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強勁支持台灣參與WHA】
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於5/31落幕,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一年多以來,國際間深刻理解全球防疫合作迫切需要全球參與,尤其應讓台灣🇹🇼加入,外交部誠摯感謝友我國家史無前例的強勁支持!
🔹會前多國表態力挺
此外,超過40個國家及歐盟 #行政部門 以多元方式支持,日本🇯🇵首相菅義偉、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及外相茂木敏充、加拿大🇨🇦總理小杜魯道(Justin Trudeau)及外長賈諾(Marc Garneau)、瑞典🇸🇪 總理Stefan Löfven、比利時🇧🇪副總理兼外長薇梅絲(Sophie Wilmes)、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及衛生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荷蘭🇳🇱 外長Stef Blok及醫療照護暨體育部長Tamara van Ark,及法國🇫🇷外交部國務員Jean-Baptiste Lemoyne,均公開表達支持。
🔹會中發出正義之聲
今年會議中,我國14個 #友邦 透過提案、致函、執言或在全會及總務委員會為我「二對二辯論」等多元方式強力促請WHO邀請台灣參與,#理念相近國家 如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 、澳大利亞🇦🇺及馬爾他騎士團,以及德國🇩🇪 、法國 🇫🇷、紐西蘭🇳🇿、捷克🇨🇿、立陶宛🇱🇹 為我強力發聲及呼籲廣納各方參與。
🔹多方首次提及我國
加🇨🇦、法🇫🇷、德🇩🇪、義🇮🇹、日🇯🇵、美🇺🇸及英🇬🇧組成的 #七大工業國集團 (G7)及歐盟在本年 #G7外長會議公報 首度明確提及台灣。歐盟與美國首次進行中國議題高階對話會後聯合新聞稿指出台灣有意義參與WHA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性。在WHA開議當天,美 🇺🇸、日🇯🇵、澳🇦🇺、加🇨🇦、英🇬🇧、法🇫🇷、德🇩🇪7國駐台機構串聯官方臉書發聲助我,美🇺🇸、日🇯🇵、澳🇦🇺3國駐台機構也首度發表聯合聲明聲援台灣。
🔹多國國會議員助我
全球迄逾百國超過3千人次 #國會議員 具體行動助我,聲勢之大前所未有。丹麥🇩🇰、法國🇫🇷、捷克🇨🇿、斯洛伐克🇸🇰、宏都拉斯🇭🇳、巴拉圭🇵🇾、美國🇺🇸聯邦眾議院外委會、中美洲議會,及美國🇺🇸21州及1屬地、日本🇯🇵過半的28都道府縣等國會及地方議會通過支持我參與WHA的友我決議或聲明,其中丹麥🇩🇰、法國🇫🇷及斯洛伐克🇸🇰首次參與,深具意義。
逾百名跨黨團歐洲議會議員聯名 #致函 WHO幹事長、美國🇺🇸近50位聯邦眾議員以及加拿大🇨🇦逾百位國會議員,分別為我案聯合致函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及加國外長賈諾(Marc Garneau),全球計逾1,500名國會議員以個別或聯合方式致函助我。
🔹線下線上強力支持
美國🇺🇸國會所發起的 #讓台灣幫忙 #LetTaiwanHelp 社群媒體串聯活動,超過50國250多位國會友人響應,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 (IPAC)16位來自11國及歐洲議會共同主席或國會議員接力拍片助我。 #福爾摩沙俱樂部 包含歐洲、拉美、非洲、亞西、印太及加勒比海6個地區、超過百國逾1,000名國會議員共同支持。此外,重量級國際醫衛組織如 #世界醫師會 (WMA)理事會,以及 #歐洲醫師常務委員會 (CPME)等歐洲、拉美及非洲區域也強力助我,在在顯示國際間行政、立法及專業人士一致支持台灣參與WHA。
全球仍面臨疫情嚴峻威脅的挑戰,台灣無法置身事外。台灣是國際間良善的力量,有意願也有能力做出貢獻,呼籲WHO接納並聆聽國際社會發出的強大正義之聲,儘速讓台灣完整參與包括防疫及疫苗在內的WHO所有會議、機制及活動,以確保全球公衛及防疫體系之完整。
我國完整訴求請見留言。
.
.
MOFA would like to give sincere thanks for the unprecedented level of support shown for #Taiwan’s inclusion in the #WorldHealthAssembly, which drew to a close on May 31! In a year in which #PublicHealth has come to the forefront of global concern, we’re grateful that the executive and legislative branches of allies and #LikeMinded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parliamentary organizations, hav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leaving no one behind in the global health security network.
