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ch
前言
以反追蹤為名的廣告大仗
98%, 80%, 1% 。
這是數位廣告營收在臉書、谷歌、蘋果三家公司的全年營收占比。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數位隱私權戰爭中,蘋果公司看似站在消費者的這邊,臉書站了個代表『中小企業』的位置,而號稱不作惡的谷歌立場卻有點搖擺,一會兒跟在蘋果後面阻斷追蹤工具(Chrome停用Cookie, Android系統的AAID追蹤也即將可選擇退出), 一會兒延後發生時間。
喔,還有三個配角你可能也會想知道 5% & GDPR
前者是Amazon & Microsoft 的廣告占總收入比(其實是Amazon 5.57% 與Microsoft 6.60% ,而且Amazon 還在急起直追中。但我們饒了自己的小腦袋,先記得數量級就好)
後者GDPR 則是歐盟的隱私權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精神就是你收集消費者什麼東西都需要經過消費者同意,而且要讓消費者有隨時反悔餘地。
一切都是為了更多錢啊:鞏固現有利益、球員當裁判、入侵他人領地。
用技術、商業聯盟、輿論、法院,用盡一切方法擴充領土,打擊對手。
圍繞著數位廣告的Adtech 發展脫離不了這場反追蹤大戲;Martech 在大池旁邊不免老是收到波折影響。
本週的重要新聞仍是大巨頭間的反追蹤作戰。
/科普時間:Cookie、IDFA與AAID
跨網頁時的追蹤會使用第三方Cookie。蘋果陣營的Safari早先已阻斷其使用。Google 陣營的Chrome原定在2022年停止接受第三方 Cookie,但2021年七月初聲明將會延後到2023年才實施。
跨App的追蹤,在蘋果陣營是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iOS14後使用者可以選擇不被追蹤。在Android陣營是AAID (Android Advertising Identifer)/
#AppleiOS14後廣告費用流入android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Apple iOS14 可以選擇退出追蹤後,只剩下不到33% 的Apple 用戶選擇接受追蹤。五月下旬以來,持續有報導顯示Android 裝置的廣告收入上漲幅度高過Apple 裝置。
評:看起來令人費解,可追蹤的蘋果用戶變少了,蘋果用戶廣告單價不是應該上漲嗎?為什麼結果相反?我的推論是,國外廣告主大量採用的是指定使用者樣貌購買方式,當一邊(安卓)仍可以指定使用者樣貌(我要買住在灣區喜歡衝浪的人)另一邊則否(總之就是一個不知道性別年齡使用偏好的Apple用戶)的狀況下,前者的廣告單價變高,後者則會讓既有的廣告投放者無從買起。
這狀況還會持續一陣子,直到廣告界找出新投放方式,或是善用Apple的SKADNetwork(由蘋果推出,可以在iOS追蹤轉換率的方法。詳情等我這週了解下再說明)
廣告商不愛蘋果用戶的高消費力了嗎?當然不是,只是暫時還沒找到方法愛。
#Apple阻止中國廣告協會支持的CAID相關App上架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蘋果阻止搭載中國廣告協會推出的CAID (CAA Advertising ID; CAA 是中國廣告協會China Advertising Association )的app 更新到應用商店。被阻止的字節跳動、百度、騰訊等公司沒有回應,或者拒絕評論此事。
早前金融時報亦曾報導,P&G 或將支持CAID 在蘋果用戶的追蹤,藉以投放廣告。
評:中國是蘋果的存量市場,廣告是蘋果的潛在增量市場。若蘋果此舉遭遇最糟結果(在中國被下架;但我認為是不至於啦),會不會影響它對iOS阻止追蹤的決定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由臉書贊助的研究顯示Apple應用商店的排行前四名程式均由Apple開發,Android亦同
Comscore 發表從去年底開始針對4000個手機用戶的追蹤調查,顯示App store 上面排名前四的App 均為原生開發。Apple 手機上的前四都是Apple 開發,Android 的也是。Apple 佔了排行前二十名的七成,Google 的也有六成。此報導暗示兩家業者在app store 上面進行不公平戰爭,對其他競爭業者不利。
