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無極限科學小教室 最新單集
穗高順也 與 長谷川義史的最新合作故事
《我也好想去遠足》 采實文化
延續上一本 《打針才不可怕呢》(已絕版)
害怕的心情咻一下就飛到天空上的創意,
想去遠足故事裡的小男孩,
則是因為感冒日無法跟大家出門遠足,
#失望的心情,也咻一下飛到天空了!
故事裡作者還用哭泣的烏雲,罐裝果汁,
來比喻生活裡的不如意,
又用大太陽的插圖,來象徵勇敢對抗,
雖然故事簡單,
但因為是天馬行空的想像,
相信可以從中再跟孩子延伸討論不少事情喔。
🌡在Podcast節目裡,
則是補充了關於感冒的相關知識,
有 #溫度計的由來(華式溫度計與攝氏溫度計),
還有身體裡 #免疫系統的存在,
如果還沒時間給孩子聽可以先追蹤節目,
這樣有最新單集的時候就可以收到通知了!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KA1V8m
🎧其他收聽平台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38gymh872k0830dmk15w82/platforms
😆睡前催眠神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抖音涉國安」vs.「疫苗用鱟血」。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疫苗用鱟血」獲得50.2%的票數,險勝0.4個百分點;這刷新了上次的紀錄,成為我們節目開播以來比數最接近的一次! 「鱟」這個字念ㄏㄡˋ,不是鱉喔!大家可能覺得鱟這種「活化石」,看起來跟「王蟲」長得差不多...
打針才不可怕呢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到了流感季每診都好忙碌,今年大家打疫苗非常踴躍,今早就迎戰90人次的看診和疫苗接種😲。護理人員馬不停蹄地注射、衛教,還得固定躁動尖叫的小朋友們,她們中午只有短暫時間休息吃飯,午診接晚診甚至沒時間扒口飯,她們苦笑著說"趁機減肥好了!" 真的非常辛苦。希望大家忍耐久候的同時,也能體諒一下護理人員的辛勞哦! ❤
帶小朋友打疫苗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跟寶貝們說要來診所做什麼嗎?園丁醫師看到許多爸媽為了把孩子騙來打針,都沒讓孩子知道來診所的目的,結果到了打針的節骨眼,小小孩因為沒有心理準備哭鬧更嚴重、大小孩則對爸媽沒說真話憤怒不已,而護理人員時間有限也只能硬抓打針,下次要帶孩子來就更困難了。所以雖然會遭到抵抗,我還是建議爸媽要讓孩子做足心理準備再來打針哦!
小樹和松果從出生開始,每次打預防針我都會帶冰寶,在下針前先冰敷注射部位🧊,可以達到減痛效果,孩子會覺得打針不那麼可怕。一歲多以後,我會預先告知他們為什麼要打針、何時要去打針,同時在他們身上模擬打針的步驟,雖然寶寶還小,他們可是能夠理解的哦!
前天晚上讀了繪本"打針才不可怕呢!"給樹果聽,教他們如何利用想像化解對打針的恐懼,其實孩子的恐懼常常來自預期心理,如果心理放鬆了,他們會發現打針也沒那麼可怕。結果昨天兩歲半的松果到診所打公費疫苗,只有下針的時候唉了一聲就沒哭了,回家還跟哥哥炫耀自己很勇敢👍。比較容易緊張的小樹則在家由爸爸施打自費疫苗,爸爸一邊跟他說話一邊施打,他完全沒反應就傻傻打完了,睡前才抱怨手痠痠的😆
兩個小朋友打針很勇敢,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汪汪隊車車!
打針才不可怕呢 在 繪本無極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 加油!熊醫生 - 上誼
1.2 醫生你好! - 格林
1.3 跟著動物醫生過一天 - 小魯
1.4 乖乖不怕打針 - 親子天下
2.1 打針才不可怕呢! - 小天下
2.2 安東醫生的動物診所 - 青林
2.3 打針怕怕 - 青林
2.4 玩具診所開門了! - 小天下
3.1 小護士蕾蕾 - 道聲
3.2 老鼠牙醫地嗖頭 - 上誼
3.3 逃家的醫生 - 小魯
3.4 茉莉醫生的神奇醫藥箱 - 禾流
4.1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 上誼
4.2 迪倫當醫生 - 格林
4.3 喵醫生 - 小魯
4.4 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 - 維京
5.1 神醫海立德來了 - 格林
5.2 猴子醫生和蛇護士 - 尖端
5.3 我不要打針 - 小熊
5.4 獸醫黑嚕嚕的醫院 - 聯經
6.1 老鼠牙醫也有蛀牙 - 大穎
6.2 眼光獨到的女孩 - 字畝
6.3 醫生都在做什麼 - 水滴
6.4 Dr. Dog (大狗醫生) - 三之三
打針才不可怕呢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抖音涉國安」vs.「疫苗用鱟血」。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疫苗用鱟血」獲得50.2%的票數,險勝0.4個百分點;這刷新了上次的紀錄,成為我們節目開播以來比數最接近的一次!
