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映畫 Light Year Images最近代理了許多精彩絕倫但在台灣難有機會欣賞的老日本動畫電影,上回 M.S.Zenky 邀請我去欣賞 #今敏 的 #藍色恐懼 後,對日本動畫電影的認識僅止於宮崎駿以及細田守的我就對於該公司挑片的品味有著十足的信心與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去戲院觀賞的電影是 #大友克洋 在1995年發表的 #回憶三部曲MEMORIES,看完覺得不虛此行,個人認為這絕對是適合二刷以上的經典,下週還有一週的時間可以進戲院欣賞,誠摯推薦大家可以進戲院感受看看!為了不影響尚未觀影的朋友,我略過劇情來稍微分享一些讀過後“應該不會影響觀看感受”的小小觀察與感受。
整部電影是由三篇互不相干的獨立故事組成。第一篇 #她的回憶 是一部發生在2092年的科幻故事,編劇設定是由今敏操刀。我過去只看過一部今敏的藍色恐懼,對這些導演的認識都很初淺,但我仍能很清晰的在首部曲“她的回憶”中感受到今敏對於魔幻寫實的表現手法有著純熟的掌控。不知道為何在這兩部作品中,今敏對於女性角色的刻畫都讓我想到野獸派畫家馬諦斯筆下的女性,原始且真實。故事中用舉重若輕的敘事力道表述頗為深刻的議題,很多地方點到為止,巧妙地在極為有限的篇幅中將龐大的資訊交代得非常清楚,私心猜想應該也有許多“療傷系”日系動漫作品有受到這些經典老作品的影響。內容風格之外,我也可以感受到團隊在製作一部科幻作品時絲毫沒有因為他是一部動畫作品而少了專業的考究,從太空人在面對重力改變時的物理狀態到飛行器在太空中移動時的動力模式都讓我有種在觀看好萊塢電影的錯覺。值得一提的是首部曲在配樂的處理上讓偶爾有機會接案作配樂的我有想要拉娘子出來看上帝的衝動(不過我娘子本來就在我旁邊梅花座一起看XD)。
二部曲是 #最臭兵器,我覺得大概只有日本人想得出這麼白爛的故事XD
故事內容稍微暴雷應該也不會影響觀影感受,因為標題一開始就已經自爆了,總之就是男主角打針又吃藥後成為人類最臭兵器的故事,如果我沒有稍微克制自己的衝動的話應該會笑到整排座椅都搖晃....配樂的風格一樣讓我印象深刻,風格像極了咱們花影樂團Bass手蔡牧恭的曲風,讓我倍感親切!有意思的是“最臭兵器”是否致命這件事在看完電影後引起了我們夫妻二人不少討論,不同的答案搭配作品呈現的風格有著許多值得玩味的彈性地帶,而這樣的彈性也讓這部作品能以老少咸宜的方式呈現。(據說當初電影在日本上映時,資深大友克洋粉普遍認為“最臭兵器”很不像他的作品,因為他過去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更為陰暗一些。)
三部曲是 #大砲之街,風格應該屬於蒸氣龐克,畫風的呈現讓我想到繪本,獨到的分鏡手法更是賦予了這部大螢幕上的繪本極佳的立體感,美術呈現讓我印象深刻。雖然風格大不相同,但這部作品還是讓我想到日本導演加藤久仁生在2008年製作的動畫短篇“回憶積木小屋”。兩者都創造出了被人類破壞的差不多的世界,前者充滿暴戾之氣帶有幽默,後者則充滿了祥和的筆觸。有意思的是前者的戰爭可以結束,黑色幽默背後還有點所謂的希望,後者的平靜豁達卻是得建立在海平面上升(或時光流逝)這種不可逆因素之上。細思極恐呀.....
