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我大學之中成長最多的一年,2014年底開啟了部落格紀錄旅遊生活,並與朋友相約2015年的暑假再一同去更深度的日本冒險,而我就帶著兩次自助旅行的經驗,開始了瘋狂找資料、核對最便宜的周遊券的日子。
還記得旅伴從旅遊書中(對!那年我們還是習慣從旅遊書中找景點),找到了「日光」,當初還極少人知道的日本近郊。日光最著名的是秋日楓葉景觀,但因為行程安排的關係,我們安排冬季前往探險。
(粉絲專頁關於的照片就是在日光拍的!)
當時,兩個大學女生第一次看見厚重大雪的感動(結果我現在卻住在有整整四個月都被大雪覆蓋的城市裡),因為冬天時處淡季,我們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東武鐵道日光周遊券冬季版(http://bit.ly/2lM2NBj),又用 1/3 的價格住到了高級的溫泉酒店(http://bit.ly/2kARXy0),窗外就可能直接望向中禪寺湖的鳥居⛩!晚上在配上寂靜又伸手不見五指的景色,居然能夠享受到毫無觀光客的日本,我再度想念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了😔
兩天一夜的日光,說真的一點也不夠用!像湯原地區、江戶村就是我一直飲恨沒去到的地方,也一直在我的口袋名單中!如果要去日光地區的人,建議買「東武鐵道日光周遊券」排三天兩夜以上,才能最深度的玩遍日光,因為有人問我對於日光的經驗,我提供以下關鍵字讓大家可以去找遊記搜集資料:
📍必去景點 / 必吃食物
東照宮|中禪寺湖|華嚴瀑布|二荒山神社|神橋|必喝檸檬牛奶|必吃湯波料理(豆皮)|奧日光|鬼怒川溫泉|戰場原|明智平展望台
下次我也要秋天的時候,去看看日光壯觀的整片楓林!下面前半部的照片是我自己去冬天日光拍的,後面是官方提供的秋季照喔🍁🍂🍁🍂🍁🍂🍁🍂🍁🍂!
-
我冬天去日光的遊記:
🔺花庵溫泉酒店|http://bit.ly/2kAb0IE
🔺日光兩天一夜攻略 I|http://bit.ly/2lGXnaS
🔺日光兩天一夜攻略 II|http://bit.ly/2kCDscV
#Nikko日光 #日光旅行 #日本旅行 #東武鐵道 #日光秋季 #東武日光 #賞楓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
戰場原 冬天 在 貝兒琳=BearLyn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翻到之前去日本的照片
忽然覺得是時候可以再安排旅行了
不知道 大家有沒有去過東京"日光"
忽然發現 原來東京也有這麼舒適的休閒勝地
好想再去一次唷~~~~~~~~
挑選景點的時候發現這個網站
一目了然的觀光景點
➡️ https://bit.ly/2BYIB3K
➡️華嚴瀑布(華厳の滝)
🔺日本三大名瀑之一
如此壯碩的景觀感覺此生一定要去過一次
聽說1月-2月瀑布會全體呈現藍色冰彩
➡️鬼怒川溫泉(大樹)
🔺稱為日本屈指可數的“蒸汽王國”
東武鐵道連接著東京淺草和鬼怒川溫泉,曾以貨物運輸為中心業務,有多達85輛SL活躍於這條鐵道上。
➡️明智平展望台から
🔺明智平位於日光第二伊呂波坂的最高處
經纜車登上觀景台,華嚴瀑布,中禪寺湖,男體山的絕景都可以從這裡一覽無疑。而且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景色彩: 初春滿地的新綠,盛夏則轉為深綠,秋天濃墨重彩的紅葉,到了冬天就是銀裝素裹及湛藍的天空,在這裡感受不同節氣帶來的驚喜,多麼大的享受
➡️奥鬼怒温泉
🔺關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型溫泉地
據傳在江戶時代曾有武士戰敗負傷至鬼怒川,發現從溪谷畔湧出溫泉可以療傷,之後更一度成為只有領主或僧侶等人士才能進入的地方,是歷史相當悠久的溫泉鄉。
也因為這裡的溫泉有著減緩神經痛、五十肩、消除疲勞等療效,吸引了許多人到此一「泡」。
➡️湯元温泉
🔺熱門療癒溫泉鄉
位於戰場原後方湯之湖北岸的靜謐溫泉鄉,有日光腹地之稱,據說是在距今約1200年前,由首次在日光建寺、推廣佛教的僧侶發現。泉質為白濁硫黃泉,遠近馳名,據稱具有神經痛、風濕療效。
➡️湯西川溫泉雪洞祭
🔺冬季代表性活動「雪洞祭」
每年1月下旬至3月上旬間舉辦,從小朋友到老人家都一起參與,親手堆砌獨具特色的雪人來歡迎觀光客。白天可以滑雪橇或在雪洞中烤肉(需預約),晚上河畔的迷你雪洞都會點上蠟燭,燭火下的雪景特別夢幻!!