Fourteen of our WHO member allies made the case for Taiwan’s inclusion through proposals, writing letters, in addresses to the assembly, or during the two-plus-two debates. They were joined by the voices of like-minded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S, #Japan, the #UK, #Canada, #Australia, the Sovereign Order of #Malta, #Germany, #France, #NewZealand, #CzechRepublic, and #Lithuania, all of which have expressed their support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WHA itself, we’re also grateful for the unprecedented level of support we’ve seen from over 40 countries and the European Council, including heads of government like Japan’s Prime Minister Suga Yoshihide, Canada’s Prime Minister Justin Trudeau, and #Sweden’s Prime Minister Stefan Löfven.
Parliamentarians from over 100 countries have expressed their support for Taiwan a total of 3,000 times, with related resolutions passed by the Danish Folketing, the French and Czech Senates, the Slovak National Council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the National Congress of Honduras, the Congress of Paraguay, the US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the Central American Parliament, as well as 22 regional legislatures in the US and 28 in Japan.
Some highlights of this year’s campaign included the #LetTaiwanHelp social media campaign launched by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he #G7 expressing their support in a communiqué, the expressions of support from the now six Formosa Club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letters on our behalf from the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Council,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European Doctors (CPME) and similar medical organizations in #LatinAmerica and #Africa.
#WHA74 #EndThisPandemic #TaiwanCanHelp
戰意馬爾他騎士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北法》為台美外交帶來的無限想像空間】
川普幾天前簽署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TAIPEI) Act of 2019(簡稱為《台北法》),我在臉書上強調這是「台灣的國際參與及盟邦關係首度被寫進美國國內法」。有人很納悶,質疑「被納進美國國內法」這件事有那麼重要嗎?
其實,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台北法》給了美方行政部門(包括美國國務院,當然也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協助或鼓吹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法源及正當性,同時也讓美國政府日後在考量與他國外交互動時,能順理成章地將該國與台灣的互動納入考量因素之一。光是這點,就具有特殊歷史意義。
「納入美國國內法」這件事,意謂著美方行政部門的作為或政策必須對國會部門負責。以《台北法》而論,條文明定美國國務卿必須在《台北法》生效一年內以及日後五年內向國會報告該法執行狀況。美方行政部門如果缺乏具體作為或不夠積極,美國國會可以引用此法據以要求行政部門改善或提出作法。既然這是美國法律,美方行政部門就不能「違法」。
