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如同心有戚戚焉
下方圖文轉載自"我們都有病社團"Arthur Lai原作
===
回來上班四個月,感覺時間流逝真的是靜悄悄的,每天一件一件處理生活的難,一回頭,不知不覺又走了一段路。
我還記得去年12月底拿藥的那天,李文亮醫師在微博發布武漢肺炎示警的新聞,正從手機螢幕裡的Line Today循環播放,我跟藥商說,依我跟中國人共事的經驗,如果這是真的,統計數字至少要乘以十倍。因為這樣的擔憂,因為本身是高危險群,因為經歷過肺炎喘不過氣的折磨,我早早去小北百貨買了兩公升酒精,分裝成小瓶,預備過年期間出遊時攜帶;而戴口罩出門的習慣早已經是日常,算算家裡的庫存還夠,就連比較少戴的N95,都存著兩盒備用,如有萬一,跟家人共同使用應是綽綽有餘的。
後來疫情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沒想到身為肺四生的直覺與預備,這陣子讓我享受了一絲絲不必擠入人潮排隊搶購的小確幸。
三十歲以前,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受到上天眷顧的人。小學時看到班上同學家裡做資源回收維持生計,那時不明白生活的辛苦,只覺讓我不愁吃飯有乾淨衣服上學的家真好。而念書考試對我來說也不成問題,小時候媽媽在家裡開美容院,幫左鄰右舍的阿姨伯母打理頭髮,她們在聊天時總會誇我優秀,將來一定能念博士賺大錢之類的。在我九、十歲的小小腦袋裡,單純而天真地相信我的人生劇本就是這樣理所當然而順遂。
第一次質疑人生,是在北上念書的時候,結識了許多怪咖強者同學,那時才知道原來天有九重啊,年少時所經歷的不過是坐在第一重看到的景色。那種從小由考試分數堆砌而成的自信,像掉落的花瓶一樣碎裂滿地,頓時覺得又受傷又悵然,但青春才不捨得停留,反而催促著我快步趕上,於是身在異鄉的我一邊撿拾玻璃心碎片,一邊修補裂痕,試著探索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那些年少輕狂、青春無敵的時光,好似蔚藍海岸上潔淨的白色沙攤一望無際,俯拾就是歡笑、喧鬧、戀愛、出糗、搞怪、耍白痴,原來開懷大笑與放聲大哭是這麼令人神清氣爽的情緒,而學業與經濟問題不過是夾雜其中的小碎石,握在手中感覺扎刺,定期的撿拾好讓自己可以少年強說愁。
逝去的總是最美好。
畢業後開始工作,我覺得歲月像個雕刻師傅,為了讓我在世界擁有令人豔羨的外在條件,在這廿年間為我敲敲打打地訂製了一身精緻的盔甲與面具。在起初的前幾年,我還能夠穿脫自如,但愈到後期,愈難以脫下這一身裝甲好好休息,似乎這層薄薄的外殼,已然成為我適應外界的皮膚。你可能會說,生活不就是這樣嗎?誰不是在充滿機關槍、地雷、鐵絲網的生存戰場中匍匐前進?跟我同年代的男性同胞們大概會明白,當兵的時間總是特別渴望自由的時光,就算平常的日子只是單調重複著出操、訓練、上課、裝檢,甚至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腹部也練出六塊肌,但這些永遠比不上放假的前一天晚上,那是連洗澡都會唱歌、睡覺都會微笑的心情,大寢室裡的氣氛彷彿從地板冒出了一大片彩色泡泡,飄浮在空氣中,嗶嗶剝剝地跳躍在每個人的床頭。
有好幾年我想不起上次開懷大笑是什麼時候?也不記得放聲大哭的時刻,印象中這些鮮明的記憶都還停留在學生時代。當我回首身後曾經揮汗耕耘的一畝畝滄海桑田,我不斷地問自己,如果人生重來一次,我會做什麼選擇呢?我多希望現在四十多歲的靈魂能穿梭時空回到二十歲的青春哪!這樣就能夠告訴那個熱血熾烈的小夥子:慢條斯理地生活也可以,平凡普通也可以,胸無大志也可以;有力氣就照顧別人,沒力氣就好好照顧自己;一輩子只需討好自己,不必費心去討好別人;如果誠懇待人會換來世態炎涼,那並不是自己的錯,而是這世界辜負了真心。