Apple 反擊指出,同一家機構在今年四月的報導顯示狀況並非如此(註:其顯示Android 手機前四名app 的開發商,除了Google 之外還有臉書。完全是種二哥別笑大哥的反擊方式)
評:上週提到臉書面臨的反壟斷大戰,用反壟斷大招阻止對手也是種手法;至少你得浪費時間打官司或者回覆記者。
#Google表示將在Android12(2021年下半)後讓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廣告ID
根據金融時報以及谷歌Play Store 管理中心資訊,谷歌也將在今年下半年後讓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其廣告ID(AAID)
『谷歌補充說,在大修之後,試圖訪問那些選擇退出的人的廣告 ID 的開發人員“將收到一串零而不是標識符”』
評:“000000000 ”,不知道你覺得怎樣,我是覺得挺幽默的縫補措施。一來Android 用戶的更新幅度一直沒有蘋果那麼全面(現在去查,有多高比例的Android 使用者已經使用最新版OS,一定遠低於蘋果使用者。不但因為Android 裝置的向下支援做得比較保守,手機商不會主動推送也是另一個原因),就算Android 12採取跟iOS 14 一樣策略影響幅度也比較小。二來因為顯示為000000000 對廣告平台來說,仍不是空值(但代表什麼意思我就得查查了,至少可以解讀為『這是買得起新手機,換得起最新版OS使用者』,跟前面提到的iOS狀況不太一樣)
#Cyberbiz與Foodpanda合作提供企業級用戶半小時送達服務
台灣開店平台三巨頭之一的Cyberbiz 上週開始大舉推廣其與Foodpanda 合作的新服務,使用Cyberbiz 的商家可以搭載熊貓送貨服務,讓店家半徑五公里內的消費者選擇立即到貨,還可以進行低溫配送。
評:相較於國外的反追蹤大仗,我認為台灣未來兩年會發生的是物流大仗。除了上週提到的iKala與本週的Cyberbiz 加入戰局外,另一個新聞是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 也在上週來台,首波上市的就是生鮮雜貨外送。
*****
別擔心,我只是慢,沒有不寫。
就像王永福老師週末寫的:『不求連續,但求持續。』我好不容易在這場商業大戰中看出一點方向與端倪,可以的話,會盡量寫下去(但也得拜託大家幫我留言按讚分享等等,有人看才會有寫的動力啊)
一樣立下志願在這邊,可以連續寫十期後,再來推出訂閱服務。
好了,我繼續去把內文寫完了。光前言就寫了一千字... 內文不能再超過一千字啊。
果然又超過2500字...
「手機chrome分頁管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心得] 取消chrome分頁群組模式,回到層疊卡片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chrome底下那欄可以切換分頁的東西不見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手機chrome分頁群組關閉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DCARD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超實用手機chrome 的分頁的頁面顯示設定 - 3C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心得] 取消chrome分頁群組模式,回到層疊卡片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手機chrome分頁群組不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手機chrome分頁群組不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如何關閉Chrome網頁、Facebook及APP推播訊息?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心得] 取消chrome分頁群組模式,回到層疊卡片- 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Chrome app 分頁* facebook 網頁版手機 的評價
