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心掏肺的「英國插畫碩士」申請分享(上)!
請幫忙分享給身邊對英國藝術設計碩士課程有興趣的朋友喔~
還沒在這邊正式告訴大家,我申請上了2021/22皇家藝術學院的視覺傳達插畫研究所,也就是說,「去倫敦上插畫課」會繼續更新啦!請各位未來也多多支持喔。
網路上有很多要不要念研究所的相關文章,相信大家已經爬文過一波了,在我們進入如何選研究所校系正題前,提醒一下,英國碩士相關學位、課程樣式百百種,弄清楚什麼是自己要的,需要很長時間的Research,希望這篇可以給大家很大的幫助!
一、 我的申請Timeline:
4月到8月:深度調查校系+整理作品。
→ 9月前:確定校系,整理出Top 5、查清楚各個申請deadline。
→ 8月到11月:自傳、讀書計畫、CV、作品集、自介短片、推薦信,等等。(太趕、超級趕,不要學我!!)
→ 11月到隔年3月,陸續上傳申請資料。
*申請資料以及作品集,大家一定要比我提早更多開始準備啊!
*大家不要忘記還有語言證明啊!記得要去考喔,加油!。
(我因為有英語國家的學士學位所以不用提交)
*各家學校申請所需資料、作品集要求都不同。
*RCA的Round one申請在十月底,比其他學校早了好幾個月。
*英國大部分碩士採獨招、rolling系統,有空位就繼續招生,反之立即截止,要多多注意、早一點申請。
二、關於選校、選系:
要申請碩士,想必是對自己的研究方向、作品風格、作品市場以及未來走向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吧!所以如何選擇校系可以思考:哪間學校最有辦法協助我達成目標?
以我的了解,簡單來說,如果想走接案、圖文,比較商業的插畫,像是Kingston. Brighton. UAL會比較適合,RCA可能不合適。RCA的實驗性和學術性很重,Kingston大學藝術學院有80%的老師都是RCA畢業的。
商業風格走向的學校,也有各自的資源,像是Kingston的教授特別專注在Comic和Graphic novel,所以如果要走商業童書插畫,Kingston就不合適。
童書插畫資源最多的當然是ARU的Children’s Book Illustration,除了師資,跟業界、出版業的連結也比其他學校強很多。
如果就是很投入畫畫(painting, drawing類偏純藝術的創作),人體速寫、locational, documentary drawing,甚至投入的大於“visual communication",而且作品量很大、累積了很多sketchbooks,就很適合Royal Drawing School(注意,這個不是MA,而是一年制的Postgraduate diploma,一年大概30個名額,學生學費全免。)
1. 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看學生作品!
剛好2020因為疫情畢業展線上化,雖然硬體設備、學生身心狀況有可能影響作品成果,但我們還是能知道這個系所的大概風格。在此提供幾個英國研究所2020畢業展網址。
https://2020.rca.ac.uk
https://www.createbritain.com/Profiles/kingstonschoolofart2
http://www.cambridgeschoolofartma.com https://artandmediapostgraduateshow.brighton.ac.uk
https://www.degreeshow.eca.ed.ac.uk/2020/
https://www.arts.ac.uk/students/ual-graduate-showcase
https://showcase.falmouth.ac.uk
https://www.nuamashowcase.com
2. 除了畢業展,很多系所都有用心的經營社群!
不妨去追蹤他們的ig,會分享學生的work in progress,或者由學生takeover來回答大家的問題,就可以藉機提問。
3. 參加學校的Open Day!
2020至今因為疫情的關係,各所學校的公開參觀日和招生日通通線上化,我覺得未來應該也會持續有線上的管道可以參加。除了可以看看校園環境、當面與在校生、教授提問,也可以跟其他參與者交流。Open Day的資訊通常會清楚的寫在學校官網,大家一定要多多留意。
4. 學校網站有很多資訊,務必爬好爬滿!
除了最基本的申請資料作品集要求,大家可以研究師資名單,Google一下每位教授,看他們的研究領域、資歷、發表過的論文及作品,也可以去YouTube查相關影片,確認一下眼神,是不是對的人(教授)XD。如果教授擅長的領域是大家的研究方向,他一定能給我們更多更大的幫助。在寫讀書計畫的時候也可以提及這位教授的作品,以及希望得到他的哪些指導。
5. 除了閱讀基本Core modules,也可以下載 Programme Specification!
學校會把Core modules課程大綱放在網頁上,更詳細的Programme Specification課程規格、成立宗旨、課程哲學、詳細的學分計算,等等需要下載,而且有些不好找。找出來閱讀一下,可以幫助大家深入了解課程。
6. 除了課程,還需要了解什麼?
