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殖民臺灣統治時期分三個階段,潮州正好有三個地方或建築代表每一階段,分別是:緩撫政策——豎立在潮州舊三工處園區內『故臺南縣巡查後藤松次郎』石碑。同化政策——戲曲博物館、皇民化政策——三山國王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5): 1、古韻情長寄紹興; 2、紹興古採石場遺址:柯岩石佛; 3、紹興古採石場遺址:柯岩雲骨; 4、紹興魯鎮:業餘特型演員; 5、紹興嵊州:越劇之鄉; 6、紹興安昌古鎮: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越劇之鄉即浙江嵊州,中國越劇的誕生地,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
戲曲博物館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淺談文化政策:房間裡的大象]
昨日參加由竹圍工作室主辦的文化領導人工作坊(Culture Leadership Workshop),與來自英國、柬埔寨、法國、台灣和東南亞等地的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討論文化政策。
討論到文化的意義:我認為文化不應有階級之分,沒有上下,文化是常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對當代與歷史反思的對話。形式的表現是多元的,如 表演、音樂、戲曲、博物館...等等,但是像廟會、遊民、小吃更是文化,這些是存在於社會編織(social fabric)的每一個節點的總和都是文化不能抹滅的一部分。
討論到文化政策,用單一論述談文化,令人擔憂。它的包容性應該要更多更廣泛,在形成共識前,有更多的對話與公民參與,讓邊緣團體也能參與,往往創新都是從邊緣開始。往往很多我們不願意面對的問題,就像房間裏的大象,問題在那邊,大家不願意講。
對於文化部要投入幾十億蓋動漫園區,我也感到擔憂。當其他國已經開始捨棄園區作法,我們政府卻大量生產,令人不解。這種製造業的思維只會扼殺剛萌芽的創意產業。這幾十億的資金如果ㄧ部分做文化播種,好好讓底層的創意發揮、多做些國際交流、創造連結(networking)、文資保存,都比蓋一個園區更好。
這次邀請到東南亞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讓我學習到很多,他們謙卑,觀念思想開放,許多的作法值得台灣學習。台灣有將近二十萬的移工與新住民,大多來自東南亞。藝術家問說:「你們政府不是要推南向政策,發展東南亞市場,為什麼不先把自己的移工與新住民者照顧好?」
對啊,明顯的問題,房間裡的大象,不是嗎?
[淺談文化政策:房間裡的大象]
昨日參加由竹圍工作室主辦的文化領導人工作坊(Culture Leadership Workshop),與來自英國、柬埔寨、法國、台灣和東南亞等地的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討論文化政策。
討論到文化的意義:我認為文化不應有階級之分,沒有上下,文化是常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對當代與歷史反思的對話。形式的表現是多元的,如 表演、音樂、戲曲、博物館...等等,但是像廟會、遊民、小吃更是文化,這些是存在於社會編織(social fabric)的每一個節點的總和都是文化不能抹滅的一部分。
討論到文化政策,用單一論述談文化,令人擔憂。它的包容性應該要更多更廣泛,在形成共識前,有更多的對話與公民參與,讓邊緣團體也能參與,往往創新都是從邊緣開始。往往很多我們不願意面對的問題,就像房間裏的大象,問題在那邊,大家不願意講。
對於文化部要投入幾十億蓋動漫園區,我也感到擔憂。當其他國已經開始捨棄園區作法,我們政府卻大量生產,令人不解。這種製造業的思維只會扼殺剛萌芽的創意產業。這幾十億的資金如果ㄧ部分做文化播種,好好讓底層的創意發揮、多做些國際交流、創造連結(networking)、文資保存,都比蓋一個園區更好。
這次邀請到東南亞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讓我學習到很多,他們謙卑,觀念思想開放,許多的作法值得台灣學習。台灣有將近二十萬的移工與新住民,大多來自東南亞。藝術家問說:「你們政府不是要推南向政策,發展東南亞市場,為什麼不先把自己的移工與新住民者照顧好?」
對啊,明顯的問題,房間裡的大象,不是嗎?
Thanks Margaret Shiu for the invite.