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線上課與疫情兩三事-下》
台灣的COVID-19 疫情逐漸升溫導致停課
最近陸續有網友私訊問我疫情間線上課的經驗
Grace將過去一年多的所見所聞分享如下
希望能給大家鼓勵或幫到有需要的人
⚠️以下為個人見聞,Grace 非決策者,請勿吵防疫政策
⚠️寫出的見聞不代表做法是正確的或全美國都如此
⚠️美國與台灣環境跟國情都不同,沒有誰對誰錯
⚠️如果不贊同或不喜歡內容請按上一頁離開
承上篇的結尾內容
州長既然決定2020學年如常開學
就必須提出台灣政界最常說的「配套」
在開學三週前
州政府制定出疫情期間教學指引
大致上跟教學有關的部份是:
1. 教職師生全體只要進入建築就必須戴口罩
2. 若有健康因素不能戴口罩必須戴面罩
3. 所有校內活動須遵從6feet 社交距離
4. 若有人染疫,與這個人近距離接觸10分鐘以上的人須居家檢疫十天,學生轉線上授課
5. 確診人須在家檢疫十天
6. 校內染疫人數超過一定比例,全體轉線上授課
這個指引在開學後產生有一個問題
由於部份年紀大的教師擔心疫情
已經在開學前跟原學校不續約
導致各級學校師資缺乏
某些學校開學只能叫類似科目老師互相支援
代課老師本來薪水就較低更不想冒險
如Grace 學校原本有六位代課老師
本學年只招到三位回鍋
開學後正式老師人力本來就緊繃
秋季疫情大流後更是輪流居家檢疫
代課老師嚴重不夠
某些時候甚至必須把學生集中在體育館管理
所以在開學後一個月
州政府修正綱要
把教師納入核心工作者
除非確診 僅接觸患者不需居家檢疫
當時這讓新聞Grace 頗崩潰
認為州政府根本置教育者安危不顧
雖然明白他們不得不如此
但同時也對於罹病的風險非常的惶恐
為了因應可能的全線上課程
學校必須在開學前確保大家已準備好
Grace 小孩的學校在大城市
資源夠充足
於是該學區斥資百萬
把原本每位學生使用的I pad
全面替換成性能夠的chrome book
開學前廣發問卷詢問家長意願
最後決定延遲開學兩週
並且開學後讓家長決定
讓學生整學期在家全線上學習
或是戴口罩回學校上課
最後結果大致上是20%家長想要線上課
於是學區聘任「專門的」線上課老師
只需要教選線上課的學生
該校區選擇使用zoom 遠距授課
其他的實體課則由原本的老師教導
不論實體或線上都使用Canvas 發放回收作業
* Grace 的博士班也同樣使用zoom 和Canvas全線上授課
而Grace 的學校的資源沒有那麼多
選線上課的學生比例也大概只有3-5%
於是學區決定買webcam 讓教師播放教室現況
讓選擇線上課的學生加入線上會議收看
雖然Grace 對這些措施都沒問題
但校內還是有很多年紀較長的老師怨聲載道
於是在開學前的教師持續教育週
校內聘請了google trainer 用線上課的方式
教導大家怎麼使用Google classroom
以及相關的軟體如google form
開學前
組長和校護到每間教室檢查課桌椅排放情況
確定學生之間都間隔6feet
但Grace 的教室呈現扁平狀
人數又很多
所以只能做到左右充足間距
前後根本顧不上
以至於後續陸續有確診學生出現時
坐在前後的學生也得跟著隔離線上兩週
學校也發放了酒精消毒液 手套 消毒紙巾
給每間教室的老師使用
理想上老師要在每節下課消毒課桌
但後來證實因為課間間隔只有五分鐘
老師根本無能為力
Grace 唯有趁有大午休的班級
要求每位學生自己清理自己的桌子
到開學正式開始上課時
Grace就發現
前面一篇文章照片的戰袍就不實用
首先 透明面罩不夠透明
根本看不清楚學生
再者 雙層口罩太厚太悶
說話聲音也傳不出去
Grace 上了十分鐘就放棄
替換成一般醫療口罩
最後 手持麥克風寫板書不便
兩週後換成單價較高但是輕巧的夾式麥克風
Grace 幾乎每一堂課都有線上的學生
很快就體察到線上和實體並行的問題
1. 因為政策關係鏡頭不能帶到課堂學生,很多課堂活動線上課學生根本不知道what’s going on
2. 我顧著實體學生,線上學生不專心,玩手機、看電視,我根本不能一直停下來講課糾正他們
3. 我測試線上生跟他們說話的時候,教室裡的學生就開始亂
4. 基礎的網路穩定性跟鏡頭的畫質,大大降低上課的效果,我其實也很瞭解在鏡頭另一端學生的無聊跟挫折
5. 課堂隨堂發的講義、教具,實際要考試或是收發作業的時候,老師對於線上生都必須另花心思傳遞給他們
另外整個學年Grace班上大約有八個學生染疫
如前面所說 不但病人須在家十天
坐他們附近的學生都得檢疫兩週
還有其他學生是家人或是同事染疫
所以有段時間 Grace 教室一半學生在線上
不論是上課方式 作業 小考 補考 都得設法