不管是什麼校系,研究所比起大學更注重自主學習和應用學校資源設備,所以在查課程的同時,也要了解學校的設備符不符合需求,比如說有沒有獨立的工作空間,設備工廠其不齊全等等。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有些校園雖小(真的很小)但五臟俱全,大家能接受嗎?或者,在倫敦的學校周圍藝術設計資源豐富,但宿舍房租很嚇人!有些學校學費、住宿費能接受,設備資源也不錯,但是生活機能比較差,像是會找不到專業的印刷廠,也很難拓展人脈,往返台灣需要轉機、轉火車很多次,你能接受嗎?
7. 找人聊聊吧!
選校系的過程,我從來不是孤單的。我找了認識的代辦聊過,跟家人聊過,跟教授聊過,跟同學聊過,跟小學老師聊過,跟陌生人聊過,能聊的我都聊了。剛好室友也要申請研究所,所以我們全程一起通宵一起拚,互相幫助,是彼此前進的動力。
根據以上7點,大家列出心目中的Top 5了嗎?這個階段是漫長的,是個好好認識自己和思考未來的過程,心中的Top 5不太固定是很正常的。其實我三四年前的夢幻Top1一直是劍橋藝術大學的童書插畫碩士,而RCA對我而言是一個遙遠的存在。大二暑假,自己思考、research、與家人討論後決定把RCA放到我的Top 5中。在大三一開學,給教授看了作品集,與他談話、聽他解析各個我有興趣的校系,他覺得RCA更能幫助我實現我的規劃與理想。申請的過程,我非常不自信,甚至有點逃避,因為害怕失敗。很幸運的,我做到了!
下一篇,讓我們一起進入詳細的「申請資料的準備」,包括SOP、 自介短片、推薦信、語言證明以及作品集!
關於這篇有問題的都可以留言一起討論喔!
#英國碩士 #英國碩士申請 #插畫碩士 #英國藝術碩士 #皇家藝術學院 #RoyalCollegeofArt #英國留學
找不到 研究方向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投資教育 就是投資未來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圖僅為示意)
教育部調查每年中離生(中途離校的高中職學生)人數超過二萬人,其原因可能是興趣志向不合、家庭經濟因素,其中更有失學失業雙失的青少年。
問朋友有沒有看到這則報導,她說有掃過標題,但沒細看;畢竟她沒在教育界服務,所以這些並不在她關心範疇。我不曉得政府是否正視此現象?但我知道這絕對是社會的嚴重隱憂。
記得年前和一個孩子聯繫,他說相依為命的祖母去世後,他原想棄學,但在老師鼓勵下轉夜校,白天打工維生和學習,如今順利畢業,他決定轉入軍校。
另有個孩子告訴我,平日他利用打工維生,寒暑假他更要打二份工,讓他幾度想放棄學業,但國中老師打電話關心並鼓勵他,他說今年六月他畢業可找正職工作。
這兩個孩子幸運的都遇到好老師,因為有老師不斷打氣,他們才撐得下去。設若高中職孩子遇問題不願找外援,直接曠課不到校,老師也沒多加關注,變成中離生後的他又找不到工作,不難想像成社會邊緣人的機率有多大。
以前我在學校服務時,經營學校創造一個有愛的環境,引導孩子認識自己,讓孩子找到自我亮點,對未來有所規畫與期許;讓他們能在未來面對挑戰時不致惶恐失措。
仰望教育基金會運作後,有人問我為何不做簡單的捐獎助學金,或辦個青少年營隊就好?為何不做能讓基金會有光芒的計畫,反做一般般的技職教育?在教育界卅二年,我怎會不知哪件事簡單又有亮點?但我知道教育不需瞬間絢爛的煙火,需要的是踏實的耕耘、播種、澆水、施肥,需要的是長久的陪伴守護。因此我們選擇讓這些孩子在技藝教育中找到自信,期勉他們能因一技之長而翻轉人生。
執行一年後,發現高職生對未來仍帶著疑惑及恐慌,而我與業界朋友聊天也發現業界面對缺工問題,靈機一動何不找業師來協助學生解惑?企業主推出優秀業師伴學,也等於為企業培育未來員工,這樣的互利獲得企業主認同,去年九月便開始試辦,企業主推薦的業師都具有熱誠與同理心,且因和學生所學相關,所以很快的學生便擺脫羞澀,開始和業師討論業界需要的人才傾向、甚或小論文的研究方向等,而業師也將職場的倫理及職場的應對等等都盡情分享,一個小小計畫竟達到三利,讓我驚喜不已。
我們知道,教育努力或投資是永續課題,今天所做的或許微不足道,或許樸實無華,但透過大家共同努力,讓教育的一方園子有一番不同的風景,能讓孩子找到希望與目標,不致成為中輟生或中離生。去年底一位業師很有感觸的說:原來我們與教育並不遠。
是呀!只要有心關注,教育就絕非是一個標題而已!
