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無助,而我無力單獨協助,所以來這邊請求大家共同協助。
那天在開車,有一位單親媽媽打給我,說她快要撐不下去了,問我能不能幫忙。
這位媽媽,因為工作時間的關係,必須請保母帶小孩,但是,遇人不淑,在兩個地方遇到的保母,都有不當對待她小孩;被棍子修理,幾天後媽媽帶回家,才發現背部都是線斑,而她小孩,才不到兩歲;這樣情況下,她不放心再交給其他人照顧,於是自己辭掉工作,專心帶小朋友。
但是,沒多久,她就遭遇經濟困難,因為之前到外地工作時被騙,目前只能暫時借住朋友家;她問我:為什麼兩個禮拜前寄出去的「擴大急難救助申請」,到現在都沒有消息;我一查,因為紙本還有很多沒有被登錄線上系統;為何不直接用線上申請?抱歉,因為寄居者只能用紙本申請。
這次的紓困方案,如果是沒有雇主、也沒有工會勞保、也不是臨時人員的,大概就剩下「擴大急難救助」,但是因為行政人力關係,目前根本很多案件審查不到,剩下的就只有二歲以下的育兒津貼*2,500元/月+這次的一次育兒補助10,000元;
(高雄市的單親補助/育兒津貼,目前只能二擇一,今年8/1之後,可以兩個都申請)
但是,奶粉、尿布,每個月都燒掉6,000~7,000元,還有其他的生活必需開銷,根本無法應付,只能把存款吃掉,沒有錢怎麼辦?只能借。
在請我幫忙的時候,她都很小心地表達,因為她擔心會被認定不適合照顧小孩,小孩會被帶走。
🌙🌙🌙🌙🌙🌙
中間有很多聽了很酸的細節,我就不多提,但是,這真的不是單一單親家庭需要紓困的個案,我設法聯繫物資捐助的朋友幫忙,但是,還是會遇到,沒有現金沒辦法繳房租,快被逼著搬走的單親;也有不到一歲的單親媽媽,很想回到職場工作,但是,連一個月的保母費用,都拿不出來。
每個個案,聽了都充滿無力感,因為檯面上的各種管道,可能都沒辦法真正協助到他們;我在這段期間,也拿了一些出來資助需要的人,但是,我今天跟一位媽媽說:「如果只有少數,那可以個案處理;如果有很多這樣的個案,得找一個制度性的解決方式」
我希望,政府能夠看到單親的問題,這樣的家庭,通常是弱勢、背後的家庭扶助鏈結很弱、或是根本沒有,或許,有些人會說,這社會本來就不公平;但是,很希望這個社會,是能夠互相扶持的;至少上一代的事情,不能影響到下一代的孩子;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有可能有急需的時候。
我希望能夠幫這些急需的家庭,找到媒合的協助者,如果你手頭方便,還有餘裕,請考慮看看,能不能幫忙一些。不用多,每個人出一點力,我們就可以幫助需要的家庭,度過生命中張力大的一段期間;向我尋求援助的單親,總是一直跟我說:「不好意思一直麻煩你,但我真的很需要」、「我很灰心,但是為了小孩,我還是要堅強」 ...
自己有小孩的我,真的很難去陌視這樣的艱難時刻,請大家幫忙了!
如果願意幫忙,可以點入 #留言的連結,留下資料,我會主動跟你聯絡;我只協助媒合需求,不參與任何金流,所以,請主管機關不要下架我,please
找不到保母怎麼辦 在 泰華眼裡的泰國 Taihua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是你孩子怎麼辦?