本篇故事結構非常單純,一整部短片的篇幅可以說是僅僅闡述背景世界觀而已,當世界觀介紹完,電影就結束了。然而這世界觀講完了,作品想表達的甚至想諷刺的事物也都已道盡,其中角色的身材、跑龍套的抗議標語到說話的語調節奏都藏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細節,這種寓言式的精短表現果斷又精彩,作為三部曲的收尾可以說是顛覆我過去的美感體驗,在創作思維上有不少養分可以讓我吸收消化。
每次只要看到一部精彩的電影,就算看不懂,我也會在戲院坐到最後一刻試圖看清楚每位工作人員的名字,儘管記不住這些字樣,劇組人員也不會知道到底有沒有人看,我總覺得自己當下的觀賞是對創作團隊的尊重與肯定,同時這也才算是真正感受完整部作品的呼吸。回家路上,我跟Z一致認為大友克洋絕對是有才華的天才。當然他肯定也很努力,但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來的才氣應該是一般人努力也學不來的東西。世界之大,許多經典我們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接觸到,能在今天拜賞到這部“回憶三部曲”,我認為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
戾意思 在 朱立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民進黨為了黑兩蔣 不惜美化日本殖民史
日前民進黨舉辦黨史新書發表會,創黨元老游錫堃致詞提到:「當年兩蔣政權對付組黨人士的力道,比起日本政府及現在的中共在香港迫害民主人士都是更殘酷。」這種美化日本殖民以及中國共產黨的言論竟出自國會議長之口?熟悉歷史與珍愛民主的人恐怕都會聞之震驚。
以真相論歷史,參考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專家林孝庭新撰的《蔣經國的台灣時代》,書中引述李登輝前總統論點,稱經國先生對民進黨建黨的態度溫和,他親自指示「此時此地,不能以憤怒態度輕率採取激烈行動,引起社會不安,應採溫和態度,以人民國家的安定為念。」郝柏村前院長也憶及經國先生指示對組黨人士要「避免衝突、冷靜處理」。幾天後,經國先生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女士(Katherine C. Graham)專訪,宣布台灣將解除戒嚴,並開放黨禁、報禁。
游錫堃院長口中相較不殘酷的日本殖民政府,以發生在1896年的日軍「雲林大屠殺」為例,日籍雲林支廳主記今村平藏在《蠻煙瘴雨日誌》記載,日軍當時殺害一萬餘名台灣人。這場屠殺透過外國人及傳教士陸續傳遞到國際社會,當年八月《泰晤士報》報導:「日本士兵暴戾侮慢之程度令人咋舌,肆無忌憚地殺人放火,老幼婦女皆不能免。」中華民國立法院長美化日據史實,把埋骨萬人的慘案描述到雲淡風輕,叫雲林鄉親何以告慰先祖?
接著看中共在香港的行為,警察滿大街的拘捕年輕人,催淚彈與瓦斯彈四射齊發,我多次公開聲援。反觀手握權柄的游錫堃院長,不督促政府加速收留香港民眾,反而看著投審會在2020年3月提高投資移民門檻,把香港朋友拒之國門之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去做,現在還拿香港處境來說嘴,這是不是滿嘴道學假慈悲?
促轉會最近研擬把中正紀念堂的銅像移除,要改成「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與游錫堃院長此番言論對照,民進黨想透過竄改歷史、黑化兩蔣、抹煞過去國民黨治理的貢獻,意圖已經非常明顯。這種連日本殖民政權屠殺台灣人的歷史都可以抹滅不談的執政黨,還好意思大談「反省威權」?
如果游錫堃院長想打擊極權政府,現在就有很好的機會,今年6/18立法院會,62位綠委交織出一張「衛福布」,阻擋公開「3+11」真相、護航高端疫苗,陳時中還屢傳阻礙立委問政索資,游院長應該對行政機構重擊杯葛,切莫讓新冠疫情帶走的八百多條人命淪為院長議事槌下的不白冤魂。
特殊時空下的不幸,不應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朱立倫主張對台灣歷史的研究,必須向時空的更深處做延伸,不僅是全球冷戰氛圍下的國民政府時期,更早期的日據、清領、鄭氏王朝都應該被深入研究。
近期的新冠冤死真相不能被執政黨蒙蔽,歷史上每一條人命也不能白白犧牲,這種對國人、對先民的平等愛護,才足以支撐中華民國的民主高度以及歷史重量。
戾意思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我找不到這個比喻的起源,不知是習近平講先還是官媒講先,發明一個句式而被瘋狂套用是近年的潮流,從「抗擊病毒」講起,到後來「接種疫苗」,大陸已用到耳熟能詳的地步,卻沒有人質疑這個比喻是錯誤和混淆的。
當然,它有個好處,可以將「沒得你選,必須要做」寫得婉轉,化解了真正意思的戾氣。大規模使用比喻亦是專制政府的一大特色,因為他們要設法將難聽的東西變得動聽,於是引喻失義亦會更為常見——不知大陸的考試制度是否與別不同,但「選擇題」可以選擇不答嗎?
事實上,任何考題都可以不答,包括必答題,只要你交白卷。稍動一動腦就會意識到這個比喻不倫不類,必答題絕非沒得選,恰恰相反,必答題是開放式題目,理應比起有固定選項的選擇題有更廣闊的作答自由才是。因此,官員若想強調某樣事情別無他選,應該這麼說:
「××××不是一道必答題,而是一道選擇題——A 自願去做,B 不情願都要做。」
然後,習近平「被誤導了」,他在電話跟拜登這樣說:「中美關係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翻譯員翻譯時才意識到這句話的問題所在,只好為她的主席加一點鹽醋潤飾:
「China-US relation is not a choice question that whether it needs to be done well, but a required question that how to do it well.」
需要闡釋的比喻或許是失敗的比喻了。你認為拜登聽得懂嗎?