戲曲博物館 在 就愛去旅行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陸蘇州向來有古典水鎮之美,旅遊之際,悠遊在水鎮園林風釆外,走訪戲曲博物館,用不同的視野與感知品味蘇州之美。
戲曲博物館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5): 1、古韻情長寄紹興; 2、紹興古採石場遺址:柯岩石佛; 3、紹興古採石場遺址:柯岩雲骨; 4、紹興魯鎮:業餘特型演員; 5、紹興嵊州:越劇之鄉; 6、紹興安昌古鎮: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越劇之鄉即浙江嵊州,中國越劇的誕生地,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聞名於世。該地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書聖王羲之晚年歸隱於此;人才輩出,是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馬寅初,革命音樂家任光,山水畫家鄭午昌、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圍棋國手馬曉春等名人名家的故鄉。1990年建成全國首家專業戲曲博物館——越劇博物館;修復了越劇發展史上的標誌性建築,如城隍廟、東王村香火堂前、施家嶴古戲臺、四季春科班舊址及一批老藝術家、老藝人舊居等。嵊州歷史悠久,文化昌明。早在秦漢時期就已建縣稱“剡”,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嵊州文化源遠流長,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聞名於世。是全國著名的“越劇之鄉”,越劇誕生於嵊州,發展至今歷經百年,成為全國第二大劇種;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書聖王羲之晚年歸隱于此,謝靈運、李白、杜甫、陸游等著名詩人曾入剡攬勝,留下諸如“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等許多詠剡名句;新近發掘的具有萬年曆史的小黃山遺址,是目前發現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嵊州人才輩出,是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馬寅初,革命音樂家任光,山水畫家鄭午昌、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圍棋國手馬曉春等名人名家的故鄉。浙江嵊州,是中國越劇的誕生地,夢裡江南越韻清,淺斟低唱醉中游。越劇自誕生以來,就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她的溫婉美麗已深入人心。越劇誕生於嵊州,是嵊州的青山綠水滋養了她的柔和婉轉,讓她的音韻有如風弄秋葉。
今天,越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又被省文化廳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叢書中的重要項目。這對於越劇藝術資源的保護、傳承、發展和繁榮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越劇從田頭地角走來越劇,這種來源於農村田頭的草根藝術,由生活在嵊州民間的多才多藝的農民所創造。大約在1851年前後,嵊州有一部分農民開始用田頭歌唱、山歌小調等民間說唱藝術去“沿門唱書”,這便是越劇的前身。1906年3月27日(農曆三月初三),嵊州唱書藝人高炳火、李世泉等人相聚在甘霖鎮東王村,經過精心準備,首次在用四隻稻桶和門板組成的舞臺上成功演出大戲《雙金花》。當婉轉柔美的曲調、悠揚深沉的唱腔嫋嫋流淌時,掌聲和喝彩幾乎響徹了整個山村。高炳火他們不會想到,正是這看似即興而發,冥冥之中又充滿淵藪的演出,中國第二大劇種的越劇,在浙東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裡橫空出世,一襲翔舞百年的美麗,在江南晚春的天空下拉開帷幕。 這次有準備、有本子、有角色的正式演出,標誌著越劇的正式誕生。之後,越劇歷經了小歌班、紹興文戲、女子越劇等幾個階段,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從鄉村一路唱進大都市,走紅於上海,流行於全國,成為中華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越劇故鄉出人出戲出精品越劇百年,嵊州市人才輩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ULUuGLE9co/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Dnz4uWYzZg_67BO5cfdby3rw3mg)
戲曲博物館 在 蘭陽戲劇團30周年團慶2022宜蘭戲曲節彩排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蘭陽戲劇團30周年團慶2022宜蘭 戲曲 節彩排. ... 2019蘭博四季音樂節:秋日歌仔調(10/20 蘭陽戲劇團). 宜蘭縣立蘭陽 博物館. 宜蘭縣立蘭陽 博物館. ... <看更多>
戲曲博物館 在 台灣戲劇館| Wanhua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戲劇館為鼓勵大眾入館欣賞傳統戲曲這門綜合性表演藝術,透過戲曲DIY實作活動,感受戲曲文物所蘊含工藝美學,並體驗戲劇人物妝點的樂趣,特辦理此活動。 111年第4季DI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