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台灣︱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看見齊柏林】
萬古如長夜,在長夜中閃閃發亮的,就是藝術家的名字。謝謝主辦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鍾經新理事長邀請,讓齊柏林的空拍攝影,與台、中、港、日、韓、越南、瑞士多國藝術家作品,共同匯聚成一道閃亮的銀河。
前國立台灣美術館林志明館長指出,#齊柏林是台灣攝影史上的重要作者。資深藝評家蕭瓊瑞指出,#台灣20世紀有陳澄波_21世紀有齊柏林,他們都投入自己的一生,以關懷寫實的視角,讓更多人看見島嶼的美麗。
今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收藏納入重點,重視「收藏」在藝術產業鏈上的角色。早在2018年,國美館便將齊柏林8幅攝影作品收入典藏;蕭瓊瑞老師也說,如果再寫一次《戰後台灣美術史》」,要將齊柏林的名字寫進去。。
謝謝來到2020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並收藏齊柏林空拍攝影的每一位朋友,是你們那一雙伯樂的眼睛,讓台灣的壯美、攝影家的精神,得以傳承不朽!
👉 收藏《凝視 齊柏林攝影集》
https://reurl.cc/WL39Rk
👉 支持數位典藏計畫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 觀看更多美麗台灣
https://user82890.piee.pw/SFW7R
👉 訂閱《看見.齊柏林基金會》YT
https://pse.is/ChiPolinFoundation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
「戰後台灣美術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Crescent Lamen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未提供相片說明。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台灣美術史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台灣美術史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凝視齊柏林攝影集|台灣20世紀有陳澄波,21世紀有齊柏林】
「如果再寫一次《戰後台灣美術史》」,資深藝評家蕭瓊瑞說:「我會把齊柏林的名字寫進去。」
2009年高雄八八風災,是齊柏林導演決定拍《看見台灣》紀錄片的起點。昨天,基金會帶著《凝視 齊柏林攝影集》到高雄誠品座談,這或許是第一次有人從台灣美術史的角度看齊導的空拍攝影。
蕭老師以陳澄波、郭雪湖⋯等戰後畫家筆下的台灣,對照齊導鏡頭下的台灣,他們都投入自己的一生去看見福爾摩沙。福爾摩沙是美麗的島嶼,但蕭老師說,齊導的偉大,在於不只拍下台灣的美麗,也呈現她的哀愁。
「我們有許多畫家、攝影家,但誰以哀愁使我們警惕?他的名字是齊柏林。」
萬古如長夜,在長夜中閃閃發亮的,就是藝術家的名字。
如今,天上已有顆小行星以齊柏林命名;地上的我們,希望讓齊導的空拍攝影成為這個時代的見證,於是以「台灣的四維空間」為軸心,編輯《凝視 齊柏林攝影集》。
50年後,齊柏林在台灣歷史上的定位,邀您見證,收藏。
👉 收藏《凝視 齊柏林攝影集》
https://reurl.cc/WL39Rk
👉 支持數位典藏計畫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 觀看更多美麗台灣
https://user82890.piee.pw/SFW7R
👉 訂閱《看見.齊柏林基金會》YT
https://pse.is/ChiPolinFoundation
#蕭瓊瑞教授
#齊廷洹
#凝視齊柏林
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在對街騎樓下,一位身穿格子襯衫的忙碌職人,衣服上沾滿顏料,微微駝著背,靜默地坐在比他還高大的看板前。
飽和的灰色打底是他準備恣意揮灑的畫布,他一手握著A3數位影印的電影海報,上頭滿是原子筆打好的方正格子,另一隻手則緊握粉筆,慢條斯理地在看板上打底、畫框。板凳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的油漆桶,他時而微蹲、時而思索,躲在陰影下繪畫,彷彿時間並不存在。他沉浸於創作的世界裡,當白色粉筆描好輪廓後,他揮灑筆刷逐步展開一幅看板的旅程。他就是本書故事的主人翁──顏振發師傅。
在書中,顏師傅回憶下營老厝的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的磨難過程,每當想起多年的艱辛困苦,他就不禁潸然淚下。他也感慨看板江湖上只剩他還在作畫,當桃園中源戲院宣布歇業之後,「北有謝森山、南有顏振發」的台灣手繪看板傳奇也隨之落幕。從此,他成為台灣最後一個為戲院服務的手繪看板師傅,而全美戲院也成為全台碩果僅存、保留手繪看板傳統的老戲院。
昔日默默作畫、堅守執業的畫師們,一起走過台灣戰後電影、戲院與廣告的歷史。年輕時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時代淘汰、被數位與電腦打敗,當時都是單純地對畫圖充滿憧憬與理想,可能只是因為走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在報紙廣告上學著描繪明星肖像、仰望著一大幅大型看板而開始嚮往畫師職業,因為不同的因緣而在這片江湖裡交會。