在在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和抗壓性
綜合以上經驗和心得
Grace 覺得為了學生好
學校應該另外找老師「專門」教授線上課
不便宜行事 才是正確的做法
除了斷斷續續的居家檢疫學生和染疫學生
學校在春假 秋假後因為染疫人數飆升
也有過全學區關校
全體課程轉線上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總共約有三週
對老師來說
全體上網課反而好備課
因為不用顧及實體課學生的需求
但因為課表還是照用學校的行程
所以一堂課時間是70分鐘
這麼長時間 線上課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比較難
他們可能分心在玩手機 看電視
或是隨時有家人亂入
所以Grace 自己的做法
是把知識切成極小塊
一次教一塊
這樣每段教課就不超過十分鐘
教完馬上抽學生答題
全體就能反覆練習該語法或單詞
然後每塊知識間穿插爆笑小影片或音樂
把學生注意力拉回來
最後結束前20-30份鐘
如果是教對話
Grace 會和學生一對一練口說
Pass的學生可以先下線
以鼓勵學生熟悉該對話
如果是教單字文法
Grace 使用線上工具如quizzes
用趣味方式檢驗學生今天所學
上線上課看似簡單
但Grace 自己的經驗
如果學生沒有內在動能學習
(大部份國高中生都沒有)
身邊又沒有監護人監督鞭策的話
不專心的比例高
那麼線上課的進度
只會有實體課的一半
也就是說實體課可以一週完成的進度
轉成線上要花兩週
所以老師在備課前要有心理準備
如果能讓大部份的家長配合監督是最好
至少能派出作業強迫學生練習來補救也不錯
都沒有的話 授課進度勢必會拖慢
最後來聊聊老師自己的心理建設
如前面所說的
好些老師在疫情期間就直接不續約上班了
疫情期間身邊也陸續有人染疫甚至重症
政府或教育部又拿不出實質方案保護老師
比方說Grace 校區
老師染疫必須用自己的病假養病
老師必須自行添購防疫教具用品無補助
老師自行負責教室消毒 時時提醒學生戴口罩
以及後來州政府因為人力因素
把老師列入核心工作者
除非染疫不得居家檢疫
在在都會打擊老師的心情和信心
所以上學年開學時老師們的工作情緒是低落的
惶恐 憤怒 甚至怨怪都是最可怕的敵人
Grace 的學生都是零起點
不能看到學生嘴型讓Grace 很艱難
一切的一切 都在考驗我從事教育的初心
Grace 每天都告訴自己
謹慎的防疫但不需過度恐慌
因為恐慌或憤怒都對事情沒有幫助
事實證明儘管多位學生確診
因為保護措施(口罩、距離、洗手)得當
Grace 也一直都沒有染疫
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當老師
老師若沒有特殊健康因素
都應當秉持盡力教育學生的理念
因為疫情就離開教室
那等於一位逃離戰場的軍人
Grace 在這個學年有八名學生染疫
每次有學生染疫
Grace 就得去drive through 做快篩一次
(關於美國無接觸快篩怎麼做 舊文有說明)
從一開始的等報告要七天
到最後兩天半就可以看到結果
Grace 也可以從中體驗到
州政府與民眾一起打擊病毒的決心
後來在醫護人員接種完疫苗以後
聖誕節寒假期間
州政府也優先讓前線教師完成接種疫苗
在開學前所有老師就得到了保護
接著州政府就開始讓年長者接種
之後持續下修到12 歲以上
不論有沒有公民或居留證都能施打
也就有了台灣部分民眾
美國自由行打疫苗之旅的風潮
下學期不論是老師或是社區
因為強大的疫苗當後盾
情緒都比上學期穩定
疫情也開始受控制
只剩個位數學生採用線上課
四月底
全州因為接種人數達標
染疫人數也低於特定比例
州長宣布州內全面「除罩」
幾乎日日相處的老師同學們
終於見到彼此的真面目
州長為了慰勞老師們的辛苦
還發給我們每人$500的獎金
所有公共場所只要已完成疫苗接種
進入室內即不用戴口罩
全州幾近結束了長達一年的抗疫長路
照這個政策的走向
如果沒有其他意外
如疫苗不能防變種病毒
預計2021秋季學年度
所有課堂和學生活動會恢復正常
台灣的朋友們
Grace 能感同身受你們的徬徨 恐懼
但是台灣政府跟全民已經齊心合力
把病毒阻擋在過門外一年多
而疫苗已經被研發而且有著落
比美國當初一無所知的情況好很多了
不得不冒風險出門工作的朋友們
Grace 想分享:謹慎防疫有益,恐慌憤怒無用
本文章就用學期末學生在Grace 的yearbook 的留言
和Grace 今年暑假打工地點首日上工照
和這間Muse museum 州長新頒布的口罩政策結尾
請大家堅守信心
不論是大環境 或是人生的困境
一定都會有盡頭
祝福每位臉友都能平安渡過疫情!