就內心世界來說,我覺得其實癌症救了我,它讓我脫離了前線的泥淖,得以後送到大後方,在人生還來得及的時候,慢慢卸下盔甲,重新感受一下自己原來的模樣。
昨天看到Michael Jordan在Kobe Bryant的追思會上致詞,他說:「沒有人知道我們還剩多少時間,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享受現在,竭盡可能地陪伴我們所愛的家人、朋友,享受在一起的每一刻。」以前會覺得,這道理不是大家都懂嗎?但我直到現在才明白,愈是淺顯的道理,愈是在失去的時候才知曉它的鍍金量。
前陣子因為延後開學的原因,乾脆請防疫照顧假帶女兒度過多出來的寒假。我跟她一起追韓劇「愛的迫降」、在冬陽下跳到21度的游泳池戲水、跑去人潮稀落的墾丁逛大街、還足足玩了兩天海生館,她現在對金錢有點概念了,看我一直掏錢包還會哀叫荷包大失血;但是我好喜歡跟她在一起的時候,看戲哭得涕淚縱橫的自己,還有玩遊戲笑到上氣不接下氣的自己。終於,我的情緒在這兩年裡有了新的、鮮明的、活跳跳的記憶。
那是活著的感覺。
與癌細胞共生這回事,一方面,我討厭它帶來身體的衰弱,可是一方面,我又感激它帶來心靈的覺知,兩種看似矛盾的心情,此時並行不悖地存在我的腦海,所以有時悲傷,有時歡喜,而我接受它的存在,即使那讓我看起來多愁善感,敏感脆弱。
但我喜歡現在自己真實的模樣。
戰氛熾烈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月一書 之八月推薦:《金色筆記》Doris Lessing
八月份的選書極其掙扎,在 Colson Whitehead《地下鐵道》、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與個人非常鍾愛的作家多麗絲萊辛代表作《金色筆記》中猶豫過千萬次,三部佳評如潮的作品各有各的擁護者,也都非常值得一讀,但在私心無限作祟的情況下,還是選了三本之中最厚達八百多頁的女性主義聖經《金色筆記》,完整書評將在月底左右發布於關鍵評論。
▍博客來:https://reurl.cc/8dWrj
「女性主義的史詩作家,以懷疑精神、熾烈熱情與富有遠見的能量,透析四分五裂的人類文明。」
諾貝爾文學獎如此肯定這位繼吳爾芙後最重要的女性文學作家,萊辛被時代雜誌列為 1945 年後最偉大的五十位英語作家之一,她出生於一戰結束殘破凋零的時代,隨父母從伊朗遷居非洲度過幼年生活,13 歲時因眼疾離開學校,不但自力更生,也持續探索文學,曾擔任電話接線員、保姆、速記員,在這段地獄般孤獨的時間裡更開始執筆寫作。
從 19 歲到 29 歲,她走過兩段婚姻,下定決心帶著幼子前往倫敦展開新生活,空蕩蕩的行囊裡身無分文,只躺著一卷《The Grass is Singing》的手稿,從黑人男僕殺死白人女主人的故事,揭露非洲殖民社會盤根錯節而尖銳對立的種族關係,1950 年付梓出版後於英國一炮而紅,終於開啟了這扇作家的大門,1962 年《金色筆記》問世,從此奠定萊辛不墜的文壇地位,之後她也持續挑戰各種型式的創作、批判殖民主義、撻伐種族隔離制度,畢生更不遺餘力為女性主義發聲。
「萊辛認為二十世紀的女性所面臨的問題是史上前所未見的,女人的革命更是二十世紀最大的革命。」
今年所讀《祖母,親愛的》、《第五個孩子》都非常好看,終於來到其生涯最重要的作品《金色筆記》,她自詡為「自由女性」的主角安娜從女孩成為母親的過程,多面向書寫女性思維、感覺與經歷,卻不自限於女性主義的框架。彷彿自傳般以黑色、紅色、黃色、藍色、金色五本筆記交織而成整個故事,黑色筆記寫非洲經歷,看種族與殖民議題,紅色筆記寫政治生活,紀錄其對共產主義的憧憬與幻滅,黃色筆記寫愛情生活,藍色筆記則是一本日記,紀錄了安娜的精神軌跡,最後以金色筆記作結,富有哲理,在混亂的結構中展現四分五裂的文化裡一個失重的靈魂如何立足與生存。全書跳脫時間的先後順序,也突破傳統敘事結構,巧妙編織私密的情感書寫,穿梭於回憶與遺忘的縫隙之間,在連結混沌歷史與女性命運的同時,也成功創造了名留青史的全新小說形式。