#日光慢旅行 #日本冬季旅行 #日光 #東武鐵道
戰場原 冬天 在 魔法少女喵喵巧 \030/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半夜聽著木枯しセンティメント懷念夏天。
總覺得夏天沒過多久就要冬天了otz
啊...向日葵還沒拍到…要等冬天了嗎otz
戀物語 戰場原黑儀:chocolate
Photo by Lucas
retouch:chocolate
戰場原 冬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戰場原 冬天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ug New Year 擁抱新的一年
靈魂歌姬家家 加溫詮釋經典歌曲「擁抱」
五月天瑪莎製作 宇宙人大樂隊陣容跨刀
狂放與不羈的新編曲,吶喊出人類渴望被愛的本能
在寒冷的冬天,聽著心中卻也炙熱著
如果愛是戰場,擁抱,能否讓我們存活下來?
#HugNewYear #擁抱2019
製作人 Producer:五月天瑪莎 Masa Tsai
執行製作 Executive Producer:張尹綸 Archer Chang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黃君富 Frank Huang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黃少雍 Huang Shao Yong
前奏電鋼琴 Intro Electric Piano:五月天瑪莎 Masa Tsai
薩克斯風 Saxophone:吳智暉 Hui
小號 Trumpet:許晨晞 Nicole Hsu
長號 Trombone:胡世漢 Thomas Hu
管風琴 Organ:宇宙人小玉 Cosmos J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宇宙人阿奎 Cosmos K
貝斯 Bass:宇宙人方Q Cosmos Q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布蘭地 Tien Hsiaomei
和聲 Backing Vocals:布蘭地 Tien Hsiaomei
和聲錄製 Backing Vocals Recording:布蘭地 Tien Hsiaomei@精神時光屋 Hyperbolic Time Chamber
人聲錄製 Vocal Recording:黃君富 Frank Huang@相信音樂錄音室 B'in Music Studio, 單為明 Link Shan@二川錄音室 Lights Up Studio
前奏電鋼琴錄製 Intro Electric Piano Recording:黃君富 Frank Huang@相信音樂錄音室 B'in Music Studio
管樂錄製 Brass Recording:錢煒安 Zen Chien@112F Studio
管樂錄音助理 Brass Recording Assistant:陳祺龍 Chris Chen@112F Studio
管風琴錄製 Organ Recording:錢煒安 Zen Chien@相信音樂錄音室 B'in Music Studio
電吉他錄製 Electric Guitar Recording:錢煒安 Zen Chien, 黃君富 Frank Huang@相信音樂錄音室 B'in Music Studio
貝斯錄製 Bass Recording:錢煒安 Zen Chien, 黃君富 Frank Huang@相信音樂錄音室 B'in Music Studio
混音 Mixing:樊乃綱 Kenny Fan@有禾工作室 Yoho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五月天瑪莎 Masa Tsai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陳陸泰 ATai@原艾音樂 Mugwort Music
OP:飛碟音樂經紀有限公司
SP:Skyhigh Entertainment Co., Ltd.
OP:飛碟音樂經紀有限公司
SP: 豐華音樂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OP:飛碟音樂經紀有限公司
SP:Skyhigh Entertainment Co., Ltd.
TWK231881280
‥‥訂閱・相信‥‥‥‥‥‥‥‥‥‥‥‥‥‥‥‥‥‥‥
JiaJia家家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iaJiaMyLove
★iTunes:http://goo.gl/qgU2TE
★Spotify:http://goo.gl/ZMQ3lh
★KKBOX:http://goo.gl/rzjzMn
★Omusic:http://goo.gl/4dujnV
戰場原 冬天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里,距南雄市區20公里。梅嶺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梅嶺的另一說法是梅樹眾多,故稱“梅嶺”。梅嶺古道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古道約6尺寬,路面整齊地鋪著鵝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2016年12月梅關古道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默默無聞幾百年,石階早已被歲月磨得溜光,如今卻因“梅”而遊人如織。每年花期,古道兩旁紅梅、白梅、綠梅、臘梅花海如潮,穿行其間只見暗香盈袖,再襯上古樸的城門樓,登高而望遠的悠悠意境。梅嶺各種梅花先後開放的時間共兩個月左右,白梅先開,紅梅隨後。隨著氣溫下降,梅花將愈開愈多、愈開愈豔,一直持續到2月下旬。花期很長。元旦前後遊覽, 最好是從南雄上梅嶺,到關樓再下十來分鐘折回。若春節過後,還想碰碰運氣看梅花,可從江西大余上梅嶺。戰國時期,中原戰亂不堪,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絹為首的越人,翻山越嶺來到大庾嶺上,被嶺南風光吸引,在梅嶺一帶安營紮寨,他們發揚了越人勇敢頑強、刻苦堅韌的民族傳統,艱苦創業,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因為梅絹是首率隊的拓荒者,後來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梅嶺在嶺南經濟文化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嶺自越人開發後,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並向嶺南傳播開去。梅嶺是古戰場,也是革命戰爭年代紅軍多次戰鬥過的地方,特別是陳毅同志帶領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遊擊戰,並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淩雲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梅樹多梅樹,故稱梅嶺。梅嶺的梅花樹遍佈嶺南嶺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庾嶺寒梅”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勝地之一,梅嶺的梅花有兩個特點:其一,據《南雄府志》記載:“庾嶺梅花微與江南異,花頗似桃而唇紅,亦有純紅者。嶺上累經增植,白者為多。”其二,由於嶺南嶺北氣候的明顯差異,出現了南枝先開,北枝後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登梅嶺賞梅賦詩云:“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紅雨熟黃梅。」”他從嶺上梅花到古道行人,從梅花開放到花落、梅熟都作了生動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