我昨天晚上睡前看到一件事件,就是關於老師和學生,學生是幼兒園一年級的小朋友。
這小朋友呢突然就變得很奇怪,很怕去學校,很害怕人,睡眠不足,晚上會嚇醒,送到學校的時候看到一位保母,就是老師的助理,就會很害怕。
家長就到學校去看監視器,這位老師打小孩子,抓小孩子的頭敲桌子,不讓小朋友吃飯,捏耳朵到小朋友叫,丟東西叫小朋友趴去撿。
不讓他們喝水,也不讓他們上廁所,會知道是有家長說他孩子每天回家的途路中都吵著要上廁所,水壺也有剩很多水。
家長就跑去找這位老師,結果還被其他老師擋住,還叫那位老師素素加油,其實他們也在場,這些老師都沒人阻止她這樣對小朋友。
這所學校一年學費,有將近十萬塊泰幣,很有名的學校,有二十幾個分校,我很清楚,因為這就是我的高中學校的不同分校..
連結裡有監視器的畫面,可以進去看,我稍微看一下,不敢看,看不下去。
重點是這就是泰國的問題,這不是學校裡的問題,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為什麼?因為現在的政府就是這樣,我不管你是誰,幼兒園學生舉三隻手指,警察就到家,高中國中的學生也因為這樣被老師打頭,大學生被警察抓因為抗議。很多學校和大學不讓學生辦抗議活動(學生在學校和大學裡抗議警察不能抓),老師就逼他們出去外面,因為不想被政府找渣,這就是現在的泰國。
老師變得有權利怎麼對待學生都好,這就是有人願意接受,支持政府,所以這些老師也是跟著霸道,沒道德。
現在誰說不要去理政治,政治很骯髒,我們活得好好的,其他人不要管他們,我們活好就好,當你這這些行為閉一隻眼睛,不說話,有一天說話的人都被處理掉了,下一個輪到你的時候,就沒有人說替你說話了,現在已經來到你孩子的身邊了,再覺得不關我的事,明天可能就是你的事了,那天就已經不會有人幫你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生會出來,因為他們也遇到這種事情,我也遇過,但以前沒有現在這樣,有網路可以說出學生的話,家長也不聽孩子,因為沒證據,現在看到了吧?現在都曝光了,不僅這個事件,已經有比天上的星還多的事件了吧。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支持政府就是支持破壞泰國
https://www.facebook.com/poetryofwanwanat/posts/1695271054009454
找不到保母怎麼辦 在 羽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些彷彿無人知曉的故事,成為母親的女人都是懂的》
在一個相信「為母則強」的社會裡,媽媽們被放著自生自滅。什麼時候人們願意相信,在母職的掏空下感到憂鬱的不是少數,也非特例?
***
今天,我很難得的在孩子的陪伴下,感受到一種歲月靜好的幸福,平常都是我在陪伴他,必須要做的大小事都不斷被打亂,心情總有些毛躁,但今天我跟他說「來陪媽媽工作」,他就真的拿著最喜歡的玩具,和我一起坐在大床上,就著檯燈,我一邊看書,他一邊玩。
當然他會不斷地跟我對話,但是沒有之前常有的「媽媽不要工作!媽媽來玩!」搶走我手上的東西,而是一邊玩一邊說「媽媽妳看!」跟我討了一堆便條紙去玩,但我需要的書,都還讓我好好的拿在手上。
只是在這樣平靜的下午,我卻又想起了讓我牽掛的事情。我感覺今天如果有人問我,是否覺得自己做媽媽是可行的,也就是說能力所及,條件俱齊,我會說是的,雖然一開始非常懷疑自己,有時非常寂寞和崩潰,但現在笑看來時,至少是過了第一階段新手媽媽受到的震撼教育了。
但越是這樣我越想起,若是有些人沒有辦法撐過,走不到笑看來時的這一刻呢?
