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晚喺Patreon出咗呢個poll,反應熱烈,而家喺FB邀請各位港女投票 ,今晚9pm #Patreon直播 會分析吓港女投票結果 ~ 逢星期四晚直播通常都講歷史,今日偶爾輕鬆吓,但會同平時一樣推介相關好書📚之後再開另一個poll俾男士投票,保證每個option都令你非常掙扎。
📌👉🏻收看直播👉🏻加入 https://www.patreon.com/daisywong 成為會員,6月26日Patreon post說明了如何睇live。Patreon會員可逢星期四9pm睇live及隨時重看昔日約20場直播,更享有多項會員福利和購物折扣,包括參加讀書會、「與王迪詩一對一視像深度傾談諮詢」、Latte會員私人聚會、期間限定新書折扣、不定期獲贈禮物等等。
** 昔日直播 (會員可隨時重看) :
有一個國家,在香港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歷史,但我敢說凡有良知的香港人,聽到這國家的歷史都會深受震撼,我最近重看它的歷史,哭了一整盒紙巾。你一定要認識這個國家,我會在直播中為你介紹。
** 昔日直播 (會員可隨時重看) :
木村拓哉24歲演《悠長假期》,靚仔到唔係人類,但我反而到現在才迷上成面皺紋的47歲木村大叔。有人話佢老得一塌糊塗,甚至有網民話佢有張相似「湯渣」(吹到厚厚的微曲短髮真心係中年男人大忌,秒變老坑 + 娘味升級) 我是到最近看《BG貼身保鑣》,真是服了,木村拓哉實在太出色!他和太太工藤靜香因為熱愛滑浪,未到四張已經容顏盡失,但日本很多明星都對年齡和衰老相當坦然,不會像韓國、大陸和香港一些藝人整成膠面,那個角色就算卑微衰老也就要活像那個角色,不會像劉華那樣chok到六十歲。為什麼日本演員可以這樣?我認為跟日本文化有很大關係。看著木村的轉變,由盛世美男變成蒼老大叔,似乎很唏噓,我卻由蒼老大叔才開始能夠欣賞他。我也曾經覺得世上所有美好的東西終究都會失去,包括青春、愛情、生命,每個人最終都會死,然而木村卻令我看見了如何不用唏噓地做人。直播同你講木村拓哉、他30年來哪部戲最好看、講我認為超級好睇的《BG貼身保鑣》、也講一些日本文化文學。
** 8月13日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周庭被冠以 The Real Mulan 的稱號登上了BBC。睇住周庭、之鋒由十五六歲嘅𡃁仔𡃁妹一路成長,愈大愈堅強,雖然仍是愛玩Gundam嘅𡃁仔同BB咁樣嘅𡃁妹,卻比那些一把年紀的人更成熟勇敢。有人說不知香港人前世做錯什麼,今世會得來一個林鄭,但確實也不知香港人前世積了什麼福,今世會得到這麼優秀的年輕人。周庭被捕,我問自己23歲的時候,我在做什麼。明明可以像一般少女那樣拍拖扮靚追韓星去日本旅行,她卻偏偏選擇擔起了時代的使命。如果我有命活到73歲,我將會做什麼。看看黎智英先生, 一個富豪本來可以去外國安享晚年,他卻明知會被捕仍選擇留低。人生就是由一連串「選擇」而組成。選擇留下來的人,都是用自己的命來做抵押品,去換取更高的價值。今次直播就講吓人生的選擇、各種選擇引致的得失、代價與收穫、錯過與遺憾,還有我從周庭身上看見的青春與無悔。願每一位香港人都用自己的「選擇」去守護我們所真心相信的。
** 8月6日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溫):
香港人不能不認識這個人,事實卻幾乎無人聽過他的名字──楊衢雲。1861年生,在香港讀St Paul,創立香港史上第一個革命組織輔仁文社,主張推翻滿清,後來孫中山由美國來港,把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與輔仁文社合併,楊孫二人都是英語流利、有國際視野,都是大佬,最後楊衢雲成了興中會第一位會長,指揮起義,事敗流亡,再回到香港繼續努力,卻於1901年在中環結志街52號2樓寓所被清政府派人暗殺,終年39歲。