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用科技管科技,壞人不用爸媽做?
◤使用外在的工具來控管網路時間,可不是壓制,
而是在協助孩子從「他律」順利走向「自律」。◢
明明約定好了使用3C的時間,但每次到了該關機時,孩子就使出「推拖閃躲飄」之技,爸媽真是不勝其煩。如果你家也常上演這種戲碼,不如將「人與人」之間的約定,化為「人與機器」的約定,也就是用沒有妥協空間、也聽不懂「等一下」、更沒有模糊地帶的科技產品來對付「人性」。
光靠「爬蟲類大腦」特強的青少年掌控他們特弱的「靈長類大腦」,那自覺自制很可能變成自掘墳墓啊。
■活用科技產品,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有些爸媽會覺得,有必要防孩子使用手機像防賊嗎?首先,爸媽要先匡正自己的出發點與心態:爸媽使用外在的工具來控管網路時間,可不是壓制,而是在協助孩子從「他律」順利走向「自律」;這是一股「助力」而非「阻力」。從這個出發點來和孩子討論,他們才不會覺得像被銬上了刑具,而是接受必要的協助。終有一天,他們能體會爸媽是用心良苦,而非惡意防堵。爸媽可以考慮善加利用的科技產品有:
■路由器
英文是 Router。請大膽放棄查看維基百科的定義吧,因為很可能愈看愈糊塗,最後因不了解而錯失這個好發明。容我來譯成白話文吧。
就把它想成一個有很多閘門的管制中心,每一個閘門都控管一個家裡的3C用品,比如說桌機、爸爸、媽媽、大女兒的手機、小兒子常用的 iPad,這樣就有五個閘門,就像控管自來水要給誰家使用一樣,路由器可以分別設定這幾個閘門要不要打開、幾點開、幾點關。
只要是孩子沒有行動網路,或是行動網路很有限,也就是全家人回到家都需仰賴家裡的 Wi-Fi,那麼這會是一個非常棒的選擇。不過,爸媽若用此法,是管不到孩子在家裡以外使用手機的狀況的。
■Google Family Link
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全面性的管理工具,但是孩子也必須擁有 Google 的帳號。若孩子未滿十三歲,可由爸媽幫孩子申請帳號,然後爸媽下載「Family Link 家長版」,孩子則下載「Family Link 子女版」。投資一點點時間玩一下 Family Link 的各種功能,並且,和孩子討論一下你的要求和他的需求,再來好好設定一番,就能一勞永逸。這是一款非常受到歡迎也很好用的 App,它的功能有:
•時間管理:可以從遠端來設定孩子的使用時間、使用上限時間、就寢時間,也可以隨時依照需要,比如說社交場合、用餐時間、家人共處時間等,隨時控管孩子的使用時間。
•管理孩子的 App:孩子要下載任何的應用程式,系統都會通知父母,經過父母核可才可以下載,對於特定的 App,爸媽也可以封鎖,不讓孩子觸及到(但不會消失,一旦解除封鎖仍然可以觸及)。
•掌握孩子使用各種應用程式的時間:系統會提供詳細數據,讓父母一目了然孩子花在臉書、LINE、IG、各遊戲等的時間。
•掌握孩子的行蹤:但這必須在開機、並開啟定位功能狀況下,才有用。
•管理孩子的 Google 帳戶:比如,變更 YouTube Kids 的內容篩選設定;也可以選取「安全搜尋」的功能,但由於其篩選器和 Chrome 網站的設定沒辦法百分之百的契合,因此,孩子還是有可能接觸到煽情、露骨、聳動的不適當內容。爸媽還是要盡可能細膩地了解孩子的上網活動。家有青少年,關於 YouTube,建議選擇「嚴格篩選模式」。
•監督者不限於一位:爸媽都可以管理孩子的帳戶。
■iPhone 的「家長模式」
如果孩子是用 iPhone,那麼充分使用它所提供的家長功能就超級完美了。點進「設定」,點選項「螢幕使用設定」,就有非常清晰、直觀式的設定頁面,只要願意花一點點時間,設定上幾乎沒有難度,非常流暢。
不過,首先要設定「螢幕使用設定」的密碼(當然,這個密碼永遠只有爸媽知道),然後再來逐項進行設定,如:「使用時間」的設定、「App 限制功能」的設定、「永遠允許使用」的 App 設定等。
