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欣賞吧:)
恭喜利文曄的〈童話〉被追奇選為留言評詩活動的作品。
小編很喜歡倒數第二段:「比如孤獨的獸類/學會愛的發音/甚至學會愛了/那些與愛同義的詞彙/便不再令我們害怕」,精彩在「與愛同意的詞彙」原本是會令我們害怕,哪些是「與愛同意」?
這便與當下熱門的議題「情緒勒索」、「情緒陰影」等有關,還有最後一段,用了頂真格式,氣勢上顯得連貫,但也像講話結巴吞吞吐吐,是否意味著詩中主角並非打從心底相信,只是因為得相信,說話時不經意顯出猶豫?
作者寫的時候未必知道,也未必做如此想,
這就是詩迷人的地方,容讀者去體會闡釋。
那麼,追奇為什麼挑選這一首?認為這首詩好在哪?
讓我們來看看〈童話〉與追奇的評論分享。
----
得獎作品:
【童話】 利文曄
/
你說所有的童話
都使用相同的語言
相信、希望、或是愛
被使用了百年以後
表面仍然可以反光
照出你的臉龐
在你閱讀它的時候
虛構的歷史攤開
在你眼前蔓延生長
排成那些淺淺的詞彙
讀起來像是拙劣的謊言
透過淺顯的字眼你看見
如夢如幻的世界
沒有傷害也
不存在刺人的隱喻
或者悲傷的預言
這一切都是真的
假如你尚未長大
/
你說善良是危險的
必須義無反顧地接受
他人的善意然而
那些總伴隨如潮的惡意
赤身在驟雨裡被擊碎
打磨成光滑的表面
我看向你便以為
看見自己
有加倍的快樂
悲傷也變成雙倍
以為你就是我自己
以為我們都在火裡
被生活反覆捶鍛
靈魂的分子重新排列
變得堅韌鋒利
像是從此便不再遲疑
/
要相信希望和愛
你用溫柔的語氣
賦予它可信度
不要懷疑就像我們從未
對明天到來與否提問
即使那些與愛相關的話語
看起來只是由
拙劣簡陋的謊言
堆疊出的美好城堡
卻好到沒人會去推倒
如同我們從不忍否定
兒童口中說出的
早被我們忘記的語言
當那些神秘的字眼
被訴說以生澀的口音
好像講出口的時候
我們都只是兒童
/
你說所有的城堡
都由愛和希望構築
足以抵擋日常的大雨
能夠收納銳利的刀鋒
不會再傷人或自傷
你說只要相信奇蹟
奇蹟就會發生
比如孤獨的獸類
學會愛的發音
甚至學會愛了
那些與愛同義的詞彙
便不再令我們害怕
/
當我們不再害怕
害怕這些童話
看著我們就只會
只會看見兩個孩童
對視著站立
嘴裡說著愛你
或者永遠愛你
----
追奇點評心得:
這一首〈童話〉,每一個段落我都非常喜歡,從用字遣詞,到題材的選擇,還有背後傳遞的意義,都令我著迷也深深認同。雖然這場活動是鼓勵大家寫下「告白詩」,但對我來說,「告白」不盡然是粉紅色的美好,他也能是灰藍色的傾訴,裡面有溫柔、有自抑、有不可自拔的情感拉扯,甚至更多的,是藏在生命經驗裡的交流。
「童話」其實本質上就如同愛情。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不管有沒有結果,不管彼此雙方的溝通是否建立在同一條線上,這個本質不變——美麗的外表,伴隨有可能枯萎的內在。在這首詩,我看見一場童話的演繹史,用「相信/希望/愛」三個元素來貫穿整首詩章,而這三個元素,也都分別出現在每個段落之中。節錄幾段我很喜歡的字句如下:
「透過淺顯的字眼你看見/如夢如幻的世界/沒有傷害也/不存在刺人的隱喻/或者悲傷的預言/這一切都是真的/假如你尚未長大」
「我看向你便以為/看見自己/有加倍的快樂/悲傷也變成雙倍」
「要相信希望和愛/你用溫柔的語氣/賦予它可信度/不要懷疑就像我們從未/對明天到來與否提問」
「你說所有的城堡/都由愛和希望構築/足以抵擋日常的大雨/能夠收納銳利的刀鋒/不會再傷人或自傷/你說只要相信奇蹟/奇蹟就會發生」
「當我們不再害怕/害怕這些童話/看著我們就只會/只會看見兩個孩童/對視著站立/嘴裡說著愛你/或者永遠愛你」
在閱讀這首詩之際,我自己感受到的是,童話歷經「出現、扭曲、領悟」的過程。一開始,我們遇見愛人,總會抱持著期待,不自主回到嬰孩時的勇氣(或愚昧),視角遭到遮蔽,也想盡辦法說服彼此,「一切都會好的」,因為正在路上。
而再後來,童話其實也沒多麼美好,有風雨、有阻礙、有毀滅、有致命性的災難⋯⋯當我們遇及,便會開始出現懷疑,對童話(或愛情)的印象產生扭轉,開啟不斷捫心自問、困惑迷茫,於焉追尋答案的旅程。而從疑問到詰問到自我鼓舞,其實也證明了答案已經現身——什麼是答案?這首詩說「只要相信奇蹟/奇蹟就會發生」,你該解讀它是正向或負面,並無從得知,我喜歡這樣的解釋,因為愛情本來就常常積極到令人覺得可悲;也常常在可悲之中,獲得一點即時降下的甘露。