這麼一位重要人物,家人害怕被滋擾,跑馬地墓場的墓碑連名字也沒有,只刻有編號6348。後世人只知孫中山是「國父」,楊衢雲的名字卻連聽都沒聽過,因為蔣介石下令要抹掉楊衢雲,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從小在教科書讀到孫中山是偉人、國父、無私讓位予袁世凱……吓?真的嗎?還是我們都被騙了?今日中國之所以有共產黨就是因為孫中山。辛亥革命其實只是符碌?碰上明明有兵在手都驚到震的廢官,捐狗窿逃走棄城才令革命成功?Patreon獨家直播 ,王迪詩同你詳細講這段香港人必須知道的歷史。
** 第 11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古典音樂與西方政局歷史】貝多芬、蕭邦都係手足?有人以為古典音樂好悶,同今日生活無關,那是誤解,其實作曲家的人生同西方動盪的歷史時代不可分割,同政治有好大關係。那個年代一樣大把人爭住舐當權者鞋底,有良知的音樂家一樣面對清算打壓,冇咗份工……同今日一模一樣。知道這些歷史之後再聽蕭邦,就會一下子明白,驚嘆:「啊!原來係咁!」同純粹「幾好聽」完全兩回事,今日的香港人再聽蕭邦,入心入肺。
** 7月30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林鄭咁威,堂食點解推一日就要縮?折磨香港人真係冇後果?地盤工人真如藍絲所講「廿年都係踎街邊食飯盒」,所以唔忍心睇見地盤工人冇啖好食就係「虛偽」?無論「真膠」定「假膠」,膠都係污染地球。什麼是「辱華」?迪士尼《木蘭》想討好大陸人誰知被指「辱華」,兩面不是人,全軍覆沒。中國model臉上有雀斑,又係「辱華」?有能力侮辱你的人,只有你一個。
** 7月23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蠢人,地球上無處不在 (外太空大概都有)。美國社交媒體瘋傳一則謠言,指口罩鼻樑上的鐵線是5G天線,政府用這條天線來監控人民,更可導致腦癌。你以為好白癡,但好多人信。歷史上有好多抓破了頭皮都無法理解的敵意,例如點解有人咁憎猶太人?不是一般地憎,而是要將他們殺光,要滅族那種程度的恨。追溯起因,其中一條導火線竟然係有個乜水抄咗本類似TVB師奶劇的廉價小說,用來炮製謠言、fake news瘋傳,結果影響了很多人,包括希特拉,造成災難性後果。相信fake news的不只無知大媽,還有不少高學歷、見過世面的人。點解呢?那部抄回來老屈猶太人的廉價小說又荒謬到什麼地步呢?這些歷史事件我今天看在眼裡,深有共鳴。直播同你詳細講。
** 7月16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我逢星期四做Patreon獨家直播推介了多本 #香港人必讀 #好書 ,曾深入導讀的《動盪》(《Upheaval》作者:賈德.戴蒙) 讀者閱後大讚獲益良多,我認為這本書是十歲到九十歲香港人必讀,否則無法理解今天身處的世界。今次直播更有趣,調轉來,我會講解為何「不要」買《從帝國廢墟中崛起》(作者: Pankaj Mishra) 這本書,它代表著現今世界相當流行的一種思想,盲點、偏頗之處在哪?並會補充它的盲點而談談大家最喜歡聽的歷史,由推翻世界權力棋盤的「對馬海戰」、當年小國日本將大國俄兵打到全軍覆沒,講到火燒圓明園的真正起因,原來跟香港有很大關係。
** 第 3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 為什麼這個我認識多年、有學識、對我不錯的人,甚至是結婚二十年的伴侶或曾共患難的知心友,竟然會是藍絲?!背後成因是什麼?
- 談歷史、踢爆「偉人」孫中山、談馬克思、尼采....
