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的故事了
#所以經歷過SARS的磨難真的有它的代價
"2003年台灣歷經SARS,聚陽董事長周理平回憶,那時候台灣醫用防護衣大多進口,政府認為,應該要在這塊領域著墨,透過經濟部工業局發起科專計畫,「我們就去申請了呀」。
儘管話說得輕鬆,但是做流行服飾的成衣廠要跨入醫用防護衣,即便是外行人也覺得技術層次「跨很大」。那時毫無經驗的聚陽,沒有相關專家可以請益,聚陽跨領域創新中心專案總經理廖白蓉笑說,一切都是土法煉鋼,就是一直試、一直試。
從發想階段開始,廖白蓉思索著防護衣目的是隔絕外在污染源,就跟雨衣要隔離雨水概念相似。於是她帶著研發團隊,直接跑到雨衣工廠觀摩,從生產技術、製程到機器設備,每個環節勤做筆記、細心觀察。
就這樣一點一滴堆疊相關知識,了解防護衣關鍵技術在於防水膠條的黏合,也連帶認識防水膠條黏合專用設備。她說,在當年,即便是運動衣,也很少用膠條。
駐廠一段時間後,聚陽研發團隊進入實作階段,第一步就是先買台設備練兵。周理平拍板讓同仁添購超音波花邊縫合機,擺在實驗場域,天天用不同溫度嘗試布料與防水膠條貼合度。
廖白蓉說,溫度太高會讓布料破洞;反之,溫度太低,膠條不能完全服貼,就無法達到防滲透效果。再加上,止水膠條成分特性,貼合在不同布種,效果也不一樣。可以想見,貼合要成功,必須找到「眉角」。
就這樣,研發團隊每天埋頭苦幹,不斷貼合檢測、貼合檢測,終於在3個月後研發出防水膠條貼合方式,順利取得專利。
不過在聚陽準備拿出辛苦研發成果之前,台灣SARS警報解除,這項研發計畫來不及付諸上市,只能紀錄成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