***
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發現,很多過著偽單親生活的媽媽,一打二一打三,老公除了賺錢什麼都不管不顧,老婆再累也不願意請保母或做一點事情分擔。
同甘共苦就還好,如果丈夫有一點領悟到自己的工時長,等於把一到日二十四小時的育兒跟家務全都讓妻子一人負擔,態度上能有平等尊重珍惜等等,這些問題都不是不能撐過,但問題是很多男人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願做。
週末有空自己跟朋友去打球唱歌,振振有詞的說「工作很累需要休息」,但是老婆顧小孩嬰兒,半夜也無法連睡三小時的疲勞,被認為是「妳這媽媽太沒用了沒辦法讓孩子睡過夜」,而不是媽媽需要休息。
以家裡太悶老婆只會抱怨沒情趣為理由,所以大剌剌外遇者有之,認為自己有在工作就是對家庭最大貢獻,放孩子哭泣自己滑手機者有之。
總之,我聽朋友聊起她所知道的一些事情,加上網路上媽媽網友的苦水,發現真的在婚後感覺到人生絕望,老公婚前的幸福承諾不止打折還要倒扣,長期的疲勞,孤獨,無助之下,曾經想要帶著孩子從樓上跳下去的女人,比我們以為的多太多了。
聽朋友說她也有過那樣的心情,因為過度疲累,加上看不見改變的契機只看見這種生活彷彿將永無止境,她真的想從樓上跳下去,最後還是因為想到孩子若沒了媽媽怎麼辦,又捨不得把孩子帶走,才勉強活了下來。
聽她這麼說我都要冒冷汗了,想到在無人知曉的時候,朋友的生命就這樣走過幽谷邊緣,只要一點點風,都可以把她推下去。
在一個相信「為母則強」的社會裡,媽媽們被放著自生自滅。什麼時候人們願意相信,在母職的掏空下感到憂鬱的不是少數,也非特例?
為什麼人們選擇相信「媽媽們總會自己想出辦法」,卻不能理解一個人長期失眠、勞累、缺乏社交生活,本來就很可能變得憂鬱、看不見光明面,這時再加上甚麼打擊就會失去求生意志?
有多少媽媽是自己拉住自己,讓對孩子的愛克服這些痛苦?不可否認很多媽媽最後都做到了,這些事實構建了我們對為母則強的想像,卻也否定了在同時間,也有許多媽媽面臨困難。
***
我相信還會有越來越多人遭遇這種困難,因為我們是被「相信男女平等」的方式教育長大的,女人越來越不想結婚生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結婚生子的女人,會發現父職和母職完全不同,而男人有一個彷彿永恆的保護傘可躲—「妳不是媽媽嗎?」
愛情的承諾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一個男人願不願意為成為父親而有所改變,願不願意扛起屬於自己的責任,但是很多男人把事情想得太美,小孩生了發現事情沒那麼容易,立刻搬出「我只負責工作就好,小孩本來就是媽媽的事」的高論,讓太太躲也無處躲的扛起兩人份的親職。
有多少男人知道,當他們在妻子正努力適應母職時這麼任性逃避,甚至還毫不在乎地犯下對婚姻承諾毫無誠意的錯誤時,就是在賭妻子的承受能力。
她能否在承受生涯轉變、看不見原本自己,對未來也不知從何期待,最重要的是每天睡不好吃不好,造成內分泌失調進而情緒低落等等的情況下,受到丈夫根本不是一個可靠的人還是一個加害者的事實打擊,還能做到帶著孩子好好活著,而不是帶孩子一起死?
我相信這麼做的男人是想得太過簡單,因為他們比誰都相信為母則強,所以放心地做他的小男孩,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像以前抱怨媽媽那樣抱怨這個被逼著做他媽媽的妻子。
成為母親之後我對這些事情的感受力比以前高多了,當然理解能力也是,我深刻感覺到就算我們在婚前盡量睜大眼睛,能夠遇到一起走過風雨的人還是不容易的,女人在接到母職後需要調適,也有些男人受到一點考驗就露出真相來。
獨自在風雨中奮鬥的母親,我只希望我的文字能讓她們知道,妳的困難,有人懂得。不要輕易地放棄自己。
****
誰的母親?──2020女書跨文化系列講座 壓軸場
家庭裡的孤獨:女性自我的失落與找尋
──── 羽茜 主講 ────
講座時間
2020/5/30(六)14:00~16:00
講座地點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女書店
#歡迎分享
#在婚姻裡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