** 7月2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喂喂,一片愁雲慘霧嘅?比賽都未完,大家就咁沮喪咁驚?需知道,而家唔只打緊一場實體戰,更關鍵嘅係一場心理戰,呢鋪係贏係輸,食粥食飯,關鍵係香港人嘅心理質素。
** 第 10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深入導讀一本書和一部電影,一個由年輕時去闖世界、到決定做警察、到自殺的人,他生命裡有沉甸甸的兩個字──理想。對不公義和醜惡的現實看不過眼,想改變卻只落得孤單。家人政見不同,尖銳地對立,他在大時代裡轟轟烈烈地活了一場,一生緊扣著二戰後的歷史,對今天的香港人卻深有共鳴。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這個世界?
** 第8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上海資本家的最後十年,舐完鞋底變condom。民國時期兩位風靡上海的金枝玉葉──從小學習中西藝術,操流利英語,衣著前衛,相貌絶美,活像公主。誰也無法料到,她們竟因為在歷史關口上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結果一個下了地獄,另一個徘徊於人間與天堂。
** 第6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Life Planning - 下半生,難道就這樣過嗎? [亂世版]。我早兩年曾就這個題目在灣仔做過現場演講,相信有些讀者當時也有來,今次live這個是「升級亂世版」,即使以前聽過現場演講,今次聽這個live也不會覺得重複,會由個人講到社會、世界。當然,每次都會推介好書。
** 第4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 健康飲食 ---- 我吃什麼令皮膚靚、頭髮有光澤、有益健康? 在哪裡買到?
- Netflix 及好書推介 ---- 介紹好劇好戲,包括非常好看的職場劇集和令人久久不能釋懷的愛情好書 、中英文好書、哪裡網購中英文書最平最多選擇。
扎鐵工人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8月9白俄羅斯進行的總統大選結果,遭到民眾抗議而引發了盧卡申科政權大幅度的血腥鎮壓,引起了國際關注。擁有950萬人口,夾在俄羅斯和波蘭之間的白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就職的前集體農場領導人盧卡申科,鐵腕統治白俄羅斯已經26年了。歐洲的最後一位獨裁者於8月9日星期日宣布他的總統大選,得票率達到80.2%,而競選期間吸引了大批民眾的對手季卡諾夫斯卡亞僅獲得9.9%的選票。
三名反對派候選人取代了她們被囚禁的丈夫參選,形成了三人組合,這給人們帶來了改變的希望。其中37歲的季卡諾夫斯卡亞,她的丈夫是一名超人氣博客作者,已入獄。季卡諾夫斯卡亞在選後受到長達7小時的審問和威脅,連夜逃往立陶宛,並呼籲民眾降溫抗議。
一週之內盧卡申科政權已經逮捕了將近7000人,警民衝突造成兩人死亡。但是成千上萬的示威者在明斯克的抗爭行動繼續發酵,已有醫生團體和國營工廠的工人以罷工加入抗議行列。本週五內政部長破天荒的表示對於遭受警察暴力的民眾感到抱歉。盧卡申科白俄羅斯領導人開始釋放數千名被拘留者,希望以平息全國街頭抗議活動。
沈默多日的季卡諾夫斯卡亞在週五發聲,號召全國各地的鎮長在本週末領導群眾和平示威,讓抗爭行動遍地開花,並喊話盧卡申科進行談判。更發動民眾網上聯署,說明把票投給了她,向盧卡申科施壓。四面楚歌的盧卡申科還沒有任何鬆手的跡象,未來幾天將是關鍵時刻。
{內文}
夾在俄羅斯 烏克蘭 波蘭 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之間的白俄羅斯,很少出現在國際版的新聞裡,除了選舉,1994年以來選舉經驗重複倒帶毫無變化,除了唯一的男主角盧卡申科,從40歲選到65歲。
(2012年/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寧可是同性戀也不要當一個獨裁者,上帝會審判我
但是這是在2020年8月9日之前,今年的大選不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人潮,抗議盧卡申科政府大選前的鎮壓行動,而且今年破天荒出現了一位年輕的女主角季哈諾夫斯卡婭,這位37歲的英文老師,是在她身為反對派領袖的先生被抓,並且把小孩送出國之後,才敢參加大選 挑戰被稱為「歐洲最後的獨裁者」盧卡申科,這一次盧卡申科依然是以80%的得票率高票當選,季哈諾夫斯卡婭只有9.9%。
(總統大選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
我認為我們已經贏了,因為我們克服了恐懼,克服了對政治的冷漠,這樣的勝利比所有其他勝利更重要