「我心知當時是不凡的年代,也正在親眼見證種種不凡的事件,因而想紀錄這些事件。我經常想閱讀從未寫成的小說卻不可得。……這本小說當今是寫不出來的。任何一個小說家都會發現傳達消逝年代的氛圍十分困難。有些發生在非常超現實的冷戰時期的故事也許會讓年輕人不可置信地發笑,但那些故事意味著死亡、刑求、監禁。」
▍七月選書《霧中的曼哈頓灘》完整書評: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436
戰氛熾烈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月一書 之八月推薦:《金色筆記》Doris Lessing
八月份的選書極其掙扎,在 Colson Whitehead《地下鐵道》、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與個人非常鍾愛的作家多麗絲萊辛代表作《金色筆記》中猶豫過千萬次,三部佳評如潮的作品各有各的擁護者,也都非常值得一讀,但在私心無限作祟的情況下,還是選了三本之中最厚達八百多頁的女性主義聖經《金色筆記》,完整書評將在月底左右發布於關鍵評論。
▍博客來:https://reurl.cc/8dWrj
「女性主義的史詩作家,以懷疑精神、熾烈熱情與富有遠見的能量,透析四分五裂的人類文明。」
諾貝爾文學獎如此肯定這位繼吳爾芙後最重要的女性文學作家,萊辛被時代雜誌列為 1945 年後最偉大的五十位英語作家之一,她出生於一戰結束殘破凋零的時代,隨父母從伊朗遷居非洲度過幼年生活,13 歲時因眼疾離開學校,不但自力更生,也持續探索文學,曾擔任電話接線員、保姆、速記員,在這段地獄般孤獨的時間裡更開始執筆寫作。
從 19 歲到 29 歲,她走過兩段婚姻,下定決心帶著幼子前往倫敦展開新生活,空蕩蕩的行囊裡身無分文,只躺著一卷《The Grass is Singing》的手稿,從黑人男僕殺死白人女主人的故事,揭露非洲殖民社會盤根錯節而尖銳對立的種族關係,1950 年付梓出版後於英國一炮而紅,終於開啟了這扇作家的大門,1962 年《金色筆記》問世,從此奠定萊辛不墜的文壇地位,之後她也持續挑戰各種型式的創作、批判殖民主義、撻伐種族隔離制度,畢生更不遺餘力為女性主義發聲。
「萊辛認為二十世紀的女性所面臨的問題是史上前所未見的,女人的革命更是二十世紀最大的革命。」
今年所讀《祖母,親愛的》、《第五個孩子》都非常好看,終於來到其生涯最重要的作品《金色筆記》,她自詡為「自由女性」的主角安娜從女孩成為母親的過程,多面向書寫女性思維、感覺與經歷,卻不自限於女性主義的框架。彷彿自傳般以黑色、紅色、黃色、藍色、金色五本筆記交織而成整個故事,黑色筆記寫非洲經歷,看種族與殖民議題,紅色筆記寫政治生活,紀錄其對共產主義的憧憬與幻滅,黃色筆記寫愛情生活,藍色筆記則是一本日記,紀錄了安娜的精神軌跡,最後以金色筆記作結,富有哲理,在混亂的結構中展現四分五裂的文化裡一個失重的靈魂如何立足與生存。全書跳脫時間的先後順序,也突破傳統敘事結構,巧妙編織私密的情感書寫,穿梭於回憶與遺忘的縫隙之間,在連結混沌歷史與女性命運的同時,也成功創造了名留青史的全新小說形式。
「我心知當時是不凡的年代,也正在親眼見證種種不凡的事件,因而想紀錄這些事件。我經常想閱讀從未寫成的小說卻不可得。……這本小說當今是寫不出來的。任何一個小說家都會發現傳達消逝年代的氛圍十分困難。有些發生在非常超現實的冷戰時期的故事也許會讓年輕人不可置信地發笑,但那些故事意味著死亡、刑求、監禁。」
▍七月選書《霧中的曼哈頓灘》完整書評: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