找不到 研究方向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曲31專題】
上週末金曲獎頒獎典禮結束,排灣族女歌手阿爆(阿仍仍)不負眾望拿下年度專輯、年度歌曲、最佳原住民專輯,魏如萱拿歌后也是眾望所歸,整體來看,這份名單相當漂亮。但在激情過後,不出意外的,金曲獎長年為人詬病的困境又被翻上檯面,以「語言分類」競賽就是其中的熱議話題。
此議題是我今年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策畫的金曲專題中詳談的困境之一。說是困境或許有點嚴重,但肯定是值得討論與深思的議題。
金曲獎以「語言」作為獎項主要分類,有「最佳台語專輯」、「最佳客語專輯」、「最佳原住民語專輯」、「最佳國語專輯」以及其他分下來的歌手獎項等等。
基本上使用「語言」分類音樂獎項是一件吊詭的事,音樂評比從「曲風」切入較為合適,或許金曲獎一開始設立「語言」的用意,是為了要保護弱勢語言在音樂創作上的能見度,但從典禮本身以及長期積累的刻板印象來看,金曲獎和各大媒體長期將台、客、原住民語邊緣化,獨尊「國語」成為必然趨勢,而這當中誰的「國」、誰的「語」,從過往歷史下的政治語境下解讀,當然也值得思量。
在「國家語言發展法」生效的時刻,金曲獎是否要持續保有「語言分類」不合時宜的獎項制度?這是一道音樂與政治密不可分的題目,很難,但必須去討論。
金曲獎「語言」分類的窠臼這題,請到我在金馬影展亞觀團的朋友「CY」撰文,他長期關注金曲獎,「語言」也是他的研究方向。
針對此題,我們專訪了三位創作者,分別是今年抱走最佳客語專輯、客語歌手的米莎Misa,以排灣族身份入圍本屆最佳台語男歌手獎的曾瑋中,最後則是以客家文化做為音樂代表的羅思容(可惜阿爆太忙訪不到),分別問以下兩題:
1.以你的表演經驗而言,是否有使用母語或非母語歌曲表演的經驗?若有,使用母語(或個人最常使用的語言)創作、詮釋歌曲,與使用非個人熟悉的語言詮釋歌曲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2.金曲獎長年將歌手和專輯獎區分成國、台、客、原住民四種語言分類,對你而言,這是否實質有助於台灣母語(多元語言)音樂創作的推廣?或是你對這樣的分類有什麼想法?會成為另一種變向的阻礙或刻板印象嗎?
直面音樂創作者,會是金曲獎「語言」議題的看法之一,這三位創作者也在文章中給出了正反兩面的論述,相當精彩。
文章全文點此👉https://bit.ly/2F11uZl
至於提到獎項制度,金曲獎以語言分類遭人抨擊,但其實以「曲風分類」的著名獎項在台灣也早就存在,是今年走到第 11 屆的金音獎。金音獎就是以「最佳搖滾」、「最佳民謠」、「最佳電子」等類型做為評比與給獎。
但如果金曲獎未來決定要以「曲風」分類,那麼金音獎該怎麼定位?再從這兩大音樂獎項近年的給獎狀況來沿伸,於是有了「金曲獎金音化」與「金音獎是否會邊緣化」的討論。
而從台灣目前的音樂生命力來看,過往所謂的「獨立音樂」紛紛躍上金曲檯面,草東沒有派對、茄子蛋、LEO王等人相繼鍍金,金曲與金音的「主流」、「非主流」路線該怎麼走?再者,音樂藝術真有所謂的「主流」、「非主流」嗎?
金曲、金音的矛與盾,邀請本屆金曲評審,也在金音擔任過評審的「陳玠安」撰文。從一開始的題目到最後的標題等細節,都花了時間、下了功夫討論。這道題目寫得非常精彩,發人深省。
文章全文點此👉https://bit.ly/3jw6KDu
最後,金曲獎的困境,從「語言」、「金音獎」,要談到國語歌手「陰盛陽衰」。每年的最佳國語女歌手的入圍者都很精彩,長江後浪推前浪,無論是明星、唱將等等,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人選,匯聚成入圍名單。但最佳國語男歌手稍嫌疲弱,似乎找不到真正接棒的下一代,無論人氣與實力都與女歌手差距一截。
男女歌手發展不均的問題,請到資深樂評人「胡子平」撰文,他從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去討論,並側寫了這二十年唱片業者的變化,試圖從選秀節目、音樂數位化、傳統大唱片公司的失能等面向去討論結構性問題,在撰文過程中,不厭煩地修改我需要的東西。文章全文點此👉https://bit.ly/3lfYbNr
以上這三題加上入圍分析和賽後評論,就是今年關鍵評論網的「金曲專題」,比起女明星紅毯穿著、濁水溪公社代領人穿爆乳裝瞎講感言等諸多八卦、花邊鳥事,我認為這些議題更值得在金曲獎中被看見。
🎼專題點此👉https://bit.ly/3ivcSuo
上個月花費相當大的心力在金鐘和金曲,雙金打完,就剩金馬。
圖片來源:文化部
#金曲獎 #2020金曲獎
#這裡有關注金曲獎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