但是這一次老百姓不再乖乖就範,開票還沒有結束,就已經爆發了警民衝突,投票結束的當晚,數千名反對派支持者走上明斯克街頭抗議,還沒有慶祝當選連任的盧卡申科,25年如一日,毫無違和地先把話說清楚了。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如果如果您試圖,使國家陷入混亂並破壞國家穩定,即使發生小事,您也會立即收到我的答覆,這是我的憲法權威,你們是在責怪我什麼
抗議選舉結果的衝突,不僅沒有隨著逃亡領袖的呼籲而平息,反而繼續發酵擴大,截止星期三已經有兩名抗議者在暴力鎮壓下喪生。
(醫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站在這裡是因為醫生反對暴力,我們是為了和平示威 和平變革
白俄羅斯終於躍上了國際新聞的頭條,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因為這不是一場一如既往短暫的暴動,明斯克已經成為24小時警民衝突不斷的舞台。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美國是否考慮停止油輪運輸作為制裁),我確定我們會仔細研究每件事,最重要的是要指出的標準,我們相信我們不僅可以單方面,而且可以多邊方式做到的是什麼?以便為白俄羅斯人民帶來良好的結果,無論是製裁還是決定做出,有關貨物運送的決定等都是有待確定的事情,需要了解在不久的將來情況如何
今年2月1日蓬佩奧在訪問白俄羅斯時,表明了美國支持明斯克加強與北約之間的雙邊關係,但是離明斯克最近的不是華盛頓,而是一步之遙的莫斯科。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
昨天有33名俄羅斯人在白俄羅斯被拘留,我們不知道有任何非法活動,作為拘留他們的理由,我們看到並聽到明斯克的官方聲明,說他們參與了一項在總統大選之前動搖白俄羅斯局勢的計劃
7月30日大選前十天,明斯克逮捕了33名據稱的俄羅斯僱傭軍人,並說他們被懷疑,選前策劃了恐怖行動來介入選舉,因此宣布了針對競選活動的其他安全措施,反對派擔心盧卡申科會利用,所謂的俄羅斯陰謀來加強對競爭對手的鎮壓,這也說明了明斯克和莫斯科之間,彼此亦敵亦友的複雜關係。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
我們注意到個別外國夥伴對白俄羅斯當局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們可以看到外界明顯干預,外界干預一個主權國家的內政,以造成社會裂痕並破壞局勢
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就接受了盧卡申科爭議性的勝利,對於盧卡申科直指克里姆林宮操縱反對派的指控,俄羅斯暫且姑息放手,俄羅斯為950萬人口的白俄羅斯提供了維持經濟運轉所需的廉價石油和天然氣,還有少量俄羅斯軍隊駐紮在白俄羅斯,盧卡申科也一直謹慎地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周旋,歐洲對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之後的制裁協議,就叫做「明斯克協議」。
(法國政治學教授白俄羅斯研究/Alexandra Goujon)
現在有工人以罷工加入抗議行動,而他們都是國營工廠的工人,還有醫生也是,所以抗議行動已經擴大到不同行業階層,最關鍵的將是警察未來可能的背叛,這將可能導致政權的轉變,但是問題是誰來接手
星期四就在國營工廠工人,加入抗爭行列的同一天,白俄羅斯領導人開始釋放數千名被拘留者,希望以平息全國街頭抗議活動。
(白俄羅斯內政部長/尤里卡拉耶夫)
作為指揮官,我對於被毆打的那些人必須承擔責任,並對在抗議活動中被打倒的人的受傷,表示歉意
化學變化正在悄悄地發生,內政部長於週四罕見地公開道歉,否認在囚禁期間施以虐待,並說所有被拘留者將在早晨獲釋,隱身在立陶宛,沈默了將近一星期的季哈諾夫斯卡婭終於出聲了。
(總統大選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
我呼籲政府制止這種暴力並來到談判桌前,我要求所有鎮長在8月15日至16日,擔任每個鎮的和平群眾活動的組織者
她要求所有市長在本週末組織和平集會,這一次她不是倉皇而逃,是有備而來。
(總統大選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
讓我們一起捍衛我們的選擇,請簽署請願連署,說您把票投給我季哈諾夫斯卡婭,鏈接在視頻下方,請不要冷漠,我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