在許多地方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畫師,他們離開江湖、轉行他途,畫筆被遺留在某個不再打開的抽屜中,桶裡的油漆也早已乾涸凝固,但身上仍留有手繪魂。這段熄滅不了的記憶與技藝被存放在心底深處。藏著不等於被遺忘,他們的精神正由顏振發與研習班的學員一同傳承下來。
他的雙手仍如少年般有力地緊握著筆刷和油漆,將電影、廣告、美術與手工藝匯集於一塊看板上。五十年來他畫過數千部電影,終生奉獻給電影產業最末端的廣告招牌,卻是戲院觀眾面對每部電影時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名字在電影尾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缺席了。
在這裡,顏師傅仍盡力為每一檔電影妝點門面,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手繪看板與老戲院已成為生命共同體。
作者介紹: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Crescent Lamen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噤夢】數位專輯搶先聽:https://reurl.cc/a5V5qX
◆ 博客來實體專輯:https://reurl.cc/R1x2m6
◆ Listen to the album here: https://reurl.cc/a5V5qX
台灣民謠金屬樂團 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於2020年底推出第三張專輯 —【噤夢 Land of Lost Voices】。【噤夢】以終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前期的台灣社會為背景,除了在音樂上融入更豐富的民俗樂器,也將上張專輯【花殤 Elegy for the Blossoms】的主角阿香再度帶入歌曲中,藉著藝妲阿香與戀人明風兩人未完的緣分,娓娓道出歷史洪流中台灣人民遭遇的悲傷故事。
首支MV —「孤燈微微 By the Lone Light」,從阿香及明風的視角出發,描述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無數台灣人面臨的生離死別。
--- 專輯歌詞本節錄 ---
……如同那年代無數台灣有志青年,受過現代教育的明風,對台灣的未來懷抱無比熱忱。1947年3月8日,即將出門的明風說道:「聽講基隆港咧欲出代誌矣,為著妳佮囡仔的未來,我愛去看覓(聽説基隆港快要出事了,為了妳跟孩子的將來,我必須去看看)。」接著他擁著阿香,繼續說:「我下暗就會轉來。若是趕袂轉來,我會先去社寮島的阿兄兜蹛一暝(我傍晚就會回家。倘若趕不回來,我會先去社寮島的大哥家住一晚)。」
然而,明風再也沒有回來。隔日,阿香從鄰居口中得知,中國來的援軍已從基隆港登陸,船還沒靠岸就架起機槍掃射民眾,岸上軍隊也沿街瘋狂開槍;成群學生被軍隊割掉耳鼻及生殖器後,用刺刀戳死;其餘沒死的市民被軍隊抓起來,三、五人一組遭鐵線刺穿手掌足踝,串成一排排帶到港邊,朝頭上開一槍後踢到海裡。幾天後,浮起的屍體漂滿基隆港,隨著浪一波波打回岸邊。阿香經不起如此巨大打擊,終日以淚洗面。
明風的屍體從來沒被找到。接下來兩個月,國民政府在全台進行血腥鎮壓及恐怖清鄉,約兩萬名民眾遭軍隊屠殺,青壯世代傷亡猶重;而醫師、律師、教授、議員等台灣菁英,更遭大規模處決,整個世代的台灣人被集體消音……
--- 專輯歌詞本節錄 ---
噤聲的人,無聲的夢。
每個殷切期盼的背後,往往都是永盼不到一面的魂斷夢空。
紀念那些為了成就心中的台灣夢,而被噤聲的台灣人。
Crescent Lament第三張專輯 —【噤夢】,2020年12月11日,正式發行。
----------------------------------------------------------------------------------------------------
* Turn on the caption to activate the English subtitle of this video.*
Crescent Lament’s third album "Land of Lost Voices" is released on December 11, 2020. A sequel to our second album, the story continues from where "Elegy for the Blossoms" left off: the unfinished romance between A-hiong and her lover, Bîng-hong. They once believed that they would not see each other again, but fate has brought them back together. They would go through the collapse of Taiwanese society in the post-WWII era, experience horrifying days that were even more miserable than wartime, and finally witness the destined tragedy of the 228 Incident.