當然,外界可以質疑,《台北法》條文許多用字遣詞都有模糊空間,很難畫出一條清楚界線來說國務院做了哪些事情是合法,又或沒做哪些事情就是有缺失。例如,條文說:「美國政府應該適當地倡議」,究竟怎樣叫「適當地」,何種具體作為可以稱為「倡議」(書面的還是口頭?在何種場合使用?用字遣詞到何種程度才算?頻率或次數呢?)
但無論如何,這就是給了美方行政部門一劑強心針。舉例來說,今年五月份日內瓦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倘如期召開,美國衛生部長Alex Azar在會中以及周邊會議( sideline meetings)上(包括美國與他國與會代表的雙邊會議以及美國代表召集的多邊會議),就能名正言順地鼓吹或邀請讓台灣參與。如果中共抗議,美方可以理直氣壯地回覆此乃應美國國內法所要求。
有批評者論之,條文中明定美國支持台灣在非以國格(statehood)為前提的國際組織中成為會員,而在其他國際組織中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這是否意謂美國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我認為此言差矣,我認為這條文事實上極為務實。
以台灣近年來爭取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例,這兩個國際組織基本上都以聯合國會員國身份為前提,也就是說需要有明確的國格。在《台北法》之下,美國將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這是符合目前國際現實的作法,例如世界衛生組織除了會員國(Member)及準會員國(Associate Member)之外,還有觀察員(Observer),巴勒斯坦、教廷及馬爾他騎士團都屬於觀察員身份。可以這麼說,《台北法》這項條文,某程度上是為了台灣爭取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而客製化量身打造。
除了台灣的國際參與,另一個亮點是台灣的盟邦關係。根據《台北法》的條文內容,美國政府須支持台灣強化(strengthen)外交關係。請注意,條文在此用了diplomatic一詞,亦即承認台灣有權行使身為一個國家的正式外交關係。因為《台北法》,從此之後中共每搶一個台灣邦交國,就可能違反美國國內法,美方行政部門也必須跟國會部門報告,美方做了什麼以及需要做什麼來預防台灣再度斷交。
換句話說,日後中共要搶台灣邦交國,必須更加謹慎。不是說不會發生,而是美國已經正式將台灣的邦交國狀態納入美國國內法,而這代表著極高法律拘束力。
我並不是說美國政府因為《台北法》而對台灣的邦交國數目從此背負道德壓力,也不是說台灣就此能安穩地不再需要擔心斷交。準確而務實地理解應該是,從此台美雙方外交部門在《台北法》這個大傘之下,能有更多空間進行雙邊合作及官方的協調聯繫,無論是合作的深度及廣度,都因此而有了無盡的想像。甚至可以這樣解讀,如果《台北法》支持台灣「強化」外交關係,那我們就不能老是以「避免斷交」消極思考,而是積極想方設法增加台灣的邦交國數目。
這並非一廂情願地想像或推論,但如果認為因爲《台北法》的通過,台美關係開始順風順水,台灣外交大步向前,那也太過天真。《台北法》的生效,對台灣的外交部門而言反而將帶來更多挑戰。長期吃悶虧的台灣外交部門,在國際場域總是受到中共打壓,多年下來總難免少了一些雄心壯志。《台北法》幫台灣的外交人員開了一扇窗,接下來就看我們能否發揮創意及膽識,在外交戰場上進行突圍,甚至轉守為攻,其實是更嚴肅的議題。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美國的「一中政策」來指的是三個公報(1972年上海公報、1979年建交公報與1982年817公報)以及1979年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後來又加上1982年雷根總統的「六項保證」。三個公報(Communique)屬於美國與中國所簽的國際條約,而台灣關係法則是美國國內法,至於「六項保證」坦白說,效力及重要性較不明顯。台灣過去動輒提及台灣關係法,其實正是因台灣關係法因為位於美國國內法的位階,無論歷任美國總統如何改朝換代,都不能違反此國內法,TRA可說是台灣外交的保命符。
有趣的是,川普上任後曾在2018年簽署《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但眾所矚目的台旅法簽署迄今,台美雙邊的高層訪問或過境,尚未有突破過往的做法或規格。台旅法只是給了小英總統訪美及川普總統訪台的正當性及便利性,但用的是「鼓勵」(encourage)一詞,尚不到「呼籲」(urge)甚至「應該」(should),加上雙方的政治考量及選舉週期,台美對於搬出台旅法來製造台美外交的華麗場面並不急於一時。可以預期的是,如果川普今年順利連任,在小英第二任任期結束之前,台旅法應該有一展身手的機會。
但台旅法嚴格來說並未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它充其量只是為台灣總統未來能不再「過境」美國而改成「訪問」美國預作準備,並未改變美國官方一中政策的基調。至於《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 ARIA)旨在制定美國的印太地區戰略,雖然有提到台灣,但比較像是將美國原本的一中政策進行重申或強調,它將台灣納入美國的印太戰略,但並未改變一中政策的實質內涵。
