消費者),敗也是你我。
關鍵在於我們的選擇。
以上是個人淺見,如果你也認同,請分享給身邊的好友吧。
https://www.zfashionasia.com/index.php…
最後再ㄧ提;
如果你沒有要吃那麼多,請別點那麼多菜。
之前有位老外友人問我,為什麼你們華人總是喜歡點了滿桌的菜,卻又吃不完,這不是很浪費?
從此之後,每次點餐,我的腦中就會跳出這段話。
#理性消費愛地球
Loro Piano
Hermès
Hanro of Switzerland
#理性消費
#友善地球
#閃電天使
#staciechen
#平價時尚力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4586
我的oem及odm時代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週日在東京賽博辦公室,賽博全體員工都在上班,Steve在開會。我趁機處理一下微信和臉書。
最近我有關製造業損益表的實務操作文章引起一些朋友的關注和討論。許多朋友認為台灣的電子製造業前景不樂觀,應該往品牌和全球市場轉型。我回想過去幾年高科技產業的變革,許多知名品牌公司都消失不見了。從電腦時代到手機時代,知名品牌公司倒下的不勝枚舉。可以說,品牌不是賺錢的保障更不是基業長青的保證。
至於俗稱的電子代工,專業的稱呼應該是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亦稱ECM(Electronic Contract Manufacturing)或是 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中文又譯為專業電子代工服務。我特別到維基百科網站上去找到EMS的介紹,讓大家了解一下。
什麼是電子製造服務
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亦稱ECM(Electronic Contract Manufacturing),中文又譯為專業電子代工服務,是一個新興行業,它指為電子產品品牌擁有者提供製造、採購、部分設計以及物流等一系列服務的生產廠商。
相對於傳統的OEM或ODM服務僅提供產品設計與代工生產,EMS廠商所提供的是知識與管理的服務,例如物料管理、後勤運輸,甚至提供產品維修服務。
其實生產的過程中是涉及很多過程及環節,EMS就是一個全線的服務,包括,產品開發、產品生產,這當然包括產品的採購、產品的品質管理及運輸物流,一般 EMS都包括以上這些。但我們開始時,是未夠能力開始整個過程,因此在開始時,我們主要幫助客人處理加工部分,所以只是主理生產部份,這個部份即是所謂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後期發展到可以幫一部份客戶主理開發產品及設計產品工作,即是所謂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換言之,ODM比OEM多加了新元素,現時的EMS除了做ODM和OEM所做的事外,更加上物流的部份,甚至有一部分會幫助客戶銷售,這就是一般的EMS。
[編輯]
知名EMS廠商
* Sanmina-SCI(SCI Systems)
* 捷普科技(Jabil)
* 偉創力(Flextronics)
* Solectron
* Celestica
* 鴻海(Foxconn)
* 緯創(Wistron)
EMS產業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SCI成立於1961年,Jabil在1966年成立於矽谷,Flextronics於1969年成立於矽谷,Sanmina於1980年成立於矽谷,Celestica在80年代在加拿大是IBM的製造工廠。愛爾蘭的PCH和台灣的EMS大都是90年代才進入這個產業。這些EMS至今都還存活著,而且規模都相當大。
EMS結論一下,它是高科技的產業,起源於美國,而且有幾家發源地是矽谷,好幾位創始人還是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它的管理模式非常複雜,資金需求十分龐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這些已經具備規模的歐美EMS至今都還活著。
值得一提的是偉創力 Flextronics,1969年成立於矽谷,1981年到新加坡設廠,是第一家到亞洲設廠的美國製造公司。在1993年在EMS產業全球排名第22名,到了200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EMS。當時的偉創力如日中天,勢不可擋。這個第一名一直保持到2004年,當年營收達到145億美元。
而地處台灣的鴻海,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鴻海的發展歷程:
1974年,郭台銘利用的新台幣10萬元成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註冊地址在台北縣土城鄉(1993年6月26日升格為台北縣土城市,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後改稱新北市土城區)。
鴻海塑膠成立之初員工僅有10人,主要業務為製造黑白電視機的旋鈕。1981年,鴻海塑膠成功開發個人電腦連接器產品,由此轉型生產個人電腦連接器。1982年,鴻海塑膠改名「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英語: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mpany Ltd)[3],註冊資本額達到1600萬元。1985年公司成立美國分公司。
1990年代個人電腦及網際網路市場迅速成長,鴻海藉此機會快速發展,至2000年鴻海市值突破新台幣1000億元。
之後郭台銘積極透過擴大服務項目的垂直整合的完整性成長企業規模,在每年增加2000億元以上的高速成長下,2005年鴻海集團總營業額突破新台幣兆元,超越新加坡的偉創力(Flextronic)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廠。爾後持續倍增,2010年底僅鴻海集團單一公司營業額就破美元千億,擠身全球前五十大企業之列。
2003年底,偉創力第一次在上海擧行全球供應商大會,有多達500人參加。我當時是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當然代表德州儀器參加這個重要客戶的大會。整個早上由日裔美籍的CEO報告當時全球第一名的偉創力的2004年策略。當報告完畢後,是供應商提問時間。有位供應商提問,直接了當的說:偉創力雖然介紹了2004年的主要戰略,但是我們看不出來偉創力要如何跟富士康競爭?我們看不到偉創力有任何勝算。
當時轟堂大笑並且議論紛紛,因為這位同業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富士康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之後,逐年成長超過30%,勢不可當。已經眼看著就要超越全球第一的偉創力,而偉創力2004年的策略完全了無新意。許多壓寶偉創力的供應商也不得不考慮是否該跳船,全力支持富士康?
面對這個直接且不給面子的問題,偉創力CEO瞠目結舌答不出話來。當時坐在台下的我,雖然代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理應支持同是美國公司全球第一大EMS的偉創力。但是我的心中卻有一絲身為台灣人的驕傲。會後,我給郭台銘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這個小插曲。
2005年,鴻海超越偉創力,成為全球第一大的電子專業製造服務商。不僅第一名的位置保持至今,而且與偉創力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時帶動台灣其他電子代工製造企業,晉身全球前十大。當品牌公司虧損或滅亡的時候,這些EMS都仍然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