此內建功能可以針對個別的 App 來設定使用時間的上限,比如臉書、IG、特定的遊戲等,避免孩子玩過頭;同時,為了防止孩子一時衝動亂花錢買虛擬道具,還可以開啟「禁止 iTunes 與 App Store 的購買」,再進一步點入,更可以開啟「App 內禁止購買」。
除了時間與 App 的掌控,家長最擔心的不當網頁也可以過濾,只要點入「內容與隱私權設定」,再開啟「內容限制」的功能,然後點選「網頁內容」,不適當的網頁就會被過濾掉。
■最簡便的管理工具:電信公司提供的系統設定
對於自覺數位落後,或擔心怎樣都搞不懂新式科技的爸媽來說,那麼就直接使用電信公司提供的管理系統吧。比如中華電信,每個月付極少的費用,就可以到它專屬的網頁「HiNet 上網時間管理」,設定 Wi-Fi 的開放時間,以每半小時為單位,爸媽只要在不可開放的時段點「×」即可。
但這和使用「路由器」一樣,前提是,你家孩子沒有充裕的行動流量,大多必須仰賴家裡的 Wi-Fi。當然,爸媽也同樣管不到孩子在外使用手機的狀況。
.
本文摘自《#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
作者:彭菊仙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今天超級幸運,跟一位高中老師請教了不少如何面對學生在上課使用手機的班級經營。我自己本身一個人,智慧有限,但是到處請教,偷學到各家的良法妙招。
作者這本書,我大大推薦的重要原因,是這本書所提的網路與3C管理,是我覺得非常完整,可行性又高的教養方法。以這篇來說,其實很多家長需要,可行性也高,但很少被好好實踐—這是我跟家長們互動的經驗。
從提升自律作為目標,而不是只要孩子離開網路與3C,這方向我非常贊成。作者還有其他篇談到網路與3C,我都很佩服作者的資料蒐集與整理的功力,但限於篇幅,要請各位有需要的家長親自翻翻書了。
祝願您,多跟人談「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能量能聚焦得多!
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chrome底下那欄可以切換分頁的東西不見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chrome 底下那欄可以切換分頁的東西不見- 各位大大好我的chrome今天底下那欄突然不見了也就是圖中下面那塊而且管理分頁群組的地方也從新版的變成舊版的 ... ... <看更多>
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超實用手機chrome 的分頁的頁面顯示設定 - 3C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超實用手機chrome 的分頁的頁面顯示設定. 3C. 9月12日10:06 (已編輯) ... 如果您是企業管理員,則不應在生產中使用這些標誌。 然後是可用和不可用,也就是可以調的設定 ... ... <看更多>
手機chrome分頁管理 在 [心得] 取消chrome分頁群組模式,回到層疊卡片 的推薦與評價
照圖輸入網址進入,關閉選項,重啟即可
成果如下
板上沒看到有人分享,想說發一下
巴哈姆特上也有人有分享,希望有幫助到一些人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254.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15047635.A.E6D.html
※ 編輯: hoo114 (49.159.254.31 臺灣), 03/07/2021 00:38: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