續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985447
作者
戾意思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網上最可怕的一個字 (Ft.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edkSHc7Os&t=145s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電影中的神秘訊息
Pixar卡通電影中恐怖的A113是什麼?
Pixar卡通電影中A113是什麼? | 恐怖毀童年
Pixar迪士尼卡通電影中A113是什麼? | 恐怖毀你童年 | 神秘訊息
A113 Pixar conspiracy
(Show all Pixar movies with this code)
大家覺得這幾張相片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1, 他們都是pixar出品的電影.
2, 就是他們當中是隱藏了一段字
看到了嗎?
A113. 每一套Pixar電影也出現A113這幾個數字.
那這一集的Simpsons呢? 美國卡通American dad, South Park,
甚至Tom cruise的mission impossible, Hunger games和Avengers.
為什麼這麼多部影視作品也出現A113這個秘密密碼呢?
大家字又是我暗網仔, 我們一起找A113的真相看一看.
密碼, 象徵: 是人類用來溝通理念的重要工具. 國旗用來代表一個群體, 而記號可以安全地治理國家.
但這麼多年最不解用意, 是迪士尼多個兒童卡通片中的成人笑話. 有指這些都是背後動畫師互相傳遞的笑話, 也算解釋到.
那A113的笑點在哪?
A113一個有關 ‘敵基督’ 的堆測建基於2013年 ‘怪獸大學’ 這一幕和2012年動畫Brave這一幕.
怪獸大學這一幕薩利和麥克準備正式上堂. 右邊門上有A113之外薩利有角的野獸形象有指是代表啟示錄第13章提到有關 ‘戾龍同兩隻野獸’ 講
戾龍 (既是撒但的化身) 兩位手下: 一個從海裡來的野獸,
而一個就是有角的陸地上的野獸. 也是會帶來世界末日.
拱門亦是洪juy會開啟人通往天堂潛力的象徵.
Brave裡面對恐怖預言更明目張膽. 畫面中可以看到A113已 ‘AC XIII’ 的型式寫出來. ‘AC’ 有指是敵基督的英文縮寫.
但所有Pixar電影中A113唯一對故事劇情有所影響的是2008年的 ‘機器人總動員’ Wall-E. 至上映以來Wall-E故事藍本已公認參考聖經裡面伊甸園: 亞當與夏娃的故事. 但故事更黑暗是講述2805年人類過份yi lai AI科技導致世界滅亡, 所有人民要乘坐Axiom飛船離開地球. A113正正是讓飛船永不回來地球的指令.
在電影世界中A113除了代表人類未來的新方向同時是對科技的一個警告.
陰謀論家指其實Wall-E有另一個地方也出現了A113, 如果看Wall-E poster上的標題, 拿走前面的 ‘W’ ‘Alle’ 可以讀成 A113.
如果再張A113 tou落整體電影的主題, A1大可以leun想到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而13’ 可以用來代表2013年. W=World,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3=2013年.
當年2013年世界科技發展到底有沒有發生什麼大的juen jeen呢?
據知2013年之前Apple的Siri是gook限於女聲cho jung.
到13年6月增加了一個男聲版本. 是否就像聖經中的亞當與夏娃一樣呢? 有男又有女。 而伊甸園裡面的蘋果又是否跟Apple logo咬了的蘋果代表同一樣東西呢? 聖經中蘋果代表的是慾望但又是知識. 科技就是正正帶給我們這樣東西.
Time magazine指出2045年人類好有機會能與電腦機械2合為1. 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就能夠長生不死. 但同時估計這件事情的 ‘未來主義者’ gim科學家Ray Kurzweil在自己書中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 提出 ‘singularity’這個概念. 該概念就是對人類未來一種改變我們生活的假設. 就是我們雍有的科技到達一個聰明到我們控制不了的一個點.
到了那個時刻我們人類習慣也會被全面改變. 而到了這個科技全面爆炸的時刻一個超級智能superintelligence就會誔生超越人類.
所以動畫師在多個作品加入A113的原因是不是又是警告所有人類即將來臨的災難呢?
...
應該不是.
其實A113是美國uy soot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ts?面的一間班房.
1979年的時候Calarts當中學生有: John lasseter, Brad bird, Andrew Stanton, Tim Burton. 你可能對這些名字感到muk生, 但他們是末來disney和pixar幾位最有名的動畫大師.
當年由迪士尼投資的Calarts動畫program是收gik少最有天份的學生.
而有指當年他們還在讀書的時候就決定把A113這個班房放入自己作品中作為友情的gey nim. 而自此A113就擴傳開了, 甚至出現在其他的hollywood作品中. 邊成hollywood其中一個最大的inside joke. 亦同時變成觀眾心目中的一個陰謀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HIHawlt4h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