認為自己得票率,在60%-70%之間的季哈諾夫斯卡婭,利用網路動員選民發起連署,並且要求盧卡申科談判,四面楚歌的盧卡申科昨天在內部會議中表示「我還活著」,「還不像我們的一些外國朋友所言的離開白俄羅斯」,盧卡申科正面臨著掌權以來最大的挑戰,未來幾天會是最重要的關鍵,定奪「歐洲最後的獨裁者」,是否還能繼續一手遮天。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8.15《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_5eHBh1lP8
扎鐵工人英文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RoboCop:武力失控的警察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三十多年前的好萊塢科幻電影《RoboCop 機器戰警》的情節荒謬無比,以至於我們當年都輕而易舉地忽略了電影背後暗藏的警世訊息。
如今後悔早就來不及,我們已然活在那部科幻電影所描繪的荒謬未來:在那裡一切的政府職能都可以招商民營BOT,而警察武力有如軍隊一般強大無比,生死不計地使用不合比例的暴力執行值得懷疑的法令,即便是細微末節的輕罪都比照戰場死敵的規格殲滅。
一次又一次香港警察的執法畫面更讓人不免懷疑:哪用得著好萊塢費盡心力重開機,《機器戰警》的情節早在電視新聞中一一次又一次上演。
▇ 殺戮戰場底特律
四年前《機器戰警》的故鄉底特律市出現了一則帶有RoboCop關鍵字的社會新聞:
這樁警察暴力事件發生在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距離Ford汽車的總部Dearborn不遠。Dearborn屬於底特律市城區的一部分,但在Ford工廠上班的黑人不被允許住在Dearborn,所以這些工人多數住在更郊區的Inkster。
事發當天一名黑人Floyd Dent駕車經過Inkster某個路口時,被兩名白人警察從車內拖出來毆打和電擊,並疑似將古柯鹼放入車內藉以栽贓駕駛。
帶頭的白人員警名為William Melendez。在他過去擔任底特律警察的16年間被投訴的次數遙遙領先同仁,並在接連12起訴訟中被控暴力攻擊市民。他因此得到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封號——RoboCop。
《機器戰警》的故事會選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完全不是巧合。底特律是GM、Ford和Chrysler等汽車大廠的根據地,在20世紀中期之後和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幾個工業重鎮一起經歷了「去工業化」的產業瓦解歷程,因而被稱作鐵鏽地帶。隨著汽車工業瓦解而來的是失業、貧窮、犯罪和政府財政窘迫。然後大家開始為這些混亂找尋解方。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在就職演說中就指稱這些所謂中心城市(inner cities)的犯罪氾濫是一場大屠殺(carnage),並主張這些混亂都是移民所導致,所以為了拯救這些岌岌可危的城市他將削減對這些城市的聯邦補助經費,直到這幾個城市放棄維護移民權益政策為止。這種企圖一槍斃命、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無疑也是一種RoboCop模式。
警力壓制是多數城市選擇的便利解方。1967年底特律警察掃蕩一家無牌照經營的酒吧,演變成一場波及全城的失控警民衝突,最後導致全城43人死亡、467人受傷、超過7200人被捕、超過2000座建築物被破壞。這場底特律騷亂是整個城市由盛轉衰的關鍵,有錢的白人選擇逃離該城,也進一步惡化底特律經濟和政府財政。
《機器戰警》除了預言美國監獄和警察業務委託民營的荒謬商業模式之外,最神準的預言還是2013年底特律政府申請破產。底特律官員打的算盤是透過破產程序減輕債務負擔之後,市政府可以繼續降低企業稅率吸引有錢人回流投資底特律。
《機器戰警》故事背景正是這些資本主義大城紛紛經歷過的泥淖:在政府民營化、服務商品化、警力軍備化之間垂死掙扎,始終找不到出路的地獄之城。然後英雄從天而降……
▇ 以正義為名的暴力
具有先見之明的荷蘭導演Paul Verhoeven是今天這個故事中的唯一英雄。
