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頭條】台灣保險業另類投資新里程 首檔私募基金應運而生
一直以來增長有限的台灣本土私募股權基金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台灣保險公司豐沛的資金流有望為市場重新注入活力。
台灣首檔由金融機構全資子公司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將在本月與投資人簽約,募得80億元台幣,其中約九成由壽險及產險公司投資。這是台灣法令開放投信及證券公司設立私募股權,以及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後的首個代表性案例。
設立該檔基金的國泰私募股權公司董事長張錫於上週四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保險資金的投入將成為市場一大助力,因為收益率不但較其他本地商品高且不具匯率風險,也不必受制於海外投資上限。
「台幣資產的收益率比較低,這個東西(私募股權)提供一個平台,只要有5%以上他們(保險資金)已經非常開心,而且不必考慮外匯問題,」他說,直指針對保險業量身訂做的長年期、現金流穩定PE fund將極具投資誘因。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內容:
預計簽約時間:12月
基金規模:目前承諾資金80億元台幣;目標發行金額:100億元
投資人:90%保險業者,10%其他投資人
壽產險投資人包括:國泰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遠雄人壽;全球人壽;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投資產業:以水資源處理運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循環經濟以及5+2產業為主
基金存續期:10年,可經投資人同意延長
年平均收益率:5%以上
張錫還提到,除了保險資金,另一個預期可壯大台灣私募股權市場的力量或來自鮭魚返鄉的台商。台灣財政部目前正研擬草案,計劃針對海外台商匯回、投資實體產業的資金給予稅率特赦,如果政策真的執行,張錫認為金融機構設立的PE fund將成為台商投資平台,而且資金池將不輸保險業。
「以台商在海外資金粗估10兆來說,只要有兩三成匯回,那也有2-3兆,不會輸給保險業,」他說。
修法改變市場生態
金管會在去年及今年陸續修法,不但允許投信及證券商以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創設私募股權基金,也讓保險業資金通過專案運用的方式投資,同時打通賣家與買家的任督二脈。
保險資金在修法前只能投資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現在在台灣可投資國家級投資公司設立的基金,以及投信和證券公司旗下PE Fund。為抓住機遇,金管會官員表示,已核准三家投信設立公司,除了國泰,還有復華及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而今年6月才完成修法的證券公司則尚未啟動。
據台灣保險發展中心的統計,至今年9月底止,台灣壽險業的資金總額已有約23.66兆元。以法令規定保險公司的專案運用資金最高可達資金池10%來計算,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等於接通了上看2兆元台幣的資金流。
本地私募股權市場
台灣的私募股權市場一直以來均由大型海外基金主導,僅有少數案子由本土私募基金經手。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與勤業眾信在10月共同發佈的白皮書中指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案子,即是KKR私有化李長榮化工一案,交易金額高達478億元台幣,為9年來台灣最大的私募並購案。
現在台灣金融業者加入戰局,張錫認為依靠品牌及信賴優勢,本土基金的增長性看好。而解決人才問題雖然棘手,也並非沒有門路。他透露,該公司的首檔基金經理人即從國泰人壽負責投資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的部門而來,對投資電廠有豐富經驗;而未來推動台灣科技業整並的團隊,則從本土私募股權公司華威國際(CID)而來。
不過他也承認,因尋找人才及累積經驗需要時間,本土公司或需要起碼5年的時間才會逐步成熟。「我們知道很難,但還是要跨出那一步,」他說,只有這樣才能朝向國外大型私募股權的規模邁進。
台灣之前已有非金融機構設立的私募股權公司營運多年,部份公司逐步邁入收割期。例如達勝集團及卓毅資本所投資的聯廣和百德機械,均在今年於台股掛牌上市,有機會獲利退場。然而這些不屬於投信及券商體系的公司,目前並不在保險業資金允許的投資範圍裡。
安侯法律事務所執行顧問、私募基金產業協同主持人孫欣指出,國外的大型私募股權看重的是數百億元規模的案子,對台灣的投信來說是太高的標杆。台灣本土公司擅長中小型企業的案源,與國外大型公司是不同的市場,從這裡切入,中長線可以中國大陸的中信資本、君聯等公司為追趕指標,仍有機會與他們抗衡。
她同時指出,已接到數家投信公司評估投入私募股權產業的諮詢,雖然整體評估程序長,發酵並不快,「但政策上允許保險業龐大資金的投入,的確是利基,相信明年就會有第二、第三家基金接續成立投入。」(撰文:Miaojung Lin)
#台灣保險業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 #台灣金管會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