「鱟」這個字念ㄏㄡˋ,不是鱉喔!大家可能覺得鱟這種「活化石」,看起來跟「王蟲」長得差不多,但對牠實際上能做什麼相當陌生。我們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打針或接種疫苗的經驗吧?要確認這些醫藥用品安全無虞,其實都要靠鱟血的幫忙。
鱟流出來藍色的液體就是牠們的血液,因為裡面有銅離子所以呈現藍色,但鱟血的神奇之處並不在於顏色,而是牠們的血液裡有特殊的凝血劑,可以拿來揪出細菌,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具有這種功效的生物,牠們的血液就被科學家拿來製作成「鱟試劑」(LAL),現在醫藥界正在努力研發Covid-19疫苗,也是要靠鱟血從旁協助。
在鱟試劑發明前,科學家不知道該怎麼確定,新疫苗或藥物是否安全無菌,為了確定新產品沒有被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之類的汙染,過去科學家必須抓來一大堆兔子,把疫苗注射進牠們體內,看看兔子有沒有出現症狀,但自從鱟試劑1970年代誕生之後,完全改寫了製藥界歷史!檢測的時候,只要拿一點鱟試劑滴到疫苗或藥物上,如果疫苗裡有細菌,鱟試劑就會把細菌包起來,變成像果凍囊狀的樣子,鱟試劑雖然不能殺死細菌,但等於是一種「警報器」,挽救無數人和兔子的性命,所以鱟血也堪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液體之一,甚至被稱作「藍金」。
其實鱟試劑的製作真的不容易,捕撈外加放血作業,相當費時又燒錢,想做出1加侖(3.8公升)的鱟試劑,平均要耗費6萬美元,相當180萬台幣!業者每年都會捕撈50萬隻鱟,而每一隻鱟都會被抽出大約30%的血液,大家可能很難想像30%有多少,拿我們人類來舉例好了,體重60公斤的人,全身血量大概會有4000ml,如果你跑去捐血,規定是最多一次捐500ml,換算下來也不過12.5%,結果你把人家放血30%,不出鱟命才怪!所以放血的過程中,大約會有30%的鱟撐不過去,要7天後才能回家,而撐過去的倖存鱟就會被放回海中,但其實沒有人知道牠們能不能恢復健康,好好活下去。
而製藥業者當然堅稱這些鱟都會順利恢復原先的生活,但動物學家追蹤鱟的餘生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有大約10%-25%的鱟在回家幾天後就會死亡。而且研究證明被放過血的鱟會身體虛弱、喪失方向感一段時間,母鱟可能還會有「不孕症」,出現產卵困難的現象,所以動物學家呼籲製藥業對牠們溫柔一點,好增加牠們的存活率,不然總有一天人類會無鱟可用。
拿美國來說,正常每年春天滿月的時候,會有成千上萬的鱟,爬上美國大西洋沿岸產卵,但是由於棲息地流失,再加上人類過度捕撈,導致過去幾十年來鱟的數量急遽下滑。1990年生物學家原本預估,在美國「德拉瓦灣」的產卵點,有至少124萬隻鱟,但這個數據到2002年也就是短短12年後,暴跌到33萬多隻,等於只剩下原本的四分之一不到。2016年的時候,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把美國鱟列為「易危」(Vulnerable),專家也預估,美國「鱟口」恐怕持續減少,預估未來40年內數量將暴跌30%。
而台灣的話,從前台灣西部的沙灘有許多鱟,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如今只有在金門可以找得到鱟的蹤跡,大概20年前,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的潮間帶,就已經被劃為鱟保育區,明令禁止抓鱟,用漁具或徒手都不行,當地也有取締小組不定期巡邏,同時會進行各項宣導教育、野放鱟寶寶等保育行動。總之鱟的數量真的岌岌可危,牠們明明就是存活了4億多年的活化石,比恐龍還要古老,結果遇上人類就GG了。
鱟血的使用,在這次肺炎疫情中再度成為焦點,但卻引發動保人士的抨擊。其實近年專家已經研發出一種,與鱟血原理相近的合成替代品(rFC),目前被歐美一些公司所採用,但是今年6月,負責美國製藥安全標準的公司又出來說,他們無法證明這種替代品的效果良好,因此需要繼續使用鱟血這種傳統的檢測,看來短期內,鱟被插吸管放血的畫面還會繼續上演。你們覺得為了救人類,讓動物賠上性命,這樣是合理的嗎?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