最後,在走了漫長的枉然路(或者說並不枉然?)後,我們站在「非兒童/不再深信童話」的立場往回看,童話的樣子又有了新的解讀。原來重點並不在於確認它是否真的美好無缺,而是在認識它之後,自己的心更能寬容一切。當我們經歷了這些實際上存在於童話之中的恐懼與傷害,應當變得強壯聰慧,也應當變得「不再害怕」。找到跟本的理由,就能找到因應的方式。這首詩,在我心裡擁有一個簡單的結論——「明白愛的殘缺,才得以更曉得愛的力量;看透了童話的每一個面相,才能代表你真的完整經歷了一場童話。」
謝謝這位作者。
也祝每一個人,相信希望、相信愛,相信「相信」並不會解決所有事,但確實能帶走人性之中的一點懦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
所有溫柔是你的隱喻閱讀心得 在 飲冰室茶集藝文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恭喜利文曄的〈童話〉被追奇選為留言評詩活動的作品。
小編很喜歡倒數第二段:「比如孤獨的獸類/學會愛的發音/甚至學會愛了/那些與愛同義的詞彙/便不再令我們害怕」,精彩在「與愛同意的詞彙」原本是會令我們害怕,哪些是「與愛同意」?
這便與當下熱門的議題「情緒勒索」、「情緒陰影」等有關,還有最後一段,用了頂真格式,氣勢上顯得連貫,但也像講話結巴吞吞吐吐,是否意味著詩中主角並非打從心底相信,只是因為得相信,說話時不經意顯出猶豫?
作者寫的時候未必知道,也未必做如此想,
這就是詩迷人的地方,容讀者去體會闡釋。
那麼,追奇為什麼挑選這一首?認為這首詩好在哪?
讓我們來看看〈童話〉與追奇的評論分享。
----
得獎作品:
【童話】 利文曄
/
你說所有的童話
都使用相同的語言
相信、希望、或是愛
被使用了百年以後
表面仍然可以反光
照出你的臉龐
在你閱讀它的時候
虛構的歷史攤開
在你眼前蔓延生長
排成那些淺淺的詞彙
讀起來像是拙劣的謊言
透過淺顯的字眼你看見
如夢如幻的世界
沒有傷害也
不存在刺人的隱喻
或者悲傷的預言
這一切都是真的
假如你尚未長大
/
你說善良是危險的
必須義無反顧地接受
他人的善意然而
那些總伴隨如潮的惡意
赤身在驟雨裡被擊碎
打磨成光滑的表面
我看向你便以為
看見自己
有加倍的快樂
悲傷也變成雙倍
以為你就是我自己
以為我們都在火裡
被生活反覆捶鍛
靈魂的分子重新排列
變得堅韌鋒利
像是從此便不再遲疑
/
要相信希望和愛
你用溫柔的語氣
賦予它可信度
不要懷疑就像我們從未
對明天到來與否提問
即使那些與愛相關的話語
看起來只是由
拙劣簡陋的謊言
堆疊出的美好城堡
卻好到沒人會去推倒
如同我們從不忍否定
兒童口中說出的
早被我們忘記的語言
當那些神秘的字眼
被訴說以生澀的口音
好像講出口的時候
我們都只是兒童
/
你說所有的城堡
都由愛和希望構築
足以抵擋日常的大雨
能夠收納銳利的刀鋒
不會再傷人或自傷
你說只要相信奇蹟
奇蹟就會發生
比如孤獨的獸類
學會愛的發音
甚至學會愛了
那些與愛同義的詞彙
便不再令我們害怕
/
當我們不再害怕
害怕這些童話
看著我們就只會
只會看見兩個孩童
對視著站立
嘴裡說著愛你
或者永遠愛你
----
追奇點評心得:
這一首〈童話〉,每一個段落我都非常喜歡,從用字遣詞,到題材的選擇,還有背後傳遞的意義,都令我著迷也深深認同。雖然這場活動是鼓勵大家寫下「告白詩」,但對我來說,「告白」不盡然是粉紅色的美好,他也能是灰藍色的傾訴,裡面有溫柔、有自抑、有不可自拔的情感拉扯,甚至更多的,是藏在生命經驗裡的交流。
「童話」其實本質上就如同愛情。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不管有沒有結果,不管彼此雙方的溝通是否建立在同一條線上,這個本質不變——美麗的外表,伴隨有可能枯萎的內在。在這首詩,我看見一場童話的演繹史,用「相信/希望/愛」三個元素來貫穿整首詩章,而這三個元素,也都分別出現在每個段落之中。節錄幾段我很喜歡的字句如下:
「透過淺顯的字眼你看見/如夢如幻的世界/沒有傷害也/不存在刺人的隱喻/或者悲傷的預言/這一切都是真的/假如你尚未長大」
「我看向你便以為/看見自己/有加倍的快樂/悲傷也變成雙倍」
