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務部門質詢,關心:
1.建物公安:星期天連兩起地震應該讓大家還心有餘悸,2018年同樣也是花蓮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傾斜的重大傷亡悲劇,大地震後內政部宣布實施五大建物公安措施,其中特定建物耐震評估及建物快篩由地方政府配合辦理。
台北市列管特定建物須辦理耐震評估共390家,本來應該在2020第2季就完成申報,但目前僅完成151家,仍有6成尚未申報,主要原因就在於費用過高,如長照機構、幼兒園、學校等沒有多餘經費,而部分業者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所以申請展期,我要求建管處與公會協商看看是否能調降耐震評估費用,並檢討市府建物結構安全性能補助條件,放寬給予弱勢機構申請補助的機會。
2.夜間道路施工擾人清夢,近三年民眾檢舉夜間道路施工噪音案件逐年增加,環保局告發比例約3成,建管處可以管制夜間施工,新工處也應比照擬定更嚴謹的夜間施工規範,依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及道路寬度作為核准施工時段之標準,另外也應要求施工單位設置噪音防制設施,如隔音罩、施工引擎加裝減音設備等,減少夜間施工對民眾的干擾。
房屋傾斜原因 在 台北市議員吳世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工務部門質詢,關心:
1.建物公安:星期天連兩起地震應該讓大家還心有餘悸,2018年同樣也是花蓮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傾斜的重大傷亡悲劇,大地震後內政部宣布實施五大建物公安措施,其中特定建物耐震評估及建物快篩由地方政府配合辦理。
台北市列管特定建物須辦理耐震評估共390家,本來應該在2020第2季就完成申報,但目前僅完成151家,仍有6成尚未申報,主要原因就在於費用過高,如長照機構、幼兒園、學校等沒有多餘經費,而部分業者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所以申請展期,我要求建管處與公會協商看看是否能調降耐震評估費用,並檢討市府建物結構安全性能補助條件,放寬給予弱勢機構申請補助的機會。
2.夜間道路施工擾人清夢,近三年民眾檢舉夜間道路施工噪音案件逐年增加,環保局告發比例約3成,建管處可以管制夜間施工,新工處也應比照擬定更嚴謹的夜間施工規範,依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及道路寬度作為核准施工時段之標準,另外也應要求施工單位設置噪音防制設施,如隔音罩、施工引擎加裝減音設備等,減少夜間施工對民眾的干擾。
房屋傾斜原因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遠房屋走數策略大檢閱】
今日運房局局長陳帆發佈《2020年長策週年報告》,好多新聞冇提及既細節,值得分享比關心香港房屋問題嘅朋友關注一下。
▍十年房屋供應目標43萬﹕明顯受人口下降影響
今次長策公佈主要重點,是十年房屋供應目標由2014年的48萬修改至今年的43萬,即係未來十年每年單位供應平均少足足5,000間,條數細左容易達標當然是王道。
而事實上,下調房屋供應目標既主因,係因為住戶數目淨增長由282,800大幅下跌至205,200個,五年間直接同人口/住戶組成有關的房屋需求因素足足減少77,600間屋,重未計未來可能出現既移民潮。
但回帶番,當政府推銷「明日大嶼」個陣,就成日話人口下跌唔會減少房屋需求,因為平均家庭人數會下跌所以供應量不減。但今年長策供應目標大幅下調,反證「明日大嶼」解決長遠房屋需求理據更加薄弱。
▍ 幫施政報告背書:330公頃公營房屋土地達標?
長策房屋供應數目長期不達標(5年公營單位預計供應10.1萬,達標率﹕64.1%),今年施政報告就強調今次已經搵足31.6萬間公營房屋需要嘅330公頃土地,基本上就抄左林鄭個份施政報告照單全收。
但今次長策並沒有真正檢視330公頃每一塊土地的列表同具體發展狀態,過往亦有大量土地發展規劃失蹤流產改做豪宅既例子比比皆是,究竟長策委員會憑什麼咁有信心係冇水份? 如果根本就冇睇過330公頃每塊土地,咁其實只係幫施政報告背書,完全失卻左原有長策製訂及檢視長遠目標的功能。
▍ 明日覆明日:不斷將供應目標推後5年
今次長策再一次將大家解決房屋問題既寄望推後至少5年:未來五年起10萬間,之後五年先會追番20萬間,即係話之後五年每年落成量會突升一倍,又冇兌現公開具體土地列表清單,你信唔信呢?
睇番以往長策估算,2014年當年已經聲稱「政府已覓得土地,在 2015-16至2024-25年度興建254,000個公營房屋單位」,但我地fact-check 番2015-2020年間個公屋單位落成量,基本上只係完成到預測既73%:
房委會實質建屋量(15/16-19/20)﹕82,102
房協實質建屋量(15/16-19/20)﹕3,070
2020長策預房委會+房協(20/21-24/25)﹕101,300
總計(15/16 - 24/25)﹕186,472 (73%)
然後個長策唔再檢討過往有幾多係做唔到既原因,5年過後,跟著再次話「搵夠地」叫你信未來5年就會有足夠供應,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發現走數之後又已經改朝換代。
▍正式宣佈走數﹕元朗橫洲翻版、收回地產商農地失蹤
政府聲稱自己積極覓地,但今次長策文件報告正式承認8塊短期棕地,只有「大部分已經開展可行性研究」,好可能個塊由新世界相關人士持有部分土地的「屏山棕地群」被抽起說要「適時公佈」,單係呢塊足足少左18公頃,分分鐘又成為官商鄉黑橫洲翻版。
去年施政報告,林鄭提及過會敢於動用《收回土地條例》,考慮收回規劃上適合發展但丟空多年的私人農地,然而今日長策記者會中改口「部份已被私營發展商「發展得成熟」,因此只能收回部份土地」,講到明專避開收地產商囤積合適發展做公屋土地,可以預視未來林鄭土地房屋政策會全面向土地利益傾斜,白白浪費收地解決房屋問題的機會。
▍結論:長遠房屋策略本來是用來提議及監督政府,今日已經淪為一份每年更新一次的施政報告讀稿機。
明報﹕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43萬單位 公私營房屋維持七三比
http://bit.ly/389he75
--
🕵️♀️ 月捐民間研究工作多多支持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ollow U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
🎧 Podcast: https://apple.co/3ly0yfw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iberresearch/
🖨TG: t.me/liberinfo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LiberResearch
🎥Youtube: https://bit.ly/2WOIKTk
🧠研究義工報名申請表
https://bit.ly/2Sbby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