相較之下,《台北法》作為川普上任以來所簽署的第二個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內法,讓美國的一中政策實質內容有了顯著的改變。一個值得觀察的指標是,美方往後談到一中政策時,會不會開始變成「三個公報 + 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台旅法+台北法」?而無論美方有無改變對一中政策的官方說法,但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非常明顯地越來越向台灣傾斜。
備註:本文為我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最新專欄文章,根據我前幾天於臉書上貼文擴充而成,文長近3000字,請小心服用。
專欄連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02
#台北法
華爾街日報3.4折訂購優惠:
https://reurl.cc/M7p8ev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戰意馬爾他騎士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歐洲 #迷你國家 #袖珍國家
#避稅天堂 #賭場觀光
1. 安道爾 2. 摩納哥 3. 盧森堡 4. 列支敦士登
5. 梵蒂岡 6. 聖馬利諾 7. 馬爾他
這些地方的出現,最初大都是作為不同強權之間的緩衝,但到了21世紀,這方面的功能已不大需要。例如聖馬力諾,在意大利半島統一前,一直作為不同勢力之間的調解人,後期更是奧匈帝國和薩丁尼亞王國之間的緩衝區,但到了今天,全境早已被統一意大利包圍,就再也說不上有地緣政治價值。又像奧蘭群島,歷史上是俄羅斯帝國和瑞典王國之間的緩衝區,島上甚至有城堡反映這段歷史,但到了今天,也很難想像芬蘭和瑞典會開戰。至於作為英法緩衝的海峽群島,雖然因為英國脫歐而有了新機遇,但本質上,也不再肩負防務性的功能,像納粹德國攻佔小島的特例,相信可一不可再。
既然是這樣,這些地方得以按自己的方式存在下去,就只剩下特殊經濟功能:作為避稅天堂,或地下錢莊。特別是歐洲各國大都加入歐盟後,更需要這些地方留白,去保留財政項目的彈性。一方面,不少歐盟規例、稅率都不適用於這些地方,這樣才能製造一連串透氣口;另一方面,這些地方不少設有賭場,而眾所週知的是,賭場和地下秩序關係千絲萬縷,大國種種能在陽光下進行的交易,例如軍火買賣、收買情報、滲透外國等,都需要通過地下錢莊,以免落有口實。所以每一個中型以上的國家,都需要製造這樣一件工具,至於那是獨立國家、高度自治特區、還是授予某些特殊權力的普通港口,只是名義上的差別,本質並無不同。
有了這概念,我們會容易理解為甚麼到了塞班島這個美國的「Commonwealth」,進入那個號稱全球營業額居最前列的「大賭場」,只有一個中學禮堂大小。我們更容易理解為甚麼法國會和摩納哥修改條約,從前規定摩納哥王室沒有傳人之後併入法國,現在法國卻保證摩納哥這個大賭場「永續」下去。至於列支敦士登和聖馬力諾的銀行,為甚麼獲全球富豪青睞,那更是心照不宣:對富豪而言,「列支敦士登」與「聖馬力諾」根本是虛擬概念,那小塊領土,只是方便他們有國際身份行事的工具。就像到羅馬,參觀了「馬爾他騎士團」的總部大廈,理論上大廈是騎士團擁有治外法權的土地,但不過是維持其主權實體身份的工具:事實上,騎士團連這座大廈也用不著,近年甚至乾脆將大廈分租給名店。
既然這些地方的存在,能有效支持(實質)母體的暗黑工程,無論他們的法定身份是甚麼,自然都要確保大方向和母體完全一致。像聖馬力諾的外交行為,完全以尊重意大利為大前題,雙方也簽訂條約,不讓聖馬力諾在意大利壟斷的業務競爭;反過來說,意大利也容許聖馬力諾在戰爭期間保持「中立」,以方便它在國際社會獨立操作。又像奧蘭群島作為說瑞典語的芬蘭自治區,雖然也有數十人搞獨立運動,但全島上下都明白島上的優越生活,在於芬蘭、瑞典需要這樣的灰色地帶,自然不會令現狀改變。冷戰期間,整個芬蘭作為東西方的緩衝國,以順從蘇聯、維持中立的「芬蘭化」為國策,更是本欄多次介紹的可圈可點案例。
再看其他醞釀中的例子,更明白「自古以來」的灰色地帶,得來不易。例如北韓就很希望建立特區,首先是仿效香港的新義州,然後是開城開發區,為的不只是帶動本國經濟,同時也是要把分散海外的地上/地下錢莊制度化,然而國家公信力太低,加上中國也不太樂觀其成,才不得要領。最新例子是搞改革開放的沙特阿拉伯王儲,急於在保守宗教勢力中拆牆鬆綁,從杜拜、多哈手中把「灰錢」搶回來。不過某程度上,沙特旁邊的波斯灣小國巴林,其實已是沙特有實無名的「特區」,年前巴林跟隨沙特制裁卡塔爾的背後操作,足以說明一切。至於整個卡塔爾危機,也是因為沙特認為卡塔爾淪為伊朗「地下錢莊」,所以才重搥出擊,然而這個「錢莊」同時也服務美國,結果卻得以存續至今。
不少「一帶一路」國家都醞釀製造類似特區,這些國家的威權統治者對類似功能需求不少,中國也希望在這些國家各造一個特殊港口,那才是國際關係的大手筆。這些國家都在跟北京討價還價,內容是租借年期、純利分佈、資源如何共享等,但與此同時,博弈也在於如何確立一個本國主導、國際又接受的地下秩序,這卻不能只有中國一家說了算:要是沒有國際共識,無形秩序是建立不起來的。近年遇到不少「一帶一路」國家的學者,都在參考香港、澳門的「一國兩制」模式,認為那是成功典範。我們身處其中,很容易被種種政治、民生問題誤導,以為「一國兩制」不怎麼樣,但在這些國家眼中,這樣的機器,運作得極其暢順,要無中生建構出來,極不容易。水清則無魚,國際關係的藝術,全在於此。
小詞典:聖馬力諾共和國
號稱全球最古老、面積最小的共和國,面積61.2平方公里,人口約三萬,位於山巔,全景被意大利包圍,人均國民收入居於全球最前列。聖馬力諾於公元301年立國,由兩名民選執政官共同執政,一直在教皇與意大利半島不同政權、哈斯堡家族與其他家族之間擔任緩衝,與及政治難民收容者的角色。近年成為歐洲理事會成員,但不屬歐盟;使用歐元,卻不正式屬歐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