The current music video “By the Lone Light” recounts the bereavement that A-hiong suffered, after realizing Bîng-hong has died from the indiscriminate massacre in March 1947.
(Excerpt from the lyrics booklet)…… Like all young Taiwanese of that era, Bîng-hong, who had received modern education, was passionate about Taiwan’s future. “I heard something happened at Keelung harbor, I need to check it for you and our kid,” Bîng-hong told A-hiong before he headed out on 8 March 1947. “I’ll be back in the evening—if I don’t return before nightfall, I’ll spend the night at my brother’s home at Sia Liao Island,” he said, giving A-hiong a hug as he left.
Bîng-hong never came home. The next day, A-hiong heard from neighbors that Chinese troops landed in Keelung the day before, and started shooting people with machine guns even before the vessels docked. Troops on land also shot people indiscriminately on the streets. Groups of students had their noses, ears, and genitals cut off, before being stabbed with bayonets. Those who survived were arrested by soldiers, and strung up with barbed wire through their palms and ankles. Then, they were shot in the back of their heads, and kicked into the harbor. Days later, innumerable floating bodies blocked the harbor, and piled up on the shore. A-hiong could not take it anymore, and was in tears all day.
Bîng-hong’s body was never found. In the following two months, the KMT government violently cracked down on uprisings, and purged rebels across Taiwan. Around 20,000 civilians were murdered by the troops, most of whom belonged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Doctors, lawyers, professors, and councilors were executed in large numbers, and an entire generation was muted……(Excerpt from the lyrics booklet)
In memory of what happened in 1947, Taiwan.
Crescent Lament - Land of Lost Voices.
【孤燈微微 / By the Lone Light】
.導演/Director:林峻 Chun Lin
.演員/Actress & actor:黃惟, 徐肇勵
.詞/Lyrics:周慕姿 Muer Chou
.曲/Music:周岳弘 Komet Chou
.英譯/English translation:Happy Metal Guy, 賴昱伸 lok-sin LOA
.英文校正/English revision & proofread:Happy Metal Guy
.收錄專輯/Album:噤夢 Land of Lost Voices (2020)
.專輯製作人/Producer:
劉允墨 Jesse Black Liu & 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
.專輯錄音/Recorded by:
劉允墨 Jesse Black Liu - 黑頻工作室 Black Frequency Studio
海波浪製作 Wave Productions
.音軌剪輯/Editing by:
劉允墨 Jesse Black Liu - 黑頻工作室 Black Frequency Studio
Joakim Dahlström - The Sweetspot Studio(Sweden)
.專輯混音/Mixed by:
Rickard Bengtsson - The Sweetspot Studio(Sweden)
Assisted by Joakim Dahlström
.母帶後期處理/Mastered by:
Mika Jussila - Finnvox Studios(Finland)
.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
主唱 Soprano:周慕姿 Muer Chou
鼓 Drums:周岳弘 Komet Chou
貝斯 Bass:許至維 Wick Hsu
吉他 Guitars:邱振華 Wat Chiu
二胡 Erhu:Jedi Yeh
鍵盤 Synths & Piano:魏大昕 Sebastian Wei
嗩吶 (客座) Suona (guest):黃博裕 Po Yu Huang
.特別感謝武雄老師 Bu-hiông 提供台語歌詞之填詞與唱法指導
。
.特別感謝氫酸鉀 KCN
繪製專輯封面及團徽。
.特別感謝美術編輯總監 Hollowcorpse。
.追蹤我們的最新消息 / Stay up to date on Crescent Lament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crescentlament
Website - https://crescentlament.wixsite.com/home
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台灣美術史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戰後台灣美術史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kow也提到排球亞錦賽》台灣男排不敵中國教練苦笑道出困境自由時報2021/09/19 19:52 〔記者吳孟儒/綜合報導〕 ... ... <看更多>
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台灣美術史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戰後台灣美術史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kow也提到排球亞錦賽》台灣男排不敵中國教練苦笑道出困境自由時報2021/09/19 19:52 〔記者吳孟儒/綜合報導〕 ... ... <看更多>
戰後台灣美術史 在 未提供相片說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活動| ~ 週日讀饗-戰後台灣美術史讀書會您對台灣美術發展有興趣嗎? 想要與喜愛美術的同好一起學習和交流嗎? 我們以蕭瓊瑞老師的〈戰後台灣美術史〉為讀本( 藝術家出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