「要相信希望和愛/你用溫柔的語氣/賦予它可信度/不要懷疑就像我們從未/對明天到來與否提問」
「你說所有的城堡/都由愛和希望構築/足以抵擋日常的大雨/能夠收納銳利的刀鋒/不會再傷人或自傷/你說只要相信奇蹟/奇蹟就會發生」
「當我們不再害怕/害怕這些童話/看著我們就只會/只會看見兩個孩童/對視著站立/嘴裡說著愛你/或者永遠愛你」
在閱讀這首詩之際,我自己感受到的是,童話歷經「出現、扭曲、領悟」的過程。一開始,我們遇見愛人,總會抱持著期待,不自主回到嬰孩時的勇氣(或愚昧),視角遭到遮蔽,也想盡辦法說服彼此,「一切都會好的」,因為正在路上。
而再後來,童話其實也沒多麼美好,有風雨、有阻礙、有毀滅、有致命性的災難⋯⋯當我們遇及,便會開始出現懷疑,對童話(或愛情)的印象產生扭轉,開啟不斷捫心自問、困惑迷茫,於焉追尋答案的旅程。而從疑問到詰問到自我鼓舞,其實也證明了答案已經現身——什麼是答案?這首詩說「只要相信奇蹟/奇蹟就會發生」,你該解讀它是正向或負面,並無從得知,我喜歡這樣的解釋,因為愛情本來就常常積極到令人覺得可悲;也常常在可悲之中,獲得一點即時降下的甘露。
最後,在走了漫長的枉然路(或者說並不枉然?)後,我們站在「非兒童/不再深信童話」的立場往回看,童話的樣子又有了新的解讀。原來重點並不在於確認它是否真的美好無缺,而是在認識它之後,自己的心更能寬容一切。當我們經歷了這些實際上存在於童話之中的恐懼與傷害,應當變得強壯聰慧,也應當變得「不再害怕」。找到跟本的理由,就能找到因應的方式。這首詩,在我心裡擁有一個簡單的結論——「明白愛的殘缺,才得以更曉得愛的力量;看透了童話的每一個面相,才能代表你真的完整經歷了一場童話。」
謝謝這位作者。
也祝每一個人,相信希望、相信愛,相信「相信」並不會解決所有事,但確實能帶走人性之中的一點懦弱。
所有溫柔是你的隱喻閱讀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
金妮的丈夫獲邀至屋內參與社交,但屋外卻秘密展開了一場命定的邂逅──在沼澤上,在晃動的水面和群星之間,金妮和瑞克這對臨時的姊弟戀,在浮橋上接吻了。
這是一個晃蕩不安的吻。
他們的腳下並非堅實之地,而是浮橋,是水面。
這當然是個隱喻:這場相遇超脫於原本的日常生活之外。
太陽已然隱沒,所有可見、可預測的個人歷史(那些屬於堅實的、屬於日常生活的「地面」)亦隨之消逝,唯有浮動不定的星光存留於水中,存留於空間之中。
一個秘密而懷抱著背德的刺激與快樂的吻。
伊格言說,這是生命中一扇「偶然敞開的窗口」。
像是一段時光的逆反:
年輕的金妮曾經嫁給比她大許多歲的社運狂熱分子,如今,金妮老了些,卻吸引了比她小許多歲的少年瑞克。
金妮是個重症病人,剛做完化療,病體虛弱;她與瑞克的邂逅彷彿一項神賜之禮。
孟若的小說原文如下:
「真可惜月亮還沒出來。」瑞克說:「月亮出來時這裡真是好。」「現在也好。」他手臂溜過來環住他,好似他這樣做一點問題也沒有,並且要多久就多久。他親她的嘴。對她來說,她似乎生平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完整的故事,單單就事件自己。一首溫柔的序曲,足夠的壓力,全新的探求和接受,持留的感謝,和滿足的分開。
什麼叫做「第一次參與一個本身就是件大事的親吻」呢?這什麼意思?
伊格言說,是的,如果你接受了你男友或女友的吻,那是因為你們是情侶。
你們的吻可能用以表達愛意,或者,其實是更親密的做愛的前奏。
一個吻總是隸屬於某段關係,它往往是某件「更大的事情」裡的一個環節,所以,它並不是「本身就是一件大事」。
但在這裡,金妮和瑞克的吻並非如此。
此事純屬意外;然而在那一刻,那「本身就是件大事」,
或者那大事突然幻化其身形,變成了「全部的事」──偶然的窗口擴大了,張開了。
整個世界被窗口溢出邊界的光所籠罩。
而原本的生命主體(一位社運份子的妻子、一場意外疾病的襲擊、一段尚可接受卻又有些食之無味的婚姻)則逆反成為殘餘,成為贅物,成為幻影。
事情顛倒過來了。
那是人類無可窮盡的深邃與神秘,生命本身如流體般變幻不定的可能性。天啟。
這是作者獻給書中人的禮物──或者反過來說:書中角色獻給作者的禮物......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