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道路修復的民代小故事 =
看到標題可能直覺聯想「工程回扣」
但現在有些道路工程不一定有廠商投標
有時甚至到處拜託才有辦法完成
這跟「公開招標」還有「驗收」
等流程的改善有很大的關係
但今天不談這個
====== 先談談大路的困境 ======
通常比較大的道路
會有比較多的管線
還有比較重的車輛
等不利條件
所以會更頻繁的挖挖補補
然後下雨天或大熱天時
就算是三噸半的貨車都可能讓地板開個洞
大型的拖板車經過就能讓馬路「起粒子」
同時道路面積較大
維修的工程費用就會更高
修好一條大馬路有時就能修好四條農路
另外的眉角是
修大馬路這件事情
每個民代都可以說是他爭取的
跟市府溝通拜託投入預算
直到要施作的時候
就會輪流會勘輪流關心
所以就會出現廣告怕被世人遺忘
====== 再談談小路的狀況 ======
很多巷道比大馬路的狀況更糟
因為「起粒子」的面積很大
所以機車經過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不然一個煞車可能就會跟細碎石一起打滑
維修一條大馬路
有時可以維修八條小巷
民代通常也不用掛廣告
大家會有印象是誰有走進來看過
====== 所以維修順序到底怎麼排? ======
先撇除新營目前因為路平專案
所以天下大亂到處搶挖的窘境
(畢竟之後會要求五年禁挖)
通常公眾使用的極度危險路段
就算不用民代建議也都會優先施作
但是從極度危險到危險這個階段
有時就會參考民代的建議
很多人會問民代建議是否精準?
我的認為是:大概會比市府官員好一些
畢竟里長或議員會比官員更關注地方
但我相信未來應該是朝向公民參與的
我們應該要能夠掌握各地需要鋪設的道路
同時預算的投入也能讓民眾一同參與
也才能夠知道政府的資源真的非常有限
影片是後壁新東里的幹道
500公尺有超過40的道路補釘或大小坑洞
這條大馬路的維修經費超過200萬元
#所以只好留到總質詢來跟市長爭取了
#這絕對不是洩題
#同仁做影片搭配輕音樂是怕我講得太激動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