Verhoeven赴美發展之後的電影全數充斥著浮誇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他狡猾地把自己對於色情和暴力的批判觀點藏在電影的隱密深處,坐視觀眾毫無自覺地沈浸在他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中樂不思蜀。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必須和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審查交戰多回,多次刪減畫面來求取R級分級(因為被分級為X級或是未經分級的電影會失去在大多數美國連鎖戲院上映的機會)。他也因此創造了R級和X級電影(日後改名為NC-17級)的獨特商業模式,並讓惡名昭彰的《Showgirls 美國舞孃》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一部得以大規模商業上映的NC-17電影。精明的好萊塢製片Mario Kassar 和Andrew Vajna很快就想到把Verhoeven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結合Arnold Schwarzenegger和Sharon Stone等明星元素,打造出1980年代盛極一時(但也快起快落)的Carolco影業王朝。
1987年Verhoeven向華盛頓郵報記者談及《機器戰警》中的極端暴力時他這麼說:
「電影《Patton 巴頓將軍》中出現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當時畫面中的坦克正在燃燒,事實上整個戰場上遍佈著燃燒的坦克、瀕死的人以及早就死掉的人。然後巴頓將軍見證這個景象,細細端倪之後他說『請原諒我這麼說,但我愛死了這個場面!』雖然這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的內心話,但我認為整個人類都是這樣子想的。我認為許多人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毀滅事物是因為這是人類靈魂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戲劇作品的基本元素。你沒辦法用『美』和『幸福』來打造一個戲劇作品。」
Verhoeven骨子裡對於這種以暴制暴的美式正義是不以為然的。對他來說《機器戰警》就是一個耶穌死而復生的故事,但正因為故事發生在美國,所以死而復生的美國耶穌當然是要用槍枝暴力來實現正義、普渡眾生。
「我的動機是在批判德州極端保守的司法系統,因為在德州一名罪犯可以在一分鐘內被定罪然後幾小時內火速被處死。」Verhoeven企圖用《機器戰警》嘲弄這種得來速式的美式正義。
▇ 臉書直播之後的英雄末路
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中的警察長期扮演正義無私的角色,幾乎不太可能在電影中看到佔領華爾街或是反送中運動中警方濫用武力的情節。即便《Die Hard 終極警探》、《Dirty Harry 緊急追捕令》或是《Lethal Weapon 致命武器》之類電影中的警探選擇使用極端暴力手段,甚至當場擊斃歹徒時,你也不太有機會懷疑他的時機、手段、對象有沒有任何瑕疵。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是警方協拍的機制中經常讓警局有機會篩選劇組的劇本,選擇他們想要被呈現在銀幕上的模樣。
1989年Spike Lee導演的《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電影中,出現了好萊塢難得描繪警察暴力誤殺民眾的情節。同一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透過判例第一次建立了警察用槍時機的判斷標準:「客觀合理性(objective reasonableness),亦即「換成其他任何理性的警察在相同狀況下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真正讓警察形象徹底顛覆的不是電影或電視劇,而是21世紀的社群媒體。
抽掉了說書人這個有時沒那麼正直的中介者角色,Youtube以及臉書直播取代了電影、電視劇的地位,講述了更接近真實的警察故事。
2016年一名明尼蘇達的婦女Diamond Reynolds,在其未婚夫Philan Castile遭警察開槍射殺後,直接用Facebook直播她和警察之間的互動,以及四歲的女兒全程目睹槍擊之後冷靜地安撫大人的心碎畫面。
媽媽事後向記者表示:「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爭取同情或是出名,而是為了讓全世界知道警察並沒有在保護我們,他們在殺害我們。」
▇ 警察武力的軍備競賽
《機器戰警》表面上依照好萊塢公式頌揚警察打擊犯罪的絕對效率(並藉此吸引大量熱愛暴力的觀眾),但實際上卻在警告世人一個正要在高速公路上失控的社會問題:警察武力的軍備化。
終結太陽花運動的台灣警察霹靂小組最早成立於1980年代,終結佔中運動的香港警察機動部隊成立於1970年代。事實上這兩個特種警察編制都源自於1960年代洛杉磯警局首設的「SWAT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SWAT員警的訓練完全比照軍隊,配有破門槌、閃光彈、裝甲車等武器,並得到法院的許可得以不經敲門表達身份就直攻民宅。
1970年代後SWAT的數量在全美各地不斷攀升,出勤次數隨即也從1970年代的每年幾百次,到21世紀後殺雞偏用牛刀的一年數萬次之多。比如2006年發生過赴美訪問的西藏喇嘛簽證過期卻出動全副武裝的SWAT逮捕,2010年也發生過SWAT突襲酒吧,只因為懷疑未成年人飲酒,在在證明了SWAT的武力被浮濫使用在不符比例原則的輕微罪行之上。
1980年代的反毒戰爭、2001年911事件後的反恐戰爭都進一步使包含SWAT在內的各地警方編制進入軍備競賽的瘋狂遊戲。他們爭相運用國會通過的天文數字預算購買戰場上才用得到的裝甲車、M-16來福槍、手榴彈、機關槍甚至側掃聲納等先進軍事裝備。其中又以國土安全部出手最大方,估計已經耗費數百億美元在提升警察軍備之上。
穿戴上類似軍人的服裝,拿起和軍人差不多的武器,這些警察也開始在心態上和行為上日漸「軍人」化,把美國本土當成戰場,把美國人民當成敵軍。警察從此不再是守護社區治安的力量,而是槍口朝內的戰爭機器。
失控的軍備競賽最大的受害者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2014年發生在密蘇里州的佛格森(Ferguson)騷亂,起因正是員警輕率地開槍射殺沒有前科、沒有武器的18歲黑人青年Michael Brown。隨後的抗議行動中,警方還一路動用裝甲車、催淚彈、橡皮子彈等各式軍事裝備,讓衝突不斷升級,直到整個城市完全化身成為《機器戰警》中的殺戮戰場。
▇ 機器人三大法則
2018年底舉行的聯合國傳統武器大會,88個成員國聚集在日內瓦試圖針對「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制定出規範,藉以喝止AI和自主性機器人在戰爭上的研發運用。會議以失敗收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會議的構想其實源自於《I, Robot 機械公敵》科幻小說家Iss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第三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巧合的是聯合國傳統武器會議中反覆使用的「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英文縮寫正好是LAWs。
電影《機器戰警》中也致敬/引用了機器人三大法則,只是把它改成三條指令以及一條不為人知的第四秘密指令。
作為人機合體的Cyborg,《機器戰警》還進一步探索了Asimov所謂的「Frankenstein Complex 科學怪人情結」——我們對於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科技怪物的信任危機。他/它究竟是來幫助我們的好幫手,還是會害死我們的死神?
有趣的是1942年就創造出機器人三大法則的Asimov後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原創,人類打從開天闢地以來就用類似的邏輯來評估我們發明的所有東西。他在1981年的Comput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到:
「事實上機器人三大法則可以適用在人類日常使用的每一種工具上頭。拿刀做例子好了。刀的第一法則就是必須可以安全地使用。如果刀子會輕易割到自己手指,沒有人會安心使用刀這種工具。所以從此之後刀子因此有了刀柄。基本上所有用來切割的工具都必須提供類似的安全使用方法。」
等等,這不正是在說我們另外一個發明多時的兩面刃——警察嗎?
(2019年9月1日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扎鐵工人英文 在 01 扎鐵- 01.2 開鐵及屈鐵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1.2 開鐵及屈鐵內容概述:廢鐵的處理/ 平水墨線/ 上鐵/ 扎鐵 工序Source : www.geodoctors.com. ... <看更多>
扎鐵工人英文 在 深入培訓現場紮鐵工藝真人示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紮鐵工潮已經過去十年,我們對這個行業理解了多少?惟工新聞深入紮 鐵工人 培訓場地拍攝短片,入行近40年的老師傅阿Man(黃惠民)為大家介紹紮樓面的 ... ... <看更多>
扎鐵工人英文 在 地盤扎鐵佬交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德成五金(超記扎鐵) 慶祝元朗店開張特價發售全部超低價賣扎鐵火線( 鐵線) 特價賣鉛水鐵線特價電話:93458046 各位兄弟幫幫手幫忙介紹宣傳